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這門親戚認不得
「表弟……」
趙一辰看著喊得親熱的陳誠,他自己心中卻是極為不情願。
這些所謂累世公卿的潁川陳氏,想來是不會真的接受自己。
他們遵從森嚴的等級制度,為保持血統純正,不與庶族通婚往來。
再說,趙一辰連個庶族都算不上,他是個地道的田舍郎啊。
自漢以來,這些家族把持政權,兼并土地,經營莊園,割據一方,逐漸形成了名門大族。由此,士族地主形成,為後來士族制度的確立提供了階級、經濟基礎。
陳群九品中正制的實行,就是為了維護士族的特權。
而九品中正制度的確立,就是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標誌。
那時的士族勢力足以跟皇權並立,甚至超越皇權,皇帝坐擁天下,要依靠士族的支持。
為維護這種制度,士族非常注重編撰族譜,講究淵源,以此來作為自己享有特權的憑證。
許多高高在上的士族們,以為只要有這些憑證就可以坐看朝代更迭,我自巋然不動。
但是他們錯了,士族自身的腐朽是誰也拯救不了的。
長期享樂,自詡為貴族,使許多士族不思進取,沉溺於清閑放蕩的生活,不理政務,從而使一些庶族出身的官員脫穎而出。
他們顯示出超高的才能,聲望權利迅速攀升,直接威脅到了士族高高在上的統治地位,再加上南北朝農民起四起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打擊,士族的階級、經濟基礎遭到極大的削弱。
士族制度下的士族,政治上擁有特權,清官要職被壟斷。
他們建立自己的莊園,佔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家族子弟繼承家學,文化佔據壟斷地位。
士族主張君主無為,崇尚清談玄學。
士族壟斷仕途,左右朝政,割據一方,生活腐朽,敗壞社會風氣,阻礙社會進步。
只有在文化上做出了貢獻,書法繪畫等藝術長足的發展。
門第、衣冠這些難道僅僅一生表弟就可以化解?
趙一辰是不相信的。
他看著陳誠道:「陳兄還是回潁川,問過汝大人再來叫這一生表弟吧。」
陳誠聞言,一時間無言以對。
他也想起了趙一辰處境,不要說是已經去世多年叔公的外孫,就是阿祖的親外孫,想來家裡也不會認下門親戚的。
他明白族人們的想法,自認為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怎麼可能允許有這般泥腿子親戚?
但是,那些族人難道看不見,門閥制度是以前的選拔官員的系統。
在以前,確實可以造成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
但是如今門閥制度正在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
多少次因為這個他跟阿祖討論,他覺得這是不可抗拒的。
只是以阿祖為代表的族人們,以為支持太子便能恢復士族制度。
豈不知,科舉是大唐的國策啊!
再說,朝廷實施均田制和租庸調製。
無地少地的泥腿子得到土地,朝廷還禁止無限占田和隨意買賣土地,這都是在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經濟基礎。
可惜族人都看不到這些啊!
「哎,不管家裡認不認。你這個表弟某是認下了,難道表弟看不上我這兄長?」陳誠道。
趙一辰見這陳誠也算是個至誠君子,便想到,俗話說一表三千里,表不表弟無所謂,就當是交他這個朋友了。
便道:「表兄。」
陳誠抓著趙一辰的手道:「哎,是某對不住表弟,生於世家多少身不由己啊!」
趙一辰說道:「哈哈……表哥莫要如此,你怎麼知道某黑虎趙氏不能歸天下名望,成就豪族呢?」
嘴上雖這般說著,但趙一辰心中其實真沒有想著把趙氏變成世家。
因為他知道,唐朝之際,科舉制對門閥士族打擊很大,選拔了大量寒門子弟,衝擊了門閥士族對官場的壟斷!
到了唐末,在科舉的衝擊之下,門閥士族勢力已經很小了,卻依然不可忽視,依然是一龐然大物,在政壇的影響力巨大!
然而,這麼一個龐大的集團,卻隨著黃巢的崛起而煙消雲散!
其實,在當時社會,門閥士族底蘊足,歷史悠久,肯定最有錢!
所以,門閥士族就是一頭油光可鑒的肥羊,黃巢怎麼會不搶呢?
不僅要搶,而且還是重點照顧對象!
經過黃巢,以及後來的五代十國的混亂,門閥士族基本十不存一。
到了宋朝,就基本上看不到門閥士族的影子了!
即便有大家族,但也沒什麼政治影響力!
沒有門閥干擾的宋朝科舉,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才能真正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也是宋朝創造璀璨文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趙一辰怎麼會費心費力的去做,一件明知道已經落伍的事?
如果,他穿越在東漢三國,肯定會朝著這條路奮鬥的。
如今,科舉將是主流。
朝廷每年開農科,他就不信了,自己教導幾年,族人後生們還考不上了農科。
再說,趙一辰追求的是不朽,不需要像那些世家一般,把名字刻在石頭上。
如果,後世流傳『先有神農後有趙氏』那是多麼大的成就。
趙一辰也想幾十年之後,成為新一代的神農。
那會,他可以自豪的說一句:某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
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
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趨。
這才是一個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絕不能像那些腐朽士族一般。
他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他不想和這些豪門大戶攪在一起。
一個背叛階級
鐵打的階級流水的人,階級是以社會地位來劃分的,階級里的人員可能在變動,但階級維護本階級的利益不會變。
而他趙一辰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民為貴,君為輕。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
民生為大,讓老百姓吃飽穿暖就好。
這才是他要帶給這個時代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