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金融危機 下
但就像世界的構成永遠是陰陽兩面,危機也從來不僅僅是危機,在危機之時或者危機之前總是無數人的時機。
比如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次級貸,在無數人如同被打入地獄一般,卻又有少數人在舉杯慶祝。
和華國十幾億的人口不同,美國總人口在3.5億左右,但和華國相同的是,美國公民同樣有很多人還沒買上房。
正如,似乎房子本身就不是用來住的,無論美國的經濟發展多麼良好,房子也仍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買的起。
或者說,歷史早已經證明,財富的分散到聚集本身就是個騙局,而金字塔結構的社會最能說明這一點。
先把有房的富人搜羅一遍,讓他們最好再買別墅,讓住小房的中產階級住換大房。
和股市中收集籌碼后,拉升再告訴他們價值投資一個道理,讓散戶和中產階級去進行價值投資,
如果再進一步動員無房住的藍領們買房,就會創造多大的房地產需求啊。次貸就一步一步產生了。
一是商業銀行放出次級貸款。
開始是信用級別高的人買房,後來優質客戶越來越少,生意不好做,商業銀行放寬了條件,讓信用級別不那麼高的人也能買房,把款貨出去就有錢賺。
但是商業銀行的規矩還在擋著。怎麼辦,做假!只要貸款人同意買房,雖然信用很差,但商業銀行可以把他的信用記錄填成優良,這就可以辦理抵押貸款了。
只不過商業銀行貸給優質客戶的利率是5%,而貸給信用級別低的人,利率是10%。這樣的利差對商業銀行就很有賺頭。
商業銀行給買不起房的人說,花30萬美元買一套房子,交3萬美元的首付就可以入住。幾年後如果房價漲到50萬美元,你把這房子賣了,還主銀行的本利30萬,還有剩下20萬美元的賺頭。
如果首付30%付不起,那就20%,或者10%,實在不行零首付也行。
如果沒有收入或收入不高,還不起月供,三年後再開始還就行,只是利息要高些。
這樣買不起房的人就能買得起房子了,買房的人多了起來,房價就往上漲。買房的人很高興,既可以住房,還可以等待房產增值。
賣房人沒有風險,因為商業銀行用貸款已經替買房人把錢付了。
二是商業銀行把次級債賣給投資銀行。
賣房人和買房人都皆大歡喜。商業銀行卻承擔著全部風險。而一旦房價下跌,買房人還不上錢,房子也不值錢了,銀行就會面臨巨大的虧損。
這樣商業銀行就把所有的房貸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按揭證券(MBS),平常按揭利率是5%,次貸利率是10%,可以按6%利率賣給投資銀行,可賺餘下的4%。這樣次級貸的風險就是從商業銀行轉移到投資銀行。
三是投資銀行打包再賣給全世界。
投資銀行購買顧這些按揭證券后,就開始設計金融衍生產品,他們也打了一個包,變成次級債券----債務抵押債券(CDO),銀行存在利率只有1%,規定次級債的利率為10%,賣給投行的大客戶。就這樣,次級債就賣到了全世界。
四是為次級債上保險。
為了打消投資者購買投資銀行次級債券的擔心,投資銀行就設計了一款新產品----信用違約掉期(CDS),這樣買次級債的投資者如果擔心風險的話,還可以買信用違約掉期,讓保險公司承擔一部分風險。
如一個投資者買了50萬美元的次級債券,他到保險公司去買信用違約掉期,交了3%的保險費后,如果這邊出問題,那邊保險公司就負責包賠損失。
如果不出問題,保險公司就大賺了一筆。這樣次級債就大大方地賣向了全世界。
可就在美國政府以及美國資本集團正在歡欣鼓舞創造了神話財富時,這個百分百實用的次級債還是出了問題。
一名叫做丹尼斯的男人跟新世紀金融、高勝銀行、房利美、摩根、貝爾斯登等多家商業銀行簽訂了一份賣空合約。
高達幾十億美金的賣空合約讓很多人逐漸感覺到了不對,少數對風險敏感的人開始拋空股票,賣掉所有的房子進行違約賣空互換。
於是,金融危機來了。
2007年4月4日,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6日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服務提供商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投資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7日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
2007年7月16日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關閉了手下的兩家對沖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來的首次虧損。2008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促使****銀行收購了貝爾斯登。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15日晚些時候,美國銀行發表聲明,它願意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
2008年9月1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短期緊急貸款。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出面接管了AIG。
2008年9月21日,在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接二連三地倒下后,美聯儲宣布:把現在只剩下最後兩家投資銀行,即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兩家投資銀行,全部改為商業銀行。這樣可以靠吸收存款來渡過難關了。
至此,歷史在2008年9月21日這一天為曾經風光無限的華爾街上的投資銀行畫上了一個驚人的句號,「華爾街投資銀行」作為一個歷史名詞消失了。
