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 團結
,我和崇禎成了合伙人
葡萄牙從西班牙帝國獨立出來,但是,不管怎麼樣,一直生活在西班牙的陰影之中。
如果有朝一日,葡萄牙能吞併了西班牙,反客為主,成為西班牙人的主人,那對若昂四世來說,也是莫大的成就。
就是不知道宗主國這邊答應的,會不會是西班牙的國土?
去大明本土朝貢,接受冊封的事情,無法改變,若昂四世不管心中怎麼想的,最終都只能往大明京師一行。
出門的時候,杜堔給若昂四世建議道:「殿下,學會大明官話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派人跟隨您一起前往大明京師的陪同人員中,就有精通大明官話的,您趁著這個時間,多學會,到了大明境內之後,就能了解更多大明情況,對您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為了說明自己這個建議的正確性,他又給若昂四世補充描述了大明本土的一些情況,說到最後,若昂四世不由得感慨道:「沒想到我年紀都這麼大了,還要再去學一門外語,呀!」
………………………………
有一點沒有出乎他們意料的,就在若昂四世登上大明的補給船去大明本土的時候,三艘滿載著線膛燧發槍的葡萄牙風帆船,到達了里斯本。
他們沒想到,里斯本竟然已經換天了。等他們看到里斯本的時候,這裡的多國艦隊也已經發現了他們,紛紛圍了過去。
杜堔一點都沒料錯,在了解情況之後,面對包圍,這三艘船上的葡萄牙人和滅國敵人談判,最終把那些線膛燧發槍以及一部分線膛火炮賣了一個好價錢。
雖然這個時候,歐洲已經開始大規模彷造線膛槍,但其性能其實還是沒法和大明軍工出品的相比。大明的鍊鋼技術和各種機械工具,已經甩歐洲這邊好幾條街了。
因此,這三艘大明出品的,已經落後兩代的,淘汰下來的軍工產品,還是引發了法國、英國、西班牙以及荷蘭等國的瘋搶。
在大孔代和克倫威爾的強勢之下,法國和英國獲得了各五千把線膛燧發槍,而荷蘭和西班牙則各得兩千五百把。
這對大明來說,只是掉了一根毫毛,但是對於歐洲小國家來說,卻是一下增強了很大的實力。光靠他們自己本國生產的話,這麼多的線膛燧發槍,至少要一年時間才能產出。除非他們有朝一日,能真正開始量產。可至少在這個彷制初期,是不可能有這個技術能力的。
這批槍械的獲取,讓這幾個國家的膽氣一下增加了好多。
原本因為攻打葡萄牙而聚集到里斯本的各國統帥,最終一致決定,把聯軍總部遷往地中海的馬爾他島。
這個馬爾他島,是歐洲國家抵禦奧斯曼帝國的一個重要節點,由聖約翰騎士團駐守這個扼守東西地中海交通要道及南歐與北非之間的海道,曾擊退過三萬多奧斯曼帝國軍隊的進攻。
南路聯軍總部遷移到這個馬爾他,就意味著聯軍準備對中東地區的明軍動手了。
當然了,他們之所以有這麼一個決定,平白得到了一批線膛燧發槍只是其次,而是他們派往中東的密探稟告,說明國挖得運河已經快挖到地中海了。
如果南部聯軍這邊不在運河完工之前進攻的話,明國的海軍就會進入地中海。而荷蘭人這邊,包括英國人那邊,那是極度渲染明國海軍的強大,斷然不可能讓明國海軍進入地中海的。
雖然這個時候,歐洲人已經竊取蒸汽機圖紙已經有幾年,並且也是真正開始利用蒸汽機,但是他們還做不到蒸汽機的完美應用。在使用蒸汽機的時候,總是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在船的這方面,歐洲人也只是能改造出蒸汽明輪戰艦而已。並且因為風帆戰艦的特別,改造工作還特別難,更不用說,怎麼琢磨出更好的蒸汽戰船了。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歐洲人引以為傲的戰船,終於還是要被他們自己放棄了,改為登陸戰來對付明軍。
…………………………
北方戰線,歐洲聯軍也開始動員起來了。
各個國家宣傳東方惡魔,這樣就有助於他們徵集儘可能多的糧草而百姓不會容易暴動,徵調兵力,準備打一場大戰。
北方戰線的盟軍指揮,其實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卡爾十世·古斯塔夫從繼位為瑞典國王之後,基本上就一直領著瑞典軍隊南征北戰,為瑞典開拓了大片的土地。
如果是在原本的歷史上,可以說,他就是北方歐洲的攪屎棍,到處引發戰爭,打波蘭立陶宛聯邦,打丹麥,打沙俄等等。
