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番外三:少年英雄入末路
至正十一年,濠州東鄉。
「爹,有人把咱家給娘上貢的雞吃了,嗚嗚嗚……」李保兒抹著眼淚跑進屋裡,趴在李貞的懷裡哭個不停,「我都沒捨得吃,昨晚一直聞著香……」
「保兒乖,保兒不哭……」李貞輕撫著李保兒的後背,一直嘆息個不停,同時卻又深感無可奈何,如今這個年歲,別說跑到你家偷點祭品,就算真搶到你們家又能怎麼樣?
現在整個鄉都在遭災,瘟疫又跟著流行了起來,死的人簡直不計其數,前些日子連保兒他娘都沒能挺過去……
唉,一想到這些,李貞的眼淚又止不住地流了下來,若不是自己平時待人還算親厚和善,現在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
「爹,我要去打他們,他們……偷吃娘的東西,讓娘在天上挨餓……」李保兒仰起小臉,緊緊拽著李貞的衣袖,「爹和我一起去!」
「誒,保兒,不許這樣!」李貞將李保兒緊緊摟在懷裡,「爹爹平日都是怎麼教你的,鄰里鄉親的,哪能做出欺負人的事?」
「是他們先欺負娘的,是他們先欺負娘的!」李保兒不依地扭著身子,「爹是笨蛋!」
「你……」李貞見李保兒如此不聽話,不由得抬起手來,想要給他一巴掌,可停至半空,便說什麼也打不下去了。
確實,自己就是一個老實巴交的笨蛋,平日里就光仗著自己有把力氣,勤勤懇懇地種地,勤勤懇懇地收糧食。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自家的收成總是好的,不但一家三口能夠吃飽飯,甚至時不時地還能接濟一下窮親戚。
可現在不成了,亂世來臨,正好鬧在家鄉這塊兒。稍微有點本事想法的,就都去參加義軍隊伍了,但像自己這種三腳踹不出個屁來的農民,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幹那殺頭掉腦袋的事兒。
前一陣子有一隊亂軍路過,在村子里搶了不少東西,李貞家自然也遭受了不少損失,但好在地窖下面還存著些餘糧,過個冬是沒有問題的,可這樣的日子又能持續多久呢?
唉,老實是原罪啊!可當初保兒他娘不就是看上自己這份老實了嗎?但自己終究是沒能用老實把她給留住……
忽然,外面響起一陣亂騰騰的喧鬧聲,緊接著便聽見有人大喊「有亂軍來搶糧啦,快跑啊……」
「快,保兒,躲進地窖里……」李貞說著,便按著李保兒的小腦袋往地窖那邊跑。
這一次李保兒熟得多了,動作也快,只不過當他的眼睛透過地窖縫隙,看著那些流民一樣的人來來回回搬自家東西的時候,心中總會生出一種莫名的憤慨,小拳頭也跟著攥得緊緊的。
幸虧李貞一直摟著李保兒,沒有讓他出聲,結果不一會兒的功夫,李保兒便閉上眼睛睡著了。
亂子持續了一天左右,村裡終於消停了,等到李貞帶著李保兒爬出地窖,才發現家中已經快被亂軍被搬空了。
「唉,這個亂世就是不想讓人活下去啊!」李貞看著睡眼惺忪的李保兒,忽有些羨慕他還不懂這個世道的艱辛,「保兒,跟爹把地窖里的米都搬出來,咱爺倆一塊吃頓飽飯,啊?」
「爹,你不是說藏著的那些米得省著點吃嗎?」李保兒看著屋子裡空空如也的米缸,不由得有些心酸,「保兒不餓,保兒聽話……」
「誒,好孩子……」李貞摸了摸李保兒的頭,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咱們吃完這頓飯,爹帶你去別處,淮西現在是不能待了,爹帶你去淮東。」
「淮東?爹在淮東認識人嗎?」李保兒有些興奮地仰起小臉,「到了淮東能不能吃上大餅?」
「淮東……淮東最起碼不打仗啊……」李貞邊說邊收攏著殘餘的糧食裝進了一個布口袋,「現在亂軍一過,就得死上幾個人,保兒不害怕嗎?」
「那好吧,保兒和爹爹去淮東……」李保兒撇撇嘴,有些人小鬼大地嘆了口氣,「不過淮東沒有咱家的親戚啊!」
其實李保兒心中明白,自家的親戚可真是一個比一個窮,不但什麼忙都幫不上,甚至還總是來蹭吃蹭喝。
比如自己那個小舅舅朱重八,長得不好看,要飯人家都不願意給,結果仗著阿娘疼這個小弟弟,就總是跑到這來吃飯。
爹爹確實心善,每次都很熱情地招待那個叫朱重八的小舅舅,甚至有時候在他臨走時還往口袋裡塞點……
不過小舅舅人倒是不錯的,每次來都給自己帶點新鮮的小玩意兒,而且還說以後有錢了肯定照顧自己云云……
結果財沒發成,那個叫朱重八的小舅舅竟跑到皇覺寺里當和尚去了,後來和尚也當不成了,又跑到各處去要飯了……
「唉,這次你要是再跑到這來要飯,可是找不到我們嘍!」李保兒輕嘆了一口氣,便由李貞牽著自己的小手,一步一步地向遠方走去。
時值深夜,身上衣服不夠厚的李貞父子凍得直打哆嗦,可他們明白,前方還有更難的考驗在等著他們,這個亂世,能活多久都不一定呢……
附註:這個李保兒,就是歷史上的李文忠。李貞娶的是朱元璋的二姐,自然也就是朱元璋的姐夫。
史載李貞當初常常接濟朱元璋,因此朱元璋很疼愛李文忠,待李貞也甚厚,尤其是稱帝之後,恩遇頗隆。
之所以寫這個番外,就是想從李文忠的幼時經歷表現一下那個亂世活下去是多麼不容易,史載李貞父子在投奔朱元璋之前,可謂幾經生死。同時也彌補了主角作為一個穿越者,沒有幼時窮苦經歷的不足吧(其實我一直覺得有這種對比才更好一些,但受限於題材設定,實在無能)。
最後想說明的一點是,如果沒有人幫助發掘,就算是李文忠這樣的人才也會被埋沒啊!(李文忠是大明開國六功臣之一,而且許多人認為他的作戰能力不次於常遇春)
之前看過一種說法,說是為什麼朱元璋的老家人才那麼多呢?其實哪裡人才都很多,重要的是能不能給他一個機遇。
就像起點的一些小說,可能還是不錯的,但因為推薦沒給到位,就撲街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