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遺詔
「是不是要安排退守?」張輔看著最外邊營牆上的戰況,有些遲疑地問道。
「不!此時如果退守,瓦剌人勢必會緊隨而來,此時就是在拼,看誰能頂住壓力。」楚寧拒絕了張輔的建議。
「殺!」一個明軍抄起身旁的油罐,點燃之後直接跳下營牆,墜落在瓦剌人群中,隨著油罐的破裂,大火迅速吞沒了周邊一大片地方。
「小韃子,爺爺跟你拼了!」一個明軍伸出雙臂,用盡全力將身前的瓦剌士兵保住,跳下營牆,順帶還將正在雲梯的瓦剌士兵砸下去不少。
這樣以命換命的場景,在整個戰場上不止這兩處,而是處處都在上演。
雙方現在已經徹底殺紅了眼,整個戰場上,到處充斥著鮮血和烈火,激烈的廝殺。
楚寧強忍著心中的不適,畢竟在幾天前,他還僅僅是一個學生,哪怕已經成年,他也只是在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里看到過如此激烈的場面。
如今身臨其境,讓楚寧胃裡一陣陣不舒服。
這也難怪,戰場上到處都是鮮血橫流,斷臂殘肢亂飛,隨時還可能被流矢所傷。
沒看朱祁鎮此時正在一個親兵的幫助下,清理自己的口腔嗎。
沒錯,他吐了,和膽量無關,無勇氣無關,只是單純的第一次身處戰場之中的不適應,許多新兵甚至連朱祁鎮都不如。
不過沒人會嘲笑,誰都差不多。
廝殺還在繼續,損壞的攻城器械,摻雜著雙方將士的屍體,在營牆外形成一個高高的坡地,甚至已經和營牆平齊。
也先一直皺著眉頭,他和楚寧一樣,都在等,等著對方先堅持不住。
而且現在誰都有點堅持不住了,進攻的瓦剌人,不僅進攻的道路收到地形的限制,此時更是被人馬的屍體、攻城的器械所阻擋。
「鳴金!」幾乎同時,楚寧和也先下達了收兵的命令。
「第一道防線不要了,收拾一下,退守第二道防線。」楚寧命令到。
「修整一下,換人繼續攻擊。」也先也下達了相似的命令。
雙方難得的達成了一股默契,此時清點下來,雙方都有超過五千人的傷亡,此時距離大戰開始,僅僅過去半天的時間,可見戰事的慘烈程度。
「做好準備把,接下來瓦剌人不會給我們任何喘息的機會。」楚寧看著山下瓦剌的大軍說道。
「除中軍之外,剩下四萬人,分成八隊,輪番攻擊,如果天黑之前不能攻破明軍大營,挑燈夜戰!」果然如楚寧所料,也先已經做好夜戰的準備了。
半個時辰之後,瓦剌大軍再次向著明軍大營衝來,明軍這邊也按部就班地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很快雙方就展開了短兵相接。
也先很納悶,按說明軍就算軍械不足,也應該有許多小動作,從前兩次的戰鬥來看,對面的明軍似乎對設置各種陷阱,有著幾乎痴迷的執著。
可從一開始,除了布置在外圍的幾道簡單的絆馬索和陷馬坑之外,幾乎沒有任何設置,而且明軍的人數也遠遠不是情報中所提到的五六萬人,這其中定有什麼貓膩。
不過現在已經打到這個程度了,從明軍大營里高高飄揚的杏黃大旗,以及各方面傳來的情報看,朱祁鎮就在大營之中!