而在這個位面上,因為蝴蝶效應的影響,他才繼位沒多久,還沒來得及展現他攪屎棍的本分。但是,瑞典國王的名頭,古斯塔夫的姓,都讓他在聯軍中的話語權很重。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約翰三世·索別斯基,這個時候還沒當上國王,他的軍事指揮才能也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因為維也納之戰沒了,所以也沒有被羅馬教皇譽為「基督教的救星」,被奧斯曼人稱其為「利奇斯坦雄獅」。
但是,不管怎麼樣,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已經開始展露。
至於最後的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是奧斯曼帝國實權宰相的女婿,如果按照原本歷史發展,他會接任下一任奧斯曼帝國的宰相,並且領兵打了維也納之戰。
他能有原本歷史上的地位,成為奧斯曼帝國實權宰相的女婿,當然不是他長得英俊,而是他的才能。
不管這些人原本歷史上怎麼樣,可在這個位面上,他們因為共同的敵人,大明帝國,從而走到了一起。
不用說,他們當然會派密探去刺探大明遠征軍的消息。不過因為大明遠征軍實施的是改土歸流之策,底層百姓歸順了大明之後,過上了比原本要好得多的日子,十個密探過去,估計也就能逃回一兩個而已。
因此,刺探到的消息,也就極其有限。
盟軍了解到的情況,大概也就知道伏爾加河流域這邊,因為哥薩克族的加入,明國軍隊大概是十萬左右的騎軍,基本上都是以火器裝備為主。
明軍主要是以烏克蘭地區,伏爾加河流域為主要活動區域,主要是保護那邊開墾出來的農田。
至於更具體的,他們就不知道了。
針對這些消息,聯軍這邊商量,最終有了以下共識。
明軍的火器厲害,這是母庸置疑的。哪怕他們已經開始彷制明軍的線膛燧發槍,但是只要有點腦子的,肯定會有清醒的認識,絕對不可能比明軍的火器厲害,並且在數量上,也不可能比明軍還多。
明軍的十萬騎軍,針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龐大的兵力,讓人害怕。可是,要是聯軍的話,十萬騎軍也就沒什麼了。
不要說各個國家湊湊了,就是之前被明軍滅了的克里米亞汗國,逃入奧斯曼帝國的騎軍,就能有個三五萬,總得來說,得個十五萬都是可以的。
並且,還有步軍,更能集結超過二十萬。也就是說,步騎軍隊總結起來,都能達到三十五萬左右。
當然了,這麼龐大的軍力,所需要的糧草物資也是難以想象的。不過好在,這麼龐大的糧草物資並不是只有一家來出,而是按照戰場的遠近來分。
離明國軍隊更近的,就要承擔更多的糧草物資份額。這不只是因為他們受到明軍的威脅最大,而且還因為他們這些離得近的國家提供糧草,路上的糧草運輸消耗就會少很多。
"target="_blank">>
要想打敗東歐的明軍,聯軍這邊最大的優勢是兵力多;而明軍的優勢是火器犀利。
因此,聯軍統帥部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作戰原則,就是選擇不利於火器發揮的天氣向明軍發起進攻。
而不利於火器發揮的天氣,要麼是下雨,這是最理想的,要麼是下雪。
但是,明軍佔據的地盤,特別是伏爾加河流域,夏季的氣溫倒是合適,可多是旱季,下雨的天氣很少,要想抓住下雨的戰機,有些困難。
如果是冬季的話,也會影響火器的發揮,至少裝填的時候,速度肯定會降低。但是,聯軍這邊也會非常不方便,特別是天氣嚴寒之下,湊出來的大軍,估計會有不少人在路上凍死。
聯軍統帥部最終商量了之後,決定把步軍減少一些,不要雜牌,能精銳就精銳,物資供應也能更為充足一些。
基於這樣的對策,奧斯曼帝國這邊牽線,把北方戰線的火器借給南方戰線的聯軍使用,以增強南方陣線的實力,從而徹底打敗遠道而來的明國遠征軍。
這個主意得到了教皇等人的支持,並且做出了相關保證。因為中東地區沒有機會削弱火器的威力,只能靠數量來壓制了。
最終,因為大明帝國的強大壓力,整個歐洲那是前所未有的團結了起來,不管是世仇的,還是宗教敵對,全都放下了彼此爭奪,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分為南北兩部分,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