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重開政事堂
蔡英、馬興昌、馬虎義、太史志高、王俊賢五人,已經可以代表李清軍隊的最高戰力了。當然,這裡所說的戰力指的是統兵作戰的能力,而非個人武藝。
這五人的排兵布陣之道,各具自己的特色。馬虎義主攻,蔡英主守,其餘三人,攻守兼備。太史志高和馬興昌偏向於中規中矩的傳統作戰之法,而王俊賢呢,偏向於以奇謀取勝。是而,王克敵和他們比排兵布陣之術,想取勝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畢竟,有句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現在,王克敵的對面,是五個比較厲害的『臭皮匠』。按照比例換算的話,大概需要王克敵的排兵布陣的能力在兩個諸葛亮之上,方可有一絲取勝的機會。
這世間,單論排兵布陣的能力,能超過一個諸葛亮的人,都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在兩個諸葛亮之上,這難度.當然,這只是個比喻而已。
片刻之後,第二場比試開始了。
第一個上場和王克敵對戰的人,是馬興昌。大約一盞茶的時間過後,馬興昌落敗!
眾軍官聽到該結果之後,皆對王克敵投去了好奇的目光。雖說大家在沙盤上演練,和真實的戰爭相差很多。但是,能在短短的一盞茶的時間之內,便讓馬興昌主動認輸,王克敵這排兵布陣的能力,絕非庸才。
第二個上場和王克敵對戰的人,是蔡英。經過了兗州城的一戰,蔡英的防守能力,已經傳遍了整個中原地區。『銅牆鐵壁』四個字,已經成為了蔡英的招牌。
半個時辰的時間過後,結果出來了——王克敵,又勝利了。
這時,眾軍官投向王克敵的目光,就不單單是好奇之色了。其中,還帶著一絲絲的崇拜之意。
能攻下蔡英的『銅牆鐵壁』的人,實力能差到哪去?
第三個上場和王克敵對戰的人,正是王俊賢。只過了半盞茶的時間,王俊賢,敗!
這個,速度好快!
同時,也證明了一句老話:「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奇謀的作用,真的不大。只有雙方勢力相差不大的時候,奇謀才會管用。要不然,那就是猴子唱大戲——胡鬧台。」
第四個上場和王克敵對戰的人,是老成穩重的太史志高。
一個時辰之後,太史志高,敗!
只見太史志高老臉通紅,匆匆地下了點將台。仰天長嘆道:「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們的時代,過去了。」
眾軍官通過這句話,便充分地認識了王克敵的能力。
畢竟人呢,越老越注重面子。能讓老將太史志高放下自己的顏面,主動稱讚。王克敵這排兵布陣的能力,舉世僅有啊。
第五個上場和王克敵對戰的人,是善戰的馬虎義。
兩個時辰之後,以王克敵的險勝而結束。這大概已經是五人中最好的成績了。
馬虎義走下了點將台,對著王克敵說道:「以前,在排兵布陣方面,我不服任何人。現在,我服了。末將馬虎義,參加大將軍!」
王克敵聽后,笑而不語。
現在這個時候,他真的不好說話。說多了,是傲慢。說少了,是輕狂。
不能再說了,都是淚啊!
李清見到該場面之後,微微一笑。對著台下的眾軍官說道:「諸位莫要著急!剛才比試的復盤,我已經讓人整理下來了。片刻之後,大家就可以上台來觀賞一二了。到時候,若有不服者,盡可下場試一試。但因時間有限,只限五個名額啊。沒想好的人,就別佔據這個名額,丟人現眼了。」
半個時辰之後,眾軍官觀賞完畢,皆是一臉崇拜之色,絲毫不提比試之事。
「怪不得是主公的師兄呢,這排兵布陣的能力,怎麼感覺比主公都厲害啊。」
「唉,這排兵布陣,無懈可擊啊。就憑我們肚子里的這點墨水,估計連半盞茶的時間都撐不住。」
「還比什麼比啊,就連蔡將軍的『銅牆鐵壁』都擋不住他。我們上去,豈不是要貽笑大方?」
待眾軍官下去之後,李清對著大家說道:「現在,第一場比試和第二場比試都已經結束了。對王克敵將軍的能力,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嗎?若有,請現在說出來,我會視情況而定,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若沒有,那我就繼續往下進行了。」
眾軍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一副沉默不語的模樣。
第一場的武藝比試和第二場的排兵布陣比試,把軍中能勝任大將軍的人選,基本上都囊括了。
這些人都心悅誠服了。對其他人來說,又不該你事,瞎鬧什麼?
