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狀元(四)
「你這個同窗……你這個同窗……」邵老太半晌都不知道說什麼,自邵瑜求學以來,邵老太也算是見慣了人情冷暖,邵瑜中秀才時奉承她的人很多,邵瑜屢試不第時譏諷她的人也很多。
邵老太說不出來那些文縐縐的大道理,最終只是道:「你這同窗是個好人,你日後要好好回報人家。」
邵瑜趕忙說道:「娘你放心,我不是忘恩負義的人,這些年家中為了我,您和爹爹,還有大哥大嫂,甚至是娘子,都吃了不少苦頭,受了不少白眼,今次若再不能中舉,我準備辦一間私塾,這樣你們也不會那麼辛苦了。」
聽邵瑜這麼說,邵老爹先點點頭,邵大郎和邵大嫂兩個老實人,心下也覺得自家小叔是個記恩的,跟那些忘恩負義的讀書人不一樣,兩人不免也覺得熨帖起來。
邵瑜不是眼高於頂的原身,他不會一心讀書,吸一家子血讓他們喝西北風,古代書生大多不事生產,想要掙錢,無非是那幾樣,他打算若是落第,就先辦個私塾,再想其他的辦法。
邵家因著邵瑜科舉之事,掏空了家底,如今邵家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一日只吃兩頓,碗里沒有乾飯。
邵瑜見邵家人一個個都餓得面黃肌瘦,從借的那三十兩銀子里拿出十兩來,遞給邵老爹。
「我節省一點,應該也能挨過去,你們在家裡也別太省著了。」邵瑜說道。
邵老爹沒有接這個錢,嘆了口氣,道:「窮家富路,終歸是鄉試要緊。」
末了,他又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句:「這次身子如何,可有把握?」
「吃了那麼多次虧,這次我都小心著,爹,這次讓大哥跟我一起去吧。」邵瑜說道。
邵大郎低著頭,說道:「我就不去了,讓爹爹陪著你一起,碼頭那邊搬貨,勤快點一天也能掙二三十個銅板,過幾日家裡無事,我就去試試看。」
邵老爹點點頭,這倒算是一條路子。
邵瑜心下卻知道,搬貨是件苦活,錢不是那麼好掙的,很容易將身子累垮。
原身之前幾次考試,是跟鄭潭同路,一直是由鄭潭的書童照應著,這次他與鄭潭絕交,其中未嘗沒有懷疑他前幾次考試出事,是不是跟鄭潭有關的原因。
「爹,還是讓大哥跟我一起去金陵府,碼頭那邊就別去了,雖然掙的錢多,但是太累了傷身子,這次也可以帶上一些土儀,看看能不能在金陵城中賣掉。」邵瑜說道。
邵老爹很是不贊同,說道:「生意哪是那麼容易做的,沒賣出去不是平白砸在手裡了嗎。」
邵瑜為了讓邵老爹放心,只得忽悠道:「爹爹放心,借錢給我的這個同窗,已經替我找好了門路,保管能賣出去。」
邵老爹聽了卻不覺得高興,反而說道:「你已經跟人家借了三十兩銀子,如今又欠了這樣大的人情,日後怕是難還。」
窮人家日子艱難,連欠了人情都覺得十分為難。
邵瑜說道:「債多了不愁,我心下都記著,這次就讓大哥一起去,也許能尋個出路,家裡也不用那般艱難。」
邵老爹想了想也只得同意,若是帶貨過去,顯然是年輕些的邵大郎去更合適。
邵大郎心下卻十分緊張,他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驟然讓他賣貨,他怕自己到時候壓根就不敢開口,只是他向來是個沒主意的人,又懼怕邵老爹,心裡哪怕有想法也不敢開口反駁,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邵瑜又說道:「大丫還小,爹娘也不用多擔心她的親事,待我此次鄉試過後,再說不急。」
邵瑜跟鄭潭鬧了一場,雖然跟這人劃清界限了,但到底還是傷到了邵大丫的名聲,日後說親事,怕沒那麼容易,但如果邵瑜考中舉人,那一切艱難就會迎刃而解。
邵大嫂聞言放下心來,邵老爹卻不禁多想了幾分。
轉眼便到了出發的日子,一大清早邵家人就準備了起來,這頓早飯是連日來邵家最實惠的一頓飯。
「若是考不上也不要緊,終歸是人重要……」邵老爹叮囑道,他心裡難免有些擔憂,邵瑜自幼體弱,每次鄉試就像是詛咒一般,不是感冒傷風,就是上吐下瀉,邵老爹也怕邵瑜強行考試,落得個命喪考場的下場。
「爹爹和母親在家中多保重身子,孩兒此去,定不會讓爹爹和母親失望。」邵瑜跪下,朝著邵家二老磕了三個頭。
邵瑜又看向一旁雙目盈盈望著自己的方慧娘,以及她懷裡還沒有滿周歲的兒子邵楊,說道:「你在家中好好侍奉爹娘,自己也多加保重,少做點綉活,省的傷了眼睛。」
方慧娘趕忙應了,又將自己手上的素銀手鐲摘了下來,遞給邵瑜,有些不舍的道:「若相公不湊手了,可以將鐲子換點銀錢,只是這是老物件,怕是換不了太多……」
邵瑜一愣,方慧娘的嫁妝本就不多,這支素銀手鐲是她親娘的遺物,老首飾沒有經過專業清洗就會顯得黑舊暗淡,方慧娘這支手鐲便是如此。
邵老太心下暗暗點頭,她雖嫌棄這兒媳娘家不給力,但好歹她知道輕重,婆家不方便惦記兒媳的嫁妝,但若是兒媳主動給那就不一樣了。
「這是你最後一個物件了,我不能要。」邵瑜拒絕。
方慧娘強笑著道:「我往日里做活,帶著這東西也是累贅,若是能幫到相公,那就再好不過了。」
邵瑜見推脫不得,便接了過來,道:「若得空閑,我在城中找家鋪子幫你洗一洗這手鐲。」
方慧娘沒拒絕,只道:「相公看著處理便是。」
邵瑜點點頭,又看向邵大丫,說道:「等小叔回來,給你取名字。」
邵大丫頓時兩眼亮晶晶的看著他,「大丫」這名字聽著實在土氣,她也想有一個好名字。
邵瑜和邵老大到了縣城驛亭處,這裡已經有了兩輛牛車等著在,邵瑜不跟鄭潭同路,而是約了兩個同樣家貧的秀才,一起租了牛車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