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我要在抗戰第一線
「給,給他們,給他們找點事情,免得天天就會盯著正府的那些不好的地方。」常凱申摸了摸自己光頭,一臉的不耐煩。
「那總裁,我就給他們批了去了。」陳果夫詢問道。
陳果夫本名祖燾字果夫,是辛亥革命領袖陳其美之子,與其兄弟陳立夫並列為二陳,二人都與常凱申關係密切,號稱「系」,是派系林立的g黨內部一個重要的派系。
常凱申之所以把他掉到身邊還是為了制衡自己的學生胡宗南和陳誠,胡宗南是黃埔一期領袖有「小黃埔系」之稱,在中央軍內部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孔祥熙還曾想把自己的二女兒嫁給他,可是自己女兒不願意嫁給快比自己親爹還大的人於是事情就作罷了。
而陳誠則是「土木系」的領袖,所謂土木系指的是土拆為十一,木拆為十八,十八軍和十一師都是親近他的高級軍官。
解放戰爭時期當過軍令次長,還主持過東北戰事,可自北伐之後他就再也沒打過仗,戰術水平只停留在北伐時期那種順風浪逆風投的那種簡單水平,然後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輸出二點五,當時杜聿明都沒能挽回的敗局,他就更不行了,連吃敗仗后,只能稱病回家養老。
除此之外還有號稱「何婆婆」的何應欽也算是一個派系,當然他雖然看似位高權重,實則連一個師長的認命都需要詢問常凱申的意見,是名副其實的空桶子,加上性格優柔寡斷,要不是這樣也不會號稱是「婆婆」。
西安事變時期,這位想要武力營救,賀衷寒這個學生領袖就代表黃埔學生表示支持,可他優柔寡斷結果一拖就拖到了常凱申又回來了,把他訓了一通從此變成了「何婆婆」,賀衷寒這個倒霉蛋也就被流放離開了權力中心。
除了中央軍派系外,還有馮玉祥的原西北軍、張漢卿的原東北軍、李、白二人的原桂軍、劉湘的川軍,當然這些人都是雜牌軍算不得在權力中心。
「去吧,給他們多批點錢,免得他們太閑,就知道罵人。」常凱申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這個事情對他來說並不是壞事情,能破財免災也是好的。
在常凱申眼裡,這種人一天天的不幹正事,就喜歡罵人,罵人能有什麼用啊?你不干事情,也什麼也改變不了啊。
民國時期的文人啊,有時候是真的煩人,可是偏偏不論是北洋時期還是g黨時期,還就得把這人供起來,沒辦法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資格很老的革命前輩。
甚至馬寅初認為自己說常凱申的老師那一輩,常凱申都捏著鼻子忍下了,像是張伯苓、趙元任這些文人自從撤到了重慶,教學之餘最喜歡乾的事就是噴人。
這些人膽子大的很,逮著誰就敢噴誰,包括他的小舅子宋子文和連襟兄弟孔祥熙,這倆人本身屁股不幹凈,而常凱申的底線呢就是只要你們不和gc黨眉來眼去的,我就當做是蚊子叫了。
而後,這個事情就變大了,整個文化界沸騰了,然後就開始找王立這個始作俑者,並且邀請王立來重慶共商大事。
王立對於這個事情不感興趣,而且也不敢去重慶啊,去了那他還能回來嗎?一查,好的親共份子,再一查,好傢夥是gc黨員,還敢來公開來重慶搞宣傳,直接槍斃。
可是他也有辦法,他的回電是:「我要在抗戰第一線做貢獻,如今之局勢,余等軍人除了為國而死,已別無他法,況我才疏學淺,不足以擔此重任。」
而馬寅初這些人卻認為前線少一個王立不算什麼,而後方正是需要這種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輕人,而王立則堅持不去,於是這些人一邊在處理法定語言,一邊打嘴皮子上的仗,這個扯皮賬一直就算到了建國。
「開什麼玩笑,我哪有空和你們玩什麼文字遊戲,再說了就我這點水平,還不是一戳就露餡。」王立喝了口粥說道。
「那你的回信是不是委婉一些,這些文人天不怕地不怕的,你就不怕惹得一身罵名嗎?」陳部長心有餘悸的說道。
當年張宗昌拖欠魯迅工資,結果後來他就變成了狗肉將軍,其實張宗昌雖然出身不好,可是也絕不是不知將軍。
還有韓復雖然抗戰時期當了逃跑將軍,可也不大字不識的人,相反他主魯后,韓復榘誓要「變魯為齊「,他澄清吏治、禁煙、剿匪,並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建設模範新鄉村,並號召山東農村大力學習模範鄉村,以提倡經濟保障。
就因為得罪了文人,他被槍斃后也是被的慘不忍睹,要是王立得罪了文人啊,那可就慘了,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出現一個「白面將軍」,意思是別人都是在吃雜糧就他一個人天天吃白面。
「文人啊,你不去理他,時間長了自然也就沒興緻了,至於我個人私德無虧,又怕什麼?」王立滿不在乎的說道。
「當年登徒子還不是被打成了一個好色之徒?你可要小心啊,文人的筆杆子是能殺人的。」陳部長心有餘悸,副參謀長就是這樣的「兩杆子」都硬的人,筆杆子硬,槍杆子也硬。
陳部長從來都不敢和副參謀長辯論,因為他明白根本說不過,至於什麼效仿孔子說不過打一架?好像自己這個小身板也干不過人家,只能盡量避免和他針鋒相對。
「呵呵,g黨真是腦子有問題,要制裁他們這些文人嘛,把印刷廠的電斷了就是了,他們自己口口相傳能穿出什麼花招來。」王立並不在乎,反而有興緻逗貓。
「你說啊,貓這個東西向來是傲嬌的,可它又喜暖,到了冬天便喜歡和人住在一起,無外乎是外部的條件而已。」
「你這個人啊,還真是得理不饒人啊。」陳部長自然是聽出了弦外之音。
「其實我們啊,還是因為窮,要不然怎麼會把文科辦的那麼好,卻把立刻辦的一塌糊塗呢?」王立很是無奈的說道。
民國的學校說富很富,廈門大學給魯迅的工資是一個月七百八十大洋,可是也很窮,很多大學辦不起理科,文科只需要大師教授就行了,可是立刻的花費就大了,需要實驗器材、材料之類大量的支出。
並不是21世紀的教學水平不如民國,而是因為21世紀真正的高端人才都去了理科,筆杆子再硬也硬不過槍杆子,國家更需要的是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這些切實能夠改善國民生活的人,而不是只知道打嘴仗的大師。
「是啊,現在有名的理科和醫學大學就那麼幾家,導致國內理科人才和醫學人才大部分要靠國外的留學生,處處受制於人啊。」陳部長也是憂心忡忡的說道,那麼多人出去了不回來的比比皆是。
國家培養了那麼多年的高材生,一旦出去了,見識到了外面的生活,願意回來報效祖國的有很多,可是一去不返的也不是沒有,你也不能指責他們什麼,學到了民主和自由的兩個詞的人會立馬回敬你他剛剛學到的辭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