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南征之始
對於已經在籌劃南征的朝廷來說,原定開始南征的時間是在延熙八年的春天。畢竟朝廷擴軍是在延熙五年年末的事情,到了延熙八年,大概是兩年出頭,正好是一個入伍士卒能夠嫻熟操弓的時間,到那時南征的各項物資輜重也剛好備齊,一旦春潮湧動,便可讓大軍啟動南征了。
而至於如何進攻,陳沖其實也做了完整的計劃。
計劃的藍本來源於此前建業之戰的教訓。陳沖以為,當時漢軍的失敗主要是在兩點。第一個是公認的,漢軍並沒有能與吳人相抗衡的水軍。第二點則是戰略問題上的,水師的問題或許當時無法解決,但吳人的兵力劣勢卻是實打實的,只要合理運用這一點,漢軍未必不能取勝。但漢軍當時在沒有解決上游威脅的情況下,就直接進逼建業,結果導致周瑜一旦擊破漢軍水師,二十萬大軍就被困在大江南岸,走投無路。而如果當時大軍不急著過江呢?只要等周瑜援軍先來到建業,巴蜀與襄陽漢軍再去全取荊州,建業城下的勝負又當真重要嗎?
所以陳沖從這一點出發,決定將主攻的方向放在荊州,淮南方向進行輔攻。
荊州的主攻方向由元帥關羽負責,南府、西府兩府共十八萬大軍,皆受關羽節制,南府以他為主將,西府以張飛為主將,麾下又下轄有馬岱、姜維、鄧艾、王基、龐統、李義、上官勝、呂乂、李恢、習珍等將領,可謂是強將雲集。陳沖策劃,希望漢軍首先由西府發起進攻,西府軍此時已在南安積累了一支極為驚人的水師,此時只需要順流而下,沿南岸向荊南發起攻擊,吸引吳人的主意,南府便可率大軍南下,渡過漢水進攻襄陽、江陵、安陸諸城。以漢軍數倍之兵力,吳軍定然無法守城,只能要麼選擇決戰,要麼選擇退兵。而兩軍夾岸而行,必然逼得吳軍左右支拙,難以招架。
而淮南方面,則由諸葛亮負責,節制東府十二萬大軍,下轄杜畿、牛金、馬謖、姜敘、李嚴等將領,將與荊州方面同時進攻,但旨在牽制下游敵軍不與上游匯合,並不是與其決戰。故而陳沖與諸葛亮去信安排說,他展開陣勢后,應當奪回大部分江北城池,但對於吳人的江北險要濡須塢,則可以暫緩攻勢,既不讓敵軍徹底退回江南,也讓他難以顧及荊州。等到荊州局勢已定后,再展開總攻不遲。
等到兩軍都達成戰略目標,在淮南會師后,最後才是攻滅建業的行動。此時建業外無援軍,三面受逼,可謂命懸一線,而對漢軍而言,就像是一個即將瓜熟蒂落的桃子,這時只要再在陸路上切斷吳人與南面的交流,就是切斷了吳人的最後一線生機,勝利就已經取得了。畢竟哪怕不與之交戰,吳人連糧草都運不進來,如果不想餓死,也就不得不面臨失敗這一結局了。
這個計劃在延熙六年年末敲定后,丞相府就已經通曉漢軍中所有校尉級別以上的將領,全國上下也都在為此進行準備,原先在河橋練兵的車騎將軍張飛,此時也接替馬超,率軍到白帝城去了。但在延熙七年的六月,有一則消息傳到了丞相府,打亂了陳沖原定的計劃。原來是五溪蠻爆發了大亂,已經禍及荊南,轉戰四郡了。
此前說過,漢軍準備伐吳的消息已不是秘密,吳人也在想方設法加固荊州防禦。但江南的國力到底不比北方,自從孫策將揚州制度改為授兵部曲制后,麾下各部更是擄掠平民成風,世家大族無不隱戶藏民,以至於江東並無大亂,戶冊上的民籍卻連年減少,賦稅更是每年拖欠。但這是孫氏立國之本,不能輕易改動,揚州幕府也只能聽之任之,另尋別處開源罷了。
於是孫權就將目光轉向了深山老林中的山越蠻民。揚州、荊州、交州三州,州內地形都錯綜複雜,除去縱橫密布的水網外,更多的則是丘陵高山,這裡就居住著許多未經開化的生人。說起來,這些人都是自世宗皇帝開疆時就在這裡定居,而漢人搬遷過來的時候,也只開拓那些較為平坦的平原河灘,所以幾百年下來,除了極少數情況外,漢人與生民都各自為生,相安無事。但對於如今的孫權幕府來說,則是另一回事。這些山越蠻民人口眾多,若能將捉下山來,轉為田戶,則能大大緩解府中虧空,而若是補充進軍隊部曲中,這些山民自幼生活在山林內,也算得上吃苦耐勞,是極不錯的兵源。故而在孫權當政之後,大肆捉拿收服蠻人變成了吳人的國策。而在最近兩年,面對逐漸咄咄逼人的漢軍,吳人對蠻人的捉拿就更變本加厲了。
