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反行其道
其實不是曹操不想多派幾萬來去合肥。
合肥是南方通往中原的三大通道之一,他也想守住。
可他實在是有力難出啊!
曹操其實是不缺兵力的,但是他卻極度缺少糧草物資。
他不是沒有想過提高農稅和商稅,以減輕他手上糧草物質不足的情況。
可是曹操麾下的田稅,實在是已經高到不能再高了。
要是再把田稅提高,百姓該揭竿而起了。
這會本來已經勉強穩定下來的民生,又會馬上下來陷入崩潰之中。
至於提高商稅,那就更是萬萬不行了!
商人的流動性本來就大。
如果曹操麾下把商稅,提高到一個不可接受的情況,商人們馬上就會用腳投票,拋棄曹操。
他們會選擇到張儼治下的區域去行商,這樣對曹操的賦稅收入,傷害可謂是更大的。
如今張儼在西邊厲兵秣馬,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
這就可以曹操帶來了極大的壓迫感。
經過對細作傳回來的情報分析,曹操和麾下的謀士都認為,張儼明年肯定會進行東征。
那麼張儼為了東征能付出多少的軍隊?
他攻打一個荊州,都已經都已經出動了三十萬的兵力了。
張儼如果和他作戰,出動的兵力會比攻打荊州只多不少。
曹操得到了可靠的消息,張儼已經從蜀中和涼州調兵。
到時候,張儼的東徵兵力,極有可能將會達到四十五萬之多。
其實,曹操本身也有接近四十萬的大軍。
這樣看起來,兩者的區別好像是並不大。
但是曹操還需要大量的士兵防守北邊的袁紹,以及防備東南邊的晉軍張遼。
這樣算下來的話,哪怕鎮守各地和防備袁紹,只佔去了十萬兵力。
但是防守東南邊的張遼,也要佔去十萬兵力。
當然,這一切是建立在他派往東邊的那八萬大軍,不會被張遼擊敗的情況下。
如果樂進率領的那八萬大軍,被張遼擊敗了,那麼他需要付出的軍隊將會更多。
如此情況之下,曹操能夠用於直接跟張儼作戰的軍隊,就只有區區的二十萬人。
這也就是說,張儼的兵力幾乎是他的兩倍有餘。
並且從裝備上說,他麾下士兵的裝備,也遠遠比不上晉軍的裝備。
張儼擁有的蜀中和揚州等地,都擁有大量的鐵礦,並且極為容易開發。
再者,張儼鑿穿了的西域,使西邊來的財富大大充裕了他的府庫,讓他有更多的財富可以打造盔甲和更好的兵器。
甚至從軍隊的精銳程度上說,曹軍與晉軍相比,也未有任何優勢。
比如說曹操雖然有虎豹騎,但是張儼可是擁有并州和涼州的。
并州狼騎和涼州鐵騎,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
加上整個南匈奴和羌人部落,都早已匍匐在他的腳下。
當年的,涼州董卓靠著區區靠著涼州鐵騎和羌人騎兵,就可以讓整個關東的十八路諸侯瑟瑟發抖。
更不用說張儼直接兼并了涼州鐵騎,羌人部落,以及并州狼騎,還有南匈奴騎兵,這四大騎兵了。
如果說這些身外之物,都不足以讓曹操感覺到更大的壓力。
那他最大的壓力,可能來源於張儼本身的性格了。
張儼並沒有董卓那樣的性格缺陷。
他虛心納諫、行事果斷、智謀深遠。
這些都是袁紹比不上的。
所以,雖然張遼還在抱怨曹操派來對抗他的軍隊過少,但是對方確實已經做到最大的努力了。
張遼又接著進攻了合肥半個月,仍未能順利的將其拿下。
不過,張遼毫不灰心,仍然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
他看到有機會了,就發起兩把真正的攻城,打曹軍一個措手不及。
他要是感覺沒什麼機會,就單純派著幾百在城下溜著牆上曹軍玩。
已經一個多月了,合肥城的曹軍硬是沒有休息過一天好的。
合肥城裡的曹軍,每天都在罵樂進是個廢物。
說他率領著八萬大軍來到這裡,屁用都沒有。
可是,樂進也苦啊!
他率領的八萬軍隊被晉軍的龐德率領五萬大軍擋住了,根本就無力援助合肥城。
半個月之後。
周泰和甘寧率領一支八萬人的晉軍,迂迴到了樂進的曹軍大營西邊。
張遼也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就是他的後手。
他半個月前便派了人拿著他的命令,回到了荊州。
他要求周泰和甘寧,將荊州的防務交給了宛城的郭淮。
然後兩人率領著五萬荊州兵,並和揚州抽調出來的八萬大軍直接北上。
他們迂迴到了樂進的北邊,直接截斷了曹軍的歸路。
所有人都以為張遼是要以合肥為點,進行圍點打援。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張遼想圍的這個點,其實不是合肥城。
他想打的這個援,也並不是樂進的八萬大軍。
相反,張遼要圍著這個點,恰恰是樂進的八萬軍隊。
而他要打了這個援,則恰恰就是合肥城裡面的守軍。
張遼留下了一萬精銳的騎兵,交給了魏延。
並且張遼告訴他,一旦合肥城裡面的軍隊出擊,就要馬上擊潰他們,甚至真接將這合肥城佔了。
布置完這一切之後,張遼自己則率領著剩下的這四萬晉軍,趕到了樂進的曹軍大營北邊。
這樣,他與西邊的周泰甘寧,東南邊的龐德,直接就把這樂進給三面圍攻了。
連樂進都被張遼的這一手騷操作整蒙了。
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圍點打援還能有這樣的操作。
樂進此時只有八萬人,而晉軍則足有十六萬人之多,足足是他們的兩倍有餘。
如果目的不是嚴防死守,只是單純要將他們機會的話,這個兵力對比確實已經足夠了。
晉軍三面這將樂進的曹軍大營圍起來之後,便就在大營的三面築起了高山。
樂進猜測到了對方的想法,多次派出軍隊騷擾,但都剛好中了張遼的心意,多支小部隊被擊潰。
最後樂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晉軍築起了三座土山。
這三座土山築得十分講究,高度剛好足以俯看整個曹軍大營的情況。
最後,晉軍開始在山頂上安裝有大量的投石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