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少年白圭

第十一章 少年白圭

見到姐姐終於放棄了那個衝動的想法,聶華心中一寬,但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不惜使出裝乖賣萌的法寶鑽進姐姐懷裡大吃豆腐。聶荌對此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但想到弟弟剛才為了救自己而橫劍於頸的一幕,心中又不禁一暖......

危機化解之後,聶華終於鬆了口氣,卻看到徐氏對他投來欣慰和感激的眼神,立時心知她雖然剛才出於對信義的推崇而沒有勸阻女兒尋死之舉,但她身為人母,自然也是不願女兒死的,只要有符合義理的理由,「是啊,只要是正常的人,哪有不珍惜生命的呢?只能說是這個年代的華夏人將信念看得太重吧?」

這個小插曲雖然很快就得到解決,但它對聶華的影響卻可謂是刻骨銘心,姐姐差一點就橫死在眼前的情景,令聶華受到了很大的震動,此後行事說話變得愈發謹慎起來,尤其是信諾方面,既不敢隨便應承,也不輕易拜託他人,從而更適應「重義輕利、重諾輕生」的戰國時代。若還是後世的行事風格,不但會禍害他人,而且恐怕以後也沒誰會搭理這個言而無信的傢伙了。到那時聶華就算再有本事,受到孤立之後也別想有什麼作為。而聶荌事後也不禁有些后怕,為了避免類似的情形重演,她痛定思痛,也作出了一定的改變,雖然她此後依然是重信守諾,但在承諾時卻較之前謹慎了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聶荌並沒有詢問聶華帛書的內容,因為巫醫當初只是要她保管和轉交盒子,卻並沒有允許她了解其中的秘密。何況,聶華自小就有主見,他不願告訴自己,必然是有不能開口的理由......

至於聶華並非聶家血脈一事,經此之後也不再是秘密(儘管本來就不是秘密,但心照不宣和完全公開還是不一樣的。),只是大家都珍惜這難得的緣分,還是繼續保持著以前的親密關係,母親還像母親、姐姐還像姐姐、弟弟還像弟弟,看上去就跟之前一樣。但這層簾幕一掀開,人的心理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現在難以預料的變化......

除了這次風波,大家一路上還算安穩,很快就抵達了魏國都城安邑,除了在此補充一些水糧,更緊要的是將車中那些新紙賣掉。這些紙張雖然還是草紙,但因為聶華對造紙工藝的持續改進,已經可以用來書寫了,雖然這也多虧目前華夏的主流是毛筆這種軟筆。但即便如此,聶華對其銷路也一樣十分看好,畢竟它們的競爭對手,是笨重的竹簡與昂貴的絲帛啊!

如今魏國是天下第一強國,魏都安邑也稱得上是人口稠密、繁華富庶,但城內的商鋪卻大多是外國人所開,其中尤以衛人和周人最多。這些商人之中識貨的自是不少,但他們大都只願意先賣一點看看行情,再決定後面的收購價格。而少數願意一口氣全部買下的商人又都將價格壓得很低,遠遠達不到聶華的心理價位——至少得夠一家人三年生活之用,這樣母親就不必操勞,姐弟三人也可以安心學習。

聶華這還是第一次出來賣紙,以前見那些農夫都能賣得不錯,自以為這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可沒想到自己年紀太小,很難得到商家們的重視,洽談起來自然是舉步維艱。聶華不是沒想過讓母親或姐姐代勞,但徐氏對紙張並不了解,而聶荌也同樣還未成年,又一向話語不多,說服力不見得就大過自己,再說聶華也不想輕易認輸,於是乎一次次的碰壁便接踵而來......

「看來我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使是後者,看來也不容易做到呢。」,聶華鬱悶地搖了搖頭,示意車夫帶他們前往下一家較大的商鋪,這時他看見道路右側一個豎著「白」字招牌的中等商鋪,心中突然一動,「對啊,店大欺客,也許相對小一些的店鋪反而可以出更高的價錢呢。」

既然就在眼前,那個白家商鋪聶華肯定是要進去看看的,不過他剛走進店門,就聽到門外突然有人問道,「請問這馬背上的東西叫什麼?賣不賣?」

聶華轉頭一看,只見一個面如冠玉、唇若塗朱、身長七尺有餘的青衣少年正指著馬鞍問留在馬車裡的徐氏,他忙介面道,「馬背上的叫馬鞍,腳踩的叫馬鐙,沒這兩樣小弟就不能騎馬了,所以不能出售,請勿見怪。」

「這位小公子有禮。」,那個少年抬頭見竟是聶華這個小孩子答話,自是十分驚訝,但他卻沒有因為他年幼就輕視他,反而進門作揖自我介紹道,「在下乃周人白圭,這裡的東家是鄙人的二叔。」

「白公子有禮。」,聶華也依著當初巫醫的教誨還了一禮,仰頭看了看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少年公子。只見這位白公子雖然也就十四五歲的年紀,卻生得玉樹臨風、氣度不凡,一看就知道受過良好的教育,尤其是他的眼神清澈無比,這在那些整天鑽在錢眼裡的商人之中分外難得,即使是聶華這個自認為暫時還沒什麼識人之明的傢伙,也深感此子絕非池中之物。另外他的姓名似乎也有些耳熟,「白規?白珪?不對,難道是白圭?沒錯,一定是他,也只有這樣驚才絕艷的人物才會小小年紀便有這般超凡脫俗的氣度,同樣只有他這種『義商』才能有如此清澈的眼神......」

華夏歷史上,在白圭之前已經有過陶朱公(范蠡)、孔子高足子貢、豪商猗頓等好幾個富可敵國的鉅賈,但白圭卻能後來居上,成為華夏首富,並被後人公認為華夏商人之祖,其才可見一斑。更難得的是,白圭做生意一直秉承著售民所需、讓利於民、不取暴利的原則,這與歷史上很多大商人的偽善做法(注1)形成了鮮明對比,堪稱是華夏歷史上第一「義商」......

注1:比白圭稍早的豪商猗頓也有義商之名,但他是先想方設法謀取最大的暴利,再將利潤中的一部分拿來築橋鋪路、施捨賑濟,以博取行義的美名,在境界上比起直接讓利給顧客而不求虛名的白圭差了一大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墨色戰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墨色戰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少年白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