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舉薦

第三十章 舉薦

太極宮,尚書右僕射衙署書房內。

李靖若有所思的看了眼李湛,發現李湛正認真謄寫自己昨日所講的兵法細則,過了半晌,終於緩緩說道:「若存且先停筆。」

李湛聞言放下筆,細心的將書稿用鎮紙壓好,這才抬頭望向李靖,目光中帶起一絲探尋的意味。

李靖也不廢話,直接說道:「聖上已下詔,在魏王府置文學館,使魏王自引文士,」說到這裡,李靖頓了頓,觀察著李湛的表情,見李湛面沉如水,一副認真傾聽的模樣,便又接著說道:「昨日魏王向老夫提出,想延請若存入館,不知道若存做何想啊?」

對於魏王李泰,李湛還是有些耳聞的,據說很有些文采,擅寫文章,但同時他也隱約記得,正是這個小胖子和太子李承乾在後來為了東宮之位拼了個魚死網破——這種野心家,李湛可不想可他有什麼瓜葛,因為他知道,一旦入了所謂的文學館,他就會被有心人打上魏王一黨的烙印,這在將來可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

更何況,眼下在李靖這裡,能夠一邊學習兵法,一邊可以提些建議,參與到具體的政務之中,對於李湛而言,無疑是目前最好的所在。

而李泰之所以想起來拉攏自己——姑且認為是李泰的主意吧——恐怕並非僅僅因為自己前身的才名和如今著作佐郎的官職,更多的,是想向岑文本有所表示吧,然而他能夠向李靖開口要人,說明李泰對於李靖並不十分忌憚,這其中,又隱含著怎樣的取捨,李湛一時不得而知。甚至在設立文學館這件事的背後,有沒有更為強勢的存在,比如太宗李世民的意思,就更加讓李湛難以揣測了。

不過,李靖這麼問自己,是什麼意思呢?是試探自己的反應,還是已經答應了李泰?難道說,是讓自己拿主意?想到這裡,李湛心裡不禁有些小小的無奈——那種身不由己,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的無奈。不過他很快穩定了心神,想好了措辭。

李湛抬起頭,語氣沉穩的說道:「我還是想留在國公身邊。」

李靖點了點頭,目光中閃過一絲欣慰,他當然能聽得出來李湛語氣之中的真誠,也從不懷疑這一點,只不過在這件事上,他也有著深深的無奈。

在戰場上,李靖往往敢於出奇兵、用奇謀,然而身在朝堂之中,他卻像變了個人似的,十足的忠厚長者,不能不說,這是他明哲保身的處世之道,或者說是身懷戒懼之心的必然。李靖面上雖然不動聲色,可是心裡卻微微一嘆,良久才對李湛說道:「魏王上奏章欲編纂《括地誌》,已引了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人一起撰寫。聖上因你在西域待過,所以才會有魏王向老夫開口要人之事。」

話說到這個份上,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然而正是他這些話,讓李湛心裡不由的有些抵觸。若是換了旁人,也許會很激動的表示一定不負聖恩,必會竭力報效云云,可是李湛因存了後世的記憶,對於這件事就不能不多個想法了。

沒錯,現在看來,魏王李泰正是受寵的時候,可到以後呢?日後你們父子翻臉,跟著倒霉的人到哪兒說理去?丟官流放都是小事,枉搭上一條性命,那可真就是個冤死鬼了。

李湛想了想,抬起頭目光懇切的對李靖說道:「此事再無挽回之餘地了么?」

「怎麼若存就這麼不想去?」李靖很敏銳的感覺到了李湛那種出於本能的拒絕,令他好奇的是,許多文人士子,甚至勛貴子弟都打破頭要擠進去的文學館,為什麼會這麼讓李湛避之惟恐不及。如果說李湛想留在自己身邊以謀求日後的晉陞之階,李靖並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眼下有一條更為便捷的途徑,甚至是攀龍附鳳的大好機會,李湛卻要推開,恐怕就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原因了。

李湛鄭重的點了點頭,說道:「編纂《括地誌》固然是好的,不過我僅僅在西域待了一年多而已,況且除了伊州,也沒去過更遠的地方,恐怕也難有什麼作為。更何況,目前間網一事才起了個頭,我想跟在國公身邊,多做些這方面的事情,」

這番說辭,倒也不全然是李湛為了推掉去文學館而找的借口,在李湛心中,隱隱覺得間網一事大有可為,那可是實實在在的權利——雖然眼下看上去,和他還沒什麼直接的關係。

李靖想了片刻,說道:「魏王可是很看重你呢,」

李湛心中一驚,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不過面上,他卻還是淡然道:「若存有幾斤幾兩,自己還是知道的,不過魏王若是想找個熟悉西域的文士,我倒是可以推薦一人……」

