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乘風歸去(十四)
聆敬陽連夜召見麾下文武官員,眾人深夜被喚醒,都知道事情緊急,紛紛披著衣服來到都督府。
都督府燈火通明,所有人抵達后,聆敬陽終於開口說話。
「諸位,大順軍,大西軍投了。」
舉坐嘩然,眾人不敢相信。
大順軍,大西軍曾經和朝廷打出狗腦子,有著血海深仇,怎麼突然就投降了?
馬士英突然站起來,拱手作揖。
「都督,吾等是戰是散,請都督明示。」
石鐵,徐升兩人怒視馬士英如此不懂禮貌。
徐升都想給馬士英一個耳光,聆敬陽沉思一會後,鼓足勇氣說道:「大好局面來之不易,諸位北朝天子者,可去也。」
馬士英等人臉上浮現出異樣表情,他彎著腰和聆敬陽鞠躬,雙眼含淚,他為人為世人不齒,城府極深,明白聆敬陽內心真實想法,仰天長嘆後頭也不回離去。
他本也不是聆敬陽起家的核心層,聆敬陽並不心痛他的離去,剩下數人面面相覷。
石鐵顫顫巍巍站出來。
「都督,我軍還有數萬軍士,未嘗不可裂土封侯?」
徐升也幫襯著他,說道:「東南方還有鄭氏家族,我軍依靠鄭氏,仍可雄踞一方,怎能仰人鼻息呢?」
「鄭氏家族即日出海扶桑,台灣,大陸就只剩下我部,還有關外建奴,諸位總不會和建奴聯手吧?」
眾人是清軍是生死仇敵,哪怕今天被崇禎用刀子頂在咽喉,也不會向建奴求救。
可有人想不通,尤其是石鐵,憤憤不平。
「都督,我等為大明朝續命,把腦子別在褲腰帶上,怎麼到頭來還成了反賊呢,是朝廷沒有大義,今日不輸死反抗,以後死了都沒地方埋。」
這話引起米盛光不滿,他不給石鐵面子,反諷他沒地方埋,就沒地方埋,咋還要馬革裹屍,衣錦還鄉?
石鐵被這話氣得不輕,聆敬陽在,他也不好發火,聆敬陽瞪了兩人一眼,兩人才低著頭停下爭論。「明日起關內軍民可自由出去,諸位不想為朝廷賣命,可隱居山林,朝廷不會捕殺諸位。」
聆敬陽也想好了,他要親自面見朱由檢,請求他不要為難曾經抗清的將士,哪怕他們不願意為朝廷效力,也要給他們一條活路。
石鐵再一次爆發了。
「都督,不覺得很幼稚嗎?」
他再一次認為聆敬陽很幼稚,聆敬陽有再好的脾氣,也有些怒氣。
徐升連忙上前,拉著石鐵說道:「石鐵,不得無禮。」
「無禮?我怎麼就無禮了,都督率領大夥們南征北戰,要不是都督,這大明朝早就沒了。」
此言一出,眾人陷入沉默。
是啊,不是聆敬陽連狂瀾,不是他帶著陛下從京城逃出生天,怎麼會有當前大好局面呢,只是那個陛下已然將聆敬陽,還有五軍都督府視為洪水猛獸,雖然沒有開啟戰爭,卻已經將聆敬陽逼到死角。
「石鐵,你不願意回歸朝廷,帶著你的部下去福建,和鄭成功去海外,別再窩裡橫。」
「我不走,弟兄們流血流汗,才拼下一片江山,他姓朱的幹了啥,不就是有個好祖宗嗎,我不走,我全軍將士都不走,陛下不給個說法,石某清君側。」
聆敬陽突然迸發出無限殺意,他幾乎要吃掉石鐵。
「你想死嗎?」
「死在都督手中,總比被宵小之輩逼死強。」
石鐵眼睛瞪得像牛眼大,不僅僅是他,整個徽州府軍隊都是誓死效忠聆敬陽,不願意效忠的早就帶著部隊投降朝廷,聆敬陽冷笑一聲。
「石鐵,你在這裡堅守,能否擋得住朝廷大軍?」
石鐵嘴巴一翹:「擋得住,擋不住,也要比劃后才曉得。」
「擋不住,所有人都要死,還是以叛軍的名聲死去。」
「誰是叛軍還不確定,都督怎能就輕視我等呢?」
「好好好,要是擋住了呢,損傷的也還是我大明將士,別忘了,建奴還在關外積蓄力量,覬覦關內世界。」
「都督,你說來說去,不就是為了朱家王朝嗎,你有沒有為我們這些丘八想過,我們不是螻蟻,不是夜壺,不是達官貴人想用就用,不用隨意拋棄,都督,你太自私了。」
石鐵說完后,做好赴死準備,聆敬陽也動了殺心,方小眼悄悄把手放在刀柄,聆敬陽下令,立馬斬殺石鐵。
「我不允許你和朝廷內耗,你要是有本事,就帶著部隊去關外打建奴,不要在我這裡嘰嘰歪歪。」
「末將倒是想去啊,可誰讓我去,不要以為你很聰明,其實也就是紙上談兵,沒有眾弟兄鞍前馬後,你這個五軍都督府不過草台班子罷了。」
石鐵對聆敬陽愈發不滿,他還說起聆敬陽從來不為部下考慮,讓他們投降朝廷,朝廷能容下他們嗎?
就算是讓他們去打建奴,裂土封侯,天下安定后又會不會卸磨殺驢,石鐵越說越灰心,彷彿有無盡的委屈湧上心頭,卻不能去宣洩,說到動情時,猛然拔出大刀。
「都督,既然不願和朝廷兵戎相見,那末將先走一步。」
在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石鐵橫刀抹脖,獻血從延後噴涌而出。
聆敬陽連忙衝上前,試圖捂住傷口。
石鐵多年血戰,雙手孔武有力,抹脖子用盡全力,刀刃劃破氣管,他慘烈的向聆敬陽露出詭異笑容,最終在聆敬陽懷中咽氣。
石鐵的死,就像是一顆炮彈在聆敬陽胸膛炸開,讓他陷入到巨大痛苦。
眾人也都驚呆了,石鐵誓死不投降,徐升按耐住痛苦向聆敬陽請戰,他率領部隊南下江西,痛打崇禎朝在江西的軍隊,和鄭氏家族聯手,在東南地區裂土封侯。
聆敬陽把石鐵輕輕放在地上,撫摸石鐵臉頰,下令侍衛隊將石鐵好生安葬。
「徐升,方小眼,二人聽令。」
徐升,方小眼立馬保持筆挺之勢,渴望得到聆敬陽戰令。
可得到軍令讓兩人失望。
聆敬陽給兩人兩個選擇,要麼就地解散軍隊,要麼就去福建,投奔鄭氏家族,遠赴海外征戰異域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