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鑄幣
一連兩三日,趙禎處理完政事之後,就是在崇政殿內看沈墨染寫的關於籌建錢莊的計劃書,不得不說,沈墨染不愧是商業才女,這份計劃書寫得很是詳細周全,讓趙禎不由得動了心。
宋朝四川路設有交子務,但自始至終都是片面的,僅僅局限於四川一地,早在天聖五年,趙禎就下令取消了各地的鑄幣權,禁止民間私人鑄造貨幣,凡是發現私造錢幣的,一律處以死刑,抄沒家財,且全族貶為奴籍,在如此重的處罰之下,大宋境內已經沒有人再敢私自鑄幣了。
沈墨染除了給趙禎一份錢莊的計劃書,還給了趙禎一份關於校準度量衡的建議書。
「官家,三位相公到了。」
內侍張茂則走進來拜道。
「宣!」
趙禎將手裡的書放了下來,而後說道。
「臣等拜見官家!」
王曾、呂夷簡和晏殊三人走進來忙異口同聲的說道。
「來人!賜座!」
待三人坐下之後,趙禎方才說道:「朕昨日讓三位相公起草的有關女子入學的詔書可下發了?」
王曾拜道:「回官家!臣已讓吏部官員去辦了,具吏部尚書高若訥反映說,百姓得知女子入學可免五年人頭稅很是積極,都盼望著朝廷早點建設女子學校呢!」
呂夷簡出言道:「官家!我朝女子遠遠多於男子,而且官家制定的女子學校是五年,若讓符合年齡的女子都入學,那麼朝廷每年會少不少稅收呢!」
晏殊出言道:「官家!臣以為是不是把這五年的年限也改為三年或者兩年,同男子學校一樣。」
趙禎想了一下說道:「朕制定的女子學校是五年,年齡要求是8到12歲之間女子入學,之所以這麼制定,是因為大戶人家的女兒可以一直讀書,但普通百姓之家的女兒只怕一生當中只有這五年的時間可以讀書識字。
而且男子學校雖是三年,但三年之後,若有勤奮好學、成績優異的是可以升至縣學、府學,乃至參加科舉,而女子們呢?她們能選擇的依舊是很有限的,再者說了,有個識字的妻子在家教育子女,我們男人也好安心為國家效力不是嗎?」
趙禎又道:「至於損失的那點人頭稅錢,不值得一提,頂多朕讓皇家商會把每年銷售蜂窩煤的錢全部送至國庫,只怕也是綽綽有餘!」
三人見此便不在說什麼,因為以往國庫沒錢,但凡有什麼要花錢的地方,都是能省則省,如今不同了,自從趙禎裁減軍隊,精簡官制,鼓勵工商,以及土豆和玉米的大範圍種植以來,朝廷的財政日漸寬裕,且年年都有不少結餘。而趙禎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每年年底,都給大臣們派發了一個大紅包。
自從國庫有錢了,大臣們的腰杆子也直了,各種利國利民的倡議書也是一封接著一封的奏給趙禎,但凡有可行性的,趙禎一般都是大力支持,辦的好了,進官加爵恩裳自然也是不在話下。
趙禎見三人不在反對,便拿起桌上三本印刷的新式度量每人發了一本,而後說道:「三位相公先把這個看一看,看看是否可行!」
王曾看完后說道:「官家!我朝度量沿襲隋朝,一斤等於十六兩,一兩等於十錢,一錢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厘,若貿然更改,臣怕會引起市場波動!」
呂夷簡出言道:「官家!臣覺得此書當中記載的度量單位很是合里,有克、千克、噸,三種計量單位,且換算比較精準,若實行,日後核算朝廷的稅收和開支將節省很大一批人力。」
趙禎笑道:「這本書三位相公先拿回去仔細看看,朕並不急著現在發行天下,朕今日詔三位相公而來,除了跟三位相公說起此事,還有一件事,那就是鑄幣!」
市面上目前通用的是趙禎登基出製造的天聖元寶,即圓形方孔錢。
晏殊出言道:「官家登基八載,國泰民安、國家繁榮昌盛,是該鑄造新幣展示新氣象了!」
王曾和呂夷簡也忙附議道:「臣也贊成鑄造新幣!」
趙禎見此方才說道:「朕並不打算鑄造銅幣,而是打算鑄造銀幣和金幣,以及銅鐵合金的錢幣!」
王曾不由得問道:「不知官家打算如何鑄造,兌換的比例又是如何?」
趙禎見此方才說道:「朕打算鑄造的銀幣和金幣重量均控制在一兩左右,這個一兩也就是新的度量單位,五十克左右,一枚金幣等於10枚銀幣,一枚銀幣等於100枚鐵錢等於1000枚銅幣。」
晏殊出言道:「官家發行金幣和銀幣倒是沒什麼,但這銀幣和銅幣的兌換隻怕不能這麼算!」
趙禎不解道:「這是為什麼?」
晏殊出言道:「百姓手中原本一兩銀子是可以換1000枚銅錢的,但若按照官家的演算法,眼下的一兩少於官家制定的一兩,因此要多拿出一兩多才能換1000枚銅錢,這又有誰會願意換呢?」
趙禎是文科生,考慮這些事情大體上會有些一廂情願,只知道貨幣這麼兌換會方便計算,但也忽視了很多淺顯的道理。
趙禎便說道:「晏相公所言有理,是朕考慮不周了!」
呂夷簡出言道:「官家!這個問題倒不難解決,官家若想改革錢幣制度,就必須從頭到尾全部改,既然鑄造一兩的金幣和銀幣,那麼便也重新鑄造銅幣,而後一步一步引導百姓兌換,要不了一兩年,新的錢幣便會被百姓所接納!」
一語驚醒夢中人,趙禎頓時恍然大悟,按照新法,一兩銀子是換不了1000個銅錢的,但趙禎可以鑄造和現代流通不一樣的銅錢,只需稍微調整一下大小用來區別,再投入民間,然後就可以慢慢取代舊的貨幣制度。
宋朝還沒有發現鋁,因此趙禎不可能去造一分兩分五分一角的錢幣,之所以是銅本位,那是因為現在是鐵器時代,士兵們的裝備大都是鐵制,鐵的消耗要遠比銅大的多,再者鐵礦的開採量也沒有銅礦多,所以鐵是比銅貴的。
但是由於眼下鐵的使用比較多,因此趙禎決定不推行鐵錢。
最終趙禎制定了新的兌換比例,即一枚金幣等於十枚銀幣,一枚銀幣等於十枚銅幣,這裡的銅幣會摻入銀,因此一枚銅幣等於100文銅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