見眾軍官無話,片刻之後,李清繼續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們就來說一說王克敵將軍的軍功之事。此時,你們很多人的心中,應該都有一個疑問:『王克敵將軍從來都沒有為我李清征戰過一次,何來的軍功?』」
話罷,李清頓了一起下。用手指向了北方,對著眾軍官說道:「王克敵將軍的軍功,在那。」
「北方的草原人沒有打過來,是誰的功勞?王克敵將軍的!」李清繼續說道。「我們的和平生活,都是王克敵將軍的日夜守衛換來的。是他的負重前行,才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和平。你們說,這份功勞大不大?」
「有人可能又會說了。王克敵將軍守衛的是中原百姓,又不光是我們。憑什麼要佔據我們的大將軍之位。現在,我就來告訴你們憑什麼。」李清一臉激動的說道。
「請四公主!」
不一會兒,身披鎧甲,手拿聖旨的武玲瓏走了出來。對著眾軍官說道:「吾乃大順四公主,武玲瓏。我父皇臨終之前,曾交給我一道『遺詔』。現在,請諸位將軍接旨。」
眾軍官看了看李清。然後跟著李清跪了下來。異口同聲道:「末將接旨!」
武玲瓏一臉莊嚴的讀了起來。
「朕起於微末之間,深知天下百姓之疾苦。
大順百姓之苦有二,一為世家,二為邊關。世家為猛虎,邊關為豺狼,皆蠶食我大順百姓之血肉。
故,朕亡之後,凡心繫百姓,能斬滅世家,北抗草原者,方可繼承大統。
若否,大順亡,朕絕不惋惜。
大順二十二年秋。
武順。」
聖旨讀罷,眾軍官瞬間就恍然大悟了——非李清想這麼做,而是李清,不得不這麼做。
想要獲得大義,便要接受邊關之將。否則,永遠得不到大義的支持。沒有大義,李清就不能名正言順的出兵揚州。天下就不能一統,南方的益,荊,揚三州以及青州和徐州,就要處於步思聰的統治之下。這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想看到的結局。
哪個將軍不想天下一統?
哪個將軍不想站在敵方的城牆之上,宣布自己的勝利?
其實,李清完全可以憑藉這道聖旨,讓眾人強行接受王克敵。
聖旨在此,誰敢說不?
可是呢,李清充分地考慮了眾軍官的心思。讓王克敵展現了一番能力之後,再請出聖旨。
其中的差別,雖然不大,但滿滿的,全是真心,對屬下的真情實意。
於是乎,眾軍官在王俊賢等人的帶領之下,紛紛跪在地上,以示自己的忠心。
「末將願隨主公,征戰天下!建立大業!」
「末將願隨主公,征戰天下!建立大業!」
「末將願隨主公,征戰天下!建立大業!」眾人齊聲大喊道。
李清聽后,激動的無法言語。
這世間最美的事情,莫過於自己付出的真心,沒有被辜負。
「諸位請起。願我等,共創一番偉業。」李清對著眾軍官說道。
眾人告謝,起身。
「下面,是各位封號將軍的冊封。姚雪松,蒙大憨,雍向晨,秦春風,蔡英、馬興昌、馬虎義、太史志高八人,皆為封號將軍。其餘人等,按照功勞,皆有封賞。若有感覺不公平者,可隨時來找我。」李清繼續說著這振奮人心的話語。
「謝主公!」眾軍官齊聲道。同時,眾人在心中納悶道:「王俊賢將軍為何不是封號將軍呢?他的軍功,應該也夠了吧。」
就在眾人懷疑之時,翌日,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了。
李清重新開了政事堂!
政事堂成員,全由相國組成,是除了皇帝之外,大順權利最高的地方。
這一次,李岩,楊權,王俊賢,王克敵,莫元遂,黃天縱六人,皆位列其中。同時,重大事情的決議方式,改為『少數服從多數,九票勝五』制。李清一人,佔據其中的三票。
這樣做,極大地維持了李清勢力的平衡之路。不會因一人的武斷,而葬送了這股勢力。是勢力成熟的標誌!
與此同時,日常的具體事務,由李岩,楊權,王俊賢,莫元遂四人,輪流處理。他們的權利,已經相當於大順時期的相國了。
王克敵和黃天縱兩人,身為大將軍,只有軍隊上的權利。
這樣,即利於李清統領軍隊,掌控軍權。同時,又能體現出李清票數上的優勢。可謂是一種不錯的『帝王之術』。
同時,在這些年中,李清手下那麼表現不錯的官員,也紛紛提拔到了高位之上。
比如說,李清曾經的上司,豐州府府治高德才大人。就憑藉著勞苦功高,被封為了并州刺史,主管并州的所有事務。同時,馬秋生也因為軍中的功勞,被封為兗州別駕,在兗州地區,僅次於兗州刺史等
這一番改革之後,李清得了軍心,獲了大義。手下眾人,皆有陞官、封賞。
一時之間,大家皆大歡喜,奮發圖強,準備一舉出兵,收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