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空中階梯四
邶忻冰琰先修習的是冰魄和冰蓮劍法,小小的身軀打坐在雲層起伏中,細細感受著空中的冰元素,漸漸地空中的冰元素感受到了一陣親和力緩緩不斷地從邶忻冰琰身上發出,撒著腳丫子奔過去,團團圍在邶忻冰琰身邊翩翩起舞打旋跳躍融入不見,匯聚到丹田裡,此時丹田呈漩渦狀,不停地吸收著這些外來客,漸漸地丹田滿了,邶忻冰琰運轉冰魄,咬了咬牙向飽滿的丹田壓縮過去,丹田的冰元素極不滿這種被壓迫的境地,四處亂竄,邶忻冰琰丹田傳來一陣抽搐的陣痛感,在高壓的環境下丹田彷彿處在破碎的邊緣,邶忻冰琰絕不能讓丹田破碎否則一切前功盡棄不說她也將從此變成廢物,所以說,這次極考驗一個人的毅力。
邶忻冰琰自體內抽出兩股凌力,團團將丹田包圍並迅速修復,另一邊快速運轉冰魄又狠狠壓縮過去,這時冰元素似乎沉寂下去,但她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罷了。果不其然,冰元素的反撲來得異常猛烈,不行,絕對不可以被其打敗,她還要出去看一看這異世大陸的好風光,要狠狠質問她的爺爺為什麼要把這麼小的她丟在這邊自生自滅,要見識這大千世界的美人看看這世界的顏值高到何等境界是否比21世紀的明星美得太多太多了,她還,還想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個大美人......
邶忻冰琰醒過來看見的首先是金光遍天滲透雲層,雲層中傳來翻滾的海浪般的嘯聲,藍色的天空澄澈乾淨,是家鄉最初的樣子,可惜了......接著渾身彷彿被大卡車壓過的酸痛喚醒了沉溺在美景中的她,對了,她之前在練功來著,但是,她昏過去,昏之前的唯一念頭就是要活下去。她馬上運行了一下凌力,驚喜地發現自己竟然已經突破了!而且丹田也比之前擴大了一圈,伸縮性更好了,福禍並至啊,挺過去了才能看到這麼美妙的景光呢。
「嘩——」邶忻冰琰面前出現了一階階梯,她拍拍不存在的灰塵站了上去。
接著便是修習劍法了,邶忻冰琰剛心有所思,面前便出現了一把劍,劍身通體流暢光滑,折射著晶瑩的紫銀光澤,邶忻冰琰不再猶豫握著劍柄,運起劍術來,其用法有刺、劈、掛、點、崩、雲、抹、穿、壓,在劍法的基礎配以劍指,加以各種步法、步型、跳躍、平衡、旋轉,邶忻冰琰初運劍怎麼也找不到契合感,再來一次,再來一遍,不行還太生疏,重來一次還是不行,不夠流暢,再來!再來!再來!
刺、劈、掛、點、崩、雲、抹、穿、壓,跳躍、旋轉、平衡......
高高的雲層上,一個小小的人兒從一開始力不從心,慢慢地掌握了技巧,儘管一次次重新來過都始終面不改色,眼神堅定地注視著手上的一柄劍似乎除了它,眼裡心裡再也容不下其他。
行雲流水,動如蛟龍出水,站如青松屹立,飄逸靈動的身姿在自己的一方小小天地舞出了瀟洒舞出了盈動,小小的身影早已有了初初的光彩。
順利跨越了第一級,到了第二級的意合。
邶忻冰琰似被雲層的涌動吸引,那雲層猶如海浪向前推進,浪峰浪谷似分似和,彼此相象,又各不相同;隱含著某些規律,但卻過於複雜,難以分析或表述。她又想到了當時大學語文課上講的意合——
儒、道、佛三家都注重藉靈感和直覺體悟宇宙本體、感悟人生,力求達到「天人合一」,同時多以簡約的話語概括思想,往往一語中的,不同於西方一脈相承的、繁複嚴謹的推演理論體系。孔子提出「內省不疚」,重視以直觀的自然知識證明道德規範。《易經》的精髓即「一陰一陽之謂道」,強調陰陽依存,統一為道,即太極。老莊繼承了這種觀點,莊子在《莊子·齊物論》中有「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概述。佛家修行,不在乎長篇累牘地誦經與說教,而強調靜思頓悟。「枯木龍吟」、「三冬陽氣盛,六月降霜時」、「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些貌似不合邏輯、言簡意賅的言語深藏對世界的大徹大悟。同樣,中國畫不追求精確寫實地描繪世界、而重在寫意,認為真正的藝術之美在「似與不似之間」,中國畫的主題也往往表達人與自然的和諧、穩定和統一,強調人與天的趨一性。而中國的詩歌則更是追求情景交融、寓情於景,所謂「感時花漸淚,恨別鳥驚心」,人和自然渾然一體。除此之外,直覺思維對中國的美學、醫學、建築等也都有著同樣深遠的影響。遠的不說,我國的近現代翻譯理論思想的沿革就可以極為精闢地概括為三個階段:「信、達、雅」→「神似」→「化境」,在這些高度提煉「感悟式」的翻譯精髓思想面前,再多的論證都嫌多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