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東線危局

第四百四十九章 東線危局

由於最近發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實在沒有辦法繼續碼字,故而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之內,會儘快完本,有對不住大家的地方,請多諒解,謝謝!

薩蒂魯娃的小羊羔才四個月大,就被可惡的官老爺給搶走了,在新西伯利亞,肉無比珍貴,更別說陷入低迷的歐俄部分。

糧食大量的緊缺,肉類變成了奢侈品。

幾個港口充斥著發霉發臭的糧食與日用品,可是,沙俄沒有能力將這些物資運往全國。

說到底,沙俄還是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一個工業基礎根本就不牢靠的三流國家,只是因為人口優勢,才勉強成為了所謂的歐洲大國。

這個外強中乾的帝國連中國都比不上,不過,說到中國人,新西伯利亞的人民們充滿感激。

薩迪魯娃哭著,流著眼淚,小豬是中國商人賒給她的,當別人給了她一點希望,一點溫暖的時候,她希望能夠有所回報。

並不是心疼一隻小豬,而是,在意那些給予她心靈溫暖的人。

暴政,什麼時候才能夠結束。

這些年來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尤其是俄國捲入世界大戰以後。

她的丈夫每天都要起早摸黑的採礦,累死累活,還要承擔沉重的稅賦。

官老爺們說,國家需要他們的貢獻,可是,不是貢獻給他們享樂的。

她的眼淚淌在了地上,沒有人回應她,沒有誰在意到她的眼淚。

像她這樣的人流淌的眼淚,每天都有,連綿不絕。

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底層的人們,連起碼的尊嚴都不能擁有。

新西伯利亞是個工業城市,或者說,依託礦產開採以及金屬加工產業而存在,雖然也是個大農業區,但並不足以滿足新西伯利亞周圍的日常所需。

尤其是在世界大戰爆發之後,物資越來越緊張,離開歐俄有一段距離的新西伯利亞似乎成為了被遺忘的角落,這裡充斥著剝削、搶掠與仇殺,治安狀況差到了極點。

幸好中國人沒有成為奸商,他們負擔起了日常物資的需求,始終維持著物價水平的平穩緩慢的爬升,並且中國人還幫助當地維持治安。

中國商隊自身的護衛力量能夠幫助地方上儘可能的杜絕一切惡性行為,但是,他們無法阻擋地方上的那些官老爺們的剝削,這與中國商人無關。

以戰爭的名義,這些國家的蛀蟲,正在加速禍害西伯利亞。

從烏拉爾山到新西伯利亞,甚至是被中國所佔據的伊爾庫茲克,曾經是所有歐俄貧民充滿嚮往的地方。

世界大戰前夕的西伯利亞社會形勢較歐俄地區相對穩定。農民境況並不十分悲慘,土地的爭端也不很嚴峻。工業化規模較小,工人階級力量薄弱。政治上由於中間勢力的存在使黨派鬥爭並不尖銳。正如一位前蘇聯作家描述的那樣:「如果十月革命沒有在俄中心地帶爆發,那麼數十年之內西伯利亞不會有革命」。

西伯利亞蘇維埃政權與歐俄相比力量薄弱,影響較小。由於西伯利亞特殊的地理位置,遠離中心地區,接受的革命宣傳少,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不高。例如社會革命黨人在農民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大部分農民還相信立憲會議的人民性。再者由於缺乏用共產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優秀的革命領袖,缺乏穩固的宣傳革命的陣地和輿論工具,西伯利亞的布爾什維克很難把握住前進的方向,以至制定了不合實際的政策,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另一方面反革命勢力十分強大,西伯利亞布爾什維克不僅要同社會革命黨人、孟什維克、崩得分子做鬥爭,還要同地方割據勢力相抗衡,建立蘇維埃的過程是十分緩慢和艱難。

高爾夫兄弟拉起了五萬多人的礦工與農民,樹起了起義的大旗,並沒有在實質上帶動西伯利亞革命形勢的變化,但是,有一項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動亂對於西伯利亞地區的影響。

