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汴梁

第一章汴梁

CP|W:250|H:190|A:C|U:http://file1.qidian./chapters/20126/29/2385196634766010345090421118622.jpg]]]大宋紹聖二年,此時又是一年一度的漕糧進京的日子,那東京汴梁的汴河之上立時比一般的時候更是熱鬧了許多,這宋朝的漕糧北運之事起源於兩漢之時,而後逐漸發展完善,到唐代之時發展到了第一高度,而到如今更是成了那東京汴梁每年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這漕糧最高之時有實征六百萬石,用於滿足那京城和各方駐軍的糧草,可以說這條運輸漕糧的汴河,就是這擁有人口百萬的當世第一大城,大宋國都東京汴梁的生命線。

而就在這漕糧搬運的碼頭之外,有一座酒樓,這酒樓佔地極大,寬廣無比,而且樓層又高,明眼人一看就知這酒樓已經到了那能蓋大小的極限,只要再大再高一點就犯了官府的忌諱,就有逾制之罪,這酒樓就是那自太祖開寶元年起,幾乎是大宋定都汴梁起就有的如今已經傳了十代,有了一百二十八年,當今汴梁第一,乃至於是大宋第一的酒樓——周家樓。

在這酒樓的頂層天台之上,此時正站立著一人,此人身材壯碩,身高五尺有餘,(北宋尺的長短合今尺在30.9~32.9厘米之間,通常為31厘米左右,本書為了計算方便,就再短一點,一尺定為30厘米,後面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後面不再重複解釋)周身的肌肉把身上這身寶藍色的衣衫撐的鼓鼓的,看上去就是一個微矮的壯年漢子,可等到往那人臉上一看,就發現此人面色白皙紅潤,還帶有一絲稚氣,頭頂既無巾又無帽,更無襆頭,這分明是沒有行過冠禮的少年。

要知道這冠禮雖是在五胡亂華、五代十國之時曾一時停止,但是自本朝定鼎以來,一些朝中重臣和文人士大夫痛感佛教文化是對大眾的強烈衝擊,主張要在全社會復興冠、婚、喪、祭等禮儀,以此弘揚儒家文化傳統。本朝那位世稱涑水先生。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資治通鑒》,的司馬光司馬君實就曾痛心疾首地說道:

「冠禮之廢久矣。近世以來,人情尤為輕薄,生子猶飲乳。巳加巾帽,有官者或為之制公服而弄之。過十歲猶總角者蓋鮮矣。彼責以四者之行,豈能知之?故往往自幼至長,愚騃如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

他認為廢除冠禮,使得人情輕薄,自幼至長不知成人之道,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司馬光在其《書儀》中,制訂了冠禮的儀式:男子年十二至二十歲,只要父母沒有期以上之喪,就可以行冠禮。為了順應時變,司馬光將《儀禮·士冠禮》加以簡化,使之易於為大眾掌握。此外,還根據當時的生活習俗,將三加之冠作了變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襆頭。

有這名人作為表率,和眾多的文人士大夫的提倡,而本朝歷來尊崇文事,使得冠禮又重新開始盛行起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更夫走卒,商野小民只要家中有條件的都要在自家孩兒成年之時舉行冠禮,就算家中實在貧苦,但也會由宗族安排,統一舉行冠禮,不過可能是因為十二歲實在是太小了一些,所以一般舉行冠禮的時間安排在一十五歲,如果過了十五歲還沒有舉行冠禮的那就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家中有喪,無法舉行,要麼只有一條,非大宋之人。

不過看這少年的穿戴,不像是戴孝之人,又非蠻夷胡種,而且這少年能夠來到這周家酒樓的頂層,而且全身不是那伺候人的小廝打扮,分明是一個富家公子的模樣,也不是那因家中貧困而無法舉行冠禮的人家,那麼這麼看來,則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少年天賦異秉,發育的極好,未及成年,身軀就幾近成年漢子的模樣了。

這少年站在樓頂天台邊上,手扶著那四尺八寸高,取上好硬木用榫牟結構拼接,后又用桐油拌生漆塗刷多層,然後在陰乾的漆面上以純銅抽拉成絲,然後在漆面上鑲嵌成花紋,然後再有琢玉的細紗打磨的光滑如鏡的欄杆上,遠看那腳下那汴河碼頭前,那些腳夫成群結隊的從那漕船上搬下一袋袋此次新進入京的漕糧,來到糧食轉運之處,從記錄的官員手中換取一根根象徵著代表一袋糧食酬勞的竹籤,然後快速的返回碼頭,去搬下一袋糧食,用自己的勞力來換取自己的生活所需。

