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龍舟會(下)
端午節是極熱鬧的節日,龍舟會在李梅兒住的這章水鎮也算是大節目了,這會兒雖剛是早上,許多擺攤做買賣的人已經都出來了。
攤子上多是賣粽子、艾葉的,還有菖蒲、艾草和五色絲線。
李梅兒看到還有幾個賣紙鳶的攤子,連忙拉了拉李彥的手說道:「爹,我想要個蜈蚣的紙鳶。」
小女兒想要紙鳶,李彥自然不會拒絕,他只是覺得自己女兒的品味有些奇怪,別的小姑娘都是喜歡花啊,蝶啊的,怎麼到了她這兒,喜歡起蜈蚣來。
他遂與自家閨女建議起來,「梅梅兒,爹看這蜈蚣不太好,要不咱們還是買個蝴蝶的吧?」
李梅兒卻不樂意,搖著頭說道:「不嗎,我就要蜈蚣的!」
在前頭趕車的蔣言之也有些奇怪,回頭看向李梅兒問道:「梅梅兒為什麼喜歡蜈蚣的。」
「夠大,霸氣,這紙鳶要是放上天,肯定把別人的都比下去!」李梅兒十分嚮往地說道。
兩個大人皆是無語,暗忖自家這小丫頭還真是跟別人不一樣。
「你還是先放上去再說吧,這麼長的紙鳶,可不好放。」蔣山青在一旁無情打擊。
「你看我放不放的上去。」李梅兒不服氣地瞪了他一眼,心想著,就算她放不上去,這不是還有他爹嗎。
李彥最後還是給李梅兒買了蜈蚣紙鳶,順便給蔣山青也買了一個,蔣山青不喜歡那些花哨的,最後只拿了一個最樸素的方形紙鳶。
李梅兒得了紙鳶,又買了幾包小零嘴,一邊吃著,一邊看沿路的風景,很快牛車就到了鎮東。
鎮東有個小碼頭,連接著大峽江分支,碼頭叫做觀音廟碼頭,就是李老娘去求了送子娘娘的那個觀音廟。
此時碼頭上已經停靠了許多裝飾好的龍舟,頭尾都以龍作為裝飾,意寓祭龍王,保平安。
「大舅,咱們的船在哪兒呢?」李梅兒被李彥抱下牛車,探頭張望著問道。
蔣言之將牛車拴好,本也想過去抱蔣山青,那小子卻已經自己先一步跳下了牛車,順便還給了李梅兒一個鄙視的眼神。
蔣言之只能牽著蔣山青,一邊走一邊說道:「就在那邊,我帶你們過去。」
蔣言之走了一會兒,就停在了碼頭的一個角落處,指著一艘有些舊的烏篷小船說道:「就是這艘了。」
烏篷船上有個年近五十的船工,看到蔣言之,立即點頭哈腰地說道:「蔣舉人您來了,船都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出發。」
那烏篷小船真是有些不起眼,特別是旁邊都是些華麗的花船和龍舟,就襯得它格外寒酸。
「我租船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那些個好點的船都被租完了,這艘也是我好不容易才搶到的。」蔣言之似是怕幾人嫌棄,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道。
「大舅,挺好的,這船看著就結實,咱們快上船吧。」
李梅兒依舊十分興奮,說著話就要拉李彥上船,她對坐什麼船無所謂,只要能看能玩兒就行。
幾人陸續上了船,那老船工緩緩划動船槳,船便慢慢靠岸了。
李梅兒上了船之後,就撒丫子到處溜達,把船內船外都看了個遍,這才站在船頭處吹風。
「梅梅兒,你慢一點,小心腳下!」李彥一臉膽戰心驚地跟在她身後,生怕閨女一個不小心,掉下船去。
「爹,你快來看,水裡面有魚!」李梅兒身子趴在船頭,腦袋直往水下看,小手還試圖去夠水面,
可惜她人小手短,怎麼都夠不到。
李彥看她這模樣差點嚇死,連忙跑過去把她抱起來,心有餘悸地說道:「梅梅兒,不許做這麼危險的動作,萬一掉下去怎麼辦!」
李梅兒訕訕笑笑,抱著李彥的胳膊說道:「爹,我就是太興奮了,這不是我第一次坐船嗎,我會小心一些的,您放我下去把。」
李彥不管李梅兒怎麼說,就是抱著她不鬆手,生怕她又做出什麼危險的舉動。
「梅梅兒你安靜坐一會兒,龍舟賽巳時就開始了,到時候有的你看的。」蔣言之牽著蔣山青走過來,笑著對李梅兒說道。
李梅兒這才消停了,目不轉睛地盯著岸邊那一艘艘龍舟,生怕一眨眼就錯過了。
一旁的蔣山青卻是有些興緻缺缺,也不去看那些龍舟,只看著遠處的江面發獃。
「來了,來了!」沒過多久,-李梅兒就拍著小手興奮叫道。
只聽一陣陣「咚鏘咚鏘」的鑼鼓聲由遠及近,江岸上,象徵著吉祥昌盛的兩條青、黃龍舟朝著半空中飛馳。
它們騰飛滾躍,交頸纏尾,其後身著華麗服飾的鑼鼓隊、馬燈隊、魚燈隊,只聽鑼鼓喧天,馬燈賓士,魚燈爭趣。
江岸邊上,此刻已經聚集了許多前來看熱鬧的鎮民和遊客。
岸上的熱鬧場景剛過,河裡的精彩龍舟也已經開始。
陣陣鑼鼓聲中,一條條游龍已是競相飛馳到江中。
江埠頭上那些早在等候的蠶農,拿著寫著大大「蠶」字的蠶匾,用勺舀水潑向龍舟上的隊員,隊員也不示弱,用船槳挑起水,潑向河岸上的人群。這種互相潑蠶花水的方式,頃刻間,贏得笑聲、吶喊聲響成一片。
李梅兒也在烏篷船上手舞足蹈地吶喊,看著一艘艘龍舟競相追趕,激動地小臉通紅。
每隻龍舟上,都有是十名身穿一色服飾的健壯青年分列兩舷。他們激浪高歌,狠勁猛划,奮力衝刺。
很快,一艘紅色的龍舟便領先了其它龍舟,衝刺到終點,拔得了頭籌。
李梅兒握緊拳頭,看得心潮澎湃,恨不得也上那龍舟之上比賽一番。
「看來今年也是劉家得了這龍舟賽的頭籌啊。」蔣言之和李彥也在一旁是看得津津有味,蔣言之看著那艘得了第一的龍舟,笑著說道。
「每年不都是他們家,畢竟是咱們鎮上最大的蠶商,為了今年的蠶桑豐收,這彩頭還是要拿的。」李彥也是笑著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