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大世
第500章大世
這是個啥?
滿頭霧水的放羊娃將晶石撿起來,吹拂了草屑塵土,露出閃動微光的表面,攤在掌心上。
孫小河見識不多,見慣了灰溜溜山石的他認不得所謂的寶石,卻只覺這石頭漂亮得緊,好似磁石一樣牢牢吸引著他的目光。
從哪兒來的?他低頭繼續翻找,持著木棍往來翻動,將草皮一寸寸挑開,結果空無所獲。
這裡是山坳背面,離著小溪有一段距離,總不能是水流衝過來的吧?
思來想去,亮閃閃石頭宛若憑空冒出來,孫小河撓著腦袋,眼中露出不解。
不過少年心性浮動,很快就將疑惑拋之腦後,轉而摩挲晶石,感受著指尖傳來的潤滑感,十分好奇的把玩起來。
多漂亮的石頭,帶回去給阿娘阿爹他們看看,還有鯉娃子、大頭。
帶著分享的心思,孫小河將晶石擦拭乾凈,揣在懷中。手裡的長棍呼呼不停甩動,步子邁開向著住處小跑去。
無形的大陣籠罩大陸,隨著人跡的漫布而擴張,肉眼凡俗不可見的靈性止不住升騰,又在三界井的力量下漸漸變作有條不紊,遊離於現世與深層兩端。
三十餘處泉眼此刻已然穩固,深埋於另一界,貫穿了界壁,充當聯通兩端的橋樑,時刻噴吐出潤白靈光,從深層中汲取而出,梳理純化后再潑灑至現世。
當然,也不止靈光,大陣凝聚的空道沉浸大地之下,並非每一處都通暢,偶爾會有一些淤積凝結的節點,在澎湃沖刷下脫落,不斷的洗禮中化作如靈物一般,隨靈性洪流一齊來到現世。
以及,始作俑者的陳嶼時不時同樣會投入一些物件,或是丹丸,或是靈種,或是其它奇奇怪怪的雜物,總之流淌在被靈性轟鳴不絕的空道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充裕靈性且流動性極大的空道無疑是個上佳的洗鍊之地,能讓絕大多數事物蘊積更多靈韻,從而壯大,乃至蛻變。
而空道的傳輸同樣不是一層不變,偶有波動,便會將一些小物件意外吐落。
一如孫小河手中的棱晶,卻是旁人眼中價值連城的靈物。
……
在傳輸空道中投入靈物,既可利用大陣的靈性使之得到蘊養,亦能充當無數細小節點,為陣法的穩定貢獻微薄之力,聚沙成塔,當涌動的靈物足夠多時,產生的反饋將頗為驚人。
陳嶼投放靈物只是閑來打發一二,並未投注過多精力,照料靈田與精神界域已經分潤了他許多注意。大陣任由其自行運轉,空道在變得穩固,沉積的靈性精華日益增多。而在監仙大陣覆蓋區域內,自然遊離的靈性也不似往日那般此起彼伏、躁動不安,愈發溫順。
與之相對,陣法壓制之下,三界井高高在上投落無量光,使得靈性不再躁動的同時也逐漸散失了兩分活力,趨向惰性。
春去秋來、歲月如梭。
人世變幻萬千,數國征伐不絕,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而意外從泉眼附近拾得靈物的好運兒們,有的不識真面,寶物蒙塵,有的則流出在外,以玉石珍寶類之,販賣轉動於各地商人富戶。
萬轉百般,偶然之下,便有幾件流落在了一些熟人手中,如剛剛回到真武山的越金漱與尹文念一行,又如從西北歸來踏上返途的於啟猛老道,以及宋義雲、陳慶忠等稱雄一方者。
如此種種,那又是一番際遇了。
陳嶼對此知曉一二,畢竟首批噴吐出泉眼的靈物多是經過挑選的,棱晶也好靈種也好,都算不得太珍貴。即便真被琢磨出了用處,對常人而言也不會出現太大反噬,至多靈氣衝擊脾臟,藥力震蕩精神頭腦,讓其瀉幾日血氣,犯些暈症、抽痛些許時日,緩過來便無礙。
他投入的這些靈物,多是為了配合之後的傳法天下——如今大陣穩固,也是時候讓修行之法在這片經過調理的土地上紮根生長,而先期的靈物,算作陳嶼給予先行者的小禮物。
「如今泉眼日夜噴勃靈性光華,節點附近估計已經算是一等一的寶地,想來也進入不少人視野了……」
