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楊業被孤立
楊業又稱楊繼業,大名鼎鼎的金刀楊令公,演義中楊家將的開創者,在後世可是大名鼎鼎,就這麼死了的確是有些可惜,如果有機會,到是可以救他一下。
趙元佐謝恩之後轉身就走,戴元對於對於他今天的表現很是讚賞,不過對於他出京的決斷有些不以為然,不住地勸說他趁機辭去這個任務,留在京城。
「殿下,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何況殿下又是金枝玉葉,更……」
「老師,我意已決,就不用多說了。我這次有非去不可的理由,如果這次我因為害怕推辭了,也許會要後悔一輩子,請老師不要多勸了。」
戴元一見也沒有辦法,只好聽之任之。等他們回到南宮,趙齊和王遹也在這裡等著,看到趙元安然無恙,也都迎了上來。
趙元佐知道幾個人是真的關心自己,再三對他們表示感謝,然後跟三人告辭,回去準備這次的行動事物。
沒過幾天,河北的戰報傳來。遼朝蕭太后、韓德讓、遼聖宗等人在涿州東五十里的地方紮下御營,聽聞曹彬來擊,便遣耶律休哥輕兵疾行,阻擊宋軍。
宋軍邊急行軍邊迎戰,路上足足用了四天時間,才得以進達至涿州。「時方炎暑,軍士疾乏,所賚糧不繼。」無法,宋軍得城不能堅守,又棄之而去。
曹彬先遣人率涿州百姓退走,他自己率大軍殿後。由於人多兵疲,缺糧少水,宋軍戰鬥力極度下降,連個象樣的殿後軍陣都組織不起來。
耶律休哥率遼朝生力騎兵一路尾隨,邊殺邊追,邊追邊殺,一直追到歧溝關,遼軍發動總進攻,宋軍大敗。
曹彬收拾殘兵,連夜搶渡拒馬河,於易山南岸紮營,準備休整一下喘口氣。幸虧宋將李繼宣死戰,使得小股宋軍逃得活命。但是,數萬宋軍,或被殺,或掉入河中溺死,或被俘,損失巨大。史稱「為遼師衝擊死者數萬人,沙河為之不流,棄戈甲若丘陵」。
遼軍戰後打掃戰場,耶律休哥「收宋(軍)屍以為京觀」。遼朝上下大喜,進封耶律休哥為宋國王,行再生禮,耶律休哥也成為了遼國歷史上獨有的行再生禮的臣子。
趙光義得到了消息之後勃然大怒,罵道:「曹彬不遵成算,各騁所見,領十萬甲士出塞逼斗,最終往複勞弊,為敵所乘,你曹國華算什麼名將!米信,是什麼當世之虎,你還不如一條狗!
好在此次已經有了後續的計劃,趙光義雖然生氣,但是也還不至於驚慌,一道道的聖旨傳了下去,對河北河東的戰事做了後續的安排。
趙光義根據這次的在戰鬥的表現,對北方的三條戰線進行了安排。崔翰為威虜軍(徐水)行營兵馬都部署,田重進為定州都部署,劉廷讓為瀛洲(河間)都部署,李繼隆為滄州都部署,田紹彬為保州都部署,楊重進為高陽關都部署。大將郭守文為真定兵馬都部署,統一節制河北路的防禦。
趙元佐也拿到了自己的聖旨,趙光義不僅讓他去西路軍宣旨,而且給了他一個西路軍管勾軍民糧台事的職責,專門負責糧食調配。
趙元佐領了聖旨,匯合呼延必顯,帶著一隊馬軍,然後打馬如飛直奔著代州而去。
呼延必顯才剛20歲,比趙元佐還小一歲,本來還不知道自己哪一年能夠上戰場呢?沒有想到殿下說到做到,帶著自己去和河東。
這讓呼延必顯對趙元佐十分的敬佩,一路上不停的誠謝。
趙元佐微微一笑道:「必顯,不必客氣,這一過去肯定不會一帆風順,到時候少不了你殺敵立功的機會。」
呼延必顯顯然並不相信他的話,我們是去宣旨的,職務安排的也是調度糧草保證大軍順利後撤,還能有什麼危險嗎?
