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鹽
十一月,皇室在海邊開建一座鹽場。
他們用的是柳青提供的改良了的海鹽提煉法,一開始就投資了上百萬兩銀子,建了很大一片鹽田。
雖然還沒有產出,只是開始建設,就已經引起了朝廷的震動。
鹽是朝廷很重要的財政來源,被朝廷壟斷著,有著很高的利潤,還牽扯到大批鹽商的利益。
而那些鹽商,多多少少都和當官的有著關係。
涉及到鹽業的,除了最底層的鹽戶之外,其餘的人都可以說是躺著掙錢。
老百姓離不開的東西,又被壟斷著,其利潤可想而知。
這個世界的朝廷,可沒有什麼為人民服務的想法,壟斷那些民生行業,也不是為了讓老百姓用上更優質更便宜的東西,而是為了獲取暴利。
雖然從賬面上朝廷賣鹽並沒有賺多少錢,扣掉成本開支,一年的收入大概在二三十萬兩白銀的樣子。
可這個產業一年的利潤遠遠不止這個數。
朝廷壟斷了鹽的生產,製造出來的鹽並不是官方發賣,而是給指定的鹽商來賣。
有的大鹽商一年的利潤都不止這個數。
這裡面就有著很大的權力尋租空間。
讓誰當鹽商,給誰多少鹽,在哪一片區域發賣,決定的還是朝廷那些當官的。
有的大鹽商甚至乾脆就是朝廷大員的白手套。
一大片人躺在鹽上吃香的喝辣的,現在皇室在這裡面摻上一腳,可把他們給急著了。
有了競爭對手,壟斷的口子就算是撕裂開了。
有些膽子大的去販賣私鹽,有的能獲得暴利,有的被抓住了就要坐牢,嚴重的甚至會砍頭。
可是皇室自己出去賣鹽,誰敢砍他們的頭?
這影響到的,就是很大一片人了。
當時戶部尚書黃世榮就找到了慶熙皇帝,一開口就說:
「老臣聽聞皇室在海邊開了鹽場,要與朝廷爭利,不知是誰向皇上進此讒言,請皇上斬此人以謝天下!」
慶熙皇帝笑了笑道:「是朕自己決定的,黃尚書這是要朕自裁以謝天下嗎?」
在海邊建那麼大一個鹽場,投入那麼大,黃世榮當然知道是慶熙皇帝決定的,這麼大的投入,沒有皇帝的決定,沒有誰敢弄。
他這樣說,只是給慶熙皇帝一個台階下,隨便推脫給一個人,那大家就可以談了。
以前慶熙皇帝也一直是這樣的,並不會說是自己做出來的決定,只說是別人的建議。
畢竟所有的皇帝都知道,擴展皇產這件事情很丟人,把一個皇帝弄得跟一個商人似的,很沒有品格。
就算天下人都知道是皇帝自己下的決定,他們都會找一個下人過來頂鍋。
沒想到這一次慶熙皇帝竟然直接說是自己的決定。
讓黃世榮給愣在了那裡,心裡一涼,感覺這一次恐怕很難讓皇帝收手。
話都已經說得這麼死了,再收手,豈不是讓皇帝承認自己錯了嗎?
在天下老百姓的眼中,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承認自己錯了,那損害的就是皇權的威嚴,是一件極其嚴重的事情。
他憋了半天,開口說道:「皇上,此事萬萬不可!還請皇上收回成令。」
慶熙皇帝問道:「有何不可?」
「這是與朝廷爭利!」黃世榮激動的說道,「現在國庫本就空虛,鹽稅是朝廷重要的收入來源,皇室介入其中,那不是斷了這個收入來源嗎?」
慶熙皇帝問道:「戶部一年在鹽稅上收入幾何?」
黃世榮道:「近百萬兩白銀。」
慶熙皇帝又問:「扣掉開支成本,剩餘幾何?」
黃世榮猶豫了一下,才道:「約莫白銀二三十萬兩。」
朝廷製鹽的開支確實不小,但最大的投入也只是開始建立鹽田的那些年,後面的開支就沒那麼大了,怎麼也不到一年七十萬兩白銀的地步。
但是,朝廷的項目,多報開支,少報利潤,這都是慣例。
多報的多到哪個地步,少報的又少到哪個地步,那就看那些官吏們的良心了。
慶熙皇帝道:「既然如此,那以後就由內帑每年拿三十萬兩白銀出來,給予戶部,抵消這個虧空。以後朝廷的那些鹽場也由皇室接管,如何?」
黃世榮哪裡肯答應這樣的條件?
三十萬兩白銀,那只是賬面上的盈餘而已。
實際上他們這些官吏靠著鹽這個東西,一年能夠入袋的十個三十萬兩都不止。
就算他自己不要那個錢,他也不敢答應。
答應了,那些躺在鹽上吃飯的人,包括那些官吏、鹽商,還有鹽商背後的世家大族,會聯合起來將他給撕死。
一年幾百萬兩白銀的收益,三十萬兩就打包賣出,誰會容得了他?
他急著說道:「皇上,這不只是三十萬兩國庫收入,這還涉及到與民爭利的問題。」
慶熙皇帝一笑:「這不一直都是官方指定鹽商發賣嗎?又如何與民爭利了?」
黃世榮道:「那些鹽商就是民。他們從朝廷獲得食鹽,再發賣於千家萬戶,涉及之人超過十萬。現在皇上要收了鹽田,有皇室發賣,那十萬業者,就要成為無業之人,恐成國家之患。」
慶熙皇帝搖頭道:「此言不妥,皇室發賣,同樣也需要有那麼多來做此事。有十萬業者成為無業之人,也有十萬無業之人成為業者,相互抵消,於國家並無大礙。」
黃世榮又道:「食鹽本為朝廷專賣,價格如何,一直都有定例。現在皇室摻入其中,擾亂價格,恐非黎民之福。」
說這話,那也算是否決了皇帝要每年出三十萬兩白銀拿過朝廷所掌握的鹽田的建議,轉到了擾亂市場價格上面。
慶熙皇帝笑道:「以前只是一家在賣,現在多了一家,有了競爭。為了把鹽賣出去,自然會降低鹽價。但這種降價,雖然讓價格亂了,可獲得利益的不就是老百姓嗎?他們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的食鹽,怎麼不是福呢?」
黃世榮道:「就怕有些鹽商見無利可圖,以次充好,那就傷及黎庶了。」
慶熙正色道:「出現那樣的奸商,就該朝廷出手嚴懲,殺一儆百,就可以免掉此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