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4章 普度教的劣勢 (求訂閱)
「大師,那我就請問你,若將來神州動蕩,山河破碎,有兩人可以重整山河,再造乾坤,分別是普度教和我孟昭,你覺得,哪一個可能性更大?」
中年僧人眉頭微皺,儘管他不願承認,但必須要尊重事實,相較於普度教,孟昭的確有著巨大的優勢和潛力,也更容易吸引他人的投效,但他不能這麼說,只能道,
「一半一半吧,孟龍王出身好,武功高,實力也不弱,可普度教也是信徒眾多,關聯的勢力也是不少,真要說誰的可能性更大,很難評述,只能真正較量一場,論個高低。」
「哈哈,大師此言不實啊,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自古以來,從未有教派奪取天下的先例,所以這普度教最好結果,也不過就是漢末的太平道而已,掀起大雍滅亡的序幕,而普度教的龐大體量,為諸多逐鹿神州的強者所瓜分,成為真王崛起的基石,僅此而已。
而孟某,雖不才,到底是孟家出身,先天就是世家子弟,手握大權,身負絕世神功,縱橫捭闔,睥睨世間,從者如雲,從任何角度來說,都優勝於普度教。
這一點,其實很多人都能看得出來,那些資助普度教的人,也不是蠢人,當然也清楚這些道理,他們要得,也無非就是藉助一個平台,打破自己固有的階級壁壘。
只要,我肯接納他們,只要,普度教願意和我聯盟,大家都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孟昭這番話頗有些大言不慚,但說句難聽的,就算再大言不慚,也是有著幾分真實性,畢竟無論從那方面來說,普度教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而他自己,就現在明面上的一些實力,也未必就差了普度教。
畢竟,孟家也有一百三十多年的積累,都算在孟昭頭上,加上他自身的存在,被大帝當做隱患,被北堂行這皇子視作眼中釘,不是沒有道理。
至於說將普度教看做是太平道,實則還是高看了對方。
至少當初太平道起事時,內部高手如雲,神魔道果級別的強者都有幾尊,而且輻射八個州,普度教,無非也就是在北方有根基,南方以及中原地區,根本打不進去。
不過,這也和時代有關係,當初的太平道面對的,乃是號稱煌煌炎漢,無上天朝,內部高手如雲,民間強者如雨,整體實力堪稱恐怖的大漢時代。
而普度教面對的,卻是大雍皇朝,一個近乎於武道末世,或者武道黃金大世前夕的皇朝。,力量配比倒也還算相符,不至於有太大的差距。
但,惠空和尚卻極為不滿,眼神不悅,道,
「孟昭,你何以如此狂妄,就真篤定普度教無法成就一番偉業?」
「當然不可能,普度教只是以宗教的形勢,信仰,吸納一些普通,貧困,生活無望,充滿絕望的人加入,這些人的基數或許很大,可惜,力量太過薄弱。
從來只聽過蟻多咬死象,沒聽說螞蟻能將神龍都給要死的笑話。
普度教一開始的路就走錯了,錯誤的路,自然只能走向錯誤的盡頭,這一點,大師應該也瞭然於心才是,何必如此驚訝?」
惠空和尚作為天人強者,心態已經極好,只是依舊被孟昭給噎住。
有一說一,他自己也覺得普度教有點不靠譜,內中的確有高手,強者,但數量不多,尤其是相較於海量的老弱病殘,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這些人,用來搖旗吶喊是足夠的,可若是用來打天下,怕是在做夢。
即便是內部遴選精兵,強將,也頂多是獨霸一方,想要坐穩天下,十成十不可能。
見惠空不語,孟昭繼續刺激道,
「以當今朝廷搜羅信息的能力,普度教的存在,早已經不是秘密,其威脅,朝廷也已經知道,可大師,你知不知道為何朝廷一直沒有採取措施?」
這一點的確也是惠空所疑惑的,普度教的存在,早已經不是秘密,當世只要消息靈通一點的,都能知道其存在,也曉得其危害性。
但怪異的也正是源於此,既然都知道普度教的危害,為何不早早將其剷除,而是留到現在?
孟昭沒等惠空說話,自顧自的給了一個解釋,
「原因有幾方面,其一,也是最關鍵的,這普度教從根子上,就不可能造反成功,充其量只是一個為王先驅的貨色,自然,朝廷固然重視,卻也不會將其當做真正的對手。
其二,如今神州大地上,叛亂此起彼伏,規模有大有小,朝廷已經是應接不暇,你普度教沒有旗幟鮮明的造反,自然就樂的拖延一陣。
其三,或許,朝廷已經有了解決普度教的計劃,甚至是早有謀划,只是一直引而不發。」
提及最後一點,惠空和尚連連搖頭,自通道,
「不可能,普度教有我在,即便是朝廷有再深的算計,也不可能將其覆滅。」
這算是作為天人強者的自信,當世修為,他不說第一,也是第二,總之縱橫天下,莫有敵手。
只要他亮明身份,在危急存亡之秋的關頭,神兵天降,朝廷有再多的計劃,都是枉然。
但,孟昭卻給出了另一個可能,
「大師,我早就說過,其實覆滅普度教根本不重要,使普度教沒有威脅,才最重要,即便大師武功蓋世,可以強保其不覆滅,又如何保證,再遭遇重創后,仍有實力逐鹿神州?」
「還有,大師,你收那十二皇子北堂行為徒弟,所為,除了一些特別理由,也未嘗沒有從其口中得知關鍵信息的想法吧!」
惠空手背青筋暴起,這真是說到了他的痛處。
他雖然修為蓋世,但武功只是武功,無法變作能力,使得自身擁有卓越才能。
他不曉得,但,普度教內部早有能人,指出戰爭當中,情報第一的重心。
所以,他在看到北堂行身負帝命,絕非普通人家后,才強硬要收其為徒。
甚至不止,若是普度教被滅,難以東山再起,這北堂行,也是他的一個備胎,後手,讓他的最大謀划,不至於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