趙元佐也沒有多說,幾個人快馬加鞭直奔代州。
此時潘美和楊業等人也知道了曹彬大敗的消息;那個和耶律休哥和韓德讓並稱的耶律斜軫,放棄了以前的保守政策,已經包圍了蔚州、寰州,西路大軍成了一旅孤軍,必須要緊急撤退。
潘美、王侁,楊業等人知道中路失敗后,已經開始準備撤軍,同時護送寰、朔、雲、應等四州百姓隨軍內遷。在護送邊民內遷到達狼牙村時,遼國已經確定了東路的優勢,一直駐紮在幽州的遼國蕭太后和大臣耶律漢寧帶著過來支援的南北皮室軍,以及五押惕隱率領軍隊十多萬人,兵出居庸關。
他們發揮騎兵的優勢,繞過朔、雲、應安州,再次攻陷了寰州,追上了護送軍隊,行動緩慢的宋軍。宋軍暴露在敵人的鐵蹄之下。
楊業對潘美等人說:「現在遼兵兵力、士氣很旺盛,不能和他們交戰。中路軍現在已經失敗,我們必不能都存,只能護送這幾個州的百姓,只需帶領部隊從大石路出發,先派人秘密告訴雲州、朔州的守將,等到大軍離開代州的那天,命令雲州的部隊先出發。
我的部隊駐紮在應州,扼守住山陰必經之路,契丹人必然來攻擊,就下令讓朔州百姓撤退,直接進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騎兵在中路支援,那麼三州的百姓,就能夠萬無一失了。「
王侁反駁他的建議說:「你這是逼敵畏戰!我們帶領好幾萬精兵,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卻如此畏懼怯懦。區區遼兵有什麼可怕?只需帶著直奔雁門北川,大張旗鼓的前進,看看遼人能奈我和?」
護軍劉文裕是王侁的心腹道:「監軍見識極明,楊業將軍是遼國的剋星,今天為什麼要害怕呢?」
楊業說:「不行,敵人都是騎兵,這個皮室軍可是遼國的精銳,我們以步當騎一定會失敗。」
王侁冷笑一聲說:「將軍一直號稱『楊無敵』,現在看到敵人卻猶豫不前,難道有別的心思嗎?」
楊業性情剛烈哪裡受得了這些,他冷哼一聲說:「我不是怕死,只是時機對我們不利,白白讓士卒死傷卻立不了功。現在恁責怪我為何不死,那我就當在你們之前先出戰。」
說著楊業二話不說,騰地一聲起身,離開了帥府,回到自己的家中。
「父親,這次商量的如何?」他一回去七個兒子都圍了上來。大兒子楊延昭上前詢問。
在楊業的七個兒子中,以大兒子楊延昭最為出色,楊業也經常對別人說:「此兒類我。」
楊延昭後來鎮守三關,使得遼國不敢南下。遼國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遼國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為楊六郎。
「唉——」楊業已經五十多歲了,鬚髮斑白,不過他一發怒,鬚髮皆炸,還是威風不減當年。
「王侁豎子素來嫉妒我的功勞,這次是一心要害我,逼我出戰。等這次回來一定在官家面前和他辯一個明白。」
「我等願意隨爹爹一起上陣殺敵!」
楊業看看幾個兒子最,后道:「明日,延昭,延玉隨我出戰。延郎,延浦你們兄弟5個護送百姓回雁門。」
「爹爹,我們也願意隨恁出戰。」楊延郎幾人大急,爭先恐後的站了出來。
「糊塗!現在不是你們顯示自己威武的時候,這些百姓更需要你們!我意已決,你們不要爭辯。」
「爹爹,何不明天再去見一下都部署。都部署不比王侁,那是久經大敵,見識極明。何不向他陳述利害?只要都部署說話了,王侁又能奈我和?」
楊業聽了深以為然,決定明天臨行的時候去見潘美陳述。
楊業準備去找潘美,劉文欲也去見了王侁道:「恩相,今日楊業雖然答應出兵,不過都部署並沒有同意。如果明天他從中作梗,我們也不好再逼迫楊業。」
「以寧,你不要把潘美看的多麼高尚,上一次雁門之戰,他死守雁門關,楊業繞過雁門從後面偷襲,把功勞佔了大半。人們都記住了楊無敵,誰知道他潘美?潘美口中不說,心中也一直不忿,有了這個機會,他肯錯過才怪。」
劉文欲微笑道:「恩相所見極明!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還要跟他在形成一個統一戰線。」
「以寧想要怎麼做?」
「我和潘美家的都管潘吉相識。這個老小子一肚子壞水,又最貪財;卻是潘美的智囊!我去找他說說話,一定讓潘美站在咱們這一邊。」
「如此甚好!這件事就全仗著文欲操作。一應的錢財你不用擔心,你這個軍器庫的事情,我來承擔。」
「多謝恩相!」劉文欲很是高興,從王侁的家中出來,直奔潘美的家中而去。
潘美現在也是有些為難,作為軍中的宿將,目前的形勢他是一目了然,實話說他是支持楊業的說法,現在遼國勢大,與他們決一死戰並不是最好的辦法。
不過王侁是監軍,而且楊業為人剛烈,軍中很多人都不喜歡他,所以大家都支持王侁,想要看楊業的笑話。
自己到底應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