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往投北海識君郎

第2章 往投北海識君郎

書接上回

既然已經定下了入北海城與孔融談判的人選,接下來的事情就相對容易多了。田辰和紀冷回家收拾了一些所謂的東西,雖然倆窮小子也沒什麼可以收拾的。然後,兩人便踏上了從此給他們巨大改變的未知前路,同管亥以及近十萬流浪百姓一起,向著北海郡進發了。

實際上,田辰本不想趟這攤渾水,但後世信佛的他,只道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況且這可是近十萬人啊。田辰實在不忍這些人命,在自己眼前葬送。

亂世中人,特別是這些背負叛亂之名的窮苦百姓,基本沒有什麼特別遠大的人生目標,他們最想要的,莫過於能夠活下去。管亥給他們描繪了一個更好的前途,自然沒有什麼人反對。況且,入城這麼危險的事情,也不是他們中的任何一人去做,而是管亥的鄉鄰小弟。

這個看起來像是個獵戶的年青人,待人處事,言談舉止,卻更像是一個讀書人。但是他輕易不說話,多數時間都是耐心的在聽著大家訴苦,臉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不過卻每每能從他的眼神中,看到對眾人的憐憫和擔憂。

實際上田辰是不知道該和這些百姓談論什麼,畢竟他穿越到現在的時間太短,除了後世的一些對歷史的記憶,他也沒什麼可以同這些人聊的。不過,他與紀冷以及管亥和其手下會經常的溝通。而田辰只用簡單的歷史知識,就能透徹的解析黃巾起義最終失敗的原因,這也讓管亥等人心悅誠服,對於田辰也慢慢變得言聽計從。

青州北海郡,約等於後世的山東省東營市及濰坊市的一部分。北靠渤海灣,南接琅琊郡,東鄰東萊,西連齊都,扼齊魯中心地帶,乃兵家必爭之地。如今的北海太守,乃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嫡系子孫孔融,其父乃泰山都尉孔宙。

自從年初討董聯盟解體后,孔融率領本部兵馬退回北海,一直從事著安民的工作。作為正統君子的代表人物,孔融對於治下百姓多優容寬待,休養生息。北海郡也成為黃巾之亂后,少有的民生恢復較快的地方。因此地靠海,煮鹽業非常發達,故而這裡的富庶也是青州一地數得上的。

不過,現在的孔融可不輕鬆。因為城外來了十萬黃巾殘餘,密密麻麻,數不勝數。雖不曾動武,卻也令孔融及城內人心惶惶。

說起來,管亥手下真正能夠動用的所謂精銳,也不過數千人,其餘皆為濫竽充數的百姓。但是北海一郡滿打滿算也只有十萬人,而北海城內才五萬多人,孔融的兵馬僅只寥寥三千之數。面對如此多的黃巾賊眾,孔融若不害怕,那才怪了呢。

但是,令孔融沒想到的是,城外的黃巾似乎沒有敵意,反而先使人前來,主動要求招安歸順。這可令孔融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此時的孔融正召集手下文武在太守府議事,商量如何對付眼前的困局。

武將多要戰,文官多主和,一時間沸沸揚揚,始終沒有一個最終決定。

此時,府外有人通報,說有一名大漢求見。孔融聽罷,也想重整一下思緒,就命來人覲見。

不多時,一名精壯大漢走入廳堂之中,只見其身高八尺,穿戴盔甲,英氣逼人。

只見來人拱手對孔融道,「某乃東萊太史慈,聞北海有難,特奉家母之命前來相助。」

孔融聞之大喜,起身道,「原來是太史子義啊,快快請坐。」

太史慈卻並不入席,拱手正色道,「某感府君助母之恩,今來此處相扶,還請府君下令。」

孔融聽罷,面色稍緩,沉聲道,「吾也為城外黃巾之事,正與眾人商議,只是目前尚無定論。」

太史慈朗聲道,「若府君信得過,某願單槍匹馬出城求援,待得援兵到此,兩下夾擊,定能使賊眾潰散,北海之圍自解。」

孔融擺了擺手道,「子義誤會了。如今看城外黃巾,並無敵意,且已派人送信,欲求招安。上天有好生之德,這些黃巾也是大漢子民,吾亦不想多造殺戮。只是他們人數眾多,又不知其招安之心是真是假,故而在此商議。」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主簿王修忽然道,「大人,在下有一想法,不知當講否。」

