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朝堂的爾虞我詐
話說宋真宗喊來寇準和丁謂等人對質,結果沒想到寇準語不驚人死不休,竟然敵友不分,將參知政事李迪給扯了進來。
宋真宗於是喊來李迪,讓二人對質,結果二人當場吵得不可開交,一直到宋真宗面露不悅,二人方才悻悻而退。
宋真宗隨後單獨召見了李迪,說了一句狠話:「寇準外放邊疆為官,你還有丁謂、曹利用,通通給朕滾蛋。」
當然了宋真宗放出狠話只是為了嚇唬嚇唬這些朝廷里的大佬而已,好讓自己安生一點,但沒想到無意之舉,竟然炸出了一條大魚。
這條大魚就是入內副都知,周懷政。
趙禎穿越而來,不但帶有原本的記憶,而且還繼承了趙禎先前一十二年的記憶,想起周懷正,趙禎不免得有些可惜,因為他對趙禎是真的忠心耿耿。
宋太宗征討北漢的時候,一位名叫周紹忠的隨行宦官從死人堆里撿到一個養子,於是將他閹割后,收為養子帶入宮中,取名周懷政。
戰亂年代,若是當太監能活下去,只怕也是大有人願為。
周懷政子承父業,不僅深得趙禎的寵愛,而且同皇太子趙禎的關係也是相當深厚,也正因為如此,不少人都跑來巴結他,這也包括耿介剛直的寇準,當時寇準是宰相,一來二去,兩人便越走越近。
最終周懷政忘記了一個宦官應該有的素養,成為了寇準在宮中的眼線。
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寇準落敗之後,周懷政也漸漸失了寵,其餘得寵的太監進而欺負失寵的周懷正。
周懷正又聽說了寇準即將被遠謫,就更加的惶恐不安了,所以在決定鋌而走險,搞一出絕地反擊,遂於弟弟周懷信、楊崇勛,楊懷吉等人密謀,共同約定在七月二十五日夜發動宮變,先廢除皇后劉娥,在安排太子趙禎提前接班,奉宋真宗為太上皇,幹掉丁謂,復拜寇準為宰相。
但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先前周懷政得勢,那些人才來巴結他,現在他失勢了,這些人又豈能靠的住。所以楊崇勛和楊懷吉便提前跑去通知了丁謂,丁謂大驚,連夜同曹利用商量對策。
結果第二日,周懷正被抓個正著,宋真宗親自在崇明殿審訊,周懷正自知敗局已定,只能不停地祈求寬恕,最終被斬首。
周懷正同太子趙禎私交甚密,謀反的前幾日,周懷正屢次在趙禎面前說什麼原為殿下掃除荊棘之類的話,但趙禎都沒在意。
宋真宗便想,皇太子趙禎即便不是主謀,恐怕也是難辭其咎,便想著連帶趙禎一起追究,群臣見真宗發火,都不敢站出來說話,唯有李迪站了出來,泰然自若的來了一句:「陛下有几子,乃欲為此計!」
李迪這句大實話將宋真宗懟得是啞口無言,宋真宗冷靜下來一想,也是,我就這一個兒子,我還做什麼妖啊!
俗語有言,打蛇打七寸,斬草必除根,周懷正是被處死了,但寇準還在京城啊!難保哪一日不會捲土重來,所以劉娥同丁謂等人商議之後,決定對寇準等人窮追猛打,不讓其有喘息的機會。
周懷政被誅三天後,寇準被降職為太常卿,外放相州出任知州,沒過多久,朝廷又給他扣了一個不務敦修,密朋凶匿的罪名,再度貶謫為道州司馬。
寇準及其黨羽相繼被貶出朝堂,宋真宗為了平衡朝堂,起用了禮部侍郎王曾,任其為參知政事,想要他同李迪打配合,一起對付丁謂一夥。
但王曾並沒有表明立場,而是在丁謂等人面前裝可憐,所以李迪事實上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於是李迪暴走了,先是同同僚說自己布衣出身,志在報國,而後同丁謂據理力爭,最後甚至動氣手來,拿著笏板追打丁謂。
君子動口不動手,更何況還是宰相,鬧到這個地步,真是斯文掃地啊!
宋真宗的想法是,不管誰鬧,各打五十大板,趕出朝堂,去地方反省去,李迪倒無所謂,反正在朝里也是處於被架空的狀態,但丁謂就不同了,他為了趕走寇準,當上宰輔之位,甚至不得不跑去跪舔劉娥,眼下若是因為李迪的胡攪蠻纏而被貶謫,那真的是虧到姥姥家了。
丁謂便跑去找宋真宗掰扯,說自己是受害者,不應該受到懲處,仗著劉娥給他撐腰,在宋真宗沒有明確表示的情況下,他竟然假傳聖旨說聖上已經收回成命,讓他繼續做宰相。
憑藉強大的靠山,以及自身的厚顏無恥,丁謂僥倖逃過了一劫,最終只有李迪被外放,次相的位置也由馮拯接替。
經過一系列的鬥爭,寇準、李迪等相繼被貶謫,丁謂一方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不久,丁謂、馮拯、曹利用分別加授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的頭銜,也就是說他們不但是當朝宰相,而且還是儲君的老師。
有如此尊貴的地位加持之下,誰還敢惹他們呢?
眼下,同皇后劉娥不對付的人全部被貶謫了。
天禧四年,宋真宗病情加重,下詔說:「皇太子年未及壯,既有賴於文武大臣盡心輔佐,也少不了皇后輔化宣行。」
自此以後,皇后劉娥參與朝政便有了合法性。
皇后劉娥雖然是個人精,但一開始的政治覺悟還是不夠高的,寇準等人雖然被貶謫出朝堂,但還是替皇太子趙禎爭取了一項權力,那就是在資善堂聽政,儘管趙禎只是老老實實的走過場,大事小事皆由劉娥決定,但這也引起了權力慾望爆棚的劉娥一直是老大不樂意,劉娥同趙禎之間的關係也漸漸疏遠。
關鍵時刻,是先前明哲保身的參知政事王曾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找到了攀龍附鳳的翰林學士錢惟演,讓他給劉娥帶了一句話:太子年幼,需要中宮的扶持,中宮不倚重太子,也無法贏得人心,所以親厚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則劉氏安。
錢惟演雖然阿諛奉承,但也深知事情的輕重緩急,便將這句話告訴了劉娥。
劉娥是聰明人,自然是一點就透,同太子趙禎之間的關係不但恢復如初,反而更甚從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