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我們《中山大學學報》也很好

第281章:我們《中山大學學報》也很好

我在北大學考古正文卷第281章:我們《中山大學學報》也很好楊式挺先生帶蘇亦過來拜訪朱非素先生,除了認門外,就是關於石峽遺址發掘報告的編寫工作。

楊先生想讓蘇亦加入報告編寫小組。

按理說,這個要求不太合適。

因為蘇亦壓根就沒有參與石峽遺址的發掘工作。

從學術潛規則來說,根本就不合乎規矩。

但規矩都是人定的。

蘇亦並非是上級塞進來的關係戶,而是一個專業素養極高的年輕學者。

不說,他對石峽遺址的了解有多深厚,僅僅是他的精湛的手繪功底,就足以讓他有資格參與報告的編寫工作。

誰都知道考古報告,需要大量的手繪圖片,遺址復原圖需要手繪,器物三視圖需要手繪,遺址打破疊層圖需要手繪,方方面面都需要手繪,而省博方面具有相應技能的研究人員只有曹子鈞一人。

僅僅靠一個人,同時負責兩個遺址考古報告的編寫繪畫工作,進度肯定非常緩慢,更不要說,曹子鈞是專業的技術人才,其他的發掘現場也缺少不了對方。

因此,楊式挺先生急需蘇亦加入他們的編寫團隊。

對此,朱先生沒有反對,她很樂意提攜後輩。

這時,輪到蘇亦糾結了。

「兩位老師,我可能沒法在廣州待太久,很快,就需要返回北大,因為快要開學了。」

楊式挺笑,「你別擔心,這事我已經分別跟秉琦先生跟宿白先生去電話了,他們都同意你留在省博繼續實習。」

蘇亦苦笑,「我在故宮的實習還沒結束呢。」

楊式挺說,「這事你也不用擔心,我也跟蘇秉琦先生溝通過了,他說你在故宮編輯部實習,主要負責院刊的審編工作,但是故宮院刊是季刊,三個月發行一次,你先在省博待一兩個月的時間,不影響的。蘇先生說,到時候,他會讓你們俞老師去跟劉北汜先生溝通的。」

得,這已經把他安排好了。

蘇亦還有些擔心,「宿先生那邊真的沒有問題?」

「當然沒有問題,別擔心,宿先生已經在電報上親自交代,讓你放心留在省博繼續實習,不過每周要跟宿先生寫信彙報你的學習進度!」

楊先生都這樣說了,那自然就沒啥問題了。

他也不是第一次在省博實習,唯一區別的就是上一次是暑假,這一次是寒假,估計還要耽擱一兩月的課程。

但,這對於他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他現在需要的是積累資歷。

參與石峽遺址的報告編寫,無疑是最好積累資歷的方式,甚至可以拓展他的視野。

這裡面唯一的問題就是宿先生這邊,因為石峽遺址是史前考古反向,跟佛教考古天差地別。

既然宿先生允許他留在省博,那啥問題都沒有。

敲定了這事,接下來的聊天氛圍就和諧了很多。

朱先生還跟他分享好多關於石峽遺址的軼事。

還提及蘇秉琦先生當年到石峽遺址現場的事情。

楊式挺說,「當時,蘇先生對朱老師一通表揚,讚揚她身為女士,長期在發掘一線,不容易。還笑談起她上學時上台表演唱時的情景。直誇你們朱老師是中國考古界的女英雄!」

「楊師兄,你可別笑話我了,跟你比,我就是一個小兵。」

兩位先生都笑起來了。

實話實說,蘇秉琦先生對石峽遺址的關注,才使得它在學界的影響迅速擴大。後來發表的簡報及蘇先生的相關文章,正式將石峽墓葬為代表的遺存命名為「石峽文化」,並稱之為打開嶺南文明的一把鑰匙和一個重要的窗口。

石峽遺址,也成為蘇秉琦先生「區系類型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石峽遺址發掘報告編寫正式開始,就立即獲得蘇先生的支持,直接把蘇亦派過來支援粵博。