孔融連忙道,「叔治有何良策,快快請講。」

多說兩句,王修其人。王修,原名王脩,字:叔治,北海營陵人(今山東昌樂)。三國志記載,修識高柔於弱冠,異王基於幼童,終皆遠至,世稱其知人。為治,抑強扶弱,明賞罰,百姓稱之。王修忠貞,足以矯俗。這個人可是連曹操都認可的正人君子。在袁譚敗亡后,所有人都巴不得和袁氏劃清界限,但是王修卻向曹操說道,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斂譚屍,然後就戮,無所恨。曹操嘉許之。后成為魏國第一任大司農郎中令,位至九卿。可見王修不光德守操行讓人敬佩,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強。

好了,書歸正傳。

王修起身拱手道,「府君,今黃巾圍城,又欲招安,虛實難辨。不妨派人前往偽許之,著其以質入城而談。若其同意,則可息兵止戰,不必生靈塗炭;若其不許,便知彼方心意不誠也。」

孔融想了想道,「卻不知,何人敢當此任?」

這時,太史慈拱手道,「若府君信得過在下,某願前往。」

孔融大喜道,「既如此,本府替北海百姓,多謝子義大恩了。」

太史慈朗聲道,「不敢當府君謬讚。在下還有一請,若是黃巾背義,某便直接殺出重圍,前往別處求援,不知可否?」

孔融應聲道,「若真如此,煩勞子義往平原而去,延請平原令劉備,率兵前來解圍。」

太史慈拱手應諾,自去準備了。

話分兩頭,不說北海城內如何動作,只說城外的黃巾大營。說是大營,其實在田辰這個外行人看來都是漏洞百出,更何況熟讀兵書的紀冷了。

此時的紀冷,皺著眉頭看著所謂的中軍大營,心中不免有些好笑,但是當著管亥的面,還是強忍著沒表現出來。但管亥又不傻,早就感覺到了紀冷的不屑,尷尬的道,「連山啊,實不相瞞,某手下這些人,基本都大字不識,更何況研讀兵法了。平日里習慣了鬆鬆垮垮,要不是有這近十萬百姓的聲勢,別說打仗了,就是打劫都費勁,呵呵。」

紀冷和田辰聽了管亥的大實話,終於忍不住笑出了聲。為了不讓管亥太過沒面子,田辰收了笑道,「管大哥,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連山熟通兵事,不如讓他來從這些人里重新挑選精壯,另組一軍,這樣既能保全百姓,也不至於交戰時一擊即潰。」

管亥聽罷大喜,道,「連山若真能如此,善莫大焉。這樣,從今日起,練兵行陣之事就交給連山了。某便做一個撒手掌柜,也樂得清閑。」停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什麼,又道,「連山放心,這些人若是有不聽號令的,儘管來找吾。汝以後大可以吾之名號令全軍。」

紀冷聽到管亥這麼說,心中感動不已。果然,這還是他從小仰慕的那個義薄雲天的管亥大哥。紀冷站起身,朝管亥恭恭敬敬的施禮道,「小弟謹遵管大哥號令!」

管亥則扶起紀冷道,「吾等兄弟,哪來這麼多的禮節,放手去干吧。」

田辰看著兩人,特別是管亥的表現,不覺有些恍然。亂世之中,若欲稱霸一方,沒有兵是萬萬不行的。可如今,管亥如此洒脫的就把軍權交了出去,不得不讓田辰敬佩不已。

說話間,有人來報,言營外有敵將挑戰。三人聽到這個,全都蒙圈了,難道己方的誠意還不夠嗎?

管亥有點怒了,大聲道,「取某盔甲來,老子要好好教訓教訓他!」

還是田辰先穩住了情緒,阻攔道,「且慢。」然後轉頭問傳令兵道,「敵方多少人馬,領兵大將是誰?」

小兵支支吾吾的道,「只有一人,好像叫什麼東萊太,哦對了,還有個史!」

這下紀冷都怒了,這叫啥事啊,P都說不清楚,還傳令兵呢。「滾下去!」

小兵嚇得忙不迭的跑出了帳篷,差點連鞋都掉了。

田辰也是硬壓著火,不過他還是比較理智的,沉聲道,「管大哥,咱們還是出去看看吧,別再發生什麼誤會。」

管亥和紀冷聞言點了點頭,三人一起朝著營外走去。

待得三人來到營門,舉目而望,只見大約五十步開外,一員大將於馬上傲然而坐,一股子氣勢讓三人距離這麼遠都能感受的到。

管亥和紀冷並不知道這是誰,但田辰卻從傳令小兵的口中了解了一個大概。他對管亥說道,「管大哥,吾觀其人並無惡意,待某上前與之交涉,請諸人稍等。」

管亥和紀冷看著自信的田辰,相顧一看。管亥語重心長的道,「博遠且去,萬事小心。」

田辰點了點頭,繼而把腰刀摘下,交予紀冷,然後便輕鬆的向著對面大將走去。

實際上,這員大將不是旁人,正是東萊太史慈。可他並不知道,由於自身的氣勢太盛,把個小兵嚇得沒聽清楚自己的話。現在看到一個年青人朝著自己走過來,而且還先解下了武器,說明沒有惡意,故而也就放鬆了戒備之心。