動亂,將會使得西伯利亞本來還算平穩的形勢變得變化莫測,破壞當地的經濟結構,影響人民的生活,激化當地的矛盾。

當人民感受到了日子的艱難,他們會將怒氣發泄到當權者身上,粉碎那些官老爺們、貴族們以及坐享其成的社會革命黨人的統治。

過去人口遷移帶來的經濟利益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對農業的促進作用更為明顯,所有來到西伯利亞的定居者都擁有一塊特許的「視野內的土地」。在之前的20年裡,西伯利亞的播種面積增長了122%,而每年大約3/4的收成都在市場上出售。由於採用了比歐俄先進的技術,大量穀物被出口,畜牧業也隨著奶油生產的成功而發展起來。出口的快速增長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

當伊爾庫茲克以及遠東地區遭到了連續多年的農業危機以及中俄戰爭之後,西西伯利亞迅速的壯大了起來,伴隨著沙俄在這裡建立的防線,進行的開發。

這片地區迅速的發展壯大,要是不給它毀滅性的打擊,將來會成為中國奪取這裡的重大障礙。

伴隨著貿易的成長,西西伯利亞產業和城市的發展也呈現出穩定的態勢。在托木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亞,人口增長幅度從兩倍到八倍不等。許多企業有外國投資支持,雖然冶金業在18世紀已形成,礦業對地區經濟發展有顯著作用,但西伯利亞並沒有大型製造業。到1914年,金屬工業僅僅是西伯利亞產業收入的8%。西伯利亞產業的擴展主要在服務業和食品加工業。儘管緩慢,西伯利亞的工人階級也已出現,1900—1912年間數量突飛猛進,1913年城市工人階級達25萬人。這些工人中的9000人從事原材料的出口,保障著首都和鐵路沿線地區的製造業。

西西伯利亞的人口主要是農業人口,而動亂,很容易的就能影響到他們。

這些日子隨著起義的蔓延,新西伯利亞這個大城市受到了明顯的影響,物價飛漲,人心不穩,而地方統治者們為了穩固統治,不讓沙皇注意到他們的軟弱無能,開始大量的徵募士兵入伍,加緊搜刮地方,希望獲得財源來壯大自衛軍隊。

沙皇已經沒有能力調派軍隊過來鎮壓,只能在烏拉爾山脈的幾個要隘進行防禦,並且將平叛的任務交給了西西伯利亞地方。

高爾夫領導的起義軍得到了中國秘密提供的大批軍火裝備,地方軍隊哪裡是對手。

而高爾夫等人打出了布爾什維克的旗幟之後,聲勢更加的浩大。

薩迪魯娃的丈夫帶領著一大群的礦工也造起了反,那些當官的太不是東西了。

礦工們造反是最可怕的,他們都孔武有力,悍不畏死。

在這個時候,那些中國商人成為了最可愛的人兒。

他們依然沒有抬價,平價銷售所有的物資,每天依然雷打不動的從一節節的火車車廂裡頭卸下當地人們所需的各種物資。

甚至許多在附近的礦業集團勞作的華工也加入到了起義的行列,這些現象習以為常,彷彿這些華工天生就是他們的夥伴一般。

起義的人群越來越多,席捲了整個西西伯利亞。

除了列寧等人在歐俄發動起義,聯絡社會革命黨人,托洛茨基親自趕到新西伯利亞幫助高爾夫兄弟聯絡各方革命黨人。

連歐俄都在新西伯利亞革命形勢的帶動下,出現了進一步蔓延的狀況。

本來俄軍在東線起到的作用,就僅僅是牽制,但在如此佔據之下,這份牽制變得無比重要。

可是,隨著沙俄國內革命形勢的高漲,東線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本來戰前協約國就預料到沙俄內部的不穩,但是戰爭能夠轉移國內視線以及緩和國內矛盾。

