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洗劫
,覆清1796
漢城城牆規模不小,周長有十八公里,高不到五米,寬四米,這是朝鮮國最後一道防線,朝鮮近三萬大軍聚集在此處,由大將李相璜親自指揮。
看著面前的漢城,副參謀長譚中吉不由得感嘆了一句:「這裡山環水抱,北有北漢山、北嶽山,東有洛山和龍馬山,西有仁王山,南有南山和漢江以南的冠岳山,漢江自東向西環抱城南,呈龍砂水穴「山水襟帶」的上好風水格局,可惜就是這城池修得太沒格局了些!」
三十萬人口的城市在朝鮮國來說是最特大型城市了,但對華夏來說,還沒一個縣城的規模的大。
「譚參謀還懂看風水?」麥有金聞言頓時好奇的湊了上去:「巴掌大個國家,能有多大的格局?」
譚中吉聞言頓時沒好氣的白了麥有金一眼,道:「不學無術,什麼風水,這叫地理,復興大學里就有專門教學這個專業的。」
麥有金見狀頓時訕訕一笑,道:「哎呀,不知怎麼的,每次一看書我就腦仁疼,看來我是與讀書無緣了。」
聽到麥有金打趣的話,譚中吉只是苦笑著搖了搖頭,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前方的崇禮門。
崇禮門是漢城四門最大的城門,石頭地基,兩層門樓,頗為壯觀,牌匾上寫著「崇禮門」三個漢字。
看著那三個漢字,譚中吉嘆了一口氣道:「我都不忍心毀掉它了。」
「不急,咱們得給朝鮮王留足夠的時間來選擇。」麥有金聞言遙望著景福宮的方向笑了笑說道:「不管是他們要逃跑也好,還是接受我們的條件和談也罷,咱們都得給他們把時間留充足了,畢竟,咱們不是來滅國的。」
譚中吉聞言點了點頭,道:「的確如此,那就製造些動靜,逼一逼他們吧!」
麥有金點了點頭后,便當即轉身下令道:「轟擊城門!開炮!」
「轟轟轟轟~」
......
「報,陛下,中國軍隊已經打到漢城外面了。」正在朝會要結束的時候,一名朝鮮官員衝進了大殿之中,高聲向朝鮮王李祘稟告道。
「什麼?中國人打來了?怎麼會這麼快?沈象奎呢?南公徹呢?不是有數萬大軍嗎?」李祘聞言頓時一驚,連忙站起身來語無倫次的問道。
「陛下,敗了,都敗了,水師全軍覆沒,壯勇營也已被打散,沿途的五軍營一樣也敗了。」
「什麼?」聽到這話,李祘頓時驚慌得一屁股癱坐了下去,口中喃喃自語道:「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
作為朝鮮的國王,李祘當然知道天朝上國的強大,也曾經幻想過,如果朝鮮能夠向中華帝國一樣強大,那該有多好啊!
從李祘的本意來看,他當然希望朝鮮能夠強大起來,他以為經過英祖和他自己兩代的勵精圖治,朝鮮應該已經強大起來了,就算不敵中華帝國,打他們的一支叛軍怎麼樣都應該綽綽有餘了。
只是他怎麼也沒想到,竟然這麼快就被兵臨城下了。
「轟轟……」
正在這時,城外忽然想起了隆隆炮聲。
見狀,左議政蔡濟恭連忙勸道:「不好,他們開始攻城了,陛下快走!」
聽到炮聲,李祘早已嚇得亡魂皆冒,得到蔡濟恭的提醒,李祘也頓時反應了過來,急忙交待道:「金卿,這裡便交給你了,和他們談,不管什麼條件,只要不太離譜,就都答應了吧!」
說罷,李祘便在侍衛的護送下,急匆匆的逃跑了,就連細軟都沒顧上收拾。
城外,麥有金率領的軍隊不到一萬,加上沒想滅亡朝鮮,所以只攻打了崇禮門一個城門,放任漢城內的官員、軍民等從其他三門逃跑。
直到傍晚時分,在討虜軍數門火炮不斷的轟擊下,崇禮門旁邊的城牆終於不堪重負轟然」一聲倒塌了。
早在之前,崇禮門就已經被攻破了,崇禮門的大門雖然厚重,而且還包有鐵皮,但終究是木門,幾輪炮擊后碎裂開來,但討虜軍並沒有急著進城,而是繼續炮擊城牆威逼著城內。
這時,整個漢城已經安靜下來,其中有一半的居民逃出城外,其他的也躲在家中,不敢出門一步。