2008年10月3日布希政府簽署了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等實體經濟受到很大的衝擊,實體產業危在旦夕。
然而很少人知道,在中產階級為了金融危機埋單的同時,以美國高盛、摩根、等背後的高管,卻成為了這場危機中最大的贏家。
至於那些購買基金以及購買次級債的投資者,沒有誰會去在乎他們的死活了,在瘋狂的行情中終於做出了最瘋狂的拋售行為。
19日,美國總統布希取消了原定去外地的行程,在華盛頓與財長保爾森、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證交會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以及白宮和財政部經濟顧問會晤,商討金融和經濟形勢。
會後,保爾森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美國政府正在制定一項大規模的救助方案,從金融機構手中接收不良抵押貸款資產,清理這些拖累金融機構並威脅美國經濟的低流動性資產。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項計劃可能會以低價向有償付能力的金融機構買入資產再出售。這將是1930年以來美國政府對金融市場最大的介入。
項計劃需要獲得國會批准。保爾森在18日晚上向國會領導人通報了有關計劃。他說,希望能在本周末敲定計劃的細節,下周能推動立法。他呼籲國會兩黨迅速採取行動。
在被問到該計劃的花費時,保爾森的回答是「數千億美元」。而據共和党參議員、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資深成員理查德·謝爾比估計,政府救市計劃的花費至少為5000億美元,最高可能達到上萬億美元。
同時,華國政府也宣布救市,預計將在今後幾年投入四萬億人民幣進行基建和房地產行業,以此來拯救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下的實體經濟。
在這同一的時間,各國政府似乎達成了協議,一致開始對救市發起宣傳,已經近乎絕望的金融市場似乎看到了寒冰將化。
受到前世信息的影響,陳青山模糊感覺到當年銅價格也就是在三萬塊錢左右開始向上暴漲,甚至兩年之後其價格更是超過了當年07年的9萬元一噸。
而那時的他還曾經後悔沒有將他的收廢品事業繼續發揚光大,否則曾經的他也斷不至於混的那樣凄慘。
誰都知道,這個世上從來就不會有隻跌不漲的行情,有了前世的記憶,有了如今僅僅兩萬七一噸的銅價。
那如果以目前27000的價格做多,將來銅價漲到9萬,豈不是意味著,兩年的時間將會有高達幾十倍的利潤。
這還僅僅只是按照等價計算,那如果按照複利加倉計算,恐怕就是幾百倍的利潤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嘭嘭嘭....」
每當想到那如同天文數字一樣的利潤,陳青山的心臟就像巨鼓一樣瘋狂跳動著,那僅僅想象就足以令人迷失的財富,恐怕世上沒有任何人能夠逃脫它的誘惑。
和其他人不同,他可是清楚知道將來銅價格一定會暴漲至超過歷史高點,那豈不是意味著它的一千多萬,有可能會因此變成幾個億甚至幾十億。
財富意味著什麼,越是經歷的事情越多就更清楚金錢的力量,前世為了錢而被熱死在甲班上,因為錢而兄弟兩人都成了大齡光棍,因為錢王思源才有能力去調動那代表正義的力量。
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對於被王思源坑害這件事,陳青山豈能沒有怨恨,儘管他表現的似乎毫無芥蒂。
可如果有一個機會能夠將受到的屈辱全部洗刷掉,恐怕沒有一個人會選擇不,而想要對付王思源這種人,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有錢,有很多很多的錢。
對於錢的執著和渴望,讓陳青山如同走火一樣開始關注期貨行情,這裡是他能夠最快積累財富的途徑。
鋪天蓋地的消息通過各種渠道傳播著,原本死氣沉沉的金融市場似乎迎來了生機,先是全球股市開始回暖。
道瓊斯工業指數在美國政府一系列的利好刺激下,連續三天收陽線向上,納斯達克和標準普洱也結束了持續的暴跌開始反彈向上。
同時,華國上證指數也下探至1700點后開始企穩,在政府的干預下開始逐步走高。
而陳青山關注的滬銅走勢也結束了其令多頭崩潰的空頭走勢,開始持續盤整於27000點附近,在連續盤整了長達半月後,其空頭行情似乎已經有結束的跡象。
終於,在連續對滬銅走勢跟蹤了半個月後,滬銅結束了空頭行情開始向上反彈,當其價格反彈超過了近期盤整的最高點后,陳青山認為多頭行情終於來了。
用幾乎顫抖著的雙手將一千一百萬資金轉進了期貨賬戶,他拿起那如同萬斤之重的滑鼠用力的朝著全倉買入壓了下去。
「叮叮...」
一連出的開倉成功響起后,四百八十八手多單全部成交,成交價格27285點。
儘管心理上早有準備,可當看到持倉上浮動盈虧以每毫秒兩萬五錢塊錢的頻率瘋狂跳動時,他的心臟仍然難以自持的開始跟隨市場瘋狂跳動著。
三十萬,五十萬,那紅色的數字刺激到他的雙眼都幾乎發紅,每分鐘高達幾十萬的盈虧讓他緊張到全身都發軟。
「等有了幾個億幾十億,我一定會洗刷掉這次受到的屈辱!」
在那瘋狂跳動的浮動盈利中,陳青山紅著眼暗暗發誓,如果有了錢,他一定要找回這次失去的場子。
突然,原本如同貪吃蛇一樣瘋狂向上突進的滬銅走勢一頓,接著便以一種詭異的走勢掉頭向下,高達150個點的跌幅讓陳青山利潤盡數歸零。
那種得而復失的感覺,簡直可以比被迫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更加的令人崩潰,陳青山的心臟如同被螞蟻瘋狂啃咬著一般,又酸又痛處。
下一秒,滬銅向下的走勢再變,在高達上萬手的多單突進下再次向上走高。
猶如戰爭一般詭異到令人難以想象的走勢反覆考驗著類似於陳青山一樣的投機者,那永遠也無法規避的市場波動是令人畏懼而又興奮的源泉。
只是,當那或興奮或畏懼達到一個極限后,足以令任何人崩潰,而這個崩潰的人之中就有陳青山。
他,爆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