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新皇登基
他們相互依偎在溫暖的陽光之下,緊緊的貼合著彼此,時光彷彿在此刻靜止,達到了永恆的靜謐。
周荷遲疑地站在一旁,此刻尚有些茫然。
到底是在什麼時候他們兩個人發展成這樣的呢?
一直和她搶姐姐的人現在名正言順的擁有了和姐姐最親密的關係,這個認知讓她有些失落。
最為尷尬的是這兩個傢伙堵住了門口,讓她想偷偷溜走都做不到。
「唉。」
小姑娘憂傷的嘆了一口氣,終於把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兩個人驚醒。
魏臨軒不滿地瞪了她一眼,姜鈺卻感覺有些不好意思。
「祝……祝你們百年好合!我……我先走一步了!」
說完之後,已經尷尬的恨不得摳出一座宮殿的周荷終於奪門而出,迎向了外面世界清新的空氣!
姜鈺彎了彎唇角。
魏少年痴然地看著她的笑容。
真好,這一世可真好……
那他就把前世所有的傷痛埋葬吧,把那些不堪的記憶都埋葬吧,就當從來沒有發生過……
就當那些都是虛假的,只有如今才是真實的。
就當做了一場噩夢……而現在他有美滿的現實。
幾日後,新皇登基大典正式舉行,十四皇子懵懵懂懂地被抱上龍椅,看著底下臣子向他跪拜,高呼萬歲,小小的眼睛流露出真實的迷茫。
魏臨軒站在他的旁邊,小聲說:「陛下應該說『眾卿』平身。」
十四皇子乖巧的,有些膽怯的說:「眾卿平身……」
「謝陛下!」
早朝過去之後,依舊是那個老太監領著新皇帝來到了他的御書房。魏臨軒一路跟在旁邊,小皇帝也好奇的看著他。
魏少年感覺到他的目光,偏過頭微微笑了:「陛下認識微臣嗎?」
小皇帝遲疑著說:「朕知道,你是攝政王……」
「除此之外呢?」
「你是玉姐姐的弟弟……」小皇帝的聲音忽然有了些許失落:「朕很久沒有見過玉姐姐了。」
魏少年抿了抿唇。
雖然是個小屁孩,但是姜家的詛咒還在,並不想讓這傢伙看見姐姐。
小皇帝見攝政王哥哥沒理自己,也沒敢多說什麼。
雖然他很想見玉姐姐,讓玉姐姐陪自己玩兒。
就在這時,魏少年忽然看見前方出現了周荷的身影,周荷顯然也注意到了浩浩蕩蕩的天子儀仗,不得不轉變方向,走過來行禮。
「見過陛下。」
「和姬姐姐~」見到周荷之後,小皇帝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魏臨軒突發奇想。
「陛下年幼,身邊需要人照顧,和姬公主和陛下姐弟情深,不若就遷居到寢宮附近,也方便照顧教導陛下。」
周荷的確跟小十四的關係很好,但是這話從魏臨軒嘴中說出來,就總感覺有什麼陰謀。
幾個人一起去了御書房,沒有太監宮女在,小皇帝顯得比剛剛放的開多了。
他拉著周荷的手,有些開心的說:「和姬姐姐,今天我們去池塘餵魚嗎?」
周荷尷尬的看了一眼魏臨軒,魏臨軒輕描淡寫的說道:「有什麼問題嗎?陛下畢竟年幼,此刻當然是孩童心性,你陪他玩耍,也教他讀書,幫忙處理政務,再好不過了。」
同樣這也意味著,他們的姐弟感情會越來越深厚,直到小皇帝羽翼豐滿,如果有機會的話,她甚至可以取魏臨軒而代之!
不過神奇的是,魏臨軒竟然彷彿毫不擔心這些,放任她和小皇帝親近。
魏少年打了個哈欠。
「你想要的,如今我也算是都給你了,不要辜負我對你的期望哦。」
周荷抽了抽嘴角,摸了摸小皇帝的腦袋:「知道了……」
新皇登基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除了朝廷內政,放任許久的齊國也是時候攻破了。
魏臨軒出宮之後,竟然遇見了在宮門口等著自己的歐陽笑。
歐陽笑鑽進了他的馬車。
「攝政王大人不會介意吧?」
「如果我介意的話,現在就拉你下去打板子。」魏少年笑容燦爛,但不知為何卻讓他感覺有點冷。
咦~還是那個陰陽怪氣的傢伙!
「你任命范御史為泉州知州,雖然是給他升了官,但朝中的老臣好像很不滿,認為你是故意折騰范御史一把老骨頭,他這麼大把年紀了還給他外派到地方,是不懷好意……」
魏臨軒淡淡地笑了:「不用理會,范御史到底願不願意自己會跟他們爭辯的,如果他們還要藉機生事,那就是不安好心,我不介意對他們使一些雷霆手段!」
歐陽笑點了點頭:「那你心裡有數就好……還有那些被關著的皇子,今天都放出來了,三皇子在鬧,問為什麼關押魏家,要我們給說法……」
魏臨軒滿不在乎地說:「就說查到了他們勾結外族的線索,現在正在調查,就關著,三皇子如果再鬧,讓他直接來找我。」
歐陽笑在心裡暗暗感慨。
這少年果然比他曾經以為的要有手腕有心氣多了。
「比起這個……」魏臨軒忽然說道:「我打算先攻滅齊國,安定外庭,再安定內政。」
歐陽笑愣了一下:「要對齊國用兵了嗎?」
「是的。」
魏臨軒點了點頭:「如今是朝廷兵力最集中的時候,有鎮邊王和榮國公,踏平齊國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只是先帝剛駕崩,朝臣恐怕不願意在此時用兵。」
「哼。」少年冷笑了一聲:「這一連串的動亂不都是因為齊國而起?便是為先帝復仇,也該趁著此時一舉拿下!反對者都是不忠不孝,直接殺來祭旗,看誰還有意見!」
歐陽笑被他嗜血的話震驚到了,有些唏噓:「你比先帝更像暴君啊……」
魏臨軒溫溫柔柔的笑了:「你錯了,只要結果如我所欲想,我就叫殺伐果斷,而非殘暴。」
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成王敗寇,勝利者永遠光輝燦爛。
果然,第二天魏臨軒在朝堂上提出要出兵齊國,遭到了不少老臣的反對。
他們認為如今國內自顧不暇,先帝又剛去世,不適合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