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新年快樂明天我要奮起了,不能再鹹魚……吧
弘文館
上於弘文殿聚四部書二十餘萬卷,置弘文館於殿側,精選天下文學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以本官兼學士,令更日宿直,聽朝之隙,引入內殿,講論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罷。又取三品已上子孫充弘文館學士。
王與郡王
十一月,庚寅(初五),將宗室郡王降格為縣公,只有功勛卓著的幾位不降。
自后凡決死者命所司五復奏
張蘊古…大理丞…至貞觀五年
自幽州總管府記室,直中書省。太宗初即位,上《大寶箴》以諷。太宗嘉之,賜束帛,除大理丞。有河內人李好德,以風疾語妖狂,蘊古究其獄,謂癲病不當坐治。御史權萬紀勘其情縱,太宗大怒,令斬於東市。尋悔悟,因下令,自后凡決死者命所司五復奏,以免寃誤。
傅奕(555年~639年)唐初學者。唐相州鄴(今河南省安陽市)人。精於天文曆數。生前多次表奏廢除佛教,均未成功。
貞觀中,西域獻胡僧,咒術能死生人。太宗令于飛騎中揀壯勇者試之,如言而死,如言而蘇。帝以告太常卿傅奕,奕曰:「此邪法也。臣聞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帝召僧咒奕,奕對之,初無所覺。須臾,胡僧忽然自倒,若為所擊者,便不復甦。
貞觀中有婆羅僧,言得佛齒,所擊前無堅物。於是士馬奔氵奏其處如市。時傅奕方卧病,聞之,謂其子曰:「是非佛齒。吾聞金剛石至堅,物不能敵,惟羚羊角破之。汝可往試之焉。「胡僧緘縢甚嚴,固求良久,乃得見。出角叩之,應手而碎,觀者乃止。今理珠玉者皆用之。
裴矩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臣司馬光曰:古人說過:君主賢明則臣下敢於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則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變化。君主討厭聽人揭短,則大臣的忠誠便轉化為諂諛;君主樂意聽到直言勸諫,則諂諛又會轉化成忠誠。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測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動則影子隨之而動。
戴胄
唐太宗繼位后,戴胄被擢升為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數次犯言直諫,后改任尚書左丞。
629年(貞觀三年),戴胄代理吏部尚書,主持選官,次年又以民部尚書之職參預朝政,成為宰相。633年(貞觀七年),戴胄病逝,追贈尚書右僕射,謚號為忠。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與秦叔寶等征討李建成餘黨
貞觀年間,因居官貪婪,被免官,后病死。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順德名列第十五位。
緣由……數奴聯合偷盜宮中財寶,依法應將這幾個奴僕斬首示眾。但是順德接受了這些人給他的賄賂—一些絲絹和金銀,他便將這件事壓下來,放過這幾個人。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十二月,李孝常謀反,長孫順德因與李孝常來往,受到牽連,取消原有官職。
長孫順德,長孫安業反
貞觀元年十二月
李孝常因上朝辦公務,留在京城,與右武衛將軍劉德裕及其外甥統軍元弘善、監門將軍長孫安業相互議論受命於天的徵兆,密謀藉助皇宮警衛部隊叛亂。長孫安業是長孫皇后的同父異母哥哥,嗜酒如命,不務正業。其父長孫晟死後,弟弟長孫無忌與長孫皇后均年幼,安業把二人趕回他們的舅舅高士廉家。等到太宗即位,皇后不念舊怨、不記前嫌,對安業的禮遇仍十分優厚。等到謀反的事被查覺,皇后哭著向太宗請求說:「安業所犯罪行,實在是罪該萬死。但他以前對我不好,國人都知道,現在處他以極刑,大家必然認為是我存心報復,這恐怕也會使聖朝受牽累。」安業由此得以免死,流配到州。
大理寺…孫伏伽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舉甲榜第一名狀元及第。