見狀,麥有金當即便下令道:「傳令大軍進城,立即控制各處要地,記住,不得襲擾普通百姓!」
下令大軍進城后,麥有金和譚中吉便親率一千人馬來到光化門外,此刻大門敞開,足見朝鮮王等跑得是多麼的狼狽。
「光化門,取「光照四方、教化四方」之意,為景福宮的正門,為三拱劵轉結構,構造精巧,看上去確實非常壯麗,在光化門兩側,還有一對白色的獬豸石像,這是中華傳說中的上古神獸,沒想到在異國他鄉也能見到,倒是讓人感嘆。」
麥有金沒有理會譚中吉的感嘆,直接率軍進入了景福宮。
「景福宮是朝鮮五大宮殿之首,也被稱為「北闕」,乃是仿造中華宮殿而成,主體色彩為丹青色,呈正方形,對應四個宮門,景福宮佔地極廣,有建築五百間,規模宏大,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僅次於北京故宮。」
麥有金聞言有些佩服的看了譚中吉一眼后,便來到了正殿。
譚中吉跟上後接著介紹道:「勤政殿是朝鮮國王召見百官、舉行儀式的地方,也是景福宮最壯美的宮殿,它建在一座刻滿花紋的兩壇月台之上,冠以兩層重檐,顯得雄偉壯觀,殿前是平整的石板,還有一個廣場,中間是一條花崗岩鋪成的直道。在勤政殿後面是思政殿,乃是朝鮮國王辦公的地方。」
麥有金背著雙手站在正殿中間,聞言嘆了一口氣后說道:「沒想到這裡竟然如此漢化!」
就在這時,一個軍官來報:「報告司令,參謀長,宮內還有許多未逃走宮女雜役,其中還有一位朝鮮大臣!」
譚中吉聞言和麥有金相視一笑,道:「看來談判的人來了,帶上來吧!」
「是!」
趁著這會兒工夫,譚中吉趕忙對麥有金說道:「副司令,談判的事交給我,你趕快去收刮物資,我們既然來了,不能白來一趟!」
麥有金聞言頓時咧嘴一笑,道:「放心吧,交給我了。」
說罷,麥有金便快步離開了。
李祘等人逃離得匆忙,必然沒有帶走多少東西,剩下的討虜軍肯定不會放過。
不一會兒,金鐘秀便在士兵的帶領下走了進來對著譚中吉拱手行了一禮道:「下國右議政金鐘秀見過上國將軍!」
譚中吉見狀拱手回了一禮道:「有禮,在下中華討虜軍北伐艦隊副參謀長譚中吉。」
「見過譚將軍!」金鐘秀再次行了一禮后道:「不知徐將軍可好?」
「徐參謀駐紮在江華島負責統籌管理,一切尚好。」譚中吉回應一句后便直接道:「金大人既然認識徐參謀長,想必你應該已經知道了我們的條件了吧!」
金鐘秀聞言嘆了一口氣,無奈的點了點頭道:「下臣知道,不知上國是否還有其他條件?」
「沒有,就一個月內湊集一百萬石糧食,如今秋收剛過,這點糧食對你們來說問題應該不大吧?另外,歸還耿羅島給中國,並且作為你們佔領耿羅數百年的賠償,還得割讓郁陵島給中國,條件不變,你能做主嗎?」
聽到譚中吉的話,金鐘秀頓時鬆了一口氣,連忙回道:「我國陛下已經把和談事宜全權交給了下臣,只要上國的條件不太離譜,下臣都能做主。」
譚中吉聞言點了點頭,道:「我們的條件就那些,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金鐘秀抿了抿嘴后小心翼翼的說道:「前面兩條都沒問題,這第三條我們願意追加二十萬石糧食,只求不要割讓郁陵島,改為租借可否?」
譚中吉聞言有些怪異的看了金鐘秀一眼,隨即點了點頭道:「沒問題,不過年限得定在九十九年!」
如今形勢不由人,雖然很是憋屈,但最後金鐘秀還是答應了。
最後,雙方秘密簽訂了一份《中朝漢城協議》,協議內容只紀錄了耿羅島和郁陵島事宜,糧食的事並沒有在協議上。
至於藩屬的問題,雙方都沒有提及。
谷觪
簽訂好協議后,譚中吉便笑了笑對金鐘秀說道:「好了,金大人可以去籌集糧食了,什麼時候糧食到位,我們便什麼時候撤軍離開!」
討虜軍現在正在搬運城中的財寶,必須得把金鐘秀給支開。
......
