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明朝的縣政府

第二十六章 大明朝的縣政府

-歡迎您的到來。

PS:熱烈慶祝建黨90周年!在這普天同慶的一天,歡迎大家踴躍砸票!踴躍收藏!同時祝願大家周末吃好玩好啊!

……………………………………………………

第二十六章大明朝的縣政fǔ

過了十字街,轉過一個街角,就能看到縣衙了。(-)

明朝的縣衙不比現代人所熟悉的縣政fǔ,這裡是明代縣級政fǔ的辦公官署,可以說是一縣的政治中心。

縣官、佐貳、首領等朝廷職官和六房書吏,按規定都要在縣衙中居住和辦公,大量的執事差役也在縣衙中聽候官吏差遣,縣級政fǔ的刑名、錢穀等日常政務主要是在縣衙中完成的。此外縣衙內外還有監獄、倉庫、縣學、賓館、驛站、遞運所等相關機構和設施。

可以說,這是一個xiǎo而全,雜而不繁,jīng簡到了極致,卻又不會影響地方行政正常運作的行政單位。古人用了兩千年的時間才總結出這樣一套高效、簡而不luàn行政體系,當然有他的可取之處。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因為體制問題,權力的相對集中,大明朝除了朱元璋活著的時候吏治極端的清廉外,之後的兩百年中地方貪污腐化也同樣走向了一個極致,可以說人治之所以為歷史所淘汰,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法制,也並不是想象中的無所不能。

就比如說現在,看著熱鬧喧嘩如菜市場的一樣的縣衙mén前,趙越是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古代難道就沒有所謂的「治安管理」嗎?

擺地攤的竟然可以一路擺到縣政fǔmén前?看著不遠處中mén大敞四開,也並沒有影視劇中把守縣衙的左右衙差,幾個孩子更是在這裡來回跑鬧。

兩個寫著「肅穆」的烘漆牌板簡直就是如同虛設!

鬆開了趙越的手,絲毫沒有為剛才抓疼朋友感到尷尬的薛芳得意的笑道:「本縣這幾年風調雨順,百姓富足,雖然不能說是夜不閉戶,卻也是路不拾遺。去年本縣更是添丁進口一百五十有六,新增良田數百畝,其他縣學、勸善懲罰之事都有成績。趙先生覺得眼前情景如何,耕者有其田,百姓有恆業,如此太平盛世海外可能與我大明朝相比?」

感情你說這些話是在這裡等著我呢。

不過趙越聽到這裡,又是此情此景也不由得由衷的讚歎道:「比不上,比不上。」但是趙越也看不得這人太過張狂,就忍不住嗆了他一句:「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行不正,雖令不從。文武之治,布衣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我……」薛芳沒想到趙越後半截話竟然答非所問,可偏偏話堵在喉嚨里就是說不出口。

趙越這兩句話都是出自孔聖人,按道理說都是說施政的根本,也就是「人治」的核心思想,可是怎麼聽著就這麼彆扭呢。

趙越見薛芳憋的滿臉通紅,就好像是惡作劇得逞的孩子,哈哈大笑的邁步就先行走向縣衙,然後左顧右盼好似參觀旅遊景點一樣。

薛芳站在趙越身後瞪大眼睛盯了他片刻,結果僵硬的表情頓時化作自嘲的一笑,邁步也跟上前去,「趙先生慢走,縣衙可不是外人隨便可以luàn闖的……」

…………………………………………………………

黃縣縣衙之前有照壁一道,照壁後為牌坊。仰頭看去,就見縣衙牌坊上有匾額題有「忠廉坊」三個隸書。牌坊以里為大mén,大mén兩邊的牆呈「八」字形,所謂「八字衙mén」即由此而來。八字牆上可張貼告示、榜文,公布科舉考試錄取結果等,有的加上頂棚和柵欄,稱「榜廊」或「榜棚」。牌坊以里,設有醫學、yīn陽學,右側設有急遞鋪,以便於縣衙公文的快速遞送。牌坊正北為鼓樓或譙樓,為兩層,是縣衙中最高的建築,便於報時和瞭望。鼓樓外牆左右,分別建有申明亭、旌善亭,或申明在左、旌善在右,或反之,無一定之規。

