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朱元璋對朱允炆突來的關心
隨著沈溍一聲怒吼,眾多文官這才反應過來,開始紛紛招呼武將兵卒們上前開挖。
顯然兵卒們對土豆,甘薯等物並不了解,不過上峰有令,自是不敢違抗。
「這是什麼,能吃的嗎。」
「好像是能吃到,可是從來沒見過。」
「難不成,是糧食!!!」
「怎麼可能,不可能吧,也有可能。」
兵卒將領們議論紛紛,這等作物完全沒見過,但是這麼大的場面,很容易就能聯想到一些東西。
「都給我小心點,別弄壞了,這可是海外來的糧種。這等作物,便是秋季都能種植,冬季也能收穫。」
「你們幾個,別吃,那等土豆,發芽的便是有毒,吃了可是會死的。」
「你個混球,那是甘薯,別吃,這些都是糧種,你們把糧種吃了可是大罪,要滿門抄斬的。」
諸多文官發現,這些兵卒挖出來后,有些趁著不注意,便是偷偷掰開來吃。
吃到土豆的,自然味道極差,但是那甘薯,可是帶著一股子甜味。
甜味對於現在的大明,那真就是稀罕。
「真甜啊!」
隨著第一個吃甘薯的兵卒發出這個聲音,立即就有一堆人偷偷開吃。
引來文官們的呵斥。
數位將領也是眼前一亮,不過聽到沈溍的呵斥,還是只能呵斥手下,認真開挖。
大量的麻袋被裝滿,不斷的堆積在一起。
「仔細點,要統計出來,不要亂堆。」
有文官分區域統算,計算畝產的量。這是重要的依據,朱安送過來的冊子,上面可是記載畝產千斤。
即便是數千人,這麼大的區域,顯然也不是一天能夠挖完的。
日落時分,大部分區域都被挖了出來。
「多少,快看,有多少,算起來了沒有。」
數十人文官武將,眼睜睜的盯著正在統計的官員,有焦急的,不斷催促。
「出來了出來了,三區通算,分別是一千一百斤,一千三百斤,九百九十斤。」
此話一出,頓時全場沸騰,就連那些兵卒,都扯著喉嚨嗷嗷直叫,發泄心中痛快的情緒。
數名武將,更是仰天長嘯,文官神色激動,身子都在哆嗦。
平安茶樓掌柜劉伯,只是面帶微笑安靜的看著,