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大結局
蘇威上台,聰明人都知道他就是把刀,接下來高順開始了他的動作,大力整頓。
任何國家建立之初,都有這樣的經歷,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高順不得不這麼做。
影衛全部出動,很多大臣都被抄家流放,被抓到南、北的苦寒之地做苦力。
隨著人口的增加,齊國的實力也在增強,高順的威望空前絕後,想推翻他是不可能的。
而高順這麼做的底氣是,他能有一直火器軍隊,領先世界幾百年,還有最強大的水師。
在高順的恐怖威壓下,地方勢力根本翻不起浪,但所有人也都清楚,只有高順能做到這種鐵腕,換一個人絕對不行。
高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從這一刻起開始布局,縱觀華夏五千年,所謂的歷史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循環。
沒有什麼永世的王朝,除非改變。
現在的齊國的確很強大,也可能是曇花一現,沒人能保證高順的子孫和他一樣。
所以高順現在考慮的,是如果加速融合,華夏能夠遼闊的版圖絕非偶然,而是地理環境所致。
如今東北已經收復,突厥的地盤還需要徐徐圖之,西部地區的吐蕃都成了藩屬國,高順打算過幾年全部拿下。
時光如水,齊國日新月異,一天一個變化,就這樣過去了十年。
十年後的齊國,主要道路已經遍布各州郡,實現了條條大路通洛陽,並且水路也十分發達。
經濟迅速發展,工業也迎來了新的復興,農業再次突破新高,可以保證全國一億百姓的用度。
雖然這些只是統計,還有很多人會餓肚子,但這已經是空前的盛世了。
由於朝廷重視百姓,所以百姓對高順感恩戴德,萬家生佛,國內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高順的雕塑。
四十多歲的高順身體狀態還可以,但常年的勞累讓他有些疲憊,齊國能有今天與他的堅持分不開。
如今的洛陽是一座超級繁華的城市,各行各業都已經出現,逐漸向外擴散。
格物院十分熱鬧,很多手藝人來獻計獻策,只要採納就會受到獎勵。
各個書院學術氛圍濃厚,不光是經史子集,已經有人開始研究數學和術學。
不過,哪怕有高順的指導,有些事情要實現還是太難了,就比如蒸汽機,比如發電。
高順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再看到電燈,但他現在已經不關心這個了,他要再次踏上征程。
經過多年培養,以李靖為首的一批年輕人已經成熟,這些留下來的的人都是對高順絕對忠誠的。
高順派李靖討伐突厥,然後又給吐蕃等藩屬國下國書,讓他們投降,而不是歸順。
面對齊國的挑釁,吐谷渾等國家並沒有妥協,而是選擇抵抗,聯合突厥對抗齊國。
這一次,高順讓他見識了什麼是實力,齊國的實力領先他們太多,有些東西不是他們隨便就能學會的。
這一仗打了七年,朝廷投入上百萬軍隊,終於滅了西域諸國,打敗了突厥。
這是空前絕後的勝利,高順的威望再次拔高,因為他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數百年的隱患。
西南的楊廣得到這個消息,嚇得幾天沒睡著覺,楊堅已經死了,他哪裡是高順的對手。
對此高順並沒當回事,他只想恢復前世的版圖,如今他做到了,還超額完成了。
但是版圖越大,越南治理,哪怕國家可以自給自足,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大公無私。
新的區域不適合漢人管理,只能進行自治,但是多年落後遺留的問題,反而成了朝廷的負擔。
對此高順沒辦法,只能去周圍合適的地方尋找資源,他已經派人去澳洲,並且已經登陸。
他要做的就是,把澳洲變成齊國的糧倉,只要打開局面,齊國就不會餓肚子。
至於學習成吉思汗,繼續爭霸世界,高順已經沒那個心思了,因為他老了。
朝廷里的事,高順開始讓兒子們接手,卻不是讓一個人負責,而是把他們都拉進內閣。
內閣如今有十三人,朝中大事基本上都出自內閣,下屬六部,共同治理天下。
而高順,只負責把控大的方向,他要用他接下來的的時間做一件事,君主立憲!
其實權利,並不一定都掌控在皇帝手裡,也可以掌控在家族手裡。
但選人用人是關鍵,所以高順制定了一系列祖訓,用來約束後人。
你可以有野心,但不要破壞根基,世界很大,足夠你去施展,齊國是你的後台。
縱觀歷史,所有王朝的結局都是改朝換代,那是因為他們不團結,也不知道世界的遼闊。
其實有沒有帝王不重要,世間是存在階級的,但階級之間並不是奴役關係,而是相輔相成。
君如水,民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高家後世的子孫,可以開疆拓土,可以建國稱帝,但如果在齊國鬧事,最終覆滅的是自己的家族,害的是自己的子孫。
家族用人的唯一標準,那就是用人唯賢,內閣的存在要平衡一切,確保國家長治久安,持續發展。
……
高順把他所有的想法,都留給了子孫,他不否定他有私心,可對於百姓來說,我不是什麼壞事。
其實百姓很淳樸,不需要多好的條件,只要能吃飽穿暖,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
只是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一旦人口超過一定數量,戰爭難免出現,也許這就是劫數。
但高順能做的他都做了,接下來就看老天爺怎麼參安排了。
二十年後,大殿之上,年近古稀的高順坐在那裡,下面跪著一個人。
「看了你的書,朕病了,雖然你寫的都是事實,但你根本不懂朕!
朕原本想把你流放,但你的書讓朕想起了太史公,如今你年齡也不小了,回家抱孫子去吧!」
高順說完,起身離開大殿,留下那人獃獃地望著王座,講究嚎啕大哭:「陛下!」
「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評說吧!」
新曆八年,齊太宗高順駕崩,時年八十三歲。
他的孫子高宏繼位,並沒有發生什麼動蕩,因為高順之後,所有的帝王都成了精神領袖。
內閣之中有一半是高家之人,另一半是外姓人,其中不乏歷史上有名的賢臣。
高順能做的也就這麼多了。
……
後記:
我的水平有限,還總想寫點什麼,我平時還要工作,只能抽時間去寫。
這本書一開始就是準備不足,不如上一本《更宋》,但結果好像並沒有太大區別。
過年之後,突然就病了,我已經吃了一個多月葯了,如今還沒有完全好。
有人說我寫的是垃圾,但我想說的是,沒有人不想好好寫,只是現在的人,有幾個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如今這個年代,信息太發達了,網上很多東西,影響了人們的感知和判斷。
我都是用心在寫,還是有很多人懷疑,或者說他們是在找存在感,或者有優越感。
我不否定有錯誤,不過這究竟是小說,如果太嚴謹反而失去了樂趣,真的沒意思。
匆忙結局也並非我意,但我實在是沒辦法,對不起大家了。
感謝一直以來支持我的朋友,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