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太尉
CP|W:200|H:192|A:C|U:http://file2.qidian./chapters/20127/18/2385196634782266790167500911952.jpg]]]
這趙佶將手中的那枚小小的鈐印按了下去,在那畫卷之上留下了一個鮮紅的印記,好似畫龍點睛一般,使得這畫更加的豐富起來,這一印按下,那趙佶好像完成了一件極其辛勞的工作一般,似乎將自己身體的力氣全部都消耗乾淨似的,猛的做到了自己身後的椅子上,整個人靠在椅背上一手無力似的將手中的印章交給楊戩,然後自己端起放在一邊的茶盞,喝了一口,然後閉著眼睛,微微的喘著氣,而那楊戩則用手拿著那玉印的一頭,一手揮了一下,這時那傍邊早就等候的一個小黃門就雙手托著一漆盤走了過來,那漆盤之中有一個拳頭大小的青色水盂,裡面裝有八分滿的清水,然後兩邊分別放著一疊被裁成方塊形狀,有巴掌大小的生宣,以及一個竹制的小圓筒,這小圓筒之中放著數十根,有四寸長短,牙籤粗細,一頭捆紮這一團白色絲綿的小竹棒。
然後就見那楊戩先從那疊生宣當中抽出幾張,先用一張貼在那玉印的印面上,用手指的指肚用力按了按,然後撕下來,接著又粘一張上去,依前次的模樣,這樣反覆數次之後,那新貼上去的生宣之上再沒有了痕迹,這才作罷,接著那楊戩又從竹筒之中抽出一根竹棒,將裹有絲綿的那頭在水盂當中充分的浸濕,然後用濕潤的絲綿仔細的清理那玉印印文和印邊上殘餘的八寶印泥,一根用完之後就再用一根,直到將那玉印上殘留的印泥全部清理乾淨之後,就用一根乾燥的竹棒將玉印上殘留的水汽擦乾淨,最後還要試上一試,就是取那剛才剩下的乾淨的生宣,放在印面之上,如果不在黏附,那就算完成了,接著那楊戩將玉印交還到趙佶的手中,在這之後,楊戩當著趙佶的面,將之前印有趙佶玉印印文的那幾張生宣的廢紙,一點一點的撕碎,全部浸入到那青色水盂的水中,這小黃門這才捧著托盤,慢慢的倒走著退了出去。
趙佶此時已經睜開了眼睛,將手中的茶盞放到一邊,然後一言不發的看著那楊戩的動作,等楊戩將玉印遞迴到自己手中之後,那趙佶先將玉印倒轉過來,仔細的看了看印面,看看有沒有什麼損傷,還有印面清理的是否乾淨,最後那趙佶伸出自己左手的小指,用指肚小心的在印面之上輕輕的劃了一下,然後將小指伸到自己的眼前仔細的看了看,確信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迹,而且那楊戩剛剛撕廢紙的時候,趙佶也是在自己心裡默默的數過,這數字是對得上的,那趙佶才滿意的點點頭,最後趙佶小心的將那玉印放回到那個開始的紫金細絲編織而成的口袋中,然後將那袋口繫緊,重新綁到自己腰間的玉帶之上。
做完這一切之後,那趙佶也沒有說話,只是指了指站在身邊的高俅,然後手臂一晃,又指了指那自己身前的畫,示意那高俅再看一看,那高俅會意,又轉過身來,仔細的觀瞧起書案上的這幅畫來,這一幅畫原本就畫的不凡,料想此人乃是宮廷畫院畫師,放在民間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代大家了,而現在再加上這趙佶的題詩與那鈐印就更是不同凡品,在畫中題詩,乃是趙佶所開的風氣之先。前代畫師所繪圖畫,大多不留名款,是以很多前代繪畫後人無法知曉究竟是何人所繪,而就算少有留名者,也大多將自己的姓名提款留在圖畫的邊角,或者草木竹石的陰影縫隙當中,力求不在那繪圖之中表現出來,而唯有從趙佶開始才真正的將畫中題詩與所繪圖畫結合起來。