李靖點頭鼓勵道:「且說來聽聽。」

「伊州司曹參軍劉聞道,此人心思縝密,文章也是好的,在西域也待了好些年,最是熟悉當地山川形貌的——修築甘露川新城之時,他亦出力甚多。比起我來,他倒是更適合些。」李湛說完之後,望向李靖。

之所以舉薦劉聞道,李湛當然也是存了些私心,不過和他擔憂自己身陷文學館從而招致禍患不同,劉聞道應該沒有這方面的顧慮。首先,劉聞道本身就是貶官,在西域待了幾年一直未見升遷,可見身後應該沒什麼背景——這樣的人是不會受到各方面的注意的,另外劉聞道為人低調沉穩,更不會輕易牽扯到各方勢力之中,所以李湛便有了以上的話。

李靖倒是沒想到李湛會推薦個人來頂缸,思忖片刻,這才說道:「既如此,老夫便向魏王舉薦此人,至於成與不成,老夫卻不好說了。」

李湛也沒指望李靖會將此事包攬在身上,不過他也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對李靖的尊重與敬佩,換了自己,恐怕也是首先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吧?這麼想著,李湛的目光便更加平和了,他笑了笑,對李靖說道:「多謝國公!」

PS:昨夜通宵看書,深感自己不足之處太多,深懷戒懼,戰戰兢兢,不過尚有一絲執念——至少還有你們的支持呢。

另外,更新的字數上,俺羞愧,卻沒辦法承諾太多。別人「綉」字,俺是「磨」字,嘆氣,爬走。

太極宮,尚書右僕射衙署書房內。

李靖若有所思的看了眼李湛,發現李湛正認真謄寫自己昨日所講的兵法細則,過了半晌,終於緩緩說道:「若存且先停筆。」

李湛聞言放下筆,細心的將書稿用鎮紙壓好,這才抬頭望向李靖,目光中帶起一絲探尋的意味。

李靖也不廢話,直接說道:「聖上已下詔,在魏王府置文學館,使魏王自引文士,」說到這裡,李靖頓了頓,觀察著李湛的表情,見李湛面沉如水,一副認真傾聽的模樣,便又接著說道:「昨日魏王向老夫提出,想延請若存入館,不知道若存做何想啊?」

對於魏王李泰,李湛還是有些耳聞的,據說很有些文采,擅寫文章,但同時他也隱約記得,正是這個小胖子和太子李承乾在後來為了東宮之位拼了個魚死網破——這種野心家,李湛可不想可他有什麼瓜葛,因為他知道,一旦入了所謂的文學館,他就會被有心人打上魏王一黨的烙印,這在將來可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

更何況,眼下在李靖這裡,能夠一邊學習兵法,一邊可以提些建議,參與到具體的政務之中,對於李湛而言,無疑是目前最好的所在。

而李泰之所以想起來拉攏自己——姑且認為是李泰的主意吧——恐怕並非僅僅因為自己前身的才名和如今著作佐郎的官職,更多的,是想向岑文本有所表示吧,然而他能夠向李靖開口要人,說明李泰對於李靖並不十分忌憚,這其中,又隱含著怎樣的取捨,李湛一時不得而知。甚至在設立文學館這件事的背後,有沒有更為強勢的存在,比如太宗李世民的意思,就更加讓李湛難以揣測了。

不過,李靖這麼問自己,是什麼意思呢?是試探自己的反應,還是已經答應了李泰?難道說,是讓自己拿主意?想到這裡,李湛心裡不禁有些小小的無奈——那種身不由己,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的無奈。不過他很快穩定了心神,想好了措辭。

李湛抬起頭,語氣沉穩的說道:「我還是想留在國公身邊。」

李靖點了點頭,目光中閃過一絲欣慰,他當然能聽得出來李湛語氣之中的真誠,也從不懷疑這一點,只不過在這件事上,他也有著深深的無奈。

在戰場上,李靖往往敢於出奇兵、用奇謀,然而身在朝堂之中,他卻像變了個人似的,十足的忠厚長者,不能不說,這是他明哲保身的處世之道,或者說是身懷戒懼之心的必然。李靖面上雖然不動聲色,可是心裡卻微微一嘆,良久才對李湛說道:「魏王上奏章欲編纂《括地誌》,已引了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人一起撰寫。聖上因你在西域待過,所以才會有魏王向老夫開口要人之事。」

話說到這個份上,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然而正是他這些話,讓李湛心裡不由的有些抵觸。若是換了旁人,也許會很激動的表示一定不負聖恩,必會竭力報效云云,可是李湛因存了後世的記憶,對於這件事就不能不多個想法了。

