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真經
這獃子一說,沙僧和悟空才意識到,果真,師徒四人都化了凡胎,就連白馬亦然,卻唯有玄奘旳「屍體」還未落下。
那接引佛祖笑道:「玄奘法師,你這是凡心未泯,由此洗滌不得凡胎。但仍無妨,你心有佛心,縱不化去凡胎,亦能修成正果也!」
玄奘默然不語,他卻知道這佛祖所言何意,便只是雙手合十,表示感謝。
那八戒和沙僧雖覺得古怪,倒也無甚。反而悟空目光微微凝起,想到了什麼,但卻也未多言。
他們幾人,只一齊歡聲相和。佛祖撐著船,不一時穩穩噹噹的過了凌雲仙渡。
玄奘看到了岸邊,便輕輕的跳上彼岸,只覺得渾身無比沉重,那三個徒弟跳上來,卻一身輕快。卻原來他三人洗去凡胎,已成就了各自的「佛果」。
有詩為證,詩曰:
脫卻胎胞骨肉身,相親相愛是元神。
今朝行滿方成佛,洗凈當年六六塵。
這接引佛祖,可謂是有廣大智慧,傳授了登彼岸無極之法。一時,三個弟子道行圓滿,修為大進。那玄奘雖並未洗滌凡胎,但有佛心,也能體會得到其中的大智慧,亦所獲匪淺。
四眾上岸回頭,連無底船兒卻不知去向。眼見著靈山就在跟前,玄奘忽然轉過身來,面向三個徒弟,道:「行者,八戒,悟凈。你三人伴隨我一路,不知過了多少里,經歷了多少劫。如今終於要功德圓滿,修成正果,貧僧在此言謝了!我等原是只有師徒之名,而無師徒之實,此番離去,當可各自輕鬆放下。」
那八戒和沙僧聞言,甚為惶恐,連連說道:「莪等因西行事,下界修行,望能成就正果。但如無師父,縱使再怎麼修鍊,恐怕也難能成就。此番功德圓滿,多虧了師父提點,否則仍在山下當妖怪哩!師父何出如此惶恐之語?縱再怎麼說,你也是我等的恩師!」
悟空也道:「師父,俺行者是你的徒弟,悟空卻也曾教授與你。各自獲益,兩不相謝,彼此皆扶持也。至於八戒和沙僧,虧得師父解脫,借門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如不知恩,當難圖報;師父,你看這面前花草松篁,鸞鳳鶴鹿之勝境,比那妖邪顯化之處,孰美孰惡?何善何凶?」
玄奘大是感動,與三個徒弟愈發交心。漸漸地,他竟也覺得那沉重的身軀似乎被釋放了一般,身輕體快,步上靈山,早見那雷音古剎: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寶閣珍樓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優缽花香,浮屠塔現,正是那地勝疑天別,雲閑覺晝漸。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大法殿。
這靈山,原是在荒漠之中,那佛殿甚是簡陋,卻取「處處菩提」之寓意。但自三乘法起以後,寶殿也愈發金碧輝煌了起來。師徒們逍逍遙遙,走上靈山之巔,又見青松林下列優婆,翠柏叢中排善士。卻是那優婆塞、優婆夷、比丘僧、比丘尼眾,早在此迎接這師徒四人。
玄奘見狀,雙手合十,就行禮。那眾卻慌忙合掌道:「聖僧且休行禮,待見了牟尼,卻來相敘。」
悟空笑道:「早哩!早哩!且去拜上位者。」
遂與那八部天龍,諸多比丘、比丘尼,直至雷音寺山門之外。那廂有四大金剛迎住高聲道:「聖僧來了!」
那金剛著一個轉山門報與二門上四大金剛,說玄奘到了;二門上又傳入三門上,說玄奘到了;三山門內原是打供的神僧,聞得玄奘到時,急至大雄殿下,報與如來至尊釋迦牟尼文佛說:「玄奘到於寶山取經來了。」
如來佛祖大喜,即召聚八菩薩、四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兩行排列,卻傳金旨,召玄奘進。那裡邊,一層一節,欽依佛旨,叫:「聖僧進來。」
此番場景,甚為宏大。但他們來到,釋迦牟尼當早有安排,如此聲勢所謂何意,無過於是把這佛門大法傳承過去,師徒四人自無不知的道理,各自恭恭敬敬,以免怠慢了。不多時,便循規蹈矩,各自進去。
卻見那聖僧前者白馬,悟空、悟能、悟凈,牽馬挑擔,徑入山門。四眾到大雄寶殿殿前,對如來倒身下拜。拜罷,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將通關文牒奉上,如來一一看了,還遞與玄奘。
玄奘俯囪作禮,啟上道:「弟子玄奘,願能普度眾生,遂在東土大魏皇帝指派之下,遙詣寶山,拜求真經,以濟三界。望我佛祖垂恩,早賜回國。」
如來方開憐憫之口,大發慈悲之心,道:「昔年盂蘭盆會,我與那金闕玉晨大帝有過約定,如能普度眾生,可遣佛門東傳,作為那諸子百家的中的『釋家』。但三界之中,雖天高地厚,卻物廣人稠。凡人多貪多殺,多瀅多誑,多欺多詐;不向善緣,不敬三光。非善法論不能及。我因此將佛門大法修成經藏,把那三乘法,分為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這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
叫:「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二尊者即奉佛旨,將他四眾領至樓下,看不盡那奇珍異寶,擺列無窮。只見那設供的諸神,鋪排齋宴,並皆是仙品、仙餚、仙茶、仙果,珍饈百味,與凡世不同。師徒們頂禮了佛恩,隨心享用。
等到二尊者陪奉四眾餐畢,卻入寶閣,開門登看。那廂有霞光瑞氣,籠罩千重;彩霧祥雲,遮漫萬道。經柜上,寶篋外,都貼了紅簽,楷書著經卷名目。二尊者遂傳了三藏真經,一卷卷收在包里,馱在馬上,又捆了兩擔,八戒與沙僧挑著,卻來寶座前叩頭,謝了如來,一直出門。逢一位佛祖,拜兩拜;見一尊菩薩,拜兩拜。又到大門,拜了比丘僧、尼,優婆夷、塞,一一相辭,下山奔路,回歸東土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