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納貢
大臣的辦法,很快就得到了滿朝文武們的認可。
在他們看來,這也是唯一能夠用的辦法了,全民皆兵,從而組織起來,規模更加龐大的軍隊,如此,方可以對抗大唐的威脅。
當高句麗正在實施全民皆兵的時候。
隨著劉仁軌的歸來,李恪心中,懸著的那塊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了。
現在,他們已經不缺糧食了。
有了這批糧食,他們完全可以,救濟災民,並且,可以讓他們放開肚皮,大口的吃個痛快。
而劉仁軌在南洋簽訂的條約,也被送到了長安城裡。
此時的長安城裡正在進行著一日一度的朝會。
當這份奏摺被送到李世民桌前時。
後者很快就下令,讓一旁的太監將這份奏摺給念了一遍,一時間大臣們是紛紛交頭接耳議論了起來。
原因很簡單,這種事情簡直就是聞所未聞。
首先這份要求這個國家納貢的事情。
理論上來說是好事。
一年獲得那麼多的糧食。
並且平白的在那裡得了一塊飛地,可以駐紮一些軍隊,另外還可以讓大唐百姓們過去經商。
這無疑是一件好事啊。
尤其是這種經商還免稅。
這簡直就是天下掉餡餅的好事。
對於絕大多數大臣來說。
這件事要比之前那種華而不實的朝貢要好的多了。
要知道之前小國派人來進行朝貢,大唐都要回贈禮物的,而且這份禮物往往會更加的豐厚,值錢。
如今卻不同了。
大唐每年什麼也不幹,就可以坐等他們送來的100萬石大米。
於是乎,大臣們紛紛恭賀起了李世民。
說這是大唐遠波威名。
天下臣服的象徵。
而李世民也很高興。
這些事情對他來說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畢竟這個世界本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維護本國本民族的利益。
這是從古至今必須要做的。
何況。
根據劉仁軌上報的信息。
當地糧食產量極高。
這點糧食對於大唐來說是件大數目。
但對於當地。
無非是辛苦一些罷了。
想到這裡,李世民笑著說。
「劉仁軌,此番出去辦的不錯,回頭重賞!」
朝會散去。
就在大臣們紛紛離開之際。
長孫無忌卻正在深思著。
他隱隱約約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思索了一下之後,長孫無忌腦海里一個計劃油然而生。
他悄悄的召集手下。
「馬上在長安城裡散布謠言,就說李恪命令,劉仁軌到南陽大殺四方,屠殺了無數的南洋土著,運回來的糧食上面都沾著血……」
「大人,您這是幹什麼??」
一旁的手下臉色大變。
而長孫無忌卻是發出一聲冷笑。
大唐終究不是西方人那種強盜。
還是講體面講文明的。
畢竟華夏的文化本來就不具有太強的侵略性,本身上就是一種施王到布仁政的文化。
這種文化下。
要求對方納貢。
或許是無可厚非。
但一旦在對方的土地上,在這個與大唐之間並沒有太多瓜葛,並沒有與大唐為敵,並且沒有傷害過大唐帝國的土地上。
大型殺戮。
然後殺了無數人搶奪錢糧。
在無數人眼裡,大唐豈不就成了一個強盜?
而且這個強盜手上沾滿了鮮血,是一個典型到極點的劊子手。
如此一來。
那麼肯定會出現一件事。
很多民間的有識之士。
甚至朝中大臣。
都會對此不滿。
他們確實缺糧食,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讓別人納貢可以。
但是殺的人家國度當中血流成河,糧食上都沾著血。
這麼一來。
誰願意要這糧食?
怕是長安城裡的百姓吃大米的時候,都得琢磨琢磨,自己敢吃的大米上面會不會沾有別人的血?
如此一來。
勢必是會引起,一些個聖母心泛濫的人群起而攻之。
而這些人攻擊的對象很顯然。
就是劉仁軌!
畢竟他是那個在南洋大殺四方劫掠糧草的傢伙。
那些軍隊都是他率領的。
而劉仁軌首當其衝。
但是,長孫無忌,可不僅僅是為了對付劉仁軌。
後者與他之間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他何必要對付,這個叫劉仁軌的將軍呢?
長孫無忌他是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他的真正目標是李恪。
在他看來。
這件事情所有的問題最終將指向李恪。
李恪屆時將成為屠殺南洋民眾的真正兇手。
不說能不能威脅到李恪的太子位置。
但讓李恪名聲大降。
還是可以做到的!
長安城裡是有一定的聖母的。
隨著大唐的日子越來越好,這種人不可避免會出現,何況儒家文化先天性的就容易誕生聖母這種東西。
這不是當謠言傳出去之後。
一時間,百姓們是議論紛紛。
甚至連米行的生意都出現了問題。
因為有些百姓懷疑閔行賣的大米是從南洋那邊搶來的,上面還沾著南洋那邊土人的鮮血呢。
這你說冤不冤?
大米現在還沒運到長安呢。
怎麼可能會出現在這裡?
當然這些李恪並不知道。
他正在組織著救災。
哪裡有功夫關心長安城裡的一舉一動,在這樣的情況下,謠言就好似是長了翅膀一般。
短短几天的功夫就傳遍了整個長安,並且隱隱約約有向其他地方蔓延的趨勢。
有無數的大儒。
或者是李恪之前得罪過的人。
借著這個消息。
也開始紛紛地寫文章,明裡暗裡地指責起來了,大唐與這個小國簽訂的條約。
陰陽怪氣的吐槽說,大唐如今成了跟突厥一樣的野蠻民族。
說是有辱華夏炎黃二帝。
辱沒了自家的祖宗與禽獸無異。
不配為人子。
不得不說這些語言罵的還是挺凶的。
而且傳播範圍還很廣。
因為李恪辦報紙了。
而報紙又不是什麼先進的技術。
畢竟這玩意兒和新要求不過就是一個活字印刷術,而這又不是什麼高科技,李恪發明之後很快就傳播了開來。
所以隨著大唐辦起了報紙,一些個商人們也開始辦起報紙。
甚至一些學社。
還有一些大儒也辦起了報紙。
這些報紙並不歸李恪管理。
當這上面刊登起來這些東西之後,長安城裡颳起了一場輿論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