那少年看著腳下好似螞蟻般忙碌的人群,心中若有所思,這時耳邊一陣清脆的銅鈴聲,這少年聽了,仍沒有回頭,只是靜靜的看著腳下的一幅眾生圖,過了片刻之後,那銅鈴聲已然停止,這時在少年身後那高有兩丈寬有一丈深有一丈的,樣式古怪,那好像一立起的方磚的房間的木欄形制的大門向兩邊拉開,從裡面走出幾個人來。

當頭一人身著一襲綢制的青衫,頭上一頂湖藍色的頭巾,齶下三縷長須,烏黑油亮,被天台上的大風一吹,那六寸長短的鬍鬚隨風而舞,條條分明,根根見肉,此人大概五十來歲,但是保養的極好,膚色紅潤,額頭和眼角的皺紋如果不仔細的觀察,恐怕還輕易看不分明。

在這人的身後還跟著兩人,都是小廝的打扮,一人手托一個木盤,在木盤之上又各自放著一些東西,有吃食,也有器物,只見那打頭那人先讓那兩個小廝先將手中木盤上的東西,一件件的放在那張開足有兩丈方圓,用油布,硬木製成的遮陽傘下的一個矮案上,然後來到那少年身邊拱手道:

「稟告大郎!琉璃坊今日又出了一批新的家什,顏色也多了許多,想來離大郎所說的那種透明的水晶琉璃已經不遠了,這些新貨還請大郎賞玩,還有今日那些按大郎所說,從常州宜興縣掘那些紫砂陶泥,燒成的茶壺已然送到,現以用家中新挖的那口甜水井中的井華水,以銀屑炭燒煮之後,已沖泡了自家清炒之法製成的高山雲霧茶,和這家中廚子新近製成的幾樣茶點,請大郎品評一二!」

這被老者稱為大郎的少年一聽,回過身來,也未說話,就徑直來到遮陽傘矮案旁的圈背交椅上坐下,仔細打量起那矮案上的東西來。

只見那少年先用手摸了摸那老者所說的那新制的紫砂茶壺,手指在那茶壺的身上緩緩的滑過,手指感覺到壺身溫熱,上面的觸感既不像景德鎮所出的青白瓷那般光滑,也不像陶器般粗糙,近乎與兩者之間,與人的肌膚相近,摸起來十分的舒服,整個茶壺有成人巴掌大小,成一梨型,看上去分外的順眼。

少年一手將茶壺托在手中,又一手提住那壺蓋上指肚大小,寶珠形制的蓋鈕,輕輕一提,居然將裝了八分滿的茶壺整個提了起來,接著少年一手抓住壺身,一手扭住壺蓋左右一用力,聽得沙沙的一陣輕響,那壺蓋就被提了起來,從而可以知道之前將那茶壺提起來,並不是因為壺蓋於壺身之間是卡死的,而是單靠那壺蓋於壺身之間由於濕氣密封而形成的吸力,由此可見這壺蓋與壺身做的輕巧。

那少年的鼻翼微微抽動了一下,吸了一口壺蓋掀開后騰起的溫熱濕潤的茶香,又仔細看了看手中的茶壺壺身的厚薄,滿意的點了點頭,少年將壺蓋蓋回,將茶壺放到身邊的矮案上,然後開口道:

「這壺做的不錯,大小正好,壺蓋與壺身做的當真是嚴絲合縫,手藝當真不錯,是景德鎮的手藝吧?」

這老者一聽點點頭笑道:

「大郎果然目光如炬,說的不錯,正是老奴花大價錢從景德鎮挖來的工匠,此人自當年真宗皇帝為景德鎮改名起,就在景德鎮中制瓷,傳了以有數代了,手藝當真是一絕,而且燒瓷也有一手,要不是老奴給他定了大價錢,還統一讓他家人徒弟一同聘用,他還不肯來,不過也不虧,要不然這麼好的紫砂陶泥,用那些庸人豈不糟蹋了,老奴現今給他定工錢是每月五貫,不知大郎意下如何?」