只是,包括尼古拉二世在內,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俄軍會如此的不經打,在德軍面前損失如此慘重,導致國內的局勢一團糟。

讓協約國雪上加霜的是,不僅是俄國出現內亂,連中國的態度都出現了一些變化。

3月底,李安生在藍天蔚與李持國等東北軍高級將領的陪同下,檢閱了東北軍區所有軍隊。

之前李持國為首喊出的鐵血口號並沒有觸怒李安生,相反,李安生對待這位悍將依然寵信有加。

這讓協約國感到疑慮重重,尤其是日本,李持國向來是堅定不移的要求中國加入同盟國參與歐洲戰場的頭號人物。

李安生的態度,顯然開始傾向於李持國一方,這個信號很危險。

而緊接著,英法等國抗議中國向德國出售潛艇無效,又讓協約國感到了無比擔憂。

中國陸軍正式開始實行義務徵兵制,同時準備建立兩千萬後備役的計劃,各大軍區紛紛進行各種程度的演習。

其中,北洋艦隊更是演練如何突破渤海灣,南洋艦隊則到南海去繞了一圈。

在旅大的日本軍隊是一日三驚,幾乎成為了驚弓之鳥。

中國潛艇的優越性已經讓世界各國見到,協約國也開始向中國購買潛艇以及驅逐艦、輕巡洋艦,甚至是三聯裝203毫米主炮重巡洋艦。

北洋艦隊的潛艇同時參加了演練,讓日本駐紮在旅大的小型艦船人員無比的擔心。

隨著德國加大了對潛艇的使用力度,故而潛艇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到日德蘭海戰時,潛艇戰局已經歷了諸多變遷和盛衰。在德國政府內部,主張進行無限制潛艇戰(它增大了軍事效果——被擊沉的艦船數量)的人和主張少冒政治風險的人之間,繼續進行著鬥爭。「不預告就擊沉」的政策時而溫和、時而強硬、時而又溫和。最後,德國首相莫里茨?馮?貝特曼-赫爾韋格警告說,如果潛艇戰不加限制,美國將會參戰。能幹的德國海軍大臣阿爾弗雷德?馮?蒂爾皮茨於3月份辭職,以示抗議。但是,即使這項經過修改變得溫和的政策,也導致了重大事件:3月下旬,法國客輪薩塞克斯號遭魚雷襲擊,使許多美國人受傷,導致了對潛艇作戰更進一步的限制,雖然這是暫時的。

但是,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日德蘭海戰是一道分水嶺。德國人為了打破英國的封鎖,越來越轉向無限制的潛艇戰,不顧政治上的一切風險和道義上的恥辱。1916年被擊沉的艦船總數不斷增加。當年最後一季度,英國每月被擊沉的艦船達17.6萬噸(到當時為止的最高紀錄),加上同年10月中立國艦船被擊沉10.2萬噸(也是高紀錄),協約國其他國家艦船約7.5萬噸。擊沉的各國艦船總數平均1個月19.2萬噸,比1915年多7.9萬噸。封鎖者正在變成被封鎖者。

日德蘭海戰的另一個間接後果是英國陸軍大臣和民族英雄喀土穆的基欽納爵士之死。5月底公海艦隊出港以前,一艘德國潛艇在奧克尼群島外圍布下了水雷。基欽納乘坐巡洋艦漢普郡號去俄國執行任務,6月5日,漢普郡號觸雷,很快在波濤洶湧的海洋中沉沒,全艦人員幾乎都葬身海底。就基欽納的名望來說,他的死是及時的。他已失去了權力,在內閣中也失去了威信;他經常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儘管他組建和訓練的「新軍」成為他留下的一塊紀念碑,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畢竟不是他的戰爭。

10月26日,一道橫跨多佛爾海峽的防潛網和水雷屏障遭到一支德國驅逐艦隊的奔襲,德軍以很小的代價擊沉了6艘漂網漁船和1艘保護防潛網的驅逐艦,並擊傷其它兩艘英國艦船。