所以,蘇亦加入報告編寫團隊,其實一個雙贏的選擇。

接下來的日子,蘇亦也沒有閑著。

他忙著去給各位師長拜年。

先是省博這邊,除了楊式挺朱非素兩位老師外,吳振華、曹子鈞以及沈明他們仨,也都是他的老熟人了。

都需要把他們約出來聚一聚。

此外,還要去中大各位教授。

沈明是中大畢業的,蘇亦順勢拉他一塊,不然,一個人去拜訪梁釗韜教授,都不知道該聊啥。

沈明卻不太好意思,他一個學渣,畢業以後都沒有主動去拜訪各位師長。

現在蘇亦這個外來戶,一到廣州就要到中大拜碼頭,這不是把他給對比下去了?

於是,他說,「你幹嘛不叫吳宗麟那小子,他也是中大的,甚至說,他就是中大的子弟。」

蘇亦笑,「行啊,那就一塊,一會咱們直接去地理系家屬院找吳宗麟。」

吳宗麟就是之前在中山紀念碑認識的傢伙。

後來,他跟向左岸、周雅秦以及白槿四人一塊去河宕遺址見習,雙方就更加熟悉了。

吳宗麟的老子是中大地理系的教授,偏偏他卻讀了歷史學,就在眾人以為他會按部就班去研究歷史地理的時候,這傢伙卻跑來學考古了。

現在找人很不方便。

蘇亦只能提前給中大教職工家屬院打電話找人,就算這樣,不是直接能找到人,只能給傳達室的大爺留言,讓他轉達吳宗麟,約定好時間,他們才過去中大。

事實證明,提前打電話是很有必要的。

不然,他們去中大家屬院,根本就找不到人。.jjy.br>

下午,中大康樂園,圖書館大門外。

吳宗麟百無聊賴坐在長椅上翻書,直到蘇亦跟沈明騎著摩托出現在他的面前,這個傢伙才反應過來。

見到蘇亦他倆,這傢伙就驚呼,「好傢夥,你們竟然有摩托,厲害啊。」

摩托是之前在省博實習,做廣州文物普查報告的時候,黃副館長調撥給他們用的,然後,這輛老舊摩托就差不多成為沈明的私家座駕了。

平時根本就不敢騎。

因為沒油票,也就春節期間,沈明才大方一把。

吳宗麟見到摩托,就躍躍一試,「要不,我試一試。」

「你會騎嗎?」

「還不會,不過這玩意跟單車差不多吧。」

「一邊去,別浪費汽油,這玩意貴得要命。」

沈明想想都心疼。

蘇亦笑,「沒事,這次是我加油的。」

「也對啊,我心疼啥!」

說著,他就笑起來了。

儘管如此,吳宗麟也沒真打算騎摩托,畢竟蘇亦他們過來中大,不是讓他練習怎麼騎摩托車的。

「蘇亦,你是先打算先去梁教授家裡,還是在中大先逛一逛,畢竟你第一次過來我們中大。」

中大有啥好逛的。

前世,不知道來了多少次。

而且他前世只是過來中大蹭課,對中大沒啥歸屬感。

其實,他讀博的時候,想要回中大的,奈何人家不要他。

誰讓他當初考研的時候,沒選擇中大呢。等想要回頭的時候,已經高攀不起了。

蘇亦剛想拒絕,最終說道,「那就先逛一逛吧,隨便跟我說說,你們這一學期是怎麼過來的。」

前世的康樂園跟現在的康樂園肯定是不一樣的,至少還沒有多建築物。

五十年代,中大遷入康樂園后,由於種種原因,很長時間都沒有大擴大建,基本上保持原樣。

這種狀況一直保持到八十年代。

後來,中大逐年擴招,原有的建築已經不夠用了,校園掀起了建築熱潮。

開發了校園西區及東北區作為教職工和學生的宿舍,又在中軸線兩側新建了一批教學行政建築。

前世,很多在使用的教學建築都是八十年代建造的。如第一教學樓,第二教學樓,地環大樓,圖書館等。

直到80年代末,嶺南學院成立,又在中軸線北部建造了一批現代建築。