這趙佶本就是一代書畫大家,天下間能與其比肩者少之又少,而且他的畫尤其注重氣韻和意境,其空間美和時間性,氣局的充實與流走融和統一,成了美妙的抒情。這幅畫題五言絕句一首,五言四行,正好題在右上部,在飛蝶和芙蓉花葉之間,這個題詩的位置,妙在封住了右側之上,不讓氣逸,又高於錦雞的頭部,更引領錦雞關注的目光向右上角透發。落款與題詩分開,題款一行在右下部邊上,「宣和殿御制並書」,再加押收,這個款識又略高於左邊枝頭的菊花,如果相平,成了「平頭」,對氣的流走就有沖匯,現在略高,又在右下一行,其勢也是引領氣之直上。押書「天下一人」,末筆的開腳較分開,又向著右下角,也配合了氣局的開張。再綜觀全幅,可見其構局之美、之嚴謹。任何一部分甚至一枝一葉,一筆都不順移易,稍微動一下,就會破壞全局的美,打破了平衡。全幅的氣局成了有機的統一,有封有逸,有總的流勢,向上向右上角引領生髮。如上面的飛蝶高於左邊最高的花頭,則氣就會壓抑,現在相反,是芙蓉花頭高過飛蝶,因此氣勢更斜貫帶入右上角。其精**大處如此。同樣鈐印「御書」朱文方印,則是在印在那「宣和殿」三字之上,使紅印黑字相印成趣,這種畫的體式,使得其上的題詩也一點不佔畫面,不減損那種恆美,與那對面的錦雞相互輝映,相反卻為之生色。
要知道鈐印一事看似簡單其實最難,鈐印是指一幅書畫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的最後一個關鍵步驟。但也是很有講究的,如果在一幅作品上安排好符合畫面章法布局和風格特點的印章,就會給書畫作品起到畫龍點睛之奇效。反之則會破壞整個畫面布局的協調,從而降低書畫作品的整體質量。書法中以全黑布白為主的貫穿始末,少許朱紅破之,在視覺上填補了孤寡單歡之遺憾。在漫長的書畫藝術發展史上,鈐印已成為不可缺少的審美特效和必備之章法。如果作品上不最後鈐印,似乎有未完之餘或重修之故,給人沒有一個圓滿的交代。而這趙佶的這一印之下,正好就起到這最為關鍵的一筆。
高俅看到這幅畫那在趙佶題詩加印前後的變化之後,心中不由嘆服,自己的這位官家當真不愧是當今書畫的魁首,就是當年自己的兩位主家也不可匹敵,那大蘇學士文采無雙,書法超然,但是和官家自己所創之瘦金體字來說,到底孰優孰劣還未有定數,只不過是個人的喜好不同罷了,不過當真較起真來的話,似乎是咱這位官家的書法,比身為蜀黨魁首的大蘇學士更受追捧一些,畢竟別人是皇帝,而那王駙馬的繪畫確實是比不上當今官家,更何況當今官家集繪畫、書法兩大絕技於一身,那高俅有時候會心中亂想,雖說咱這位官家還算得上是一位有道明君,可是如果再把自己那幾分書畫上的天賦用到處理國家政務之上,那大宋會是什麼樣子,不過高俅可不敢說出來。
高俅看罷朝趙佶深深的行禮拱手道:
「微臣常聽人說,唐時大家王維,被人尊為詩佛,號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王維的詩微臣也曾經拜讀過,確實當得上詩中有畫四字,那王維的畫微臣曾有幸在王駙馬府上見過雖然畫得當真是天下神品,但是微臣卻沒有從中看出什麼詩來,直到今日,微臣親眼看了陛下為畫題詩,這才知道什麼叫畫中有詩,詩畫一體,那陛下這幅畫,集詩、書、畫、印四絕為一體,陛下果真當得上古今書畫第一名家之稱!」
趙佶聽了那高俅的一番話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笑過之後,那趙佶朝楊戩說道:
「等會這畫上的墨幹了,就收起來吧,省得到時候又有人上當,如今這畫被朕提了詩,又畫了押,加了印,就是假的也成了真的了,還是收起來為好。」