而此次起事的五溪蠻,就是荊州南蠻中最為知名的一支。五溪蠻又稱武陵蠻,因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樠溪,酉溪,沅溪,辰溪,常年為蠻夷居所,所以被人如此稱呼。早在世祖再興大漢之際,五溪蠻就已是荊南一霸,而後在兩百年間不斷起事,朝廷雖然常常將其擊敗,但到底不能完全剿平,還是在劉表主政時期,他大施仁政,這才使得五溪蠻安穩了十數載,即使吳人奪得荊州后,也忌憚五溪蠻勢大,延續了劉表的安撫政策。
直到延熙七年的三月,陸遜探查出漢軍已經增兵近二十萬,為此倍感兵力窘困,難以禦敵,這才將手伸到五溪蠻內。他派遣諸葛瑾到武陵辰陽,打算徵召兩萬人入軍,但諸葛瑾剛剛說出要求,五溪各族當即就鼓噪不已,表態絕不會為孫氏奉兵,而後竟反過來扣下了諸葛瑾,讓陸遜送來財物,而後又宣稱說,若不能案要求辦事,他們就要響應北人。陸遜得知后,大為震怒,當即派費棧領精兵五千進攻辰陽,五溪蠻措不及防,丟下諸葛瑾落荒而逃。而後又深覺恥辱,乾脆就推舉沙摩柯為王,數萬人在荊南起事,同時派使者向南府漢軍求援。
此時在南府坐鎮的是護軍將軍張既,他得報之後,不能獨立做主,於是就把使者再送到雒陽,向陳沖彙報情況。
陳沖見了使者,大喜過望,當即詳細詢問荊南的具體情況:武陵蠻有多少人?能否與吳軍對抗?若不能對敵,又能支撐多久?但結果是令他較為失望的,武陵蠻人數雖多,但是缺少兵器甲胄,無法與吳軍正面對敵,只能攻其薄弱處,調動吳人,但這也不是治本之法,而如果漢軍不來救援的情況下,讓吳人大軍南下圍剿,沙摩柯最多支撐到十月,恐怕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這樣就使得陳沖面對了一個選擇,是坐視五溪蠻在荊南滅亡呢?還是要提前計劃,令關羽張飛當即南下?陳沖思來想去,覺得還是不能放過這個良機,眼下畢竟已是六月,等到軍令傳到關羽處,他準備完畢,恐怕已經要到七月下旬了。到那時秋汛初落,吳軍已經無法在漢水動用大規模的樓船,而南府準備的小船卻可以行動自如,同時也是漢軍騎兵最為舒適的季節。這時漢軍雖然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U看書ans但吳人也要面臨三面作戰的窘境,兵力不足的缺點也將進一步放大,何樂而不為呢?
陳沖因此下定了提前南征的決心,他當即拿來印璽,授予沙摩柯歸義將軍一職,請使者轉交給沙摩柯,並表示將火速派大軍進攻東吳。而後他通過朝廷下詔,任命關羽為南征三軍統帥,元帥兼大都督,東、西、南三府受其節制,車騎大將軍張飛率西府軍出白帝,護軍將軍張既率南府過襄陽,征東將軍諸葛亮率東府攻淮南,正式開始滅吳之戰。
消息傳出后,朝野無不震驚。雖然早就料想到了丞相會發動滅吳之戰,但如今當真發生,還是令人感到一種不真實感,朝堂上下都說是不是太急了?國家分裂的時間太長,很多人都無法想象統一后的生活了。不過丞相府的命令是絕對的,朝中無人能夠違背。
而吳人在雒陽的密探極多,關羽剛剛從漢中趕回樊城,建業朝廷就已經得知。聽說漢軍出兵南下,吳庭上下也不免震恐和緊張。戰局既然已開,也無可回頭。此番也不再是五溪蠻和陸遜的較量,隨著漢軍方面的加入,吳人的國運也拱手放上了賭桌,如果陸遜作戰不利,失去的絕不僅僅只是荊州而已。
正因如此,孫權甚至下令,將交州與寧州的軍隊都一併交給陸遜統轄,情形急迫間,他甚至派出了自己剛剛從丹陽收得的一支蠻兵,致使在荊州的陸遜下轄超過十二萬人,雖然與漢軍相比還是劣勢,但也絕非是不可一戰的狀態了。
延熙七年的八月,車騎將軍張飛率先渡過江關,七萬大軍以一日六十里的速度,正式踏入荊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