到了那時,康樂園才形成了以逸仙大道及大草坪為骨架的軸線建築帶。

現在嘛,基本上都是原先嶺南大學的建築群,比燕園還保持得原汁原味。

因此,這個年代的康樂園建築風格更加具有歷史韻味,比前世還要更加純粹。

騎著摩托車,三人開始兜風。

沿著圖書館、黑石屋、懷士堂、孫中山銅像、惺亭等開始領略康樂園的美。

折衷主義風格的,格蘭堂;古典復興注意風格的,陸佑堂、哲生堂、廣寒宮。甚至還有五十年代仿造蘇聯風格的物理樓。

此時,陳寅恪晚年居住的寓所寒柳堂還不叫「陳寅恪故居」。

跟北大燕園建築群採用的灰色清水磚搭配灰瓦為主的灰色調不一樣,中大康樂園的建築採用的紅色硬磚配上綠瓦。

因此,以紅磚綠瓦、中式屋頂和西式牆身的組合便成為康樂園建築的風格基調。

中大校園很美,這種美跟燕園不一樣,這是嶺南特有的美,無論是從建築上還是環境,都讓人體會到一種古樸厚重的美。

吳宗麟是一個很好的嚮導。

他對中山紀念碑以及紀念堂不了解,但對中大的建築卻如數家珍,一路上指指點點,喋喋不休,熱情洋溢。

蘇亦忍不住說,「你以後要有時間可以寫一篇關於康樂園早期建築的文章,呼籲大家重視文物保護。」

「這玩意靠譜嗎?」

蘇亦笑,「先寫啊,靠不靠譜另說,我們在北大就創立了古建保護協會,還動員了學生編寫了《燕園文物》一本書,很快,就要被北大出版社出版了。如果你對此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弄一本《康樂園文物》,甚至還可以弄一個中大古建保護協會。」

吳宗麟心動不已,隨即又搖頭,「我不行,我不是這塊料,跟蘇亦你這個北大小師兄你沒法比。」

「咦,小師兄這個稱呼,你也知道?」

吳宗麟點頭,「我有同學在北大讀書,知道我認識你,沒少跟我講你在北大的傳奇故事。」

「既然如此,那你就更應該知道,創建一個學生社團並沒有什麼難事了,你從小在中大長大,方方面面的關係你都熟悉。想干,找點事情來做就行。」

沈明也忍不住了,「你個傢伙,畏畏縮縮的幹啥,都沒有小白她們有魄力。」

說著,他又問,「小白她們呢?回學校了嗎?」

吳宗麟說,「她倆都沒有回去,整個寒假都在中大備考。」

「考啥?」

「考研啊!」吳宗麟詫異,「沈大哥,你不會忘了這事了吧。」

沈明尷尬,「怎麼可能,只是這段時間有些忙,忽略了。」

他根本就沒心思考研。

蘇亦不點破,望向吳宗麟,「你呢?」

吳宗麟搖頭,「我也備考,不過打算備考歷史地理學,不然考古學,我根本就沒有優勢。」

這小子,終於熄了自己的考古夢了。

蘇亦笑,「小夥子可以的啊,那準備報哪裡?北大復旦還是陝西大?」

「有什麼區別嗎?」

蘇亦笑,「國內歷史地理三巨頭,北大的侯仁之先生,復旦的譚其驤先生,陝師大的史念海先生。」

吳宗麟卻搖頭,「沒有這麼大的野心,我報我們中大的徐俊鳴教授,他今年也招生。」

蘇亦恍然,「可以啊,也是大牛,小夥子野心不小啊。」

這傢伙說他沒大野心,然而,敢報徐郡鳴教授的研究生,本身就能夠說明很多問題。

徐俊鳴曾被人稱為建國初我國歷史地理六大名家之一,另外五人,是誰,蘇亦不太清楚,但肯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佬,比如前面提及的三巨頭,甚至有可能是顧頡剛先生。

