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登基大慶典
順通二十二年六月初六,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也是一個新舊更替的日子,是燕雲國新皇登基的好日子。整個京城如同過年一般,張燈結綵,歡聲震天,一掃前幾日的沉悶氣氛,就連樹上的鳥兒也出來湊熱鬧,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登基大典是為新皇帝繼位所舉行的一個重要的宮廷儀式,登基大典會在老皇帝死後一個月之內擇吉日舉行。在古代,多數情況下老皇帝死時下一代皇帝和大臣們都會在身邊,老皇帝一斷氣,大臣們會立即參拜新皇帝,這個其實就已經算是繼位了;先帝死後,新帝登基大典之前這段時間,新皇帝仍會被大臣們稱為皇上。等舉行完登基大典后,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
每逢春節、冬至及萬壽節(皇上的生日)、或者皇帝登基、大婚,皇家宮廷都要舉辦盛大的典禮,而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登基大典。登基大典標誌著舊統治者的結束,和新統治者接管權力的開始,標誌著一個新里程。這一段歷程也許是太平盛世,也許是血雨腥風,人們無法預知,但都渴望是一段美好的歷史。
皇帝的登基儀式是一封建國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有著嚴格詳細的禮制和規定。前期的準備工作由禮部的司設監、欽天監、尚寶司和教坊司共同完成,這幾個部門是籌備「登基儀式」的主要機構。「司設監」相當於今天的後勤部門,下設總理、管理、僉書、典簿、掌司、寫字、監工等員。「欽天監」的工作就是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有監正、監副等官,向皇帝彙報所謂的「天意」;尚寶、教坊兩個部門一個負責設備的安置,一個負責儀式中的文藝演出。
早上,文武百官身著朝服等在奉天門,靜候新皇的到來,時間不長。少俊身著黃色袞服,頭戴金冠,儀仗護衛隊由數百人組成,浩浩蕩蕩,伴隨著禮樂,登基儀式正式開始。皇帝只有在特別盛大的儀式中才穿明黃色的龍袍,他們日常所穿的是其他顏色綉龍形的常服,還好現在的天氣不是很熱,否則少俊不被累死,也要被熱死。
在鴻臚寺官員的引導下,少俊登上龍輦,帶著百官朝天壇而去。京城完全被禁軍和御林軍戒嚴起來,就是一隻蒼蠅都無法接近皇帝,老百姓只能遠遠的觀望著這位年輕的新君。
「哎呀,這就是咱們的新皇帝?!怎麼是個孩子呀!」
「就是,這麼小,能管什麼事情呀,聽說這位小皇子頑劣的很,就知道玩耍,現在坐上皇位,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沒辦法,誰讓咱們這個老皇帝,就生了這麼一個寶貝兒子。唉,這麼小的皇帝,希望不是個傀儡,將來能有所作為,否則咱們老百姓就有苦日子了。」
「張大叔,你小聲點,小心被官差抓去坐牢。」
還好他們離的比較遠,而且到處都是亂糟糟的,並沒有注意他們這些人。百官隊伍中也不是那麼安靜,一位工部侍郎走近龐太師,說道:「太師,還是您老人家英明,只是將來是個什麼情況,實在難料,希望太師指點迷經。」
龐太師現在極為冷靜,今天的結果,也算是意料之中,自己的勢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割除掉的,朝廷還是原來的朝廷,太師還是原來的太師,短期內還沒有什麼人能撼動自己的地位和權勢,淡淡笑道:「不用過分擔憂,一切如舊,只要有老夫吃的,絕對少不了你們喝的。」
而御史吳良宇,希望這位小主子能是一個盛世明君,振興國家,緊挨著吏部尚書崔長山,低聲說道:「崔大人,你觀這位新主子的氣象如何?」
崔長山道:「吳大人擔心什麼?能順利登基已屬萬幸,將來如何,就看我們這些臣子如何輔佐了,可惜的是龐太師仍然勢大如天,不易對付。還好小皇帝身後能力量不可小覷,就看將來的心性如何了,幸運的話,是一代明主,不幸,則是一代梟雄。」
吳良宇疑惑道:「崔大人竟有如此看法,有何依據?」
崔長山搖了搖頭,小聲說道:「天機不可泄露,吳大人還是拭目以待吧。」
說話之間就來到天壇,天壇是皇帝用來祭天和祈谷的地方,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百官按禮分列在皇帝的身後,禮炮響起,開始祭天大典,敬天祈福。接下來又連續到地壇、日壇和月壇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最後回到太廟祭祖。這一路行來,可比十公里越野還累人,幸虧大家都有車馬可乘。