這楊戩一聽,忙點頭稱是,並問道:
「官家這畫收起來后,按照宮中的規矩是要分類收藏的,以防將其弄混淆,待官家需要鑒賞的時候,按分類尋找,以防耽誤官家的時辰,不知官家這一幅畫是按照御制畫收藏,還是按照宮中畫師奉詔命繪製收藏?」
那趙佶聽楊戩這麼一說,心中這才想起那宮中書畫收藏的規矩,在想了一會之後,那趙佶說道:
「此畫雖然是按照朕之畫風所繪,朕又在其上提詩,畫押,加印,但是畢竟不是朕親手所繪,但是此畫當真與朕所繪別無二致,幾可亂真,入收到那宮廷畫師奉詔所繪,而收藏的話,那就真是可惜了,不過既然是朕在這畫上提了詩,那就按提御制詩畫所收藏吧,對了就與前日那畫院張擇端所獻之風俗畫《清明上河圖》一起收藏吧,此畫就名《芙蓉錦雞圖》吧,對了給這畫師的賞賜比照張擇端同例!」
這楊戩一聽點頭稱是,這時那楊戩瞧見這《芙蓉錦雞圖》上新提的字的墨跡已干,那印泥也已經干透了,就在背後打了一個手勢,那身後的一個小黃門見了立刻明了,立刻退出殿外,片刻之後拿了一個專門收藏書畫立軸的黃緞錦盒來,那楊戩先將書案上的《芙蓉錦雞圖》仔細的捲起,然後用畫軸上自帶的絲繩捆好,然後打開錦盒,將裡面的一張封條取出,然後將卷好的《芙蓉錦雞圖》小心的放了進去,這大小高寬正好,接著那楊戩請趙佶親筆在錦盒的空白名簽上提上了「芙蓉錦雞圖」五字,然後用早就準備好的封條將錦盒封上,接著將這錦盒交給那小黃門,然後在耳邊交待一番之後,就回到了趙佶的身邊,而那小黃門則捧著裝有《芙蓉錦雞圖》的錦盒退了出去。
那趙佶見楊戩將《芙蓉錦雞圖》收拾好了,微微的點了點頭,然後對高俅說道:
「高愛卿,你可知今日朕招你來所謂何事?」
這高俅一聽趙佶的問話,連忙正聲說道:
「想來陛下是也不會為了區區斗球與賞畫之事專程叫微臣前來吧!微臣不知還請陛下明示!」
趙佶聽了高俅的回答,緩緩的點了點頭,只聽那趙佶用舒緩的語氣說道:
「還是在崇寧四年的時候,也是在這宣和殿中,當年朕親手抄錄了一首唐時王之渙所寫的《出塞》送於你,你可曾記得當日朕所說的話嗎?」
高俅一聽趙佶說起此事,立刻跪了下來,朝趙佶叩首道:
「陛下當日所言微臣不敢有片刻忘記,這幾年微臣在西北軍中歷練,沒有受什麼苦,反倒立了一些功勞,全靠陛下暗中庇護,微臣在次叩謝陛下大恩!」
說罷那高俅又連連叩首,那腦袋不時的和地面撞擊發出噗噗的聲音,幸虧現在是冷天,那宮中怕地面上金磚寒氣傷人,就特地在各個大殿之中鋪上了毛毯,要不然那高俅的腦袋就要撞破了,不過饒是如此,那高俅的腦門也紅了,趙佶見狀,就是一揮手,那身邊的楊戩領會了意思,趕緊上前將那高俅摻了起來,等高俅完全站定之後,那趙佶才繼續開口說道:
「當年朕曾經說過的,要你在軍中歷練幾年,等找機會立下一些功勞,等回來的時候,朕就賜予你官職,據劉仲武還有童貫他們這幾年的奏章上面所說的你這些年幹得還不錯,不光在劉仲武軍中將軍中文書等瑣事幹得圓滿,而且在大觀二年克複積石軍活捉臧撲征哥一役,你跟在劉仲武兒子劉錫一起進入溪哥城勸臧撲征哥投降,最後得以成功,你還是有功勞的,而且幾次西北軍討伐那党項叛逆,照童貫所上的奏抱上來說,你在後方整頓軍務,籌集糧草,調集軍備你也是下了大力氣的,而且還有一次你領命押送糧草前往西北大營,受到那党項人的偷襲,你指揮有方,守護稂草,直到援軍趕來,其中還斬首數級,在這軍功冊上都是有記錄的,既然你果真立得軍功,朕也不悔前言,在你來之前,朕已經加封你為殿帥府太尉,這聖旨以下,等兩日之後,你就到殿帥府上任去吧!」
PS:這幾章比較悶,明天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