但不管如何,從這個稱呼就知道對方在歷史地理學界的影響力。

甚至,徐先生還是歷史地理學在嶺南的奠基者。

吳宗麟敢報對方的研究生,可不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

蘇亦卻擔心,「聽說徐俊鳴先生,身體一直不好,今年怎麼還帶研究生啊?」

吳宗麟說,「徐先生說,帶一個研究是帶,帶兩個研究生也是帶,還不如趁著身體還可以的時候多帶一個,不然再過幾年,就真的帶不動了。」

然後,吳宗麟就開始分享徐先生故事。

「徐先生,今年69歲,也不算太高齡,但去年生了一場大病,開學的時候,正病重住院,休重下降到60多斤,因此,中大方面還建議考取他的研究生的同學換方向,結果徐先生不肯。因為他考慮到歷史地理後繼乏人,毅然決定收下對方。出院后,他馬上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抱病為那位師兄講課,得知,我要報考他的研究生的時候,徐先生很高興,還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資料卡片給我使用,鼓勵我認真備考。」

蘇亦聽完感慨不已,對老先生充滿了欽佩。

於是,他望著吳宗麟笑道,「小夥子你要努力了,不然,周雅琴考上,你沒考上,就尷尬了。」

瞬間,沈明不厚道的笑起來了。

既然提到周雅琴,吳宗麟順帶提議,「要不,我去圖書館也把她們喊下來,咱們一塊去拜訪梁教授。」

「也行!」

再次見到周雅琴白槿倆女的時候,發現她們瘦了不少,就連白槿也樸素了很多,都不怎麼講究穿著打扮了,但精神狀態還不錯,因為這倆姑娘直接把長發給剪短了。

蘇亦感慨,「可以啊,削髮明志,你們倆個靚女考不上研究生,天理不容了。」

白槿苦笑,「以前看到你考上北大研究生,我以為自己也行,沒有想到真正備考以後才發現,真的好難。」

周雅琴抱怨,「就是啊,蘇亦,你個騙子,考研一點都不像你說的那樣輕鬆。」

蘇亦哈哈大笑,「有志者事竟成嘛,努力努力再努力,熬過去幾個月就解放了。」

能把自己的長發剪短,下了這麼大的本錢,足以見到她們的決心。

蘇亦剩下的就是鼓勵了。

周雅琴的抱怨只是玩笑。

其實她很感謝蘇亦,「你之前讓沈師兄轉交給我們的資料,幫我們很大的忙,順利了整個考古學史,讓我們背誦的時候,更加方便了。」

白槿說,「我也是,要不是有你的資料,我都打算放棄了。」

蘇亦信她的鬼話。

周雅琴會放棄,她都不可能放棄。

這女人的野心比吳宗麟更大,或者說,她比吳宗麟更現實,跟知道現實的殘酷性。

但這些話,沒必要說。

蘇亦開玩笑道,「這可是武功秘笈,一般人我都不告訴他們,你們要考不上,購買資料的錢,我可是不退款的。」

倆女都被他逗笑了。

見到周雅琴推了推白槿,似乎想要說什麼,蘇亦就笑道,「別著急,一會先去拜訪梁教授,我再幫你們解答困惑,反正,我未來一兩個月都待在廣州,有的是時間。」

「哇!」周雅琴激動不已,「真的假的,蘇亦你不用去北大上學了?」

「不用!」

這姑娘狐疑,「你不會被北大開除了吧。」

蘇亦搖頭,「沒有被開除,但北大那邊覺得我基礎不是很牢靠,就打算讓我去讀本科,我覺得太丟臉了,就打算轉回咱們中大了。」

「我的天啊,那以後不就是我們師弟了?」

蘇亦點了點頭,「是的!」

周雅琴立即笑起來,「來,師弟,先叫一聲師姐。」

蘇亦從善如流,「師姐好!」

周雅琴一聲哀嘆,一臉惋惜地望著他,「你個傻子,要是我肯定留在北大不會回我們中大,那可是北大誒。」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周雅琴點了點頭,「也是,不過你也不要傷心,一會就跟我們一起備考吧,到時候你報考咱們中大,梁教授肯定會要你的。」

「是的,我今天過來找梁教授為了這事。」

「完蛋了,蘇亦你天才的形象在我的心理已經崩塌了。」

說著,這姑娘滿是唉聲嘆氣,直呼可惜。

白槿看不下去了,「行了,雅琴,他在逗你玩呢!」

撲哧!

