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節 龍且
千千小說網www.77xs.com,最快更新楚河漢界!
(筆者按:即將寫到韓信和龍且的濰水之戰了,先和諸位讀者簡要介紹一下歷史記載里的濰水之戰的過程,大約就是韓信在濰水上游築壩,然後帶著軍隊徒涉濰水,攻擊龍且之後詐敗;龍且興奮地帶兵追擊,等楚軍一半渡過濰水后,韓信放水將楚軍截成兩半,擊殺了不得不背水一戰的龍且。
諸位讀者看到這段描述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不是一幅盛夏的場景?或者是個陽春三月,最次也是類似劉邦、曹咎滎陽之戰的深秋,兩軍士兵為了勝利咬咬牙也就徒涉濰水了。如果筆者告訴諸位讀者,這場戰役發生在公曆12月到1月,山東正是白雪皚皚、天寒地凍的時候,兩軍將士還爭先恐後地往冰窟窿里跳,諸位讀者會不會覺得有些彆扭?而且這個時候築壩,先不說有沒有必要,以及難度如何,要是凍上了怎麼辦?
嘗試著還原一下當時的戰場過程:大約韓信發現濰水沒有完全凍上,在這個滴水成冰的季節,先是築壩讓水位更低一些,然後逼著士兵徒涉滿是冰渣的濰水去攻打堅固的楚軍營寨。哪怕水位再低,漢軍士兵總要把腿腳弄濕吧,這些漢軍士兵拖著凍僵了的雙腿站在楚軍營地前挑戰。一陣北風吹過,漢軍倒下了大半。韓信一看不好,再等下去全軍都要凍死了,於是喝令全軍回營換乾衣服;這時龍且領著軍隊出戰,見漢軍正在撤退,就領著楚國全軍追擊。於是這些楚軍又徒涉了濰水,哆哆嗦嗦地追到了漢軍營前,不幸漢軍換衣服的速度比較慢,兩陣北風吹過,楚軍幾乎沒有還能站起來的人,這時韓信和漢軍一身乾爽的重新出營,把龍且斬於馬下——這樣的戰役進程,諸位讀者是否覺得合情合理?
有的時候,筆者真是好奇,有些戰役使用的計謀是不是史官們坐在家裡一拍腦袋想出來的,為什麼不能是韓信憑藉自己卓越的戰場指揮能力,正面擊潰了敵人取得了勝利?名將靠著勇氣和指揮能力取勝,是不是在作者眼裡就是不夠聰明,就是缺少智謀的匹夫之勇?所以就如同三國演義里的智將一樣,絕對不能正面破敵,必須要施展個陰謀、要水淹火燒敵人一把,來體現聰明才智。
本來筆者更傾向於描述一場正面決戰,韓信取勝靠的是敏銳的目光、沉著堅毅的指揮;但仔細想想,為了不被說成是歷史虛無主義者,濰水之戰筆者還是會和巨鹿之戰一樣,儘可能地把歷史說法給說圓了,描述一個利用濰水截斷敵軍取勝的戰役過程。筆者覺得在這種季節能利用上濰水就不錯了,諸位讀者不要深究筆者描述的過程是否可信,不要深究其合理性。)
漢四年十一月,高密。
楚軍和齊軍已經會師,沿著濰水布置了聯營。
而追擊田廣到此的漢軍,也在濰水的另一邊布置了營地與聯軍對峙。
最近一段時間來,韓信每天都要親自檢查濰水的情況,這幾天水面總算是冰封了,而且越凍越硬。
「這裡,又是一處,記下來。」韓信用棒子敲了敲冰面,對身後的衛士們說道。
「是。」衛士們把這一處可供大軍通過的堅固冰面記了下來,加上之前的幾處,大約足以支撐漢軍越過濰水,直接攻擊聯軍的營寨了。
不過韓信還是不滿足,又帶著衛士走了幾里地,又找出了一片能夠經得起成百上千人踩踏的冰面。
「如果再下場雪就好了。」檢查完畢后,一個衛士抬起頭,看著天上的萬里晴空。
聯軍依靠濰水據險而守。現在楚軍和漢軍實力相當,而齊軍的實力則每天都在恢復,一開始大量的齊國城市因為恐懼而向漢軍投降,現在聽說楚軍的援軍已到,齊王在高密站穩腳跟后,這些城市開始出現反抗的苗頭。留守在齊國境內的漢軍不斷向漢相韓信告急,說如果不能速戰速決,那就需要派遣更多的軍隊回去,協助壓制齊人的反抗。