這少年一聽點頭道:

「不錯,你命人告訴他,他這活乾的不錯,我賞他二十貫,還有叫他多教幾個徒弟,把拿手的本事都拿出來,教的好的話,這個月不算,從下個月起他的月錢是每月十貫!」

那老者一聽皺眉道:

「大郎這工錢委實高了些,恐怕不合適吧?(要知道在宋時,一個步入兩府的宰相不過月入三百貫,一個普通從八品的縣令月入不過十五貫,當然宋代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廚料,薪炭諸物,增給,公用錢,給券,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不過給一個制瓷的一個月開十貫的工錢確實是有些高了。」

這少年一聽不以為意道:

「財叔就不要小氣了,他的手藝值這個價錢,只要他教出兩個有用的徒弟,這本錢就回來了,無須再議,還有這茶壺的身上光禿禿的,也太過單調了一些,不過這可不能像那瓷器一般上面可以掛釉,要不然這紫砂壺的透氣的好處就毀了,磁州窯那邊剔花的瓷枕,和瓷器卻也是一絕,財叔可以再從磁州窯那邊再挖幾個擅長剔花的高手來,價錢財叔自定即可,到時候讓他們在壺身上用剔花之法在上面繪上詩文圖畫,再入窯燒制,這樣這壺身就會更好看一些,不光可以用上剔花之法,就連貼塑什麼的也可一併用上,至於具體怎麼弄,財叔可自行處理!不用再來問我了!」

那老者聽了,邊連連稱是,邊用一隻炭筆記在從袖袋中取出的用竹紙釘成的冊子上,那少年說完之後,又隨手拿起那幾件琉璃器物看了看,放回原處之後說道:

「這幾件新的琉璃器還不錯,不過樣式還是單調一些,財叔可以讓琉璃坊的人仿照玉器的掛件,配飾製作一些,反正這琉璃又叫葯玉,不過顏色上要力求多樣,要和那些玉器相比各有特色,此外還可以做些文房器具,和筷托、盤碗之類,不過財叔要記住,這琉璃器的出處一定要處理好,切不可讓他們那些外人知道這琉璃器是我們自家產的,要不然後患無窮!」

那老者一聽連忙點頭道:

「大郎所言極是,不過大郎放心,這些琉璃器是先行運往登州自家私港上船之後,沿那外海轉一圈再從泉州港上岸,對外一直是說是那波斯器物,那波斯本就盛產琉璃器當是無人懷疑!」

而後被少年稱為財叔的老者看了看守在那進口兩旁的那兩個小廝道:

「至於家中凡是知道這事情之人,都是當年留下來的老人,和家生子,忠心絕對沒有問題,況且他們也都是簽了死契的,大郎儘管放心好了!」

少年聽財叔這麼一解釋,這才滿意的點點頭,接著那少年看了看送來的那幾盤吃食,先選了一盤好似酥餅的吃食,隨手拿起一塊,用手一拿那牛眼大小的酥餅就拿在手中,少年一聞,就聞出一股濃郁的油香,其中還夾雜著一些淡淡的花香。

只見那少年拿這酥餅在手,直接就是放入口中一咬,這酥餅才咬了一口,那少年不禁眉頭就微微皺了皺,想那財叔幹了多年的管家,察言觀色的本事早就爐火純青,在少年拿起酥餅之後,就一直緊緊的盯著那少年,雖然那少年皺眉的表情一閃即逝,但是還是被財叔看在眼裡,忙上前開口道:

「大郎這酥餅是家中廚子,先用油混合上好的麵粉,製成酥皮,再包裹上由上年用荷花,桂花和石蜜,加上交趾霜糖腌製成的糖餡,然後上爐烤制而成的,烤好之後表皮起酥,酥脆濃香,內餡甜美異常,家中廚子取名為百花酥,想作為此次家中酒樓新推出來的伴茶點心,怎的不合大郎的口味,不知那裡要改的,還請大郎指教!老奴好回去叫他們加以改良!」

(前一本書撲街了,現在上傳新書,先發一章試試水,如果順利的話七月一日就開始正常更新,每天一到兩章,上傳四千到五千字,至於前一本書,有空就慢慢完本吧!希望大家支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撥亂反正在宋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撥亂反正在宋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汴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