周雅琴卻笑起來,「我知道啊,我也是在跟這傻子逗悶子呢!」

「哈哈哈哈!」

沈明跟吳宗麟捧腹大笑。

白槿捂著自己的肚子。

蘇亦捂臉,原來傻子是自己。

中大西北區,永芳堂後面的紅樓群。

這裡面,是以前嶺南大學中國教師宿舍,還有個極為響亮的名字「模範村」。

據《嶺南大觀》1917年11月刊記載,「故本校於西北隅特建兩模範村屋,用銀不過千餘元。而屋有兩層,上為宿所露台,下則客堂、膳室、廚所、儲藏室皆具。屋外留地數弓,花圃菜畦,隨意開闢。將來擬建十室為一列,屋之距離各數丈,名曰模範村。」

52年,教會大學改造併入中大之後,模範村的建築成為中大教授的住宅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大修建了大量的教師住宅區之後,住在模範村的教授才陸續搬走。

其實,上面的話,說的比較好聽。

真實情況是,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這裡曾劃撥為工人宿舍,人們稱之為「工人村」。

由於房屋空間有限,家家戶戶都隨意進行改建,甚至將園子圈起來養豬、養鴨,模範村也漸漸成為一座「大雜院」。

直到房改政策落實之後,這裡才改作科研單位的辦公用房。

此時,梁釗韜教授也住在這裡。

蘇亦是第一次過來這邊,見到模範村的「亂象」滿是感慨,誰能夠想到前世,隱藏著鬱鬱蔥蔥樹蔭下,紅磚綠瓦,充滿古樸簡約之美感紅樓群,在這個年代,會是這樣一種狀況。

不過一想到他老爸老媽在美院的筒子樓單間,他也就釋然了。

蘇亦跟梁釗韜教授的關係,跟其他人不一樣。

是他爸媽知道他要報考去年的考古學研究生,才託人找關係聯繫上樑教授的。

梁教授惜才,非常歡迎他報考中大。

奈何,蘇亦太有主見了,非要選擇北大,就算如此,對方也不計前嫌,就算他北大複數不通過,中大也願意要他。

奈何,蘇亦還是考上了北大。

就算如此,梁教授對他也非常關心,這不,之前在河宕遺址,對方一再惋惜,沒能及時把他留在中大。

本來這一次,爸媽是打算一起過來拜訪梁教授的,被蘇亦拒絕了。

相比較跟考古行業啥都不沾邊的老爸老媽,蘇亦覺得沈明還有吳宗麟三人更加合適,因為他們都是梁教授的學生。

當蘇亦他們五人拎著水果上樓拜訪的時候,卻發現梁教授寓所裡面有客人。

而且,吳宗麟他們也都認識。

紛紛打招呼。

「梁先生、楊老師、陳老師新年好。」

這下就熱鬧了。

相互介紹之後,蘇亦才知道這兩位客人都是中大歷史系的老師,而且都是梁教授60年代的研究生,去年恢復高考之後,紛紛被挖回中大。

其中,楊老師名叫楊鶴書。

1963年考入中大,成為梁釗韜教授的研究生。

1966年畢業以後,楊鶴書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任見習研究員。

