第六章
大伯本就在景棟中心寺院學習過佛法,以景棟為中心的寺院有許多的長老都與大伯認識,與僧侶的溝通非常成功,英國人到緬甸后推廣基督教,抑制佛教的發展觸犯了僧侶階層的利益,因此早期的緬甸反英愛國運動都是由僧侶階層領導支持的,乾柴遇到烈火,偉大的緬甸國王立佛教為國教,統一全國後設立佛法院,未來的國王繼位在佛法院舉行,在現階段皇家軍隊還很弱小無法獨立抵抗英帝國主義的實力,因此各地寺院需要派出年輕的僧侶保衛國王,為捍衛皇家政權,捍衛佛法而戰。在佛教作為國教存在幾千年的國家,僧侶的影響足以改變民眾的選擇,而且遍布緬甸各地的寺院是最優良的情報渠道和革命思想散發地。六月二日,國王趙金川陛下在冊封完七位三藏師之後,緬甸皇家軍隊迅速由五千人增至三天後的一萬八千餘人,我們的總司令被佛教的巨大影響力深深地震撼了一把,於是不得不在皇家陸軍軍官學校的師資力量緊缺的情況下,不顧各方反對,迅速建立皇家情報學院,對進入情報學院學習的學院進行簡單的信念生存格鬥和射擊訓練加上簡單的收發報和密碼學入門后,在不見天日沒有方向的雨季派往緬甸各地搜集情報宣傳反英愛國運動指導各地的反英起義。
英國人的準備並沒有因為雨季的到來而停頓,謹慎的英國將軍們迅速展現他的一流強國的強大力量,英國人在雨季中從各地調集了包括一個坦克旅的十六萬陸軍力量和包括兩個轟炸機大隊在內的兩個空中聯隊,準備給緬甸人一個深刻的教訓同時也是在向伊拉克,埃及等英國的保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自治領,展現大英帝國的肌肉,讓這些個蠢蠢欲動的小傢伙們認清楚社會現實——不要輕易挑戰大英帝國的尊嚴,一旦大英帝國被惹怒了那麼結果就會像緬甸的這群亞洲猴子一樣被碾死,所有的一切必須在大英帝國的准許範圍內由大英帝國主導進行。英國人的戰略從政治方面說是正確的,用一個小小的緬甸的犧牲來警告那些離心的各殖民地,可是緬甸漫長的雨季卻讓原來像襁褓中嬰兒一般脆弱的緬甸皇家政權在雨季的滋潤中迅速的茁壯成長,並成為一個可以再遠東和大英帝國博弈的選手,緬甸皇家政府利用一個雨季從緬甸撣邦高原運出價值高達一億美元各種英鎊,法郎,美元假鈔。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一億美元相當於各帶二百發子彈的毛瑟98或者恩菲爾德步槍二百萬枝,或者是馬克沁機槍二十五萬挺,六萬門75mm火炮等等不一而足。年輕的緬甸皇家政府,在雨季中不斷發展,由於一批由雲南講武堂畢業的軍官聽聞緬北的起義趕來景棟,當總司令聽說以巴登,巴英為首的講武堂學生來到景棟后迅速從司令部趕來,力邀各位俊傑加入皇家政府的軍事部門為緬甸人民的獨立事業做出貢獻,盡一個緬甸公民應盡的聖神義務。雖然有人對皇家軍隊的戰鬥力持懷疑態度離開了,只有五人加入到皇家陸軍軍官學校中成為皇家陸軍軍官學校的第一批科班出身的教員,從此皇家陸軍軍官學校正規化的道路,在八月末的時候,皇家士官速成學院開始由每個營挑選訓練尖兵組成第一期學員在達邦的一個大溶洞里開課,與此同時皇家射擊學院從各團挑選的打靶訓練中成績比較好的士兵進入雨季中叢林中開始狙擊訓練。雨季中以景棟為中心的撣邦東部地區緬甸人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快節奏生活當中,一批有一批的僧侶,軍人來去匆匆,連綿不絕的槍聲從一座座軍營里傳出來,一隊隊穿著五花八門衣服的運輸隊,工程兵在這裡砍幾棵樹,去那裡鑽進個溶洞轟轟的放幾天炮,喊著號子的人越聚越多,當時間指向十月的時候緬甸皇家陸軍已經是一支有五個步兵師,三百零一個支隊共計約五萬七千人,各式步機槍三萬餘條,而且擁有一支日產十餘顆手雷的皇家兵工廠。