這其中的半數驅逐艦都是從中國購買的,這使得協約國再次的追加了一批訂單,無他,這中國產的驅逐艦就是好用。

協約國沒法不跟中國做生意,畢竟中國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的又一大商品輸出國。

只是中國民間目前一浪高過一浪的民族主義呼聲,使得協約國的公使先生們膽戰心驚。

德國與奧匈帝國已經有了先例,沒有保留的全部交出了在華特權,並且全部掃清了在中國的剝削。

他們迅速的調整了對中國的關係,這一點相當成功,贏得了中國各界的讚譽。

中國加入同盟國的呼聲,也是來源於德國與奧匈帝國的友好。

李安生曾經提出過相當苛刻的條件,那就是協約國全部廢除在華特權,廢除不平等條約,什麼租借地租界都要歸還。

現在英法不得不認真的審視起來,是否真的要這麼做,從而贏得中國的支持。

李安生大力支持高爾夫兄弟的革命行動,給沙俄造成困擾,甚至直接推進至烏拉爾山脈,讓東線的佔據出線變化,居心險惡。

到1916年3月,俄國人已補充了他們因1915年的失敗所造成的軍隊缺額,生產和進口了足夠的步兵武器來武裝他們新建的軍隊。

如同1914年那樣,沙皇軍隊發起1916年戰局時,再次扮演為他人作嫁的角色。凡爾登戰役是一條理由,法國人要求沙皇牽制德國兵力,從而導致由俄國第2集團軍向納羅奇湖附近強大的德軍陣地發動一場倉促上陣準備不周的進攻(3月18-26日)。泥濘、嚴寒和主觀錯誤,加上德軍的火炮和機關槍火力,再次迫使俄國這部「蒸汽壓路機」在沒有取得決定性進展的情況下,戛然停止,而沙皇軍隊遭受近10餘萬人的損失,一無所獲。

接著在東線出現一段平靜,正在準備一場大規模的協同進攻。但事與願違,西線的緊張(這一次是奧匈於5月間對義大利發起的攻勢)再次導致倉促發動進攻的決策。對俄國來說,這是它在此次大戰中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動;這次行動與以往的進攻不同,它導致了一場得不償失的勝利。指揮這次行動的是一位烈性子的、頗有膽略的能幹的騎兵將軍——阿列克塞?勃魯西洛夫,他或許是俄國將軍中最優秀的一位,因而此次進攻以他的名字命名。1916年勃魯西洛夫指揮西南集團軍群,他自告奮勇以該集團軍群於6月向奧匈軍發起進攻,以回答義大利提出的援助請求。他統率下的第7、第8、第9和第11集團軍總共50多個師。他在一條200英里長的戰線上面對的主要是4個奧匈集團軍(得到幾個德國師的加強),總計達46個師。

勃魯西洛夫發動的全力以赴的攻勢,在突然性掩護下,從杜布諾以北,直達靠近羅馬尼亞邊境的德涅斯特河。這次進攻於6月4日開始,次日無心作戰的奧匈軍陷入了困境。北線的奧匈第4集團軍和南線的第7集團軍,在體力上和士氣上都崩潰了,奧匈帝國中唱反調的少數民族(現在已佔陸軍中的大多數)乾脆開小差到後方去,或者同俄軍中的斯拉夫同族人聯歡。

勃魯西洛夫的首次進攻到6月中旬耗盡了力量。但是,儘管照例發生補給短缺和運輸困難的情況,加之俄國其他集團軍群未能發動許諾的輔助進攻,勃魯西洛夫還是再次發動進攻。

不過。歷史本應該給他一場輝煌的勝利,可是,隨著從歐俄傳來的噩耗,大規模的革命發生了,國內的局勢出線動蕩,勃魯西洛夫的攻勢頓時戛然而止。(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炮火1906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炮火1906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九章 東線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