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木匠姚三爺
趁著寒冬還未至,姚殊先是從後山溫泉邊摘了兩大筐紅藍花回家,洗凈、晾乾了,交給大寶、二寶和兩個侄子在家裡錘搗,又把三寶給母親照看,因著兩位嫂嫂有事回了娘家,自己則跟著大哥出門去尋木匠。
只是去的路上,姚殊多少心裡還是有些不放心家裡的孩子——
尤其是三寶,最近天冷了,更是離不開她。
姚峰見妹妹蹙著個眉頭,便故意逗她:「早些天便聽你嫂嫂說,阿殊是個有本事的,畫出來的胭脂盒子她想都想不出來,更別提見過了。你這丫頭,什麼時候連畫畫也學會了?」
原身一直與兩個哥哥感情極好,姚殊也十分欣賞性格爽朗的大哥、不開口形似光風霽月的佼佼公子二哥,這幾個月早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親哥哥,說話自然沒有隔閡。
「大哥!旁人都說二哥敏而好學,就不興我也聰明好學一回?」
姚峰聽了哈哈大笑:「你慣是個好吃懶做的,當年你讀書寫字都是阿爹按著你的頭,好說歹說,你才學了。聰明倒是聰明,好學可不敢說!」
姚殊氣急敗壞道:「大哥!」
兄妹二人玩笑間,已到了村西。
姚峰站在破破爛爛的大門外,沖裡面喊:「三爺!姚三爺!在家嗎?」
院子里傳來幾聲狗叫,接著是主人呵斥的聲音。
門開了,一個瘦巴巴的老人家出現在門后,身上穿著薄薄的單衣,收拾地卻乾淨利索。
姚殊注意到他手指骨節粗大,粗糙的手上間或有著細密的划痕,一看就是做慣了活計的。
姚峰笑著遞上了手裡的東西,道:「三爺,今日領著我小妹,一同上門來拜訪您老人家,可還方便?」
姚殊也脆生生喊人:「三爺好。」
老人樂呵呵地接過了姚峰帶的一瓶燒酒、一隻烤雞,高興道:「方便,方便!這是殊丫頭罷?幾年不見,竟也這麼高了!快些進家來!」
說著便把二人迎進了家門。
姚三爺獨居,家裡原是有個兒子的,不幸夭折,他老伴也早早沒了。
姚殊早聽說了他靠著自己的木匠手藝過活,生活清貧,進了老人空蕩蕩的屋子,才發現他過的竟是這般赤貧。
門窗雖算嚴實,可牆著實薄了些,是以屋裡冷颼颼的。
除了漂亮講究的木桌、木椅、木頭架子之外,到處都破破爛爛的,牆根還放著一個刨木頭的刨子,只是看上去許久未動過。
鄉下人尋常的桌椅自己也能做,不過是婚喪嫁娶這樣的大日子,會請木匠打傢具,是以姚三爺平日里也沒什麼活計。
三人寒暄了一陣,因著三爺耳朵不好,姚峰大聲問:「三爺這些日子不忙吧?」
老人很是開心有人來家裡,一邊招呼姚峰、姚殊兄妹喝水,一邊搖頭:「不忙!不忙!」
姚峰等老人落了座,說:「阿殊最近畫了些小東西,知道三爺的雕工最好,想托三爺給做一些出來。」
姚三爺笑呵呵道:「丫頭想要什麼?小姑娘們喜歡的木頭簪子、掛墜,三爺都能給你雕。」
姚殊取出了畫紙:「三爺,不是雕簪子和掛墜,是雕這個,胭脂盒!」
姚三爺把畫紙接過來,邊疑惑道:「胭脂盒就胭脂盒,怎麼還用雕花出來……咦?」
他自打有記憶起就開始學做木匠,這麼些年下來,眼力還是有的。
姚殊的畫清晰明了,上面各樣花紋也細緻精巧,與小小的盒子渾然一體,彷彿胭脂盒本該是這般模樣的,而尋常的普通盒子,在這些相比便顯得過於普通了。
「丫頭,這些都是你畫的?」他將幾張畫紙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雙眼放著光,「你這小腦瓜子,怎麼想出的這麼些個圖案來?」
鄉下人一般都會簡單的木工,姚三爺尤其不同,在於他的雕工。
只是雕花一事,功夫雖重要,更重要的還是花樣、圖案。
姚三爺一時間捧著姚殊畫的花、鳥、蟲、魚,有些入了迷。
「好,好啊!花鳥蟲魚好畫卻難雕出神韻,你這畫技神妙,竟直接將雕出來的模樣畫了出來!」
姚殊笑了笑,她在畫里用上了些素描技巧,可不是能畫出實物的效果來?
「三爺,您就說能否雕得吧!」
姚三爺十分高興,點頭不迭道:「雕得雕得,自然雕得!」
姚殊又問:「巴掌大小的胭脂盒,您一日能雕出幾個?」
老人沉吟了一下,答道:「制盒加上雕花,四、五個不成問題。」
姚殊點了點頭:「那好。這裡有四種花樣,勞煩您每樣雕十個出來,我十日後來取。每個我給您一百文錢,四十個便是四兩銀子。」
姚三爺嚇了一跳,趕忙搖頭:「四兩銀子?使不得,使不得!這太多了!」
他一個人生活,雖不種地,平日里買些糧食,一年也花不了四兩銀子啊!
「您除了雕花,還要磨光、上漆,費的功夫不小呢!」
姚殊一邊說著,一邊給大哥使了個眼色,示意他也幫著勸勸。
兩兄妹在來之前是商量過價錢的,見老人還是搖頭,堅決不肯,姚峰只得變通道:「三爺不是還教了村裡不少年輕人木工活計?如今天冷了,地里不需要人,不如讓他們也來幫忙,屆時分些錢給他們,也讓大家賺些嚼用。」
姚殊也附和道:「是呢!除了雕花的盒子,普通盒子也要做,但與集市上的盒子不同,是要上漆的,十文錢一個。」
姚三爺是個實誠人,不肯佔小輩的便宜,可聽了姚峰和姚殊兩兄妹的話,到底鬆口道:「來我這學手藝的都是些家裡條件不好的,若是能讓他們也來做工,自然是好事。」
姚殊一喜:「那還請三爺再請人做一百個無需雕花的盒子,十日後我一共結給您五兩銀子。」
老人眼睛一瞪,說:「怎得又要五兩銀子了!一百個磨光上漆胭脂盒,權當送給你做添頭。一共給我四兩銀子盡夠了!」
兄妹兩人相視一笑——
哪裡有送整整一百個胭脂盒給人做添頭的?可見老人態度堅決,他們只好讓步,留待以後再在其他地方補償老人。
姚殊細細講了胭脂盒的尺寸和其他細節,三人又說笑一陣,兄妹兩個便告辭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