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四)
這邊王疏月並沒有覺得有絲毫的耳根子紅。她跟在曾尚平後面走到氈帳前。裡面像是才伺候飯。
曾尚平回過頭道:「姑娘候著。」說著,將她留在氈帳外,自己先恭身進去回話。
乾清宮門前的這處氈帳和她之前住的那處有些相似,都是大行皇帝喪期的陋居,並不拘什麼身份,無非是給哭靈的人累時一個歇息的地方。簡陋得很,即便不進去,王疏月也能從照在帳子上的影子中,分辨一二帳中的情景。
其實,召她入宮給福晉們寫出殯時的典禮簿子,這個旨意雖然是太後下的。但是多半也是聽了她「半個卧雲精舍」的名聲。王疏月入紫禁城以來,還從來沒有面見過太后。
太后是先帝爺皇后,出身蒙古貴族博爾濟吉特氏,是老首領嫡出女兒的,身份尊貴。以至於即便其他的妃嬪還沒有遷宮冊封,像裕貴妃這些人,都還被喚著從前的封號,對這位老娘娘,大家卻都改口稱一聲「太後娘娘」了。
她並不是賀龐的親額娘。但賀龐自幼卻是由她撫育長大的。
聽說賀龐的親額娘是一個身份卑微的包衣奴才,生了賀龐不久,就生了重病,被留在暢春園中養著,再也沒有回過宮。那會兒太後有自己的嫡子,賀龐在翊坤宮過得究竟好不好,年生過久,又敏感忌諱,除了他和太后,再沒有人敢去窺問。
大約到了賀龐二十歲那年,太子因過被廢,太后沒了嫡子的念想,才慢慢看見了自己身旁這個不聲不響的五皇子。然而別人的骨血,總隔著層什麼。平時請安問病,賀龐雖一樣不落,但太后總覺得,這個『兒子』對她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
好在,他的嫡福晉是母族中的姑娘,過了自己的眼,是個穩重好性子的女兒。
只是不好生養。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孩子,還莫名其妙地小產了,後來她身子一直就不好。
太后正想著,突聽見身旁的人咳了好幾聲。不由側目。
「時清啊,去年的癥候,怎麼到現在還沒將養好啊。」
自家的姑娘,太后喚起來也別旁人親昵。
而天後的身旁的人卻只是蹲了蹲身。
眼睛怔怔地看著地上磚縫,面上寡得像清水。明明不過二十歲的年紀,孝中不見脂粉,竟像比賀旁還老些,難怪賀旁提不起興趣。
但這好像也不能改怪她。
近兩三年,朝局風起雲湧,地方上也不太平。各方勢力扶持著不同的皇子爭嫡,其間各有沉浮。賀龐在男女之事上的確越來越寡淡。加上嫡福晉操勞內院的事,越發虧虛了身子,對子嗣上的指望跟著就慢慢淡成了煙。以至於她對著賀龐,也開始心懶意散起來,只守著該守的規矩,在府上大大小小的事上上心。
其餘的女人們呢,好像也都對不到賀龐的胃口上去。要麼牽扯著皇子黨的制衡關係,要麼就是給他裝點門面的,總之沒見他對哪一個開口說句帶溫度的話。
太后很不安。卻又時常聽裕貴妃在她面前講起老十一如何與自家的福晉和睦,兩年生了三個的兒子云雲。聽起來是在沒心肺地同她拉家常,但句句戳在她的心窩子上。
這女人就是那樣,先帝在的時候她也是菩薩臉。永遠一副春風和煦,心滿意足的樣子,卻讓先帝把她從一個庶妃一路抬舉到了如今的地位,而且,她的那個老十一,從小就爭氣得令人側目,先帝曾親自寫了一道匾給他,書:「志梟逆虜」四字。並贊他道:「大清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
若是先帝將皇位傳給十一,就老十一那個性子,恐怕連表面的上的尊重都大肯給她這個『嫡母』,到時候,她要在宮裡怎麼和裕貴妃處呢。