十月二十八日,緬甸的雨幕剛剛停止大英帝國的飛機飛行員們就飛臨景棟上空對所有可疑的地點進行了第一輪轟炸,不過在投下炸彈的同時英軍也留下了兩家英制轟炸機和一架戰鬥機,在之後的幾天里,英國飛行員執行嚴格的作息時間每天分為十五個班次,實施晝間的不間斷騷擾性轟炸,英國陸軍在二十九日開始從東枝出發經和榜向孟榜攻擊前進,英國人僅僅是用了一個上午便攻下了緬甸皇家陸軍的三道防線進入孟榜鎮,緬甸皇家陸軍損失了三百餘人,由此可見交戰雙方軍隊之間的巨大差距,前方傳來的消息讓已經前出到甘戈奧的前線司令部的將士們內心感到震驚有對總司令的全面開花,梯次防禦,側面出擊戰略感到敬佩,很多新加入緬甸皇家陸軍的青年軍官不在私下裡因為總司令怯懦避戰了,而是認為三王子對於目前狀態下的英緬軍事力量具有準確的把握,也一定能夠擊敗英國人,把英國人趕出緬甸。在隨後的戰爭中英印軍隊基本維持在每天前進十二公里的推進速度,隨軍的英國記者每天給倫敦的消息便是我英勇的皇家軍隊今天前進多少公里擊斃暴亂匪徒幾百人收復村鎮幾何,十一月三日英印軍前鋒部隊抵達達高地區的同一天,緬甸皇家陸軍第205支隊在臘戌市成功的指導了臘戌市民的起義成功的將反英鬥爭的火種帶到了撣邦北部地區,第二天彬馬那的起義者成功的再次奪取了彬馬那劫掠了英軍的一列滿載軍火的列車,炸毀了彬馬那的一段鐵路后再次消失不見,隨後各地的反應鬥爭四起,整個緬甸就像一個被引爆的火藥桶,烽煙四起。五日,緬甸皇家陸軍的一支奇襲小分隊在夜裡襲擊了英國駐東枝的飛行隊,炸毀了大半的飛機,拋下二十餘具屍體鑽進了樹林消失不見,隨後被英國歷史學家稱之為「緬北大撤退」的撤退開始了,在前線三萬餘英印軍奉命回撤,由於英國人對於印度人的不信任,對印度人保守了後方的情況,但是緬甸人在英印軍隊剛開始後撤的第一時間從樹林里冒了出來,原來被英國將領們視為潰兵的一股股分散的緬甸士兵對英印軍隊進行了頑強的阻擊,印度人和不明真相的下級士兵以為他們被緬甸人給包圍了,士兵們發生了恐慌,英印軍隊的指揮完全亂套了,所有的人都在後撤,沒人再理會樹林兩邊的威脅,他們像是沒頭的蒼蠅一樣隨著大部分人的道路前行,英印軍隊的撤退創造了記錄,他們一天便撤退了七十餘公里,可是四周還有緬甸人的槍聲不時的響起,士兵們繼續後撤他們一直撤到東枝才停下,可是這次安全撤到東枝的僅有六千餘人,僅有部隊出發時的五分之一,其他的人要麼被緬甸人殺死了,要麼成為了緬甸人的俘虜,只有少數人進入雨林,而這少數人只有幾個人活著走出雨林,其他人都被雨林吞沒了。英印軍隊在撤退的路上留下了可以武裝三萬人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一百三十餘輛完好無損的坦克和五百餘輛汽車。此戰之後英國人在緬甸失去了進攻的能力,對於緬甸人之能採取守勢作戰,這也是英印軍隊最後一次出現在南桑以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