武德末年,玄武門之變之後:賜男爵,食邑樂安(應與玄武門之變有關)
唐貞觀: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拜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長,常設二人。
貞觀五年(公元632年):因審判錯案被罷官,不久被任為刑部郎中(刑部下屬部門部長的秘書,有職權),后再任大理寺少卿,轉調民部侍郎(即戶部待郎,民政、戶籍、財務部門副部長)
貞觀十四年(公元641年):轉調升職為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
貞觀年間(貞觀十四年後):陝州刺史(陝州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地區級市長)。
人言隋勝於唐,可笑
太宗對黃門侍郎王說:「隋朝開皇十四年天下大旱,隋文帝不准許賑濟百姓,而讓百姓自己到關東地區尋找食物,等到了文帝末年,全國儲備的糧食可供五十年食用。隋煬帝依仗著富足的糧食,奢侈無度,終於導致國家的滅亡。只要使倉庫中的糧食足以應付災年就可以了,其他多餘的又有何用呢!」
關內旱飢,民多賣子以接衣食;己巳,詔出御府金帛為贖之,歸其父母。庚午,詔以去歲霖雨,今茲旱、蝗,赦天下。詔書略曰:「若使年穀豐稔,天下義安,移災朕身,以存萬國,是所願也,甘心無吝。」會所在有雨,民大悅。
祖孝孫………九宮格打五線譜……太常寺少卿
宮、商、角、變徵、徵、羽、閏宮
以七音「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配十二律,每律均可作為宮音,因此宮音的位置就有十二種,商、角等音也隨之有相應的位置變化。稱之為「旋相為宮法」簡稱為「旋宮」。以各律為宮所建的音階,稱「均」,如以黃鐘宮為宮的音階成為「黃鐘均」,以大呂宮為宮的音階稱為「大呂均」等。把十二律和七音都按相生關係來排列,叫「旋宮圖」。圖中可呈現簡單的規律:十二律隔八相生、七音隔五相生,每均有七調,十二均得八十四個調,即所謂「八十四調」。
維唐不修長城
朝臣或請修古長城,發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災異相仍,頡利不懼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為公掃清沙漠,安用勞民遠修障塞乎!」
唐朝長城。「唐代無長城」曾在學術界已為定論,但唐代確實修過長城,位於山西省榆社縣,築這條長城的目的是為了統一戰爭。《新唐書·地理志》載:山西太谷縣「東南八十里馬嶺有長城,自平城至於魯口三百里,貞觀之年廢。」
宋朝長城。有許多人認為宋朝也沒修過長城,事實並非如此。長城不在家裡,上被人家砌牆是什麼道理
元清不算
重文藝而輕儒術
太宗問王圭:「近代以來國家政治越來越趕不上古代,為什麼呢?」王回答道:「漢代崇尚儒術,宰相多用通經的儒士,所以風俗淳厚;近代以來重文藝而輕儒術,又輔以法律,這便是治世化民之道所以日益衰微的原因。」太宗頗以為然。
房謀杜斷
二月,戊寅,以房玄齡為左僕射,杜如晦為右僕射,以尚書右丞魏徵守秘書監,參預朝政。
三月丁巳(十六日),太宗對房玄齡、杜如晦說:「你們身為僕射,應當廣求天下賢才,因才授官,這是宰相的職責。近來聽說你們受理辭訟案情,日不暇接,怎麼能幫助朕求得賢才呢?」因此下令「尚書省瑣細事務歸尚書左右丞掌管,只有應當奏明的大事,才由左右僕射處理。」
玄齡明達政事,輔以文學,夙夜盡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寬平,聞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與杜如晦引拔士類,常如不及。至於台閣規模,皆二人所定。上每與玄齡謀事,必曰:「非如晦不能決。」及如晦至,卒用玄齡之策。蓋元齡善謀,如晦能斷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國,故唐世稱賢相,推房、杜焉。玄齡雖蒙寵待,或以事被譴,輒累日詣朝堂,稽顙請罪,恐懼若無所容。
房玄齡…杜如晦壽命
隋吏部侍郎高孝基,銓人至梁公房、蔡公杜,愕然端視良久,降階與之抗禮,延入內,共食甚恭,曰:「二賢當為興王佐命,位極人臣,杜年壽稍減於房耳。願以子孫相托。「貞觀初,杜薨於右僕射,房位至司徒,秉政三十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