所以其實最開始,太后也曾在心裡質疑過賀龐的皇位來路不正。但後來她又慶幸——還好還好,賀龐這個人夠狠。
只是過於狠了,有朝一日,也許也會把她撕掉。
「太後娘娘還沒見過那半個卧雲精舍吧。」
太后瞧著曾尚平把人留在帳外,進來正要回話,身旁的裕貴妃卻先開了口。
宮人奉茶過來,裕貴妃站起身,挽了袖口,端過來,親自奉來太後面前,一面續道「妾從前想著啊……這麼一個才華橫溢的丫頭,又是王大人的唯一的女兒,難免會養得矜傲些,未必是十一的良配,可誰知道,妾見了她一面就喜歡得很。。」
太後接下她的茶。
「不是一次聽你誇她了。」
裕貴妃笑彎了眉目:「是啊,春花兒一般溫和的丫頭,難得她有那樣的好性子的。妾啊,疼她真比疼兆佳氏還要多些。」
太后抿了一口茶,總覺得裡頭像被人放了苦蜜,又甜又澀不順口。
「呵……,坐吧。太妃。」
說完,她對曾尚平揚了揚下巴:「帶人來。」
裕貴妃蹲了個福,笑盈盈地坐回位上,朝帳簾前看去。太后側目看著她,想起她說王家那丫頭像「春花兒」一般……呵,先帝爺好像什麼時候,也這樣評價過裕貴妃。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
「裕貴妃。」
「是,娘娘。」
「王家,的確是一門好親家。」
「誰說不是呢。都是先帝爺的大恩典。」
她還是那樣憨蠢地笑著,好像真的只是慶幸兒子娶了一房好的女人。然而的誰都知道,王授文是皇帝身邊的第一智囊。先帝爺是介懷賀龐同他這個漢臣結交。才順水推了裕貴妃的舟。准賀臨去娶了王授紋唯一的女兒。
王授文夫妻都很心疼這個早年被丟在長洲的女兒,王疏月若真成了誠王福晉,誰知道那個老滑頭,會不會在什麼時候突然調轉槍頭對著皇帝,倒向賀臨那一派。
太后看著裕貴妃眼角邊起的笑紋。
自己言外之意這樣深明,她真的聽不懂嗎?
正說著,王疏月已經跟著曾尚平走了進來。她低垂著頭,走到一盞銅質仙鶴燈旁,溫順得跪下去,行全了一個大禮。
值黃昏時候,天光期期艾艾。她刻意偏了一些頭,將臉上的傷處掩在陰影之下。看不真切。
「來人,把她邊上那盞燈點起來。」
曾尚平去點燈,她也沒什麼不在然地,像是知道了要被細看皮肉似的,直跪起來,眼垂於地,手則規規矩矩地交疊在摁在地上。
「抬頭,哀家瞧瞧。」
「是。」
那是典型的漢女好皮囊,肌膚細白若雪,雖在臉頰上留著一道稍稍有些發褐的傷,仍蓋不住那雙細秀的眉毛,和眉下煙水輕氤的眼睛。但就是瘦,瘦得那十根手指骨節分明,雖膚白皮細也不見老狀,卻隱隱能窺見些女人手上不多尋得的力道。像是寫過很多年楷字,頗有一種沉鬱的風雅之態。
這種天生的弱質風流,太后並不喜歡。
「聽說昨兒是皇帝傷了你。」
「回娘娘的話,是奴才粗笨,惹主子爺生氣。」
裕貴妃道:「也是這孩子有福氣,太醫說……」
「貴妃放肆,惹出皇帝的雷霆,還能說是福氣!」
裕貴妃張口啞然,起身就要跪下去,太后卻又道:「小輩在哀家面前跪著,你是貴妃,自己不要尊重,日後何以為立?」
裕貴妃無措,只得慢慢地退回座位上坐下。手不自覺地去抓原本放在一旁琥珀佛珠子。
氣氛一下子壓抑下來。
太后曲臂抵著額頭,對王疏月道:「前夜你那處鬧得是什麼,惹得皇帝震怒。」
裕貴妃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多少知道,太后召見王疏月,意不在這個丫頭本身,而是沖著她和十一去的。原本她想同往常一樣,只要自己定得下氣兒,同太后閑扯家常,也就那麼糊弄過去了。
但顯然先帝死了,太后並不肯給她這個體面。
