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不講文德
秦皇觀供奉的是秦武帝和他那個已經被寫入神話的老師長生大帝,也就是拐騙了秦始皇三千童男童女的方士徐福。
在各種神話傳說之中,秦武帝只是一個半神,而長生大帝卻是一個真正的神仙,而且還是神仙之首,就如同古代中國道教裡面玉皇大帝的地位,甚至還要高一些——因為在長生大帝上面,可沒有三清的存在。
秦朝早已經覆滅,秦武帝這個皇帝的威望也在慢慢的減弱。
但是長生大帝這個神話裡面的人物卻隨著時間的沉澱越來越有名。
神話人物就是這個樣子的,每隔一段時間,他在傳說中的能力就會變得更強大一些。
這個是隨著人民群眾想象力的提高而提高的。
這也使得本來是供奉秦武帝的道觀,慢慢的成為了長生大帝的道場。
這是京城最大的道觀,同時也是大虞國最大的道觀。
早期的道教在這個世界的影響力大的不可思議,秦朝之後的開國君主為了獲得更多老百姓的支持,想出了一個無恥的招數,自稱自己就是長生大帝的弟子,奉了長生大帝的旨意下凡重生,替秦而立。
這樣一來,道教的利益得到了保護,他起兵造反的罪名也被洗白,成為了弔民伐罪的替天行道者,當上皇帝的合法性也有了。
這種宗教和世俗權力的結合,對他們來講,取得了雙贏的結果。
有了這樣一個先例在,以後歷代的開國君王都跟長生大帝扯上關係,都自稱是長生大帝座下弟子,以此來獲得造反當皇帝的合法性。
一般來講,道教也會配合他們的演出,表示確實是這個樣子的。
這種雙贏的合作關係,也使得道教在這兩千多年來一家獨大,沒有任何的競爭對手有機會出現。
改朝換代發生過很多次,不管是哪一次的改朝換代,都得到了道教的承認。
哪怕是對道教最不友好的大洪朝,開國君王也得做一場這樣的戲,自認是長生大帝的弟子。
開國皇帝都要對長生大帝行弟子禮,這長生大帝的地位可想而知。
秦皇觀這一座世界上最大道觀的觀主,就是長生大帝的人間代言人,兼任著護國法師之位,名義上也是道教的最高領導人。
禮部下屬的道錄司正印副印,都是由秦皇觀的觀主指定的。
每一個皇帝繼位,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拿出大把的金銀來修繕秦皇觀,親自去秦皇觀進香。
皇室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尋常百姓了。
秦皇觀的香火之旺盛,令人瞠目結舌。
作為這個世界道教的總部,它的佔地面積也是一再的擴大,在京城的建築物裡面僅次於皇宮大內。
這裡面的道士數量就達到了三千。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打雜的、護院的人員。
整座秦皇觀擁有著近萬人員。
說他們富可敵國,一點都不為過。
京城的老百姓,很少有沒向秦皇觀借過錢的,有時候甚至朝廷都得向他們借錢,只不過利息要低一些罷了。
京城之處,屬於秦皇觀的農莊就有二十多座,面積一直延伸到另外的縣域。
這一座道觀一共有十六道門,每一道門都可以讓遊客進出。
道觀的北部,還有一座內院,那就不是一般的遊客能夠進入的。
內院是觀主和一些高層住宿的地方,修建的就跟仙境一般,其建築之精美,甚至連皇宮大內都比不上。
雖然只是一座道觀裡面的內院,可是面積也不小,足足有七八個靖西侯府那麼大。
這一天,內院的大門打開了,允許參加端午詩會的讀書人進去。
柳青過去的時候,看到內院的大門外面站著兩排披甲武士,旁邊還擺著十幾張桌子,每一張桌子前面都有一個當官的人。
一些比他更早來得讀書人就圍著那十幾張桌子,有的拿著筆在那裡寫寫畫畫,有的皺著眉頭,一副苦思冥想的樣子。
柳青還沒走到大門邊,一個披甲武士就不耐煩的指著一張桌子對他說道:「想要進去裡面,先在那裡寫一首詩,證明你是個讀書人,有參加詩會的資格再進去。」
原來還有一個資格考試的。
柳青也沒有覺得多奇怪。
要是沒有這樣的淘汰機制,全京城的讀書人可多了,恐怕秦皇觀的內院容不下那麼多人。
而且,皇帝真的要來得話,也不可能什麼人都放入進去。
必須要篩選一遍。
他二話不說,就走向一張圍的人少的桌子。
詩詞這種玩意兒他也會一點,不過不厲害,也就是在小型的網路論壇混一個才子名聲的水平,來到這個世界的有點不夠看。
不過不要緊,他會抄呀。
走過去,很自信的問那個當官模樣的人:「要做什麼樣的詩?有題目嗎?」
他自信的樣子成功的吸引了附近一大片讀書人仇視的目光。
大家都在為寫詩的事情頭痛,突然間就來一個自信滿滿的人,確實挺惱火的。
那個當官的笑了一下,說道:「今天是端午節,你們都是來參加端午詩會的,那寫詩的題目肯定不能是有關端午的,你就隨便寫一首中元節的吧。」
「額?」
柳青愣了一下。
聽此人前面兩句話的時候,他差一點就拿起筆開始寫有關端午節的詩詞了。
沒想到人家出的竟然是中元節的題目。
讓他這個有備而來的小夥子有點意外。
這分明就是偷襲呀!
難怪每一張桌子旁邊都圍了那麼多頭痛的讀書人。
大家都準備好了端午節的詩詞,結果你讓人家寫中元節的。
太不講文德了!
好在他是一個更不講文德的人——他自己寫不來,可是他會抄!
搜索了一下記憶裡面的文庫,自信的笑容又重現在他的臉上。
桌子上面已經擺好了筆墨紙硯,墨都已經磨好了,他拿起毛筆,展開一張白紙,刷刷刷刷的就寫了起來:
「兀都開秘籙,白石禮先生。上界秋光凈,中元夜氣清。星辰朝帝處,鷥鶴步虛聲。玉洞花長發,珠宮月最明。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儻賜刀圭葯,還留不死名。」
一首寫中元的詩就這樣出現在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