另一邊,麥有金直接帶人找到了朝鮮國的寶庫,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便直接炸開了。
看著寶庫中琳琅滿目的財寶,麥有金頓時興奮的下令道:「快,搬走!」
李氏朝鮮開國近五百年,其中財富可想而知,而李祘逃走的時候,幾乎只帶走了宮裡的一點東西,寶庫這裡可是完全沒有動過。
王朝雖然閉關鎖國,但還是和中華王朝、日本保持著貿易關係,在這種貿易關係里基本以白銀、黃金結賬,而朝鮮也不缺銀礦和金礦,並且採礦權一直控制在王室手裡。
看到有將士在搬運銅錢,麥有金頓時沒好氣的罵道:「蠢貨,那麼多金子銀子不搬,搬那玩意兒有什麼用?」
這些和中華一樣的方孔圓錢,銅錢上的字也是漢字,是朝鮮王朝的主要流通貨幣,寶庫內的銅錢足有數百萬枚,不過麥有金對他們顯然沒有興趣。
一批人在景福宮搜刮,還有一批戰士在清空漢城的各府衙,以及一些逃走的大官、富豪的府邸,重點是一些糧倉。
這場搜刮行動一直持續到傍晚,只見景福宮外的廣場上財物堆積如山。
譚中吉見到這番景象時,頓時倒吸一口冷氣。
麥有金見狀笑了笑道:「參謀長,我讓人粗略清點了一下,這裡的白銀約三億五千七百餘萬兩,黃金約兩百萬餘兩,珠寶百多箱,還有百餘箱珍玩字畫書籍等,還有大米整整十個倉庫,不過咱們的船只有限,這些糧食恐怕可惜了!」
「參謀長你看,光是這套雍正年間刊印的《古今圖書集成》就有五千零而是冊。」
「什麼?這裡竟然有這套書?」譚中吉聞言頓時一喜,連忙上前拿起一本一遍翻看一邊自言自語的說道:「是了,聽說雍正年間一共刊印了六十四套,都是後來作為賜禮送出去了,這裡有一套倒是很正常。」
「好東西,這才是好東西,你知道嗎?大帥一直在找這套書籍,只可惜一直無緣得見。」
《古今圖書集成》原名《古今圖書彙編》,是清康熙時期由福建侯官人陳夢雷所編輯的大型類書。此書共有一萬卷,另目錄四十卷,分曆象、方輿、明論、博物、理學、經濟等六「彙編」,每編再分若干「典」,共三十二典,每典又分若干「部」,共6117部,每部酌情收錄匯考、總論、圖、表、列傳、藝文、選句、紀事、雜錄、外編等項。
《古今圖書集成》編輯歷時28年,是現存規模最大、資料最豐富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採擷廣博,內容非常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有人類、禽獸、昆蟲,乃至文學、樂律等,包羅萬象。它集清朝以前圖書之大成,是各學科研究人員治學、繼續先人成果的寶庫。
後來經過刪減一些內容后,共剩下一萬零四十卷,五千零二十冊,雍正四年最終用銅活字刊印了六十四套。
全書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開,規模宏大、分類細密、縱橫交錯、舉凡天文地理、人倫規範、文史哲學、自然藝術、經濟政治、教育科舉、農桑漁牧、醫藥良方、百家考工等無所不包,圖文並茂,因而成為查找古代資料文獻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書。
由於之後的《四庫全書》受清文字獄影響,大量書籍被列為禁書,遭到銷毀刪改,因此收書不全,錯漏甚多,而成書時間較早的《古今圖書集成》則收錄了《四庫全書》不收或未曾收錄的典籍,還包括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誌等。
被稱為「古代百科全書」的《古今圖書集成》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並列為中國古代三部皇家巨作。
除了《永樂大典》外,《古今圖書集成》是黎漢明最想要收集的,有了這套書,黎漢明便可以在此書的基礎上讓人編撰出中國最為全面的百科全書了。
只是可惜的這套書籍不是被贈送給藩屬國了,就是在一些書院或者大家族手裡,導致黎漢明求而不得,倒是沒想到如今在這裡發現了。
「馬上先把重要的書籍金銀等運去江華島,然後再讓司令加派船隻前來接應,既然到了我們手裡了,沒道理丟棄。」
聽到譚中吉的話,麥有金看著眼前這堆財寶鄭重的點了點頭道:「好,我再讓人將漢江的船隻全部給我徵召過來,爭取一次性多運一些。」
譚中吉聞言點了點頭,道:「另外,加大搜刮力度,除了窮苦百姓外,其他的能搜刮的就搜刮,我們這次恐怕是把朝鮮給打醒了,接下來他們必然會奮發圖強,咱們不能留下隱患,必須斷了他們根。」
「好,我馬上去安排!」
......