剩下的儀式都在皇宮完成,少俊首先在「奉天門」城樓上禱告,大臣們停留在午門外的廣場上等待。然後在鴻臚寺官員的引導下,經過金水橋進入皇宮。這時大臣們以「文東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的兩側,等少俊和各路神仙溝通完畢后從「奉天門」上下來。
少俊從奉天門下來,進入「奉天殿」就座,大臣們這才依官階高低魚貫進入,對新皇帝少俊上表道賀。之後少俊坐到龍椅上即位,階下鳴鞭三下,群臣依據口令行三跪九叩大禮。在百官行禮時,禮樂設而不作,群臣慶賀的表文也進而不宣。然後,「司禮太監」正式宣讀詔書,確認新皇帝少俊的身份,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天子」,儀式莊嚴而隆重。
最後,大學士再將詔書捧出,交禮部尚書捧詔書至階下,交禮部司官放在雲盤內,由鑾儀衛的人擎執黃蓋共同由中道出大殿,再鳴鞭,禮樂齊奏。文武百官分別由兩旁的昭德門和貞度門隨詔書出午門,將詔書放在龍亭內,抬至奉天門城樓上頒布。新皇帝返回宮殿,再換上孝服,大學士等將「皇帝之寶」交回,貯於大內。
接著,在金鑾殿上下詔給大行皇帝敬上謚號「世宗帝」和尊號,給皇太后封尊號和徽號等。新皇帝少俊登基,改年號為康寶,並把第二年定為康寶元年。至此,一屆新的王朝拉開序幕,續寫新的篇章。
燕雲少俊在「痛苦」中完成了登基儀式,只是沒想到這登基大典如此繁瑣累人,看來當個皇帝真不容易,如同過五關斬六將、上刀山下火海的味道。前前後後,自己像個木偶一樣任由禮部的人擺弄,回到後宮,卸掉禮服,倒頭就睡倒在龍榻上。
受邀前來觀禮的地方官員、藩王、各國使者和各地的貴族士紳有數百人之多,全程目睹了這一過程,漢族執政的各國登基大典,基本上都遵循周禮,只是繁瑣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其實各國的使者來此還有著另一個目的,就是打聽燕雲國內的形勢,看看這個國家的氣運。二十年的和平約定馬上就要到了,戰爭將會重新燃起,你不打別人,別人也不會放過你,所以只能多了解一些情況,早做準備。通過這些日子的明察暗訪,基本了解燕雲國的一些內幕,政治腐敗,內部分裂,軍備懈怠。特別是現在,十三歲的娃娃做皇帝,朝局革新,曠日持久,看來氣數將盡,將來的威脅不是很大。
接下來,他們各自挑選目標,暗中收買燕雲國的官員,在燕京城廣布暗探,以便隨時掌握實情。這時的燕雲國剛辦完喪事,又舉行了登基大典,一切都還沒有平靜,百官的心還不太穩定,有人歡喜有人憂,還有的茫然無助,搖頭嘆息。此時,如有人在旁邊加上一把火,自然就能順利的把他收買過來,拉攏到自己的陣營哩。
除了一些意志堅定,或者有所依靠的官員外,很多官員都被新的勢力所瓜分,一時之間朝廷如同一個菜市場,往往一件小事情,拿到朝會上議處,就會遭到多方的刁難和阻撓。這時候的少俊還沒有親政,根本無力作出正確的裁決,更沒有能力下旨,只好任由各部大臣自行商議,然後交給三位輔政大臣作出處理結果。
正處於學習階段的少俊完全聽從瑞親王的建議,靜觀百官形態,辨別忠奸,多學一些馭人之道。現在的任務是多看、多聽、多學習,凡事都要學會忍耐,忍耐,再忍耐。
作為一個帝王,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首先要學會選人用人。不管你自己的本領多大,沒有能臣良才幫著治理天下,將會一事無成,就是累死也處理不完政事。選人並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人都要,不但需要有處理政務的能力,還需要忠誠可靠。用人,就是知人善用,以才能委於重任,治理萬方。想當年,漢高祖之所以能打敗西楚霸王項羽,一統天下,開創幾百年的大漢王朝,就在於他重用了蕭何、韓信和張良等良臣悍將。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是一個簡便易行的知己識人的方法,用別人來當自己的鏡子,鑒知自己的得失、是非、善惡,作出公正正確的判斷。同樣,也提醒自己要以正直忠誠自人為鏡,而不是以德性差、心地邪的人為鏡。一面鏡子,不但照出自己的優缺點,而且也照出世間任何善惡,少俊正好利用這個時機,好好觀察一群臣,為日後選人用人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