這些年,導師粱釗韜卻希望其回來。

於是,1977年5月,楊鶴書回廣州博物館工作,1978年7月起,才到中大任講師。

而陳老師則叫陳啟新,跟楊鶴書一樣,都是梁釗韜的研究生。

1977年7月17日,他接到梁釗韜先生來函,徵求他的意見是否願意回母校工作。

為了把他調回中大當老師,梁釗韜教授可以說是大費周章。

他是恢復高考之後,梁釗韜教授才打算調他回中大教書。

結果,他當時已經是單位的業務骨幹了。

當時,單位根本就不放人。

為加快他的調動步伐,梁釗韜先生不但給他寫了十多封信,而且向學校和省領導寫了報告。

到了最後,他所在的單位才同意上面分配一個本科生把他換回中大。

幾經周折,陳啟新於翌年秋調回中大歷史系。

而梁釗韜教授之所以著急把自己兩位愛徒調回中大,就是為了編寫教材《中國民族學概論》。

跟讓蘇亦意外的是,這兩位老師也都認識他。

其中,楊老師說,「上個月,我們到首都,原本梁先生還打算去北大看望你,結果,你們北大的李仰松先生說你去長春開會,不然,我們就能見到面了。」

這話讓蘇亦意外不已,「之前古文字研究會成立大會在長春舉行,所以我就跟學校的高銘、鄒恆兩位先生參會,沒想到跟梁先生你們錯過了,太遺憾了。」

陳老師搭話,「蘇亦,老師都在家裡等你好一會了,你們再不來,老師都要給你們美院打電話了。」

梁釗韜笑,「別聽你們兩位師兄瞎說,是他們知道你今天過來,特意過來見你的。」

蘇亦還沒說話,周雅琴就說,「哇,蘇亦你太有面子了,讓陳老師跟楊老師特意過來見你。」

陳老師說,「就是想見一見,不當我們小師弟的天才是什麼模樣的。」

楊老師也說,「看是不是有三頭六臂。」

汗!

尷尬了。

難不成這是審判大會?

怎麼感覺有點像當初他拒絕蘇秉琦先生的時候,俞老師見他的場面。

見到他抹汗的模樣,屋內眾人,紛紛大笑,氣氛好不歡樂。

接下來就是閑聊。

蘇亦也知道,梁釗韜先生跟兩位師兄去首都所為何事。

楊老師說,「去年冬,梁先生與我和你們陳老師三人,帶著準備好的編寫民族學提綱,上京斟求意見。從11月20日到12月5日,共半個月時間,請社科院民族所和中民院的學者開了幾次座談會。幾十位專家聽說我們要搞民族學,都心有餘悸。」

這個時候,蘇亦恰好在長春,也都差不多待半個月的時間,完美錯過了。

至於為何要上京開座談會,這就跟民族學在國內的尷尬狀況有關了。

蘇亦不陌生,可以說他很清楚民族學在1978年前為何會面臨這麼尷尬的狀況。

畢竟,他前世讀博的時候,研究的方向就是民族考古。

然而,他清楚,其他人卻不清楚。

吳宗麟都好奇問為什麼。

楊老師說,「老的還好點,中青年則更怕:有的說:「我們不管什麼民族學不民族學,我們就搞我們現在的東西。」有的甚至對我們說:「我勸你們別去搞什麼民族學,危險!解放后,誰搞出名堂來了,不是一個個都倒霉了嗎?」」