漢城北一百餘里的一處山城內,在確定了中國軍隊沒有追擊后,李祘和滿朝文武暫時停下來歇息,商討對策。
「陛下,中華帝國已經佔領都城,我們該逃到哪裡去?」見沒人說話,大司憲俞彥鎬抿了抿嘴后率先開口問道。
李祘聞言仔細想了想,但還真未想好去哪裡,北部的平安道、寧安道與中華帝國接壤,去那裡也不保險。
而南部的慶尚道、全羅道全靠海邊,中華帝國叛軍海軍強大,可以隨時在兩個地方登陸,李祘想了半天,發現暫時去哪裡都不安全。
看了一眼周圍的武將,這些人都低著頭,兩天近十萬人被兩萬餘人橫掃,他們自己也覺得羞愧無比。
沉默了好半天後,左議政蔡濟恭才嘆了一口氣開口道:「陛下,我們國家最精銳的大軍被人家區區兩萬人打敗,據說中華帝國叛軍有戰士百萬,如果傾巢而出,不,哪怕再來十萬人,我們拿什麼抵擋?諸位同僚,咱們該醒醒了,如果朝鮮真的被佔領,一切都完了!」
蔡濟恭怎麼也沒想到,原本他以為強大的朝鮮國,竟然會如此不堪一擊,他雖然知道朝鮮國不是中華帝國的對手,但也沒想到會敗得這麼乾淨徹底。
在蔡濟恭原本的預想中,再怎麼不敵,至少應該能把敵人擋在海上,他是怎麼也沒想到,僅僅只過了一天,竟然就被兵臨城下了。
李祘此刻也懊悔自己為什麼會選擇一戰,但心不甘啊,都城被佔領,裡面的一切恐怕已經淪為中華帝國的戰利品了。
這一戰,可以說把李祘的自信心從雲端打落到了地底,外面的世界已經變得他快不認識了。
不過,李祘怎麼想都不甘心,不由得對李相璜問道:「李將軍,我們真的沒有機會了嗎?」
李相璜聞言跪下垂首道:「陛下,我們與中華軍隊的武器差的太遠了,即使再來幾十萬大軍也是枉然,臣以為只能求和,才能保全朝鮮!」
「陛下,我們召集軍隊的同時中華帝國恐怕也會增兵,說句喪氣的話,那天臣看到他們的武器,才知道我們是井底之蛙,如果沒有更先進的火器,我們無法與中華帝國交戰!」禮曹判書尹蓍東聞言也連忙接話道:「而且,就連清國都不是他們的對手,更何況我們?」
不遠處,議政府左參贊沈煥之、刑曹判書李晚秀等一眾官員則是一臉茫然,僅僅兩天就丟了都城,本來認為自己的國家是多麼的強大,原來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李祘聽到李相璜和尹蓍東二人的話語后,此刻沮喪無比,早知道是如此結果給他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反抗,如今丟人不說,家當還賠了進去,而且接下來中華帝國挾勝之威不知道還要提出什麼苛刻的條件。
正在這時,院外傳來一陣嘈雜之聲。
沒一會兒,卻是負責和談的金鐘秀找來了:「陛下,他們的條件沒有變,只是在臣的再三勸說下,他們同意把郁陵島改成了以每年一萬兩銀子租借九十九年,這是草簽的協議,請陛下定奪!」
李祘連忙接過協議看了看,好半天後才面色沉重的對金鐘秀說道:「辛苦金卿了,有此協議,總比亡國要好!」
頓了頓,李祘才抬頭對一眾官員說道:「至於一百二十萬石糧食,便從其他六道調集吧,如今京畿道恐怕是不會有多餘的糧食存在了,就這樣把!早些把糧食給他們,好讓他們早些離開!」
說罷,李祘便踉蹌著走進了內室。
.......
與此同時,琉球島外海。
琉球國兵部尚書吳開文拱手對蔡牽行了一禮后稟告道:「蔡將軍,我們已經完成了對本島的封鎖。」
「保持警惕,防止有北部的日本人流竄過來偷襲。」蔡牽聞言點了點頭后交代了一聲,在這個觀察只能靠眼的時代,任何防禦都是有漏洞的。
儘管他們已經在這片海域游弋,但是也不能保證沒有漏網之魚。
吳開文聞言連忙拱手應道:「將軍放心,下臣會保持警惕的。」
此時的吳開文神態輕鬆,在他看來,如果不出意外,島上的日本人是沒有機會逃脫的。
蔡牽見狀正準備說些什麼的時候,遠處海面忽然傳來了「噹噹噹」的銅鑼聲。
聽到動靜的蔡牽頓時一喜,笑著對吳開文說道:「我們的大軍來了,你們準備一下吧,明日咱們便對島上的日本人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