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墨 教(下)
而在教徒的日常行為規範中,聶華除了大量借鑒墨子對他們師兄弟的要求之外,還引入了伊斯蘭教的「大凈」(在房事與禮拜前必須沐浴)和「小凈」(條件不足時也至少要單洗臉、手腳和污穢處。),以改善教徒們的個人衛生狀況,但水只需潔凈即可,要求不似伊斯蘭教那麼高,而最為重要的禮拜儀式則基本沿用了華夏傳統的祭天之禮,這樣華夏民眾更容易接受。
婚嫁制度是宗教教義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聶華本想搞一夫一妻制度,但考慮到目前華夏的實際情況,最終還是選擇了伊斯蘭教的適度一夫多妻制,但去除了其中的奴隸制因素,即一個男子可以有最多四個妻室,不分正妻與側室,與之不同的是,該教不準男性教徒蓄養妾侍女奴之類的洩慾工具。而且即使這有限的齊人之福也好享,教義同時規定丈夫不但有養活妻子的義務,還必須滿足其合理的生理需要,更不得對妻子使用暴力(包括婚內強姦,但妻子同樣有滿足丈夫合理生理需要的義務,否則丈夫可以無條件離婚,不須給妻子任何經濟補償。)。另外,教義還提倡寡婦再嫁,但婚後必須等其有過一次月經確認其沒有身孕后才能圓房(主要是為了確認胎兒的父親是誰)。但對於不願再嫁(或者嫁不出去)的寡婦以及孤兒,教義也要求教眾(實際操作上以教會為主體)盡量給予幫助,宣揚說這比一般的助人功德更大......
這些基本都是剽竊自伊斯蘭教的教義,但聶華所想出的教義不會像伊斯蘭教那樣限制婦女拋頭露面,也沒有強制要求信徒只能與教友結婚,好歹聶華是穿越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還是懂的。不過如何對待異教徒倒是令聶華躊躇了幾天,從內心來講,聶華是主張信仰自由的,但如果一個宗教對於別的信仰沒有任何排斥性,這個宗教恐怕很快就會被別的宗教所同化。最後聶華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對無神論者寬容,理由是「縱然有人不信,也無損於上帝的至善至能。」,但對於其他宗教(含邪教和迷信),則堅決抵制之,理由是信仰「偽神」是至大之罪。這時的聶華並沒有想到,正是這一點導致後來華夏成為外來宗教無法傳播的禁地,而他所創立的宗教則很快走出華夏,瘋狂地搶奪其他宗教的地盤,在為華夏文明對外擴張架橋開路的同時,自身也成為了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宗教......
當然,聶華不會讓以後的教徒們像歷史上的兩大一神教那樣蠻不講理地直接以暴力手段清除異教徒,那樣只會成為個別野心家的工具,也是文明的倒退,他的辦法是像墨子教化那些惡徒一樣,讓傳教士們厚著臉皮苦勸異教徒改信,如果對方受不了動武甚至只是辱罵(其實這個年代罵人的傷害與捅人一刀差不了多少),便有了使用武力報復和懲戒的「正當」理由,而且這樣一來傳教士就變成了一個高危險性的職位,只想著混進來吃香喝辣的傢伙便不敢鑽營其中,從而可以長期保證傳教士隊伍的純潔性,而不會像西方中世紀的羅馬教廷那樣男盜女娼,至少也能晚點變質......
除了極少數邪教,宗教基本上都是勸人向善的,但墨教與歷史上任何一種宗教都不同的是,它不承認受苦本身可以消罪積福,而是只有積德才能消罪,這樣便不似基督教、佛教等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幾種宗教那樣有著麻醉民眾的負面影響,而能引導信徒積極行義、反抗不公。另外,還有一點特殊的是,教義明確規定,若本職工作與禮拜的時間衝突時,禮拜應當推后,因為上天更看重一個人所行的義,而非只是形式上的虔誠。這樣便不會出現類似歷史上穆斯林軍隊集中做禮拜被敵軍偷襲一窩端掉的囧事......
至於這種新生宗教的宗旨與目標,則基本從墨家思想照搬,其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大同世界(仔細咀嚼這些話就可以發現,墨子並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那樣是主張絕對的人人平等,他只是認為弱者必須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而已。),「當它實現的時候,人間就將變成天堂」。這個目標能不能實現其實不打緊,宗教嘛,理想化一點是正常的,不像以前墨家思想作為一種學說,過於理想化就一直被人所詬病......
想要宗教影響迅速擴大,「神跡」是很有用的,以聶華穿越者的身份,裝神弄鬼糊弄一下愚民自然不難,但這樣做總有被拆穿的一天,而且「怪力亂神」也與他所創宗教的教義矛盾,因此他就只能委屈一下夫子了。墨子堪稱是華夏歷史(在整個世界歷史中應該也找不到第二個類似的例子)上最為全能的人物,集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科學家、數學家、軍事家、演說家、社會活動家、建築師、手工藝人和格鬥家於一身,而且每一項都可以在同時代擠進世界前三,這本身就近乎於「神跡」了,所以只要墨子宣稱自己的才能是因為畢生行義而得到上天賜福、給予了啟示的結果,便足以產生巨大的號召力。只是這樣一來,墨子畢生努力的成果就變成了簡單的好運,而「先知」的名頭對於已經被天下視為聖人的墨子來說也沒有多大價值,這對他而言未免有些不公平,但墨子還是即刻就採納了聶華的建議,只要能夠實現理想,這點委屈又算得了什麼?
這下普天之下的民眾頓時「恍然大悟」,難怪墨子這個連父親是誰都不知道的賤民之子居然能夠變成如今的聖人,感情是老天爺對他的寵愛啊?於是信教的人數與日俱增,而信徒們力行仁義也蔚然成風,都指著自己也像墨子一樣受到啟示和賜福呢。至於樂土自治領,那更是很快就實現了全民信教,就算心裡不信的人,為了少繳稅,也得入教啊!雖然完全不信神也一樣享受優待,但這個年代的人心裡不信點什麼總是不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