不過韓信對這些告急聲充耳不聞,他擅自發動對齊作戰,導致已經達成的漢、齊盟約破裂,害死了劉邦的親信謀士酈食其,結果項羽卻翻臉不認人,竟然撕毀了與韓信的秘密約定。幸好劉邦也是騎虎難下,為了挽回局面不惜把三川、河內的兵力削弱到最低限度,孤注一擲地給韓信派來了大量援軍,累計已經超過一萬五千甲兵,加上韓信原本的一萬,現在漢國大半的軍隊都開進了齊國。
即便如此,韓信面臨的局面仍是異常險惡,漢軍目前只佔據了從歷城到臨淄一條短短的通道,周圍的千乘、狄、嬴都還在齊國的控制之下。為了追擊田廣,這些近在咫尺的要害地方都無法分兵佔領,用不了多久齊軍就會在這些地方集結,對漢軍薄弱的後方發起反擊。而且依靠這麼一條狹窄的佔領區,漢軍根本收集不到足夠養活大軍的糧草,即使想從趙國千里轉運,也苦於缺乏人力,整條糧道也都在齊國的威脅之下。
只是,韓信依然不能後退一步,唯一的機會就是速戰速決,消滅齊、楚聯軍,然後騰出手來掃平整個齊國,否則他的下場就只有粉身碎骨。雲集齊國的兩萬多漢軍,劉邦苦心積攢起來的精銳主力,也都只有死路一條。
漢軍上下都意識到了危險,所以韓信的衛士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希望再來一場雪,至少有陰雲能讓冰層迅速地加厚。可韓信卻沒表示贊同,而是抬起頭看著從頭頂灑下的萬丈金光,陽光給天寒地凍的齊魯大地帶來了一絲暖意,也讓濰水的冰層凍得不那麼結實。
「不,我還需要幾天太陽,」韓信答道:「至少交戰的那天,我需要太陽。」
不顧衛士們迷惑的目光,韓信翻身上馬,領著他們返回大營,然後匆匆寫就了一封戰書,命令手下給龍且送去:「明日約戰。」
……
拿到韓信挑戰書的時候,龍且只看了一眼,就批複道:「明日決戰。」
寫完后,龍且就把回信丟給了漢軍的使者。
這個舉動讓楚軍的幕僚們都睜大了眼睛,幾乎不能置信。
雖然天氣的原因導致濰水天險開始變得不可靠,但這種溫度同樣極大地增加了漢軍強攻的難度。入齊的漢軍除了留少量兵力在後方外,幾乎都集結在聯軍對面,根據楚軍的偵查大約有兩萬兩千到兩萬三千之數。聯軍這邊,目前有一萬八千楚軍,五、六千齊軍,從人數上看聯軍幾乎沒有優勢。
至於兩軍的實際戰鬥力,聯軍毫無疑問處於絕對下風。漢軍中有大批身經百戰的老兵,而楚軍幾乎都是新兵。齊軍更不用說,田廣才剛剛站住腳,士兵不光缺乏訓練,就連武器都還沒有配齊。
「大司馬,」次將周蘭忍不住出聲質疑:「漢軍糧盡在即,勢必死戰,我軍只要堅壁等其自敗就是,何必與這些窮途末路的人拼殺?」
「是啊,大司馬,」另外一個郎中也說道:「大王命令大司馬堅守,等待齊人攻漢,我軍可觀齊、漢自斗,只要保證漢軍不能攻滅齊國便是。」
龍且搖搖頭,不以為然地說道:「我認識韓信很久了,知道他是個懦夫,可將其一鼓擊潰。」
營帳里騰起一片嘩然。韓信連破魏國、趙國,不管之前是不是有胯下之辱,這種敵人怎麼可以輕視?就算韓信從前是個街頭懦夫,那和他打仗又有什麼關係?不敢和無賴搏命並不意味著他不敢指揮兵馬廝殺。
不過龍且又能說什麼呢?總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最近一直有劉邦的秘使來訪,那個使者提出的條件讓龍且怦然心動。生逢亂世,哪個大丈夫沒有割據一方的雄心呢?