而且自己已經派出多路探馬,方圓百里之內,並無大股明軍,甚至小股的都沒有。
所以也先才懷著忐忑的心,繼續進攻,他已經決定,不管勝負如何,幾百這支明軍之後,都要回師草原。
這也是他留下一萬中軍的原因所在。
要知道,這一萬中軍全都他的部族,就算戰事不濟,有這一萬大軍,也先也有把握扭轉戰局。
雙方將士在明軍大營的第二道營牆附近的戰鬥,還在繼續,雙方都發了狠,幾乎將所有的底牌都用上了,你來我往殺得不亦樂乎。
「保護陛下!」鄺野大喊一聲,抽出隨身的寶劍,攔在朱祁鎮跟前。
這次朱祁鎮沒有推開鄺野,此時不斷有瓦剌人的飛矢射到他的左右,整個明軍大營已經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了。
雙方激戰至傍晚時分,瓦剌人也沒有越過第二道營牆一步,可瓦剌人似乎鐵了心要分出個勝負,一點沒有退卻的意思。
雙方都將手下的士兵分成幾隊,輪換作戰,只是隊伍數量不一樣罷了。
明軍這邊從開始的一個時辰調換一次,到現在已經變成一刻鐘一換了,甚至有兩隊已經合併成一對作戰,可見戰事的激烈程度。
隨著夜幕的降臨,戰鬥也漸漸變得平緩了許多,畢竟深夜作戰,對雙方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此時反而讓雙方的將士得到了喘息,尤其是明軍,他們幾乎人人帶傷,除了楚寧堅持保留在後邊的預備隊,其他戰士極度全都到了極限。
此時明軍靠的就是一股士氣支撐,稍有不慎,就將是滅頂之災。
「什麼時辰了!」楚寧聲音沙啞地問道。
「寅時初刻。」朱祁鎮看看天說道。
「該是你出場的時候了,你想好沒有?」
「先生無需多言,利害關係我已經再清楚不過了,朱祁鎮再不濟也是太祖子孫,焉能在蒙元面前低頭,先生稍坐,朱祁鎮去也!」說完,朱祁鎮抽出一柄鋼刀,大步向營牆走去。
可沒等走兩步,朱祁鎮翻身又回來了。楚寧以為朱祁鎮是索要龍泉劍的,畢竟從一開始,龍泉劍就被楚寧『沒收』了,皇帝提著鋼刀確實有點不好看。
「差點忘了,給這是給先生的,請先生收好。」朱祁鎮說完,將一塊摺疊的很整齊的布條遞到楚寧手中,轉身離開了。
這次朱祁鎮沒有再回身,而是快步走到大營交戰最激烈的營門前。
楚寧疑惑地打開一看,眼淚竟然在眼眶裡打轉。
「敕詔,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不聽文武勸阻,枉顧太后隆恩,執意出征,陷大明數十萬將士,無數臣工於險地,其罪一也。
楚寧大才,疆場之上指揮若定,奇計百出,隨口說來便是治國絕妙之良策,將此等治世之能臣遺落民間,朕之罪二也。
聽信王振巧言,致江山社稷於不顧,使大明陷入無盡恐慌,其罪三也。
輕起戰事,使得將士殞命,百姓流離,大好江山置於瓦剌鐵蹄之下,其罪四也。
身為大明皇帝,不學文武,不辨是非,其罪五也。
朕之罪雖非罄竹難書,但也其罪難免,唯有血戰到底,一雪前恥,方不辜負死傷將士百姓,方能顯我大明鐵魂。
如若能搜集到朕之殘骸,不必葬入黃陵,可在孝陵之側,擇一地掩埋,並樹碑記載朕此次之過,無需避諱,之言朕失,方能警醒後人。
另有楚寧,臨危不亂,指揮若定,協助朕與諸臣工抵禦瓦剌,怎奈因朕之過世,回天乏力,但與眾將士無關,楚寧身負治國良策頗多,為人謙和謹慎,朕欲拜為師。
怎奈戰事無常,故特書此詔,拜楚寧為太師,負責京師防禦,教導太子成年,如有不服者,按謀逆處置。
大明己巳年乙丑,朱祁鎮於土木堡戰場書。」
後邊是明軍大營所有文武大臣的簽名和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