普通人或許見不得璀璨靈光,但地力的肥沃、作物的豐收、景緻的獨特等諸多方面都有足夠吸引力,讓得人們發覺腳下這片地域的不同尋常。
這是天然福地,經過大陣調理,泉眼深埋其中,已經具備了栽種靈植的條件。
陳嶼期待後來者依靠這些福地,能在大陣籠罩下走出修行第一步,不至於胎死腹中、半道崩殂。
「泉眼已經放開,接下來,靈性的涌動將迎來一段巔峰,之後將平穩,直到下一次靈性淤積足夠才會再次引發。」
陳嶼為避免現世與深層的靈性交互影響到天地大過濾效應,在適度釋放深層靈性的同時,也做好了後手,讓靈性汲取與噴涌不再無序,而是如潮汐漲落一般按照一定規律勃發。
站在青台山上,他伸出右手,吹拂一陣風力,化作萬千杏黃光粒,洋洋洒洒沒入虛空不見,飄向遠方。
「法種已傳。」
「如此,便看後來者表現如何了……」
境界不同往昔,在造化之道上走了長遠的陳嶼已無需再一個個去甄選,安然于山頭,自有清風過境,攜法種遍及人間。
不過法種內容與當初倒是無二,依然是一絲可蘊養精神意識的微弱法力,以及半篇熬煉血肉、養體強身的呼吸法。
前者啟靈,後者傳法。
法種千千萬,啟靈之種每一人都能得到。而傳法篇章卻不同,風會挑選,將選擇那些天生靈性強大的人,又或者在其它方面獨特,更適合修行之輩。
立在山中,眼下白霧朦朧。
陳嶼目光遠眺,彷彿隨同無數法種一起駛向未來,一幕畫卷徐徐拉開半形。
那是修行的大世。
也將是他以萬靈巧思養己身的時代。
……
越金漱回到了真武山,由於掌教與三位真人的安排,如今四堂六殿二十八山已沒多少人,顯得冷清。
尹文念歸來並未掀起多少風浪,只在少數幾人中引來關注。
掌教玉鴻,以及玉華、玉瓊兩位真人第一時間前來離雀山,四人靜室內相談了兩日一夜,越金漱帶著幾個同門一起守在門外充當護法。
第二日傍晚,四人走出,道人們年歲都不小,面色萎靡睏倦,模樣邋遢。一番洗漱休息,直到次日中午才發下指令,召集了門人弟子返山。
十日後,鎮魔峰大殿,看著堂中端坐的幾位真人,以及一眾風塵僕僕趕回來的師門長輩與各山山主,底下的其餘弟子或許還不清楚發生了何事,先是被派下山找尋些沒頭沒腦的,現在又急匆匆返山。
眾人皆是一頭霧水。
包括大半山主,他們雖知曉真人安排人手下山尋找的背後緣由,但今日他們看見坐在一旁的尹文念后,心頭一震,料想是之前掌教說過的事又有了變化。
而在弟子中,越金漱摩挲長袖內的手掌,上面一朵印痕已經黯淡,似乎某種力量在回山後的次日就消散一空。
她坐在師尊背後不遠,望看前方的眾道人,眸光閃動。
這次,大概真人們也不願再遮掩,要吐露一切。
真武山上的事對二十八山外的世人而言知者甚少,寥寥無幾,只道山上道人往來出入,反反覆復。
「說是封山,結果出入的還真不少!」
好事者如此說道,卻也少有人關注根由,畢竟亂世之下,不止武林江湖,各處都紛亂,人人求自保,那還有多餘精力去探究真武山在折騰什麼。
不過也有明眼人,在知曉了真武山的動靜后陷入沉思。
「可是察覺了變化?」
一處山坡前,於啟猛盤坐草團上。
從山林外採買歸來的路上,聽得南方道門大派真武最近的動作,老道一時想的很多。抬眼環顧,植被似乎更加蔥鬱。
視線上移,陽光明媚。
而若越過這片山林,從另一端高處俯瞰便可驚訝發覺,獨獨在山坳的一角染了綠色,四方八面已然被昏黃彤紅浸染。
「又是一歲入秋來……」
手掌拂過面前青嫩的鮮草,於啟猛神色凝然。
果然如他所料,不同尋常啊,這片地域。彷彿掌管四時的仙神也避讓,不願令此地染上半分衰黃。
細想無頭緒,老道士搞不清這裡面到底有何究竟,他從塞外返歸,至此停留了有兩月,卻依然如舊,只能模糊感知到這片區域上瀰漫的若有若無的輕靈之感,其餘便再無多餘。
