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烏雲蔽月。一陣夜風無聲無息吹過宮苑,盪動了殿檐翹角下懸的一枚銅銹斑斑的驚鳥鈴。
鈴聲叮噹,斷斷續續,隨風飄入,在這深宮的夜半時分,入耳分外戚切。
守在內殿榻前的陳女官也聽到了,又望見面前燃著的幾道殘燭火苗搖曳,忽有些心驚肉跳之感。
她望了眼床榻。
姜氏昏睡已有三日,這些天,那邊的女眷,包括太后、皇后等人,輪番來此看護。
寧福已守多日,不肯離開半步,方前半夜倦極,才被自己勸著,和衣在設在旁的另張便榻上躺了下去。
她面帶倦容,此刻也正沉沉而眠。
陳女官站了起來,輕手輕腳地走到殿門前,低聲吩咐宮人,叫幾人架梯爬上去,去將那鈴給取了。
正吩咐著,內殿里傳出一道模模糊糊的低語之聲:「它好端端的,你要動它作甚?」
自從秦王夫婦出京走後,這一年來,姜氏便就精神不濟,身體更是每況日下,到了最近,她昏睡不醒,中間只偶爾睜下眼皮,隨即又陷回到沉眠之中。
如同蠟燭燃到了盡頭,行將熄滅。姜氏時日無多了。朝廷內外,人人心知肚明,都在等著那最後一刻的到來。
這是這三天來,她開口說的第一句話。
陳女官忙返到榻前,見姜氏依然那樣閉目而卧,但和方才不同,眼皮微微翕動著,顯是方才被那風鈴的戚切之聲給驚醒的,便小聲問她感覺如何,見她不語,正要再去喚太醫來,又見她微微抬了抬手。
陳女官知她是叫自己不必了。
她壓下心中湧出的一陣悲戚,默默地站在榻前。
夜風繼續,那銅鈴又叮噹叮噹地盪了幾下,聲音飄忽,渺渺茫茫。姜氏依然閉目,彷彿在聽,又彷彿陷入了某種思緒,片刻后,待那鈴聲止歇,她低低地問:「我這是睡了幾日?」
「啟稟太皇太后,差不多三日了。」
姜氏慢慢地睜開了眼,命扶自己起來,說想出去,去看一眼庭院中那株她當年手植移栽的海棠。
或是去歲冬凍,或是物感地氣。又是一年春深了,那株老樹卻是枯死,再無花信。
陳女官只將她扶起來靠坐著,勸明日再出去看。
姜氏道:「我此刻精神好。你們拿個椅,抬我出去便是。」
陳女官道:「外頭風大。太皇太后還是卧養為好。」
姜氏沉默下去,片刻后,低低地嘆了一聲:「是那老樹也枯了,你才不叫我看,是吧?」
李慧兒被兩人的說話聲驚醒,睜眼,見昏睡了多日的姜氏醒了,不但如此,精神看著還很是不錯,起初驚喜,忽想起迴光返照之說,又聽到她如此說話,頓時悲從中來,忍住就要奪眶而出的眼淚,從榻上飛快地爬了下去,奔到別院,折了一枝花滿枝頭的海棠,本回來送到姜氏手邊,強作笑顏道:「□□母您長命百歲!你瞧,我給您折了花來。等□□母身體好了,到時候我再陪□□母去看花!」
姜氏接過,聞了聞,含笑:「開得真好啊……」
她話音未落,手一顫,那花枝便跌落在了榻前的地上,繼而整個人往後仰,無力地靠在了枕上。
「太皇太后!」
「□□母!」
陳女官和李慧兒驚叫一聲,撲上去扶她。
姜氏慢慢地再次睜眼,凝視著李慧兒,低聲道:「慧兒,□□母要走了,往後保護不了你了。你四叔四嬸回來之前,端王妃會照顧你的。日後若有合適的人家,你便……」
「不要!我哪裡也不去!我要一直陪著□□母!□□母您在哪裡,慧兒就去哪裡!」
李慧兒悲傷萬分,趴在姜氏榻前,低聲嗚咽,淚流滿面。
姜氏慈愛地摸了摸她的頭髮,嘆息了一聲,讓她先出去,讓陳女官留下。
李慧兒知她必是有話要和陳女官交待,也不敢耽擱,擦拭眼淚,走了出去。
……
長慶宮的東閣里,剛從蓬萊宮探病回來的李承煜獨坐案后,斟酌著前幾日陳祖德向自己薦的幾個新的可任西域都護的人選。
據太醫言,他的□□母姜氏,應就是這幾日的事了。
只要她薨了,聖旨便將立刻發往西域,召皇叔李玄度回京奔喪。
他若不回,那正給了自己一個撻伐他的理由。
他若是回了,那就休想再活著出京。
這計劃已在李承煜的心中謀劃了許久,眼見很快就能付諸行動了,他的心情有些激動,又感到如釋重負,全身上下,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之感。
他也終於有些理解明宗當年的感受了。
縱然蓬萊宮外早已密布了他的暗探,便是一隻螞蟻爬出來了,都休想脫離監視,但李承煜還是感到縛手縛腳。一直以來,如有一根無形的繩索在困著他,令他不敢輕易有所舉動。
等了這麼久,姜氏終於就要走了。
李承煜幾乎已經迫不及待了。
他是皇帝。他想要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
譬如,如何解決他的皇叔。
他壓下心中泛出的一陣激動之感,視線再次掃過陳祖德的奏摺,看見上頭列出的第一個名字,又想起一件事,召入宮人,命立刻去將南司將軍崔鉉喚入宮中。
崔鉉應召而入,李承煜將陳祖德的奏摺推了出來,笑道:「他薦你為下任西域都護府,你可有意前去赴任?」
崔鉉看了一眼奏摺,恭聲道:「陳大將軍謬讚。下臣提刀殺人尚可,關外之事,半點不通,也不知陳大將軍為何如此看重下臣,將下臣列為首選?」