沒錯,現在看來,魏王李泰正是受寵的時候,可到以後呢?日後你們父子翻臉,跟著倒霉的人到哪兒說理去?丟官流放都是小事,枉搭上一條性命,那可真就是個冤死鬼了。

李湛想了想,抬起頭目光懇切的對李靖說道:「此事再無挽回之餘地了么?」

「怎麼若存就這麼不想去?」李靖很敏銳的感覺到了李湛那種出於本能的拒絕,令他好奇的是,許多文人士子,甚至勛貴子弟都打破頭要擠進去的文學館,為什麼會這麼讓李湛避之惟恐不及。如果說李湛想留在自己身邊以謀求日後的晉陞之階,李靖並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眼下有一條更為便捷的途徑,甚至是攀龍附鳳的大好機會,李湛卻要推開,恐怕就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原因了。

李湛鄭重的點了點頭,說道:「編纂《括地誌》固然是好的,不過我僅僅在西域待了一年多而已,況且除了伊州,也沒去過更遠的地方,恐怕也難有什麼作為。更何況,目前間網一事才起了個頭,我想跟在國公身邊,多做些這方面的事情,」

這番說辭,倒也不全然是李湛為了推掉去文學館而找的借口,在李湛心中,隱隱覺得間網一事大有可為,那可是實實在在的權利——雖然眼下看上去,和他還沒什麼直接的關係。

李靖想了片刻,說道:「魏王可是很看重你呢,」

李湛心中一驚,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不過面上,他卻還是淡然道:「若存有幾斤幾兩,自己還是知道的,不過魏王若是想找個熟悉西域的文士,我倒是可以推薦一人……」

李靖點頭鼓勵道:「且說來聽聽。」

「伊州司曹參軍劉聞道,此人心思縝密,文章也是好的,在西域也待了好些年,最是熟悉當地山川形貌的——修築甘露川新城之時,他亦出力甚多。比起我來,他倒是更適合些。」李湛說完之後,望向李靖。

之所以舉薦劉聞道,李湛當然也是存了些私心,不過和他擔憂自己身陷文學館從而招致禍患不同,劉聞道應該沒有這方面的顧慮。首先,劉聞道本身就是貶官,在西域待了幾年一直未見升遷,可見身後應該沒什麼背景——這樣的人是不會受到各方面的注意的,另外劉聞道為人低調沉穩,更不會輕易牽扯到各方勢力之中,所以李湛便有了以上的話。

李靖倒是沒想到李湛會推薦個人來頂缸,思忖片刻,這才說道:「既如此,老夫便向魏王舉薦此人,至於成與不成,老夫卻不好說了。」

李湛也沒指望李靖會將此事包攬在身上,不過他也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對李靖的尊重與敬佩,換了自己,恐怕也是首先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吧?這麼想著,李湛的目光便更加平和了,他笑了笑,對李靖說道:「多謝國公!」

PS:昨夜通宵看書,深感自己不足之處太多,深懷戒懼,戰戰兢兢,不過尚有一絲執念——至少還有你們的支持呢。

另外,更新的字數上,俺羞愧,卻沒辦法承諾太多。別人「綉」字,俺是「磨」字,嘆氣,爬走。

太極宮,尚書右僕射衙署書房內。

李靖若有所思的看了眼李湛,發現李湛正認真謄寫自己昨日所講的兵法細則,過了半晌,終於緩緩說道:「若存且先停筆。」

李湛聞言放下筆,細心的將書稿用鎮紙壓好,這才抬頭望向李靖,目光中帶起一絲探尋的意味。

李靖也不廢話,直接說道:「聖上已下詔,在魏王府置文學館,使魏王自引文士,」說到這裡,李靖頓了頓,觀察著李湛的表情,見李湛面沉如水,一副認真傾聽的模樣,便又接著說道:「昨日魏王向老夫提出,想延請若存入館,不知道若存做何想啊?」

對於魏王李泰,李湛還是有些耳聞的,據說很有些文采,擅寫文章,但同時他也隱約記得,正是這個小胖子和太子李承乾在後來為了東宮之位拼了個魚死網破——這種野心家,李湛可不想可他有什麼瓜葛,因為他知道,一旦入了所謂的文學館,他就會被有心人打上魏王一黨的烙印,這在將來可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

更何況,眼下在李靖這裡,能夠一邊學習兵法,一邊可以提些建議,參與到具體的政務之中,對於李湛而言,無疑是目前最好的所在。

而李泰之所以想起來拉攏自己——姑且認為是李泰的主意吧——恐怕並非僅僅因為自己前身的才名和如今著作佐郎的官職,更多的,是想向岑文本有所表示吧,然而他能夠向李靖開口要人,說明李泰對於李靖並不十分忌憚,這其中,又隱含著怎樣的取捨,李湛一時不得而知。甚至在設立文學館這件事的背後,有沒有更為強勢的存在,比如太宗李世民的意思,就更加讓李湛難以揣測了。

