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烏石城

1. 烏石城

這是一個坐落在皖南群山中的古老村落,它的名字來源於村莊南面一段黑色石頭壘成的古城殘垣。在蒼綠色的群山懷抱中,數百座老式青磚瓦房屋相互依偎聚在一起。一條正街從東到西貫穿整個村莊,這便是遠近聞名也讓烏石人頗為自豪的「長街」。

街的東盡頭則是烏石城另一要校,這原是鎮子最大的富戶周家的莊園,民國初期捐出來作為鎮子小學的校園。關係到全烏石基本民生的大隊割米房和油坊在長街的西頭。這條街上還有一家豆腐坊、一家剃頭店和一家飯鋪子。不過,飯鋪子通常只在月中趕集那天才開張,平時只開個門臉賣些燒餅油條之類的簡易麵食。按照習慣,農曆月中的那一天是集市的日子。這天,周圍二十里的鄉民都向這裡擁來,此時的長街熱鬧程度可是和上海南京路不相上下啊。

古時候烏龍河曾經是一條寬闊的深水大河,長江中的大型木船可以經青弋江逆流而上再通過這條河流直達烏石城。在6路交通不達的古代,這條水道無疑是重要的,那時浙閩一帶的商人常常通過一條現在已湮沒在叢林中的古道將貨物運到烏石,再通過水路運往北方。為了防備和剿滅來自山野的「綠林們」,從唐朝起官府便在這裡築城紮寨,烏石城成了皖南一代重要的軍事重鎮。北宋末年,宋朝官軍曾經在這裡和方臘起義軍進行過極其慘烈的戰爭,村寨南面的一座叫萬頭冢的土山據說就是由被殺的起義軍將士一萬多顆頭顱堆砌而成的。這已經是很久遠的事了,真偽已無從考證,不過萬頭冢夜晚時常出現的磷火確實夠瘮人的,膽子小的人從來都不會去那裡。

隨著歷史的腳步,山上流下的沙石逐漸的堵塞了河道,烏龍河老了,變成了一條季節性河流,因河興起的烏石城也隨河蒼老而衰敗,今天的烏石城已成了交通閉塞的山鄉,只有山寨後面一段黑色殘垣還在默默地述說過去的時光。不過,雖然已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和周圍的鄉村相比它仍然是高高在上,現在四鄉的農民去烏石趕集還說是去城裡呢,烏石城裡的住民也稱自己居住的地方為鎮子上,從不叫它村子。民國時期這裡還設烏石鄉,直到五八年人民公社時才降格為烏石大隊。文革開始,換了一個時髦的名字:衛東大隊。但除了幹部和少數覺悟高的人,一般鄉民還是習慣叫原來的名字。現在烏石大隊,不,應叫衛東大隊,除了下轄本村鎮的六個生產隊,還管轄著周圍的王家坳、洪村等五個生產隊,人口有四千多人,這可是a縣最大的大隊,不過也是a縣全縣唯一沒有通公路的大隊。

由於交通的緣故,這裡的生活閉塞而沉悶,大部分人連縣城都沒去過一回,外面也很少有人進來,這種情況直到**他老人家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后才有所改變年的春天,三個真正大地方的人海知青來到這裡,他們的到來打破了山區農村平靜而沉悶的生活,坐落在學校對面土坡上的知青宿舍成了鎮子里年輕人最愛去的地方,他們成為山鄉年輕人向外看世界的窗口、問路之師和模仿的榜樣。但有點不幸的是,一個月前,他們中間最健談的小趙回上海去了。趙的父親是文革前上海老市委的一位大人物,**事件后,他被重新結合到上海市的領導班子中,他的兒子自然也不宜在這窮鄉僻壤再待下去了。小趙的回城讓餘下的兩個知青思想產生了很大的波動,尤其年齡稍小的丁建國,他原本是個非常要求進步的青年,干農活屬他最賣力氣,政治學習也抓的最緊,可他最近變得異常憤懣。報紙電台天天號召知識青年紮根農村,走與貧下中農相結合的道路,但是有權有勢的人的子女,一個個不聲不響的離開了農村,而他,一個工人子弟不得不真正的留下「紮根」農村。

這天午飯過後,小丁靠在床上又起牢騷:「***當幹部盡說的好聽,要我們和貧下中農打成一片紮根農村一輩子,自己卻偷偷摸摸的把小孩弄回城去,我算看透了,這個資產階級特權什麼時候也破不了……什麼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還是林禿子說的對,就是***變相失業!」

他愈說愈激烈,唯一的聽眾——同組的另一位知青王佚夫只是在一旁靜靜的微笑,這是一個謹慎的青年,出身有點高,現在大隊小學校擔任代課教師。

外面傳來了腳步聲,王佚夫使了個眼色,小丁停下來……

門被一腳踢開了,進來的是大隊民兵營長陳德軍,他嚷嚷道:「大白天關著門——你們知青太舒服了,還能睡個午覺,比我們當幹部快活多了。」

丁爬起來,拿出一包飛馬牌香煙遞給德軍,德軍略作推辭收下了。民兵營長是為新知青的事情來的。一個星期前,公社上就通知大隊要來五個蕪湖知青,但一直拖今天下午才從縣裡過來。德軍要小丁他們到公路上去接一下,村子離公路還有六里多山路,機動車無法進來。

臨走的時候,陳德軍將丁建國叫到門外,挺神秘的告訴說大隊準備讓他擔任知青小組組長,並暗示這是自己的功勞,要小丁好好乾,不要辜負他的期望。小丁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感激之餘承諾「絕不會忘記營長的好處,將來一定——」,陳德軍哈哈一笑將青年下面的話擋回去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寂靜的山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寂靜的山河
上一章下一章

1. 烏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