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甲丑回
滿朝早就對遷都的事情議論紛紛,很多大臣並不贊成,但大多數都敢怒不敢言,少數直言納諫的官員觸怒了董卓,被殘忍的處死。這一切都被司馬朗看在眼裡。
「近日來董卓都在做西遷的準備,他令朝中文武都隨他一起趕赴長安,敢言不從者都被殺死,現在人心惶惶,就連王司徒他們都被迫回家安排家小離開了。」
司馬朗與其父司馬防在書房中秉燭夜談,話間每每聽聞門外有動靜時,司馬朗都會終止談話,悄悄敞開門縫看外是否有人偷聽,確保安全。
如此的風聲鶴唳對於現在這個狀態來講可以說是絲毫也不誇張的。
關上門后司馬朗又坐了回去,唉聲嘆氣道:「父親,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做才好?」
司馬防捻著鬍鬚,性格耿直公正的他深知董卓的為人。為了避免因性格原因導致自己所表達的意見與董卓的政策相左,司馬防故而推病不朝。
對此董卓也並不責怪,反倒更加重用他的兒子司馬朗,並且常與人談論對司馬朗的重視,從而達到安撫司馬防這種朝中元老的目的,從一定程度上使司馬家族得到了片刻的安寧。
閉眼沉吟片刻后,司馬防回答道:「董卓生性殘暴,如果我逆他的意思拒絕西遷的話,司馬家的血脈可能就在我們這一輩斷送了,所以我決定以司馬家的當家人和朝中大臣的名義跟隨他前往長安,但是你們不可去這虎穴,到那時尋機留在洛陽再做計議。」
「可父親,你一人...」至誠至孝的司馬朗還是對父親的決定不放心。
司馬防伸手制止了司馬朗的話:「伯達,家中現在只有你一人可以支撐局面,仲達與叔達他們皆年幼,我對他們很不放心,尤其是仲達,他雖然天資聰慧且少有膽謀,卻始終只是個孩子而已,萬一要是在他身上出什麼亂子的話,後果不堪設想,我就把他們交託給你了。」
深沉的話題結束之後,司馬朗離開了書房,推開書房的時候他隱約感覺有什麼東西一晃而過,等到他想去細看的時候發現庭院之中並沒有任何人的蹤影。
這時他看到正對面的房間燈還是亮著的,而這正是司馬懿的房間。
正當他準備敲門之時,聽到屋內有聲音,細一聽才發現司馬懿正在看戰國策,而且邊看邊讀以至於發出了聲音。見他如此的好學且有天賦,司馬朗不由得覺得內心一陣寬慰。
他深知自己雖然並不是什麼迂腐之人,但絕非濟世之大才,在他的心目中始終認為唯一能夠振興司馬一族乃至漢室的人,放眼家中只有仲達一人。
自從見過董卓之後,司馬懿進宮便更加順利,和劉協見面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
至於司馬防的阻撓對於司馬懿來說更本就早已是輕車熟路了。
遷都之期越來越近,劉協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再回來這裡,便和司馬懿結伴重遊了一遍宮殿,面對這座伴隨著自己童年的巨城劉協不禁流露出了萬千不舍,司馬懿則在一旁安慰。
出了宣明殿後不久,劉協忽然發現董太後轉交的玉佩不見了,心想是落在了宣明殿內,便回去尋找,對司馬懿說:「仲達,我去去就回,你先回我的寢宮等我。」
司馬懿也沒有多想,獨自回劉協寢宮了。
空空蕩蕩的宣明殿里沒有一個人,還和剛才他們來的時候一樣,他尋遍了各個角落,終於在御座后的屏風下找到了他的生母王美人留給他的貼身玉佩,欣喜不已的他還沒有來得及站起身,忽聞殿外有董卓的聲音,劉協慌忙俯下身屏住呼吸站到了屏風后。
董卓氣急敗壞地之餘居然坐上了天子的御座,重拳擊打面前的席案,堆疊整齊的竹簡散落到了地上:「孫堅匹夫,老夫好意和他結為姻親,以示盟和,他居然敢拒絕!」
李傕拱手道:「太師,孫堅其人勇武異常,其軍勢力不可擋,應儘速遷都。」
一旁的李儒也附和:「李將軍此言有理,再拖延的話恐怕局勢更加難以收拾。」
冷靜下來的董卓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不過卻又擔心另一件事:「可老夫擔心的是,滿朝文武之中心向漢室的不在少數,若是遷都之後他們背離長安重返洛陽,豈不是把老夫和天子給架空了?如造成大亂,到那時哪裡才是大漢都城?百姓又該聽誰的號令?」
這種擔心並不是毫無道理的,他們都明白多數諸侯和官員對董卓並不誠心拜服,一旦局勢有變,他們會紛紛倒戈相向,到時候董卓會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
正當李儒和董卓苦思之際,李傕忽然走上前對董卓說道:「不如把洛陽城及周邊二百里內的宗廟、府庫等一併焚盡,讓他們再也沒有回來的指望。」
此語一出躲在屏風后的劉協頓時驚出了一身的冷汗,連忙捂住自己的嘴以免發出聲音。
對於李傕的意見李儒並不贊同:「此舉萬萬不可,太師剛剛掌權,若是此時作出這種舉措,必定盡失人心,不利於太師日後的統治,還請三思。」
殘暴的董卓卻並沒有將李儒的話聽進去,反而同意了李傕的建議,並且將這件事交給了他處理,囑咐道:「為了避免洛陽恐慌動亂,此事要嚴格保密,那些不肯隨我們一起走的人到時候必定會找理由留下來或者加以拖延,到那時再動手,可以憑此剷除亂黨。」
確定董卓等人離去之後,劉協慌慌張張地逃出殿外,朝著寢宮飛奔。
原來真的是他最後一次看到,這昔日輝煌壯觀的洛陽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