不過,李靖這麼問自己,是什麼意思呢?是試探自己的反應,還是已經答應了李泰?難道說,是讓自己拿主意?想到這裡,李湛心裡不禁有些小小的無奈——那種身不由己,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的無奈。不過他很快穩定了心神,想好了措辭。

李湛抬起頭,語氣沉穩的說道:「我還是想留在國公身邊。」

李靖點了點頭,目光中閃過一絲欣慰,他當然能聽得出來李湛語氣之中的真誠,也從不懷疑這一點,只不過在這件事上,他也有著深深的無奈。

在戰場上,李靖往往敢於出奇兵、用奇謀,然而身在朝堂之中,他卻像變了個人似的,十足的忠厚長者,不能不說,這是他明哲保身的處世之道,或者說是身懷戒懼之心的必然。李靖面上雖然不動聲色,可是心裡卻微微一嘆,良久才對李湛說道:「魏王上奏章欲編纂《括地誌》,已引了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人一起撰寫。聖上因你在西域待過,所以才會有魏王向老夫開口要人之事。」

話說到這個份上,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然而正是他這些話,讓李湛心裡不由的有些抵觸。若是換了旁人,也許會很激動的表示一定不負聖恩,必會竭力報效云云,可是李湛因存了後世的記憶,對於這件事就不能不多個想法了。

沒錯,現在看來,魏王李泰正是受寵的時候,可到以後呢?日後你們父子翻臉,跟著倒霉的人到哪兒說理去?丟官流放都是小事,枉搭上一條性命,那可真就是個冤死鬼了。

李湛想了想,抬起頭目光懇切的對李靖說道:「此事再無挽回之餘地了么?」

「怎麼若存就這麼不想去?」李靖很敏銳的感覺到了李湛那種出於本能的拒絕,令他好奇的是,許多文人士子,甚至勛貴子弟都打破頭要擠進去的文學館,為什麼會這麼讓李湛避之惟恐不及。如果說李湛想留在自己身邊以謀求日後的晉陞之階,李靖並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眼下有一條更為便捷的途徑,甚至是攀龍附鳳的大好機會,李湛卻要推開,恐怕就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原因了。

李湛鄭重的點了點頭,說道:「編纂《括地誌》固然是好的,不過我僅僅在西域待了一年多而已,況且除了伊州,也沒去過更遠的地方,恐怕也難有什麼作為。更何況,目前間網一事才起了個頭,我想跟在國公身邊,多做些這方面的事情,」

這番說辭,倒也不全然是李湛為了推掉去文學館而找的借口,在李湛心中,隱隱覺得間網一事大有可為,那可是實實在在的權利——雖然眼下看上去,和他還沒什麼直接的關係。

李靖想了片刻,說道:「魏王可是很看重你呢,」

李湛心中一驚,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不過面上,他卻還是淡然道:「若存有幾斤幾兩,自己還是知道的,不過魏王若是想找個熟悉西域的文士,我倒是可以推薦一人……」

李靖點頭鼓勵道:「且說來聽聽。」

「伊州司曹參軍劉聞道,此人心思縝密,文章也是好的,在西域也待了好些年,最是熟悉當地山川形貌的——修築甘露川新城之時,他亦出力甚多。比起我來,他倒是更適合些。」李湛說完之後,望向李靖。

之所以舉薦劉聞道,李湛當然也是存了些私心,不過和他擔憂自己身陷文學館從而招致禍患不同,劉聞道應該沒有這方面的顧慮。首先,劉聞道本身就是貶官,在西域待了幾年一直未見升遷,可見身後應該沒什麼背景——這樣的人是不會受到各方面的注意的,另外劉聞道為人低調沉穩,更不會輕易牽扯到各方勢力之中,所以李湛便有了以上的話。

李靖倒是沒想到李湛會推薦個人來頂缸,思忖片刻,這才說道:「既如此,老夫便向魏王舉薦此人,至於成與不成,老夫卻不好說了。」

李湛也沒指望李靖會將此事包攬在身上,不過他也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對李靖的尊重與敬佩,換了自己,恐怕也是首先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吧?這麼想著,李湛的目光便更加平和了,他笑了笑,對李靖說道:「多謝國公!」

PS:昨夜通宵看書,深感自己不足之處太多,深懷戒懼,戰戰兢兢,不過尚有一絲執念——至少還有你們的支持呢。

另外,更新的字數上,俺羞愧,卻沒辦法承諾太多。別人「綉」字,俺是「磨」字,嘆氣,爬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完美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朝完美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章 舉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