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掀動巨山
長孫無忌的跡要從太宗先帝說起。
長孫無忌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認識了太宗皇帝,那時先祖李淵還是太原的地方長官,太原太守。那時是隋朝,隋煬帝荒淫無比,國家連年征戰,又大興土木,不斷地徵用民夫,搜刮民脂民膏。一時,各地不斷有老百姓起義造反,各路群豪紛紛起事。這隋煬帝非但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徵集了幾十萬的百姓開鑿運河,還在各地大造奢華無比的行宮。
當時,留守太原的先祖李淵,具有一定的實力,他見天下群雄紛紛起事,也想拉起大旗,開創一番事業,可是又有點猶豫,怕失敗了怎麼辦。李淵先祖的二兒子就是太宗皇帝李世民,這太宗皇帝是先祖幾個兒子中最有智謀的,同時又很有膽略,他見天下大亂,就積極聯絡各方英雄豪傑,同時也積極募兵,壯大自己的力量。長孫無忌是他先前幾年就認識的,這個時候聯繫更多了,長孫無忌見這個李家二兒子很有雄才大略,就和他結成拜把兄弟,並且還把妹妹介紹給他。沒想到後來這位長孫妹妹當真成了太宗皇帝的妻子,並且是一對好夫妻。以後在不斷地戰爭歲月里,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長孫無忌也就成了太宗先帝智庫里一重要的一員。
長孫無忌在人才濟濟的太宗帝集團里,不算很突出,但太宗帝卻非常信任這位小舅子。而在一件關鍵事情上,更是讓太宗先帝對這位小舅子信任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是在決定太宗先帝命運的玄武門事變中。先祖李淵有四個兒子,大兒子李建成,二兒子就是太宗帝李世民,三兒子李元吉,四兒子李元霸,不過這李元霸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當唐朝建立的時候,先祖李淵立大兒子李建成為太子,可是二兒子李世民軍功實在太大,又是雄才大略,掌握著兵權。太子李建成覺得自己的太子地位不保,很是擔心,於是就想方設法除掉這位二弟。在一次宴會上,李世民喝下他的毒酒嘔吐不止,可是也許太宗帝命不該絕,後來竟然沒有死。又有一次,李建成與李元吉埋伏下幾百個刀斧手,想趁太宗帝到來時,亂刀砍死。可是那次鬼死神差,李建成竟然沒敢下命令,眼睜睜地看著太宗帝離開了。
此後,太子李建成與太宗帝的鬥爭更激烈了,有一次,突厥侵犯唐邊境,需要派軍隊上前線,本來應該是太宗帝帶兵去打,可是這一次太子李建成卻建議讓李元吉帶兵,目的當然是想削弱太宗帝的兵權,並且把他的部隊給支離開,李建成和李元吉還設計在等太宗帝與他們送別的時候把太宗帝殺死。
事情到了最危急的時候,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挨打,太宗帝一時還下不了決心,因為要讓他對自己的兩位親兄弟下手,他還是覺得太殘忍。可是此時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長孫無忌堅決支持主動出擊,要太宗先帝不要猶豫,再猶豫就要失去戰機。後來,在眾多部下的力薦下,太宗帝終於決定在玄武門截殺太子李建成與三弟李元吉。在這一決定太宗帝生死存亡的時刻,長孫無忌表現得很英勇,他在玄武門親自殺了李建成,並且阻攔住了李建成的衛隊的進攻,成了這一戰中最大的功臣。
正因為如此,太宗先帝更加信任這位小舅子,他的能力雖不是最高,可是地位一直是眾多群星中最高的,太宗先帝一直視他為心腹。
今天,長孫無忌在朝上炫耀,也不是沒有道理,他確實是太宗先帝眼裡最紅的紅人,並且,他還是太宗先帝欽命的四位顧命大臣中的位,他的地位的確無人能比。
可是他今天這樣在李治面前炫耀,這種做法就對了嗎?!
錯了!他之前做的一些事就已經讓李治對他有戒心,現在又傷害了李治的自尊心!把自己說得那麼高,那麼李治又是什麼呢?
我看到李治坐在龍椅上,臉上有一絲絲的不快的表情。
顯然這又激了李治的逆反心理,以及增強了他要擺脫朝中大臣控制的決心。
朝堂是一個討論政治的地方,但要注意討論的分寸!
而我與李治討論政治的地方,大多是在床上,即經常所說的枕邊風。
我經常和李治在床上討論政治,這段時間我們就經常討論到他的舅舅的問題。我們已經基本達成了一個默契,那就是要削弱長孫無忌的勢力。
但李治他宅心仁厚,對於親舅舅,他還是於心不忍,他再三強調,最多也只能削弱長孫無忌的官職,切不可對他和他的家人動手。李治他真是太仁慈了!