漢軍秘使向龍且保證,只要楚軍率先攻擊韓信本部,那曹參、灌嬰、陳武等十餘路漢軍將領也會加入,一起攻擊這個叛賊。韓信本部只有五千人左右,肯定擋不住一萬八千楚軍和差不多數量的漢軍夾擊。只要韓信死了,漢軍就會協助龍且平定齊國,劉邦也會立龍且為齊王。
龍且暗自揣摩漢王劉邦的心思,也覺得不消滅韓信這個心腹之患,劉邦怕是睡不著覺,指不定哪天韓信就又會背叛漢王,清洗他的忠臣,將漢軍出賣給項羽。不過漢王秘使說的不錯,要是漢軍自己攻打韓信,就怕被龍且趁亂一鍋端了。要是不拉攏好龍且的話,哪怕是殺了韓信這個叛徒,大部分漢軍多半也沒法活著離開齊國。
至於龍且對項羽的畏懼,秘密使者也很好地加以化解,舉出了武臣、韓廣的例子,最後還有項羽自己的例子。武臣劫持了陳勝的軍隊自立為王,韓廣又劫持了武臣的部隊自立為王,至於項羽更不用提,他劫持懷王的軍隊時,龍且自己都是其中的參與者之一。漢王使者向龍且指出,當有一個更大的威脅時,君王是無法追究劫持軍隊的部將的。現在對項羽而言,劉邦無疑是更大的威脅,所以他也無法追究龍且的自立。
這話簡直說到了龍且的心坎里,之前項羽對外姓的部將一概不信任,從來都只讓項氏的子弟做主將,外姓人只能當個次將。現在,項羽終於明白項氏的子弟都扶不起來,把這麼一支大軍交到了龍且手裡。龍且感到自己的手已經摸到了王印的邊緣,只是還需要一場立威的大勝,他需要斬殺韓信,來向部下們證明自己值得追隨。
從這個角度想,龍且是絕對不能遵守項羽的命令的,如果齊國人自己驅逐了韓信,那他又有什麼功勞呢?僅僅是保護齊國不被漢軍攻滅,是不能證明自己實力的,也會導致田氏的實力恢復,重新取得對齊國的控制權——對想當齊王的人來說,田氏也都是敵人。
「你們跟隨我來這裡,難道就沒有想過立功嗎?」龍且質問滿營的武將:「如果不立下戰功,如何能封侯拜將呢?」
聽到龍且的話后,不少楚將都發生了動搖,不過龍且知道大家還是對正面交鋒不看好,於是就拿出了自己的方案:「我們絕對不首先渡過濰水,讓韓信來攻打我們,如果漢軍果然勇不可當,我們就退回營地里堅守;如果漢軍有機可乘,我們再見機行事。」
這也是龍且給自己籌劃的穩妥之策,他已經對漢王使者說過了,要攻打韓信就要一起攻打,至少其他各路漢軍要公開倒戈。
聽了龍且的計劃后,楚軍將領們議論了一番,都點點頭表示同意,這樣確實很穩妥,既不錯過功勞,也不會太過冒險。
當天晚上,龍且和漢王使者做了最後一次秘密溝通,使者對龍且的計劃表示認可,連夜離開楚軍營地去和曹參等人聯絡。
第二天一早,龍且站在營牆上眺望對岸,看到漢軍果然盡數出營了,濰水那邊密密麻麻的都是漢軍的黑旗。
見狀龍且也下令楚軍全體出營,在濰水和聯營之間拉開戰線。本來齊軍不打算出戰,也堅決反對龍且的速戰計劃。但龍且一意孤行,齊軍也只好跟著出來列陣,好比強盜入室,客人拚死上前與強盜搏鬥,主人總不能躲在邊上旁觀。
今天和前幾天一樣,萬里晴空。
漢軍出營的時間並不早,已經接近中午了,看上去顯然是打算在比較暖和的時候進行交戰。隨著韓信一聲令下,漢軍就浩浩蕩蕩地踏過了濰水,向著楚軍的陣地開來。
可能是因為冰面上可供通行的地方不多,很多漢軍在走到濰水邊的時候都放慢了腳步,或是乾脆停下,等著韓信本部通過後,再從他使用的通道過河。
龍且感到自己的心跳加速,情不自禁地攥緊了拳頭,觀察著漢軍各部的一舉一動。
使者還問過龍且一句話,那就是以龍且看來,劉邦會更希望龍且還是韓信為齊王?這句話同樣深深地打動了龍且。韓信從河內開始,已經一再露出叛意。正如項羽總對大家說的那樣,如果一個人不夠忠誠,那能力越大害處也越大。龍且對項羽的說法很贊同,他相信劉邦也是一樣。
暗地裡比較過自己和韓信后,龍且發現其實自己是有很大優勢的:龍且和韓信都是楚人;早在韓信投奔劉邦前,龍且就與劉邦相熟,攻打章邯的時候龍且對劉邦一直非常恭敬,相信自己當時嚴格服從命令的樣子漢王還有很深的印象;最後,一旦招降了龍且,劉邦能得到一萬八千楚軍的助力,將來平定齊國根本不需要漢軍再出力。
「我什麼都比韓信強,」龍且在內心深處發出吶喊:「漢王當然會選我做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