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名將養成計劃(一)
趙誠經過一陣忙亂,終於穿好了這一身還不太熟悉的古代服裝,然後他信步走出營帳內室,來到外間四處打量了一下,看來這個營帳是剛剛才搭起的,只有必需的一些用具如桌子板凳,另外趙誠還在桌子上看到了紙和筆。
趙誠已經從蘭心那裡知道,這時已經發明了紙和筆,和趙誠原來時空里的科技發展順序有些不盡相同,看來對這個時空里的科技水平,決不能以原來時空里的常識來推斷,因為這裡有的東西,會讓你覺得還身處原始社會,而有的東西,卻又讓你驚訝科技水平的超前發展。
趙誠懷著複雜的心情,信步走出營帳之外,抬頭看了看蔚藍的天空,再習慣性地做了幾個深呼吸,這時他發覺有一個人向他的營帳方向走來,仔細一看,來的人卻是李牧。
趙誠看著李牧年青但挺拔的身影,不由想起自己時空里的,那個也叫李牧的絕世名將,令人扼腕嘆息的一生傳奇。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官至趙國相,受封為趙國武安君,生涯中屢次重創敵軍,而未遭一次失敗,顯示了他高超的、遠超同時代對手的軍事指揮藝術。
李牧常年駐守北部代郡、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邊境地區,主持對匈奴的作戰,一舉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人。接著又乘勝滅檐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遠遠逃走。其後十多年,趙國北邊穩固,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的城邑,李牧以一人之力,確保了趙國邊境的安全,使趙國能無後顧之憂地對付強秦的兼并戰爭。
趙王遷二年(前234年),秦大將樊於期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臨漳縣西)、武城(今山東武城縣西),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趙王遷三年(前233年),又帶重兵攻打趙國,形勢危急,趙王急忙任命李牧為大將軍,率兵南下反擊秦軍,大破秦軍於宜安(今河北高城縣西南),10萬餘秦軍全部被殲。樊於期僅率少數親兵衝出重圍,畏罪潛逃燕國。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萬家購求樊於期之首。可見此次大勝對秦打擊之沉重,而趙國得到喘息之機。因功勞巨大,李牧被封為武安君。
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趙,趙以李牧、司馬尚抵抗。秦軍不得進,就以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他在趙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馬尚想謀反,趙王中計,派趙蔥和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從命,趙王便暗中布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之,一代名將沒有戰死在沙場之上,反而死在自己人手裡。
趙國自毀長城,臨戰親佞臣而誅名將,終於自食其果,三個月後,秦將王翦乘勢大舉攻趙,大破趙軍,殺趙蔥,虜趙王遷,趙國因此滅亡。胡三省注《通鑒》時,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繫在一起:「趙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貿》中說趙王遷「其母倡也」,「索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司馬遷因趙王殺李牧而遷怒其母,可見其何等義憤。
腦中想著這些事情,李牧徑直來到面前,趙誠這才驚醒。
趙誠從思緒中回過神來,看著前面這個也叫李牧的人,他目前還是年紀輕輕,到底和原先時空里的的李牧,是否會是同一個人?他以後是否會成長為一代絕世名將,其人生軌跡是否也會和那個李牧相同?趙誠不得而知,但看著這個也叫李牧的年青將領,趙誠心中的感覺而十分複雜。
李牧昨天被趙玉嫣指定為新建騎兵營的實際負責人,雖然表面不動聲色,心情卻是十分激動。此時的他,正是血氣方剛,渴望建功立業的年紀,自幼便有一身報負,現在終於有機會施展,昨晚一夜未睡,起草騎兵營組建的各項方案和計劃。
李牧也是久經戰陣,對以兵車為主力作戰的弊端早已子然於胸,一直以來也有一些朦朧的改革想法,但都覺不太現實。趙誠昨天匪夷所思,但又合情合理的騎兵改革計劃,讓他一下子豁然開朗,心情自是十分激動,於是宴請趙誠的酒席都沒有參加,連夜開工制訂騎兵改革和訓練方案。
但在李牧制訂具體執行細則時,很多原先沒有想到的細節問題冒了出來,難住了李牧,他苦思了一夜也沒有想出好的解決辦法,因此便只好今天一早來找趙誠請教。
聽完李牧此來的目的,眼見滿眼血絲的李牧一臉熱切,趙誠心裡頓時冒出一個念頭:名將養成計劃!
管你是不是那個一代名將李牧,有我這二十一世紀來的軍事愛好者手把手教你,什麼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特種作戰快速作戰斬首行動等等這些先進的戰術理論一一灌輸,你李牧就算是個庸才,我都能把你給培養成一個人才!更何況李牧既然能得趙玉嫣常識,受命組建騎兵營,就說明他不是簡單人物,至少在軍事上是個可造之才。
趙誠想著在自己的教導之下,李牧日後成為一代名將,縱橫天下無敵手,自已身為絕世名將的老師,那種感覺還真不是一般的爽。
而且趙誠心裡還有個小算盤,自己來到這個時空,總不能無所事事一無所成,培養出一個手握兵權的高級將領,在這個十分重視世為知己者死、知恩圖報等「大義」的時空里,對自己今後的大計,無論如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懷著這種心理,趙誠含笑將李牧請入營帳就坐。
仔細聽完李牧的各種疑問,趙誠並不忙於解答,轉而問起李牧準備在戰場上如何使用騎兵。
李牧愣了一下,心想組建騎兵營不是頂替兵車營在戰場上的作用么,原來兵車營怎麼用,以後騎兵營還是怎麼用,難道還有什麼講究。
趙誠聽了李牧的回答,不禁搖了搖頭,看來騎兵的真正優勢和特點,還沒有被這個時代的人真正掌握,就連此時的李牧,思維也還是停留在原來的戰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