李承煜哈哈大笑:「朕來告訴你吧,他是怕你奪他權位,這才薦你出關。自然了,怕被朕瞧出來,還要再另列幾個人選,以示公心。」
皇帝繼位一年,終日臉色陰沉,服侍的近身宮人對他十分懼怕,還是頭回見他如此開懷大笑,心中無不駭異。
李承煜笑完,盯著崔鉉:「聽你意思,你是不想去?」
崔鉉道:「多謝陛下解惑。微臣去或不去,皆在陛下一念。」
李承煜對他的回答顯然很是滿意,笑道:「崔鉉,你是朕的心腹之人,滿朝文武,朕只信你一人。朕怎麼可能會聽旁人讒言?真若派你,那也是無人可用,唯你能助朕。如今局面大好,何必派你?你替朕守好京都,辦好朕交待你的事,便就夠了!」
崔鉉謝恩。
李承煜擺了擺手:「這麼晚傳你入宮,是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朕命你查楚王孫的下落,進展如何?」
崔鉉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一道身影。
他沒有直接的證據,但直覺加上多方暗查,他幾乎已經能夠肯定,那個殺戮之夜,楚王孫離奇失蹤,必和那人脫不了干係。
其實也毋須證據,他只要把自己的懷疑轉到這個年輕皇帝的心中,那人就休想安寧,更不可能放棄野心,坐以待斃。隨之而來,必是天下大亂。
他不在意亂不亂。
只是現在,他還沒覺得是捅開這個馬蜂窩的最好時候。
他下跪請罪:「下臣無能,雖多方查訪,但始終未有進展。懇請陛下,再容下臣一些時日,若再無所得,甘領罪責!」
李承煜有些失望,但也未過多表露,點了點頭,又問另件事:「前些日收到秘報,朕轉給你了,道西苑令或是那邊的人,進展如何了?」
「那邊」便是蓬萊宮,崔鉉自然明白,稟道:「陛下放心,下臣派人日夜監視,包括他身邊的人手。只要有異動,便絕逃不過下臣的眼目。」
李承煜神色陰沉:「當年姜氏家族鼎盛之時,『可召天下之半兵』,此話你或也有所耳聞。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朕擔心的不是區區一個西苑令,而是朕的京都,京都之外,會不會還藏著別的西苑令。朕不是要你揪出這一個,而是替朕把這一條藤全都扯出來!此事你務必上心,不能有半分懈怠!」
崔鉉應是。
李承煜停了片刻,似凝神在想什麼,臉色漸漸轉霽,忽又道:「崔鉉,你猜,朕的皇叔,倘若收到朕發去命他回京奔喪的旨意,他是會回,還是不回?」
崔鉉垂目,語調平平地道:「下臣對秦王所知不多,不敢妄猜。」
李承煜冷笑了一聲:「朕也很是好奇……」
他話未落,一個宮人在外通傳,匆匆入內,下跪稟告,道蓬萊宮那邊方傳來消息,姜氏太皇太后危。
李承煜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母真的要去了!
這一刻,說全然沒有半點傷感,也不盡然。但心底生出的那一縷傷感,還未來得及體味,很快就被另一種緊張和激動之情給取代了。
他倏然起身,閉目,定了定神,立刻擺駕趕往蓬萊宮。當他趕到的時候,看見不止是自己,包括端王、宗正、郭朗等十幾名宗室和朝廷大臣也都已收到訊報趕到了。
眾人正等在姜氏寢宮之外,見他現身,齊聲拜見。
李承煜帶著眾人匆匆入內,方知姜氏已然去了。
皇帝帶著眾人泣淚,於榻前行叩拜大禮過後,陳女官開口,太皇太後有遺言。
她取出了一道懿旨。
「自余被立為太宗皇后,迄今近一甲子,歸天在即,猶記太宗皇帝當年臨終之企盼,再三叮嚀,攘外卻敵,四境安寧。」
「余半生之夙願,乃不負先夫之所託。然時至今日,邊境依舊不寧,東狄虎兕不死。餘思量再三,無顏面見太宗。故身死之後,不舉葬,不入土,以棺槨收身,停於太宗陵寢之旁。特此告余之子孫後裔,何日平定邊境,滅除宿敵,方為余之落葬之日。」
偌大殿中,寂靜無聲。
眾人震驚不已,一開始面面相覷,誰也不會想到,姜氏臨終,竟會如此她的身後之事。待待反應了過來,哀哭聲更是此起彼伏,響徹殿宇。
李承煜定住了,整個人發僵,甚至連該做的哀哭之舉也停了下來,待回到長慶宮,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抬腳,猛地一腳,踹翻了御案。
案上筆墨紙硯、奏摺、連同大小印璽,稀里嘩啦,盡數甩落在地,一片狼藉。
宮人們面如土色,驚恐不已,全都跪在地上,屏聲斂氣,不敢透一口大氣。
一隻屜匣掉落,從裡面滾出來一隻水色碧綠的玉鐲。
李承煜盯著地上的玉鐲,面色鐵青,眼皮子不停地跳。
他踩著滿地奏章,走過去撿起玉鐲,拇指輕撫那溫潤如同女子柔荑的質地,把玩了片刻,神色終於慢慢地平靜了下來。
姜氏沒了,從今日起,他再也不必有任何的顧忌了。
就算現在暫時動不了他,但是她,是該奪回來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