這一出來,吳宗麟幾人就更蒙圈了。

楊老師剛想繼續說,梁先生就擺手,「先不要跟同學們說這些,這種問題,我們這些師長來處理就行了,同學們不需要過早介入這些問題。」

於是,楊老師也就沒說了。

開始關係大家的學業。

這方面蘇亦代勞,統一回答。

「他們四個都在準備考研。」

梁先生三人都滿是詫異。

「可以啊,大家都很有衝勁嘛,要加油。」

就連梁釗韜望向沈明,也誇獎道,「小沈不錯,都工作了,還打算繼續深造,未來大有可為。」

還問他打算報哪位老師,如果沒有聯繫好導師的話,他可以幫忙聯繫。

沈明欲言又止,最終認命了。

「嗯,學習方面要向蘇亦看齊,報考志願方面就不用了,不能再報北大了。」

梁先生的話說完,眾人又是一陣鬨笑。

這時,他又問蘇亦,「聽說你這段時間寫了不少文章,有沒有?」

蘇亦認識說,「不是很多,只有三篇。之前寫了一篇關於隋唐史的,對比一下唐武宗跟朗達瑪滅佛之間的異同,算是課堂論文,王永興先生幫忙投稿給《文史哲》;第二篇是寫故宮學的,我現在故宮編輯部實習,負責院刊審核工作,恰好是院刊復刊后的第一輯,就劉北汜先生就把它刊登在上面;前段時間唐蘭先生逝世了,高銘、周一良兩位先生就讓我寫一篇關於唐蘭先生學術史的文章,打算刊登在故宮院刊下一期,不過因為是季刊,還沒有發表。」

陳老師疑惑,「怎麼沒有考古相關的啊?」

梁釗韜卻說,「考古相關的文章,他在河宕遺址實習的時候,就寫了兩篇了。一篇發表在《文物》一篇發表在《考古》,研究生階段,能夠發那麼多文章,放在一般人的身上都可以提前畢業了。」

兩位老師恍然。

蘇亦說,「我是碰巧,而且都是習作,不成體系,當不得真,佛教考古我只是初窺門徑,水平差得很遠。」

這些都是實話,他連石窟寺現場都沒去過,沒有參與考古調查發掘測量編寫報告,連入門都不算,在佛教考古方面,他是新人菜鳥。

想提前畢業是不可能的。

梁釗韜笑道,「我想這個方面,宿白先生肯定是不擔心的。也就你才研一,不然,他在把你放到外面去了。」

說著,他問,「小蘇,你平時關注咱們國內民族學學術研究成果嗎?」

蘇亦回答,「關注,不過主要是關注西南民族方面的,確切來說,主要以雲南為主。」

他只是隨口一問,卻沒想到蘇亦還真有所關注,不僅有些好奇,「都看過什麼書或者文章。」

「亂看,不成系統,一開始是看顧頡剛的《中國疆域沿革史》,後來又看了他的《中華民族是一個》以及不少他關於暹羅更名與西南邊疆危機的論述文章,以及一些顧頡剛跟傅斯年關於暹羅問題的文章。」

「再加上,我之前研究東洋史學,鳥居龍藏對湘西、貴州、雲南、四川等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及NG、東北少數民族,包括台灣高山族的調查資料也都看了一些,甚至,華西邊疆研究學會的發表的資料也看,但看得不是很細緻。」

「楊志成先生的《雲南民族調查報告》《羅羅族巫師及其經典》也在看,主要是為了了解,不做深入分析,此外,江應樑先生的《雲南西部的擺夷研究》《滇西僰夷的土司政治》《僰夷的家庭組織與婚姻制度》《擺夷的經濟生活》《擺夷的生活文化》等論文和著作也都看,基本上都是囫圇吞棗的看一遍,都不太成系統。」

聽到這話,楊老師跟陳老師哈哈大笑。

指著蘇亦說,「你個小傢伙,滑頭得很。」

其他幾人不明就裡,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

吳宗麟傻傻地問,「兩位老師,這裡面有什麼說頭的嗎?」

楊老師望著陳老師說,「老陳,要不,你來回答同學們的問題。」

陳老師笑著說,「蘇亦說他看的書,不成系統,瞎看,其實不是的,他的看書的文獻資料都很有體系的。幾乎圍繞著咱們中大師生對西南民族問題的研究成果來說的。」

「你們知道,抗戰時期,廣州淪陷,咱們中大曾經西遷到雲南辦學的歷史吧?」

大家點頭,中大人,肯定不會陌生。

西南聯大西遷昆明的故事家喻戶曉。

但中大西遷雲南,從1939年3月到1940年8月,終於在雲南澄江複課,這事,所知者甚少。

「估計這就是蘇亦小子研究雲南民族學的原因。」

「比如,他說顧頡剛先生,1927年,中大籌備成立史語所,由顧頡剛發起,並於同年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民俗學會。成立伊始,便出版了「西南民族專號」,在中國學術界第一次提出了「西南民族」的概念。」