唯獨近日來吐納之時,好似天地都變得空靈了數分,這片地域的輕快之感更加突顯。
老道沉吟片刻,悵然一嘆。
罷了,真武有玄誠道長,興許也找到類似地方,察覺到世間變化,如此一來真武有所應對再正常不過。
眼下,還是安心行功。想到這裡,於啟猛閉目凝神,口鼻吞吐間,一股氣力在體內流轉不絕。
他繼續體會此地的非凡,肉眼難見的地方,一縷縷靈光從頭頂匯聚,灌入老道身體,又迅速潰散,只有極少被留下,盤旋於腹內。
大陣完善,靈性充沛,藉助福地的天然優勢,早已在呼吸法上精研許久的他漸漸生出更多感悟。
養體、定竅。
行功至此,屬於他的道路並未結束。
某刻,一陣顫動后,皮肉下的肌理彷彿水波,五臟六腑齊鳴、腦海中轟隆隆如雷音綻放。
原本孱弱的內氣,此刻在靈性的澆灌與意識的結合下,緩緩變幻模樣,貫穿四肢、百竅、經絡,通體遊走起來……
良久,於啟猛睜開雙目,一絲精芒從眼底閃過。老道的狀態更好了些,如同回到四十歲一般,精神矍鑠,面容紅潤。
「一氣周天,終於還是成了。」
與尹文念御天地之氣不同,老道士對天地之氣向來秉持些許警惕,總覺得這些飄散天地間的事物不是那麼好相與,貿然吸入體內,或許會引發一些變故。
後來得了內氣,又演化養體、定竅等境界,研磨體內五臟六腑、大竅經絡,於啟猛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此刻,他自覺身軀內周天已成,哪怕只算道經書卷中所言的人體小周天,尚未關聯天地自然,算不得完整,然百竅既已通暢、經脈悉數真氣方才的氣動之際被沖刷,再無阻礙。
「定竅功成,內氣流轉身軀各處。」
老道握了握拳頭,薄薄皮層下,好似有熒光起伏,起身擺了架子,打一套最是常見的長拳。
衣袖獵獵作響!拳勁如風,吹開周遭落葉。
「氣血強健了數成。」
「筋骨也舒緩,不似往日那般僵硬。」
除了這些,他能感受到體內的內氣更加強大,質地與數量都有長足進步。
這已經不是定竅可以囊括,於啟猛暗道,大抵已經到了新的層次。
「養體以壯血,養氣以壯神。」
古有采天地靈霞養身者,食氣長生。
眼下他雖做不到那一步,但也踏出超越尋常武人的一步。
細細體會,每一次呼吸吐納,內氣轉動,都在滲入血肉臟器,令筋骨愈發強大起來,老道士渾身氣勁勃發,一連打了十來套拳腳才堪堪抒發。
停下動作,於啟猛長舒口氣。
同時心下將這一關喚作內壯,取意壯養身內。
「養體、定竅、內壯。」
老道鞏固境界,同時有種預感,內壯之前或許有各種機遇,讓得他進步飛速。
但畢竟年老體衰,比不得青壯,身軀底子差了太多,想要在這條路上走遠,內壯一關便是夯實彌補的關鍵。
這一步,或許會頗為漫長……
……
咦?
突破了?
大陣籠罩下,三界井重點將泉眼節點周圍的信息反饋,陳嶼第一時間便注意到於啟猛老道長的變化。
對方的路與他不同,修行的內氣也並非他當初的『內炁』,而是一種更契合對方的力量,少了多變,卻也沒有那般複雜。
不過其中蘊含的對天地靈性的淬鍊糅合的方式依然令他在意,在之前剛關注到對方走出這條路時,陳嶼便從於啟猛身上發掘了不少靈感。並將這種感悟加持在自身修法上,甚至化用靈文術陣,鐫刻於三界井中,令其對靈性的利用更加自然,在梳理靈性時節省了不少力氣。
等到眼下,老道長又有了突破,雖說在他看來就靈性層面而言,對方的意識星辰也好、內氣質地也罷,都還很弱小,類比之下,大概與他剛踏入內採食炁的時候相近。
但這不妨礙陳嶼從中學習、考量、研究,並汲取有益的部分,為自己的大道添磚加瓦。
這也是他費了這麼大力氣又是布陣又是投放靈物的緣故之一。
想來越是往後,除去於啟猛等先行者外,隨著修行之人增多,類似的收穫只會越來越多。
悄無聲息地復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