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血與火
如果監視之眼能夠在兵力懸殊的一開始便抓住先機,搶先攻佔恩泊瑞軍事太空站,將聯盟護航艦隊徹底殲滅,而後再移軍至米斯特恆星繫於星際迴廊的入口處設下重兵伏擊趕來援助的中央軍第十八艦隊,那麼聯盟的歷史或許就會改寫。
然而,至今為止,一切都在往不利於監視之眼的方向發展,從一開始的躊躇不前,到後來的消極防守,最後再到防守區域被壓縮至巴克爾星域的外圍星區,先期的優勢顯然已無法挽回,在作戰雙方將領都認為局勢已定的情況下,歷時3個月的肯西尼星系會戰轉折點——巴克爾星域戰爭爆發了,此時為宇宙歷368年。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便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掌握主動權的聯盟中央艦隊在稍作休整后首先發動進攻,第一次進攻中,擊毀敵軍戰艦124艘,其中羅恩級主力戰艦84艘,改良型埃克斯級裝甲攻擊艦24艘,霍斯特遠程攻擊艦16艘,而艦載機則是十倍於戰艦的損失,約為1412架。然而監視之眼在巴克爾星域仍然擁有近千艘的戰艦,主力尚存。於是聯盟決定發起全面攻擊,瑟斯族的戴洛中將和坦迪斯少將率領的進攻部隊從敵軍左翼發起進攻,桑德拉中校指揮的艦隊在得到135艘戰艦和1212架艦載機的補充後於米斯特恆星系方向也就是敵軍右翼方向推進。中央軍第十八艦隊則是實施正面牽制性進攻,吸引敵軍的主要火力。其實聯盟這一兵力部署變動的主要目的是打算從兩翼突破,然後擊退敵軍左翼的第十艦隊和右翼的第六艦隊,從而達到孤立敵軍中央第二艦隊的目的,原因就是因為敵軍的近一半以上的改良型埃克斯級裝甲攻擊艦和霍斯特遠程攻擊艦都集中在中央,對聯盟的進攻起到了很大的阻礙,而兩翼主要是羅恩級主力戰艦,相對較易突破,而且一旦突破敵軍兩翼,包圍敵軍第二艦隊,那麼霍斯特遠程攻擊艦將被迫進行近距離作戰,便失去了優勢,這時聯盟再集中所有力量給與最後攻擊,那麼敵軍便徹底潰敗。
於是在第一次攻擊后一個小時,聯盟很快便發起了第二次攻擊,可是未取得預期目標。隨後馬上進行了第三次攻擊,這次聯盟在主要進攻方向上集中了所有的裝甲攻擊艦和遠程攻擊艦,雖然數量上與監視之眼相比仍顯不足,但是在付出了較大損失后,終於將敵軍逼退至巴克爾星域內部。
「情況不容樂觀,照此下去,我軍中央第二艦隊將有孤立的危險,請求全軍退至米斯克本星系群,重新集結。」監視之眼的前線指揮官馮上將向後方總指揮部發出了緊急通報。
但是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考慮,後方總指揮官蘇利克上將卻下達了死守防線的指令,馮上將只得重新打起精神積極組織防禦。
「可恨的,為什麼還不容許後撤。」負責監視之眼右翼總指揮的第六艦隊指揮官羅拉准將看著不斷逼近的桑德拉中校指揮的第四艦隊,開始焦躁起來,受到指揮官的影響,擔任副官的克索爾上校緊張地擦著額頭上的汗水,艦橋上的一些通訊兵則開始交頭接耳。
「也許我軍還是先撤為好。」克索爾上校猶豫再三,小心翼翼地向自己的上級提出了諫言,但是這一點作為指揮官的羅拉准將也考慮過,可是如果因此而導致防線全面潰敗話,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內部審判,一想起組織內部那近乎殘酷的刑罰,准將便忍不住膽戰心驚。
然而此時聯盟軍第四艦隊的進攻已經展開,數量稍佔優勢的聯盟軍採用了扇形攻擊陣型,於是敵軍第六艦隊不得不硬著頭皮迎擊。聯盟軍採取了積極主動的打法,將裝甲艦集中到了中央的正前方實施牽制性攻擊,而將主力集中在兩翼,集中了所有的火力攻擊第六艦隊的中央。相反缺乏主動性,而且有沒有足夠的裝甲艦和遠程攻擊艦支持的第六艦隊只能消極抵抗,沒法形成有效的攻擊。於是在聯盟第四艦隊的步步緊逼之下,整個第六艦隊很快便被分割成了兩部分,然後兩翼開始潰散,第四艦隊迅速抓住時機運用遠程攻擊艦的掩護,利用快速攻擊艦突入到了敵軍的縱深。於是看到大勢已去的羅拉准將只得下令撤退,於是僅剩的戰艦飛快的加速,迅速的脫離了戰場。
右翼防禦的潰敗產生了連鎖反應,隨著聯盟軍第四混成艦隊的順利推進,使得仍在苦戰中的監視之眼左翼的第十艦隊喪失了信心,部分戰艦開始自主撤退,防線開始出現漏洞,瑟斯族的戴洛中將和坦迪斯少將率領的進攻部隊抓住機會穩步推進,於是敵軍的整個左翼防線瞬間也垮了下來。
「如果再不後退,我軍主力第二艦隊將面臨全殲的危險,我將於一刻鐘後下令全線後撤。」監視之眼的前線指揮官馮上將向後方總指揮部發出了了最後通報。於是,迫於壓力,後方總指揮官蘇利克上將接受了這一建議,指令全軍退至米斯克本星系群,在蘇美剋星系走廊附近集結,並在走廊入口處的蘇美克恆星附近駐留了少量掩護部隊,以便為部隊防線的重新集結爭取時間。監視之眼之所以選擇在米斯克本星系群中的蘇美剋星系走廊附近這裡作為重新集結點,主要是因為蘇美剋星系走廊雖然沒有米斯特恆星系的星際迴廊情況複雜,且覆蓋的星區不是很大,只要攻擊一方的艦隊不惜一切的進攻仍然有攻下的可能,但是這裡同時也存在著許多飄蕩的隕石,主要是由於這裡的小星系比較多,星系間經常會發生碰撞,當星系彼此靠近時,行星間的引潮力便會造成個別行星被破碎,從而形成了無規律飄蕩的小規模隕石群,增加了該星系的不穩定性,使得一切偵查手段都受到了最大範圍的限制。因此,儘管蘇美剋星系走廊的範圍不是很廣,但是加上飄忽不定的隕石群,情況便非常的複雜,所以這裡同樣不適合大規模的艦隊作戰,且容納的艦支數量也有限,但是反過來只要駐留一小部分艦隊便可以阻住相當的數量的艦隊前進。顯然監視之眼是吸取了原先未曾在星際迴廊出口附近而是在雷恩小行星帶設置伏兵,從而導致作戰失敗的教訓,決定利用同樣地形的蘇美剋星系走廊,而在其出口處設下重兵,來阻擋聯盟軍的前進。
於是在後撤命令下,監視之眼除了一部分艦隊從巴克爾星域,瑪頓星系,卡巴克行星系等跳點方向突圍至其它星系之外,剩餘的艦隊主力則退至蘇美剋星系走廊附近,聯盟軍在付出了一定代價后終於攻佔了整個巴克爾星域,將監視之眼的艦隊徹底壓縮在了米斯克本星系群一帶,而聯盟軍的所有兵力也開始集結在米斯克本星系群的最外圍星系——喀斯特小星系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