「1928年,中大史語所正式成立,下設民俗學、人類學研究組。研究所成立伊始,就以「對兩粵和西南的民族進行研究,以直接觀察方法進行實地調查」為目的,進行了幾次重要的民族社會文化調查,甚至傅斯年還派史語所助理研究員黎光明往川邊作民物學調查。」

「這個方面,都可以結合鳥居龍藏和1922年華西協和大學成立「華西邊疆研究學會」來分析,前者是曰本學者,後者也是歐美學者為主,關於中國的民族問題,不能說外國人說了算,咱們國家也必須要有學者跟進。」

眾人恍然。

沒想到蘇亦想那麼多,還看了那麼多資料。

接著陳老師又說,「至於楊志成先生是誰,不用我介紹了吧?」

當然,不用。

梁釗韜先生的研究生導師。

當年中大人類學部的負責人。

可以說,民國時期的中大人類學就是楊先生一手拉起來的。

陳老師接著說,「楊先生之前在雲南的調查,直接被評價為中國最早的民族學的田野考察,中國人類學史上的成年禮儀等厚譽,他的作品是必讀物。不過,因為歷史的關係,你們很少有機會接觸了,卻沒想到蘇亦這小子,連楊先生的著作也沒少看。」

「至於江應樑先生的文章也很重要,他的系列文章,可以說是中國民族學家按照學科規範在西南傣族地區進行的最早、最深入的調查和研究。為後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民族志資料。」

說到這裡,陳老師笑了,「你小子看了那麼多民國時期的資料,梁先生的呢?你不會不看吧?」

眾人鬨笑。

都紛紛望向蘇亦。

蘇亦笑,「怎麼可能,梁先生肯定是必讀物啊,雖然沒能全看,都能夠收集到的資料,基本上都看了。」

兩位老師來勁了。

「可以啊,都說說看,看你小子有沒有糊弄人!」

蘇亦當然沒有糊弄,「梁先生的碩士論文《中國古代巫術———宗教的起源和發展》,我看了,還有當年先生在粵北八排瑤地區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撰寫論文《粵北乳源瑤民的宗教信仰》。在連陽上峒排瑤聚居區考察邊政,寫出《陽山縣上峒邊民社會》,我也看了,甚至中《海南島黎族社會史初步研究》我也都看過。」

「好傢夥,蘇亦你小子潛伏的很久啊。」

「對啊,完全就是有備而來,先生早期的文章幾乎都看了。」

行家一看,就知道有沒有。

本尊在這裡。

蘇亦哪裡敢糊弄。

就連梁釗韜也沒有想到他還真看過自己的文章。

有些好奇問道,「你看這些文章幹什麼?跟你所學完全不搭邊啊。」

蘇亦說,「主要是欽佩先生的學識,就想看一看。」

梁釗韜先生信他個鬼,「說實話!」

蘇亦不好意思說,「我之前擔心北大複試被刷掉,就想著好好看一下樑先生您的文章,萬一有機會到中大複試,一問三不知就尷尬了。」

「哈哈哈哈!」

其他人哈哈大笑。

誰也沒有想到他還打著這個主意。

梁釗韜哭笑不得,「我之前還覺得你這孩子心氣高,看不上我們中大呢,沒有想到我們還有這樣的緣分,既然如此,你以後就繼續研究吧,一會我給你列個書單,看完了,多寫一些相關文章,我也可以幫你發表的,不一定要發山大的《文史哲》,我們中大的《中山大學學報》也是相當不錯的。」

嚇!

蘇亦認慫,「梁先生,我就是瞎看的,當不得真。」

梁釗韜卻道,「據我所知,你在北大當了不少老師的助教,涉略的方向也不少,那麼多一個民族學也不打緊,未來,你可以繼續研究民族考古嘛!」

於是,這事就這麼說定了,根本就不給蘇亦反悔的機會。

為您提供大神莫韃的我在北大學考古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籤!

第281章:我們《中山大學學報》也很好免費閱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在北大學考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在北大學考古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1章:我們《中山大學學報》也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