等到年青人來到跟前,只見其容貌一般,並無特點,但雙眼卻一片清明,並無狡詐之色。

年青人先施禮道,「齊都田辰,見過太史將軍。」

太史慈觀察了一下田辰,然後下馬,朗聲道,「某觀汝並非黃巾之人,奈何屈身事賊。」

田辰平靜的回答道,「不瞞將軍,吾從未參與黃巾之事。今只為這些誤入歧途的百姓,而求於孔北海,請孔府君可憐這十萬百姓,予以收留,吾等並無其他非分之想。」

太史慈聞言,點頭道,「吾奉孔北海之命,前來與爾等協商。不知汝可做主否?」

田辰呵呵一笑道,「既如此,在下願與將軍進城,面見太守大人,具體交涉詔安之事。」

太史慈現在對眼前這個年青人忽然有了些好感,因為田辰自始至終沒有任何的緊張害怕,反而是坦坦蕩蕩,輕輕鬆鬆。

「好!有膽色。」太史慈朗聲道,「既如此,某便在此等汝回去騎馬。」

田辰聽罷,面色一紅,尷尬的道,「小弟,小弟~~不會騎馬~」

太史慈聞言,更覺得這個小子可愛了,洒然一笑道,「無妨。某與小兄弟一起步行入城便可。」不是太史慈矯情,不願意帶田辰騎自己的馬,只是感覺這孩子恐怕騎上去也會害怕,所以乾脆就想和田辰走一段路算了。

無形當中,兩人的稱呼都發生了改變,只是他們都還沒有意識到而已。

田辰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後道,「請子義大哥稍待,小弟和他們說一聲。」

太史慈點了點頭,未曾言語。

田辰這才快步回到管亥和紀冷身旁,把情況一說。雖然管亥還是有些擔心,可想了想身後那些可憐的百姓,也就沒法阻攔了。不過,管亥還是鄭重的道,「博遠,這十萬百姓的生死,就交予君手中了,若真能如願,吾當向博遠叩首而謝。」

田辰忙不迭的道,「管大哥言重了。小弟自當儘力。」轉而又對紀冷道,「連山一定要幫管大哥穩住眾人,吾此去快則一個時辰,慢則兩個時辰,必定會有結果。事若成,則萬般皆好;事若不成,請連山輔佐管大哥儘快離開此地,東進東萊郡,此處遠離中原,隔絕諸侯,可保暫時無憂。」

紀冷聽罷,鄭重的點了點頭。

田辰也不再耽擱時間,拿好昨天剛剛統計完成的人口賬冊,塞到自己那個裝祖傳銅盒的布包內,這才沖管亥和紀冷一拱手,轉身走了。

管亥和紀冷,看著田辰離去的背影,突然產生了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涼感覺。當然,這是田辰感覺不到的。

此時的田辰,已經同太史慈會合,兩人肩並肩的朝著北海城走去。路上的二人聊的很是投機,從家鄉土產,到時局政治,高談闊論,各抒己見。作為有著兩千年見識的田辰,想忽悠太史慈,簡直是易如反掌。特別對於太史慈準備要南下投奔劉繇一事,田辰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使得太史慈對於南下之事,產生了些許的動搖。

就這樣,兩人邊聊邊走,不多久便來到了北海城外。

城上的守軍,看到太史慈回來,急忙開門,二人沒費多少周折,就進了城,直奔太守府而來。

及至太守府門前,太史慈先進去復命,而田辰則在門外忐忑的等待著,心中不禁有些緊張。因為,這孔融算是他穿越而來后,真正遇到的第一個諸侯。雖然田辰很清楚,孔融沒有爭霸之心,而且不久便歸於傀儡的朝廷中,最後落得個被曹操殺害,連骨肉都未曾倖免的悲慘下場。但不代表田辰本人,對於這個孔聖人之後,莫名的敬佩感。

所以,田辰暗暗決定,若是能夠投入北海,自己要想辦法幫助孔融,至少也讓他不會重蹈歷史上的覆轍。

不多時,府內有兩名衛兵出來,先是搜了田辰的身,然後又把田辰所帶的布包仔細檢查了一下,再由其中一人拿著,這才讓田辰進入了太守府中。

而田辰即將要面對的,則是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驚天之事,也從這一刻開始,田辰的生命軌跡被徹底改變了!

此正是:身負十萬百姓命,苦尋一方桃園境。本無平亂濟世能,只為豪傑真性情!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天下精兵誰最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天下精兵誰最強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往投北海識君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