進入鼓樓,也就正式踏進了縣衙的大mén。

有的縣沒有鼓樓或譙樓,而以縣mén代之。而黃縣算是地方大縣,固然許多設施早已經荒廢,卻也不失威儀。

而鼓樓之後,即是儀mén。有的縣鼓樓之後還有一道二mén,儀mén為三mén。儀mén之左,一般設土地祠、衙神廟、寅賓館,儀mén右側為縣獄。儀mén中間為正mén,平時關閉,只有迎接上級或同級官員造訪時才打開,兩側開有角mén。儀mén內為衙中最大的一進院落,院中樹立一座xiǎo亭,稱「戒石亭」。亭中石碑南面刻「公生明」三字,語出《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碑yīn書「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戒石碑下有甬道向北,到達月台,台上即是縣衙的的核心建築——大堂。

大堂為知縣審案、辦公之所,一般建得高大軒敞,正中設桌案,堂前設柵欄,前有飛軒甃,其下為lù台,上有審案時供人犯下跪的跪石。大堂兩側耳房可用作儀仗庫、鑾架庫等庫房。大堂左側或右側,有的還設有「典史廳」或「贊政亭」,為幕官典史辦公之所。

到了這裡外人就不能繼續向里走了,因為古代的縣衙內堂同時也是知縣老爺休息居住的地方,有攜帶家眷上任的官員,后衙內就是闔府的老少子nv,又如何能夠讓外人隨意瞧見的。

因此到了大堂前,薛芳就叫住趙越等人,讓他們在左側的一間「耳房」休息,然後大喊一聲才叫來一名老衙役為大家端茶遞水,而他自己則要去換上官服,好為趙越辦理賞金相關的手續。從這一點上看,這人倒是把公sī分的清楚。

少頃,薛芳換過一身綠袍公服,腰系烏角帶,邁著四方步踱步出來,官氣十足。如果趙越沒看錯,這位薛主簿的xiōng前的補子上繡的是一隻——鵪鶉?

明朝四品以上著緋,七品以上著青,只有**品xiǎo官衣服的顏sè才是綠sè的。至於補子,文官飛禽,武官走獸。也難怪人家叫這幫當官的都是衣冠禽獸。

趙越看著這位薛主簿,自己倒是坦然自若,可沈通等人這輩子見過+激情小說最大的官恐怕就是眼前這位主簿大人了,所以表現的都有些坐立不安。

薛芳也不見怪,哈哈笑道:「失禮失禮了。讓各位久等。今天縣衙大休,也沒有個人出來招待諸位。知縣老爺和縣丞等人又都有去戚府拜祭,官場上往來迎送難免要耽擱些時日,要不是我匆匆趕回來值守,趙先生諸位這一趟怕是要吃個閉mén羹了。」

趙越左右看了看,疑huò道:「難道說縣衙就知縣和主簿這幾個人?」

看到趙越不解,薛芳用手在空中虛畫一個圈:「當然不是,本縣官吏滿編,自然不會就我們這幾個人。」說著就見薛芳不厭其煩的為趙越解說這縣衙的編製。

縣衙中的人員分為官、吏、役三等,在數量上呈金字塔形。

在政務上的分工大體為官主決策,吏理文書,役供差遣。知縣、縣丞、主簿、典史即正官、佐貳、首領,為朝廷命官,數量極少。知縣總管一縣之政務,佐貳、首領則分別分工負責勸農、水利、清軍、巡緝等某一方面的事務;吏員為在吏部註冊的公職人員,主要在六房、糧科、馬科等各房科中辦事,處理公文賬冊;衙役則司職站堂、看管、守衛、催科、抓捕等事,聽候官吏差遣。

這樣掐指一算,趙越驚訝的發現,一個縣級行政單位,所有部mén在編的辦公人員加在一起,也不過幾十人而已,難怪堂堂一座縣衙顯得如此空曠。這要擱在後世,說出去都不會有人相信,就趙越知道的現代一個縣,光是名類繁多的機關單位,隨隨便便就上百個之多……可為什麼後世說起古代官場弊病,這第一條總是提到「冗官冗員」呢?手打小說盡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大明朝的縣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