於是太后問王疏月的這個話,就變得極為難答。
「回娘娘,奴才奉茶不懂規矩。」
太后笑了一聲:「沒說實話。」
「奴才不敢欺瞞。」
「不懂規矩,自有慎行司的教訓,怎麼得惹出了圖善的刀子。」
裕貴妃掐珠串得手指一下子滑脫開,竟不覺扯斷了琥珀珠得串線,珠子嘩啦啦地撒了一地。
這怎麼答?她若敢說實話,當下就該拉出去絞舌頭,自己和十一,就算不死也要受祖宗家法的處置。裕貴妃惶急地站起身:
「太後娘娘……」
誰知,話還開沒開始說,太后卻瞥了她一眼。
「貴妃,哀家在問她。你坐回去。」
連話都不讓說,裕貴妃的心是亂了,口舌上卻全無解脫之法。只得六神無主地向王疏月看去。
「回太後娘娘。」
王疏月提了聲,身子卻伏了下去:「奴才不光不懂規矩,還在聖駕前出言不遜,才惹怒聖駕,罪該萬死。」
「疏月……別胡說。」
「貴妃娘娘,太後娘娘明察秋毫,奴才的罪是隱不住的,求娘娘不要為奴才開脫。」
太后看了一眼裕貴妃,她眼中終於透出了惶恐之色,這到令她莫名暢快起來。
她飲了一口茶,放慢聲道:「你在皇帝面前說了什麼。」
王疏月磕了一個頭,咚的一聲直砸到裕貴妃心上,幾乎要把貴妃的眼淚逼出來了。然而她接下來的話更令裕貴妃心痛如裂。
「奴才說,大行皇帝駕崩,誠王大慟,主子爺不該不體諒王爺,反叫骨肉分離。」
「放肆!皇家的事哪堪你一個外臣之女置喙!」
「是,奴才自知罪該萬死,不敢豈饒。請太後娘娘責罰。」
太后早便知道前夜究竟發生了什麼,刻意問她,原本是要藉此處置裕貴妃,誰知這個丫頭卻將罪責往身上攬,偏偏還說出了「骨肉分離」這樣戳皇帝脊梁骨的話。
她是王授文的女兒,皇帝和王授文關係甚密,當真要處置這個丫頭,也要投鼠忌器。再有,這畢竟是涉及皇位是否名正言順之事,皇帝沒說什麼,甚至還准了誠王來視大殮之禮,意也在與暫時老十一彼此放過。
太后原意,無論王疏月如何名聲在外,也不過是十七八歲的姑娘,沒眼見也沒膽識,被自己這麼唬著一問,為了脫身,難免說出老十一的混賬事。屆時是時加以斥責,就徑直問裕貴妃的罪,好拿捏摁壓。
誰知王疏月如今跪在面前,把這個罪認成這樣,竟逼得太後為難了。
「皇額娘仁慈,不願處置她,那就把她交給我吧。」
那聲音很是清冷。
太后回頭,出聲的是從將才起一直沒有說話的福晉。
她低頭看著王疏月,淡道「她日後與誠王成婚,也是宗人府入得了冊的側福晉,也該受我管束。」
太后正犯難,難得她肯出聲,自不拂逆她。
「好。」
太后平下聲來:「既如此,哀家就把她交給皇后處置。」
皇後向太后蹲了蹲身,扶著宮人的手,慢慢走到王疏月面前。
「王疏月。」
「奴才在。」
「聽說前夜的事也驚動了王大人。皇上顧念君臣之情,對你網開一面,但皇家規矩深嚴,你既要為皇子婦,就應該時刻規行矩步,謹言慎行,念你年輕,我不重罰你。只令你守靈前長明燈,暗則撥芯,爍則添油。每日朝晚,懸收乾清門丹旐,至大行皇帝出殯期止。你可認。」
「奴才認,謝主子娘娘大恩。」
「好,既如此,把她帶出去。」
※※※※※※※※※※※※※※※※※※※※
都在問我後來怎麼成了皇帝的妃子嗎,不能劇透,只能提醒不要站錯CP。
下午2:00左右還有一小更。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修漁海浪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1909602710瓶;修漁海浪3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