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漕運盛況
太史局很快將日子選好,其考慮到了諸州貨物輸往京師的所需時日,將皇帝檢閱的吉日,定在了三月二十六日。
廣運潭注滿清水之後,頓時變得碧波浩渺起來。西面有壩築起,將昔日南流的滻水改為東流,由此注入廣運潭中。潭東首又有一條寬闊的溝渠向東延伸,渠水與北面的渭水平行東流,渭水呈現出一條黃帶,與潭、渠中的清水相映,成就了一幅動靜相宜的圖畫。
暮春的溫暖及濕潤早將原野的草木染綠,一片蔥蘢的原野之上,更點綴著星星點點的各色野花。三月二十六日一大早,長安市民得知皇帝欲在廣運潭檢閱的訊息,許多人天未亮即集於廣運潭岸側佔據好位置。到了辰牌之時,就見這裡如同盛會一般,人們密密匝匝聚在一起,竟然密不透風。
玄宗攜同玉環一起乘輿到瞭望春樓下,就見太子李亨和李林甫率領一幫大臣候在樓前,韋堅是為今日的檢閱使,也手執紅旗身在其中。
玄宗登上望春樓,看到外面碧波如垠,岸上觀者如堵,頓時龍顏大悅。轉對李林甫道:「李卿,今日天公可謂賞臉,空中萬里無雲,正是檢閱的好時候。」
李林甫及身旁大臣急忙恭維一番。
這時廣運潭四周的觀眾忽然喊聲一片,且此起彼伏,無止無歇。
玄宗聽到喊聲中多是「萬歲」之聲,知道百姓看到自己登樓,因而歡呼。是時國泰民安,百姓得到了實惠,早將玄宗看成神人一般,其歡呼聲可謂發乎真情。玄宗近年來每登樓與民同樂之時,皆可聞到此種歡呼之聲,早已習以為常,唯捻須微笑而已。
李林甫目視韋堅道:「吉時已到,可以開始了。」
韋堅聞言走至樓面西北角,將紅旗伸向樓外翻滾招引。
池西首頓時傳來三聲炮響,繼而鼓樂轟鳴,觀眾也依之歡呼雷動。
韋堅此時趨至玄宗面前,躬身說道:「請陛下龍目視向東方。」
玄宗依言身子稍轉了轉,就見東方的溝渠里排滿了一溜兒高大的帆桅。這些舟船緩慢駛來,越近越顯其高大,那些多在曲江中見過遊船的長安百姓,何曾見過如此高大的帆船,就聽驚呼之聲又是此起彼伏。
韋堅此次備好了三百艘大船,其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桅高一百五十丈,巨大的風帆被風鼓起,遠遠望去,宛如平地上行走的龐然大物。
待大船漸漸行近,人們就見每艘船頭上標有郡名,船中裝滿了大米,船背上則陳列著各郡的珍貨特產。船隊連接,竟有數里之長。其從東首進入后,先向潭南首行去,以接受皇帝的檢閱,既而沿岸西行,再列隊集於池西首。
玄宗眼含笑意,靜觀船隻向己方駛來。到了近前,玄宗方才發現駕船人皆頭戴大斗笠,身著寬袖衫,腳穿草鞋,一身吳楚之地的打扮。玄宗遂笑著對李林甫言道:「呵呵,韋堅處心積慮,對穿著一節也是煞費心機啊。」
李林甫言道:「茲乃盛會,正該如此。若能博陛下一樂,則為臣等幸運。」
第一艘船已行到禁苑牆下,就見船頭站立一人,身穿綠色短衫和錦制短袖衣,右邊胳膊袒露,額頭上抹有紅色,振臂揚聲唱道:得寶弘農野,弘農得寶耶。
潭裡舟船鬧,揚州銅器多。
三郎當殿坐,聽唱得寶歌。
此漢子唱完一遍,手勢一揮,就聽整個船隊的船工齊唱此歌。一時間,就見船隊依序而行,其中傳出的歌聲頗為雄壯。
所謂「得寶弘農野」,即是天寶二載正月,又有人如田同秀那樣得神人啟示,言說陝郡桃林縣藏有得寶靈符,且果然尋到真符。陝郡古稱弘農,由是稱之。
玄宗喚來韋堅問道:「這名領唱的漢子為何方人士?」
韋堅答道:「稟陛下,此人系陝縣縣尉崔成甫,因其嗓音較高,微臣遂令其領唱。」
玄宗微笑道:「這《得寶歌》唱得好呀,諸船載運天下寶物,朕確實得寶不少。呵呵,這崔成甫如此裝扮,確實像足了江南田漢,只是其腔一出,即知其為北人了。」
身後群臣聞言,不由得發出了會心的輕笑。
李林甫臉色笑容燦爛,心中卻在暗自咒罵韋堅道:「哪兒來的靈符?為了此次廣運潭之會,不惜裝神弄鬼,竟然敢捏造靈符之事!哼,我難道瞧不出嗎?」
玄宗心情甚好,說道:「韋卿,此事辦得甚好。事罷之後,你須代朕好好賞他們。」
韋堅躬身言道:「臣謝聖上隆恩。」
每艘船經過玄宗面前之時,各船上又有一名大嗓門之人報出船上所載特產。玄宗細細聽來,就聽前列之船所載貨物為:廣陵郡(今揚州):錦、銅鏡、銅器、海味
丹陽郡(今鎮江):京口綾衫段
晉陵郡(今常州):折造官端綾綉
會稽郡(今紹興):銅器、羅、吳綾、絳紗
南海郡(今廣州):玳瑁、珍珠、象牙、沉香豫章郡(今南昌):名瓷、酒器、茶釜、茶鐺、茶碗宣城郡(今宣州):空青石、紙筆、黃連
始安郡(今桂林):蕉葛、蚺蛇膽、翡翠
吳郡(今蘇州):三破糯米、方丈綾
三百艘大船中,共載有天下五十餘郡的貨物,其物豐富多樣,這裡也不一一詳記。
時辰到了午牌之時,三百艘船方才一一經過集於池西首。遠遠望去,就見那裡帆檣如林,似平地中一下子多出了一片參天樹林。
李林甫趁此間隙,躬身奏道:「陛下自開元之初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使天下大治。至今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諸國,悉平為郡縣,置開遠門,亘地萬餘里;四方豐稔,百姓樂業,戶計一千餘萬,米每斗三錢,路不拾遺,行不齎糧。今日廣運潭之會,奇瑞疊委,最顯大唐國力,此陛下文治武功也,微臣恭賀陛下。」
其他大臣看到右相李林甫大唱讚歌,也皆至玄宗面前躬身稱頌,望春樓上,種種諛詞頌言,不可勝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