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辦學
從冰雪消融,到天寒地凍,也不過一眨眼的時間。
待雪花再次光臨人間之時,灞河沿岸已經建起了一座座高爐和煙囪。
經過一年的實驗和大筆大筆的經費消耗,初代蒸汽機終於實現了可以在冬天,以及水位過低的時節代替水車,向織錦坊提供動力。
而織錦坊的這個大塊頭似乎沒有一丁點兒工業革命帶頭人的覺悟,運轉效率甚至不如水力,所以他也就只能在冬季權當代替品了。
在這短短的一年內,更多的田地被織錦坊購買,並擴建為工坊,也有更多的濃煙,從煙囪里冒了出來,與濃濃黑煙一起從織錦坊出來的,是一車又一車的絹帛。
由於去年的生絲大漲,更多的農戶加入了桑蠶養殖的隊伍,生絲比起往年多收了三分之一。
按理來說,生絲的價格應該降低才對,但出人意料的是,長安生絲竟然第一次供不應求,破天荒的出現了「絲荒」的現象。
而在織錦坊的廉價生絹的衝擊下,長安,洛陽,無數商號不是破產就是轉向做了染坊,劍走偏鋒,避免與織錦坊直面相對。
織錦坊內,銅製飛梭在縱線之間來回穿梭,沙沙作響。
兩個男子,一前一後,走在這些個巨大機器旁邊。
一個身穿黑袍的年輕人走在前面,下巴上蓄滿了茂密的黑色鬍鬚,將他素來自負的姿容掩蓋地嚴嚴實實,而他也不必再擔心自己被看殺了。
另一個身穿青綠色官服,帶著襆頭,跟在他的身後,就像一個隨從。
「戚公從江南帶消息回來了?」
大鬍子的聲音有些沙啞,像是患了風寒。
官員輕輕點頭道:「蕭隱之在江淮一帶收斂惡錢,搞得民不聊生,還好咱們提前去訂下了生絲,不然,可真要耽誤一段時間。」
站在房間內看護機器的工人什麼也不用干,只需要將處理好的絲帛從機器上搬出來即可。
大鬍子拿起了一匹白布,仔細的打量著,一邊揉捏一邊說道:「告訴他們,把惡錢全部留下,等著朝廷開禁吧!」
「朝廷真的會解禁?」官員問道。
「人情騷然,朝廷不得不如此。」
他扔下了手中的絲帛,笑著說道:「不僅要解禁,就連宋璟蘇頲他們,恐怕……」
「有這麼嚴重?」
「這事兒是他們搞得,當然得他們負責。」
何明遠對於李隆基非常了解,他任命宰相,一般來說往往都是紫微令為主,黃門監為輔,兩兩搭配,保證朝政的平穩運行。
最主要的他還知道,在開元八年,宋璟和蘇頲正是因為這件事才被罷免了相位,不過很奇怪的是,為什麼提前了一年?
二人來到機車間,巨大的初代機隆隆作響,工人一杴一杴的給火爐里添加著煤塊。
看著這個花費無數人力物力的怪物,何明遠第一次感到了捉襟見肘。
紡織業技術的革新,蒸汽機的出現,就像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引起了連鎖反應。
生絲供不應求,煤炭急需開發,鋼鐵技術也需要改進。
紡織業的興起,有一種帶動全天下前進的趨勢,但是在這片土地上,似乎有些力不從心。
技術與時代脫節,就是眼前這副模樣。
生絲還好辦,多辦幾個繅絲廠就好了,可是鋼鐵技術,蒸汽機的改良,可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做得到的。
北洋水師和阿三用事實告訴他,想要走的更遠,就必須確立起自己的系統,而不是生搬硬造。
他需要一個研發機構,其實目前軍械所的研發機構已經算一個雛形了,但是以後呢?老傢伙們都死了,誰去接替他們?
仔細想來原來自己應該去辦書院。
他倒也沒有改革科舉那麼大的魄力,只要能給軍械所和織錦坊提供人才就足夠了。
至於朝廷?管我鳥事?
還好大唐的科舉尚未完善,門蔭世襲之風仍然很重。
雖然沒有魏晉之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那麼嚴重。
可就算是有科舉制,可這年頭,能讀得起書,有資材供你讀書的,哪個不是書香門第?
崔盧王鄭,河東薛柳。
隨便從滿朝文武裡面拎出一個看看,往上倒三代,就可以看到這麼一個信息:高祖某某某,元魏時某某某官也,祖父某某某,不是將軍就是都督,不是侍郎,就是尚書。
身為平民,想脫離階層爬上高位?做夢!
何明遠自己又如何?若是沒有一個姓崔的娘子為他穿針引線,早就讓人給捏死了。
不過從反面看,世襲制也有好處,好處就是,唐朝有大量的人才沒有像宋明那般,全部被科舉所網羅。
老百姓也還沒有對仕途達到瘋魔的程度,也不至於出現像范進那種高呼「我中了,我中了」的宣傳大使。
這樣一來,自己在收羅人才方面,還不至於那麼困難。
對於平民百姓,供你讀書,供你就業,至於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事,交給那些吟詩作對的世家就好,你想都不用想。
軍械所的口號,只有一個,那便是:賺錢!賺錢!還是TM的賺錢!
織錦坊的夥計給他們兩人端了兩盤子羊肉,還有兩罈子何明遠最愛喝的石凍春。
據說石凍春這兩年在大河南北賣的特別好,規模幾乎擴展了三倍還要多,手握一半股權的薄斐德幾乎成為了長安最大的酒商。
但看何明遠的樣子似乎並沒有被眼前的美食美酒所吸引,莫非他又想平康里了?
看著何明遠怔怔出神,韋君奇也不去打擾他,只是一個人喝酒吃肉。
何明遠將酒杯放在了嘴邊,遲遲未動,過了一會兒,又放了下來,對韋君奇說道:「我想辦個學校。」
韋君奇愣在原地,慢慢地把嘴裡的筷子拿了出來,囫圇把嘴裡的肉咽了下去。
何明遠的提議簡直令人匪夷所思,就是想破腦袋也沒人會想到他會來這麼一句。
「辦……辦學校?」
「沒錯。」
韋君奇皺著眉頭說道:「這不歸咱們管啊!」
「咱們不能辦嗎?」
「倒也沒說不能辦,可是從來沒有過私人辦學的,朝廷有太學,府有府學,縣有縣學,市有市學,鎮有鎮學,大凡辦學者,只聽說官府辦學,可從沒聽說過私人辦學的,這種事恐怕行不通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