政治其實也是一個戰場,仁慈往往會給自己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當年,太宗先帝仁德滿天下,可是他在與另兩個兄弟的鬥爭中可曾仁慈過?
我們都在尋找對付長孫無忌的機會。
對付這樣的大臣,這樣的權貴,一定要穩、准、狠,絲毫不給對方反抗的時間與機會。而且必須給他戴一頂很大的帽子才行。
在我登上皇后位置的四個月後,李治收到一位大臣的密報,準確的講就是收到一封舉報信。
舉報人是御史大夫李奉節,舉報的對象是他的頂頭上司監察御史李巢與兵部侍郎韋季方。舉報的內容是兩人謀反,在信中舉了許多證據,還說這兩人是不滿皇后被廢,聯手王皇后的舅舅柳爽,準備在五月份的一天舉兵。信中說的有鼻子有眼,有根有據。
此封信很有價值!而且說得很有條理,李巢與韋季方本來就是王皇后的人,兩人要謀反也不是沒有可能,當然我更相信這位李奉節是因為與他的上司結下什麼梁子,想陷害李巢,自己取而代之。不過,這個我不管,現在有人舉報王皇后殘存的勢力,正好可以把王皇后的殘餘勢力剷除乾淨。
本來謀反這事可以說大說小,只要有一點依據就可以小事化大,有時根本就是捕風捉影,甚至是莫須有,就象一句話所說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關鍵是在於辦案的人,你有多大能耐,能挖出多少的『證據』,能牽出多少人,如果把這案子擴大化,查到長孫無忌身上也未嘗不可。
這個案子一定要派得力的人去辦。我向李治建議,叫許敬宗來辦這個案子,還有另一位他的戰友許茂宗一同來辦這個案子。
公元656年,許敬宗開始審理這個案子,他果然在韋季方與李巢的家裡搜出了不少謀反的證據,韋季方是兵部侍郎,在他的家裡搜出了大量的兵器,還有他與一些將領的密信,而李巢又有人說他經常詛咒當今的皇后,說皇后活不到明年,這不是想謀反又是什麼?
許敬宗搜集了大量的證據,經過了幾天幾夜的審理,監察御史李巢受不了嚴刑拷打,終於招供,簽字畫押。而另一個兵部侍郎韋季方雖然年齡不小了,可卻是硬骨頭,說死也不招供,剛開始審時便用頭去撞牆,要以死抗爭,弄得許敬宗一時也無可奈何,可這許敬宗畢竟是許敬宗,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把韋季方的家人抓來,說只要他招供,便可對他的家人從輕處理,韋季方看到自己的女兒、兒子,一下子受不了了,於是也招供了。幾天後,許敬宗把自己的審理成果交給我過目。
果然,這許敬宗不是吃素的,幾份材料非常具體,證據確鑿,但是從頭至尾沒有看到對長孫無忌有多少威脅的地方,看來,這份結果我還不是很滿意。
我對許敬宗說道:「這兩人只是小麻雀,更重要的是要查長孫無忌謀反的證據,一定要無論如何查到長孫無忌謀反的證據。」
這可為難了許敬宗,皇帝的舅舅怎麼會謀反呢?他是當今朝中第一大臣,如何捏造他謀反呢?
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可是越是這樣,越是能考驗他辦案的能力。而且一切最好是秘密地進行,要打他個措手不及!
當然,這一切還是要從這兩個人身上入手,需要這兩人的代詞。還有一個,就是要從諸遂良身上做文章,朝中的人都知道,諸遂良可是長孫無忌的死黨,一直是長孫無忌政治主張的代言人,如今諸遂良被貶並且死在了外面,他會無動於衷?我把這些想法都指示給了許敬宗,並且他要快刀斬亂麻,不能走漏風聲。
僅僅兩天後,許敬宗便有了那兩人的供詞,上面還有兩人的畫押,當我看到兩個前幾天還是談笑風生的大臣,此時已變成了奄奄一息,形**暗。
「這事一定先要跟皇上說,先要徵得皇上的同意。」我對許敬宗說道。
其實,我知道李治也是想剷除長孫無忌的勢力的,但他畢竟是長孫無忌的外甥,矛盾猶豫肯定會有的。說不定到關鍵的時候會下不了決心。
「注意,你一定要把事態描繪得嚴重一些,要快馬加鞭,趁熱打鐵,要促使皇上下決心,一旦得到皇上的同意,要立即要執行,把長孫無忌貶到外地去,等皇上回心轉意就麻煩了。」我對許敬宗說道。
這是我繼與王皇后一戰之後最重要的一次鬥爭,非同小可,我一定要做到萬無一失,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