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蒲阪關之戰(1)

第16章 蒲阪關之戰(1)

魏國,蒲阪關。

魏國的『蒲阪關』位於大河(黃河)的東岸,這條大河的主幹就被叫做『西河』,『蒲阪關』的對岸就是秦國的臨晉關,再往西,則是秦國的『河西郡』及其郡城『臨晉』。

四十多年前,秦國就是在大良造『公孫鞅』(商鞅)的領導下於河西郡大敗魏國公子卬,十年後犀首『公孫衍』又於河西郡上方的『上郡』『雕陰要塞』殲滅魏國宿將龍賈四萬魏軍。

自此,魏國徹底失去了大河西岸的兩個大郡,其後秦國不斷騷擾魏國,甚至一度攻破魏軍的『大河防線』,攻入河東郡,拿下了魏國舊都『安邑』。

因此,蒲阪關也成為魏國『大河防線』的橋頭堡,魏國與秦國曾屢次在蒲阪進行拉鋸戰(需知,蒲阪關就是建在蒲阪城附近的一個關口,稱蒲阪關)

《史記·魏世家》載:「魏襄王十六年,秦拔我蒲反、陽晉、封陵。」

「十七年,與秦會臨晉,秦予我蒲反。」

「二十三年,秦復予我河外及封陵為和。」

蒲阪、陽晉、封陵於是成為魏國抵擋秦國進攻的最前線,如蒲阪關這種隨時可能成為戰場的地方,魏國一般都以重兵駐守。

夯土堆砌的牆關上豎著大魏的紅旗,兩邊則立著用支架駕起的火盆,地上攤著一堆從野外伐來的柴火。火盆里的大火常年不滅,一是為了夜間照明,二是為了敵方大軍來襲的時候可以及時點燃烽火預警,蒲阪關的魏軍實行『三班倒』的巡邏形式,每次巡邏為三千步兵和一個騎兵閭(一百騎兵),另有一千預備役,總共一萬魏軍整裝待發,隨時應對秦軍的偷襲。

蒲阪關兩邊則是一邊為山丘,一邊臨水,可以說是頗為險要。

就在今晚,大河對岸的臨晉關卻是突然出動一支秦軍步卒,徑直走過界橋,向蒲阪關逼近!城樓上的魏軍老遠就聽見秦軍整齊的步伐,慌忙神色慌亂地趕去幕府傳報消息。

魏軍幕府內,三名魏軍校尉一籌莫展,他們皆身穿明甲,頭戴兜鍪,唯獨立於案首的一名將尉身披披風,兜鍪上插著一根紅鶻毛,他滿臉凝重之色,舉目之間儘是如火般的憤怒。

「秦軍這是要做什麼?上半月剛剛與我大魏訂立盟約,如今連個借口都不編,就要直接開戰?」

「你蠢不蠢,就算秦軍編了借口,這借口也不是你能知道的,等蒲阪關失守,你我都戰死沙場了,那秦王才會告予我王!」

「戰還未戰,便告我關失守,翟翥,你休得胡言亂語!」

那立於案首的將尉不耐煩的將長劍抽出,徑直斬落於漆案之上!

「大戰將即!要吵就趁現在吵完了,等會其餘六尉來了之後,誰敢多放一個屁,有如此案!」

那三人似乎頗為敬畏眼前的男子,立刻單漆匍地,握劍在前,聲音嘹亮地喊道:

「魏武卒三尉,願追隨魏將軍!」

此話方畢,就見營外陸續走進六名校尉,他們與魏武卒並不是一個編製,而是屬於本地縣兵,受當地郡守節制,他們互相對視一眼,皆朝案首男子行軍禮:

「我等願追隨魏將軍!」

半晌之後,紅鶡翎羽的武將終於將關內全部軍員鼓動起來,一隊隊馬手鋪雪馭馬,向東疾馳而去,他們要向四周的縣城以及河東郡首府『安邑』甚至是『大梁』彙報軍情。

『秦軍兵臨蒲阪,似有大戰將起!』

等魏軍將領上城牆視察軍情的時候,秦軍步兵軍團已然列於關牆之下,雙方隔著一個護城河的距離在黑夜裡緩緩對視,魏卒張弓搭箭,神色冷冽的盯著對岸的秦兵,火把把青灰色的關牆映紅,照在魏卒的臉上,面龐一半陽、一面陰,顯得詭異至極。

「讓!」

突然,秦軍中響起一道嘹亮的怒喝,秦軍步兵立刻如機械般從中間退出一條小道,一個身穿玄服,下著黑裳的秦將緩緩騎馬趨進,他在走到秦軍的正前方之後,那些秦軍又立刻有序的排會隊列。

軍紀嚴明,排演有序,這種步兵軍團在軍陣戰術方便要遠遠強於魏軍,更遑論老秦人的勇武一般都高於魏人。這樣比下來,魏軍無論在氣勢和實力上都差了一大截。

關牆上的魏將一臉漠然的望著城下的少年將領,雙手竟不自覺的握緊了牆頭。

這城下的少年將軍不是別人,正是秦昭襄王的發小,向壽!

向壽,秦宣太后的親族(這麼算大概也是楚人),自小與秦昭襄王嬴稷友好,秦武王三年時曾輔佐左丞相甘茂攻克韓國重城『宜陽』,四年,武王崩,秦廷混亂,宜陽復反,向壽奉命領五千騎星夜奇襲宜陽,陣斬韓國公子,屠殺心向韓國者數萬,始有戰功。在伊闕之戰白起封神前,向壽與白起一度並駕齊驅,被稱為秦國最有威望的年輕將領之一!

「將軍...是向壽。」魏暄身旁的校尉帶著抖音說出這句話。

魏暄眉宇輕皺,這貨的潛台詞其實就是,卧槽,秦國最年輕有為的將領來了,還是秦王的發小,這場仗估計是打不過了。他的更深層次的撈比想法則是:要不,咱們溜唄?

對於這種慫貨魏暄打心裡厭惡,若不是不能臨陣斬將,他恨不能現在一把刀就砍死他!

他轉頭朝下喊道:「向將軍?這是怎麼了?我王剛剛與秦國簽訂盟約,您就帶如此健卒來我蒲阪關冬獵,可是嫌那咸陽放來的糧不夠多,肉不夠足,酒不夠醇,想要與我魏人共食乎?」

魏暄這句話實際上是在諷刺秦人明明麥谷盈倉,卻不肯給士兵吃喝,而他們魏國士兵卻吃飽喝足,有時還能喝點小酒。

西周曾因商人酗酒亡國而下達『禁酒令』,然而周國衰敗以後,禮樂崩壞,貴族們就開始隨意酗酒,等到了戰國,由於商業釀酒的發展速度極快,飲酒之風風靡山東六國,一代雄主齊威王『好為淫樂長夜之飲』,魏公子魏無忌也『與賓客為長夜飲酒,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意思是說齊威王喜歡熬夜飲酒幹壞事,魏無忌因為他哥哥魏圉的鉗制而鬱郁不得志,於是後期也借酒消愁,最後喝著喝著喝死了。

山東六國因為不抑商,所以不排斥飲酒,致使軍隊中也常攜帶私酒作樂,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則是秦國。秦國『以法治國』,非但軍隊禁酒,就連貴族都限制飲酒量,不僅如此,秦國還通過法律,來規定不同身份的人傳食時可以吃飯的飯量和菜品的種類多少。其嚴格之程度,令人咂舌。

《睡虎地秦墓竹簡·傳食律》云:「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醬四分升一,菜羹,給之韭蔥。其有爵者,自官士大夫以上,爵食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御史的卒人出差,吃飯規定只能吃粺米半斗,四分之一『升』醬,有湯,配韭菜和大蔥,而有官位的士大夫,則根據自己爵位的高低安排吃飯量。

因此,在這種嚴苛的律法下,士兵中出現些許貪食或者貪酒的特例也無可厚非,因為人的飯量不是一個標準就可以規定的,有些士卒力氣大,吃不飽自然就得挨餓,所以三晉之兵經常譏諷秦兵吃不飽喝不足就和他們打架,萬一被弄死了連餓死鬼都做不成。

然而事實卻是,他們連一群他們口中『吃不飽』的秦兵都打不過。

面對魏將的譏諷,秦兵沒有一絲的騷動,魏暄也自知自己只是嘴上調侃,這種『風涼話』顯然對已經和『軍功進爵』制綁在一起的秦軍沒有絲毫作用。

到時還是要手底下見真章啊!

大河岸風大,更何況是剛下過風雪的夜間,那簡直是飛沙走石,煙塵四舞,銀裝素裹的『界橋』邊,向壽的羽翎已經隨風飄揚,他的黑色的大氅隨風颯颯鼓起,整個人卻在馬背上巍然不動。

良久,只聞一聲金鐵交擊,黑暗中向壽的『秦刀』猝然出鞘,遙指『蒲阪關』。

「攻!」

魏暄目呲欲裂,大手一揮,紅色披風迎著火光在城樓上映出一個巨大的黑影,接著,他聲嘶力竭的嘶吼聲也在黑夜中驟然響起。

「射!」

數千支弩箭與弓箭在夜空中交錯而過,許多魏卒甚至沒來得及松下弓弦,就在長箭射出的前一刻被弩箭正中咽喉,當場斃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魏戰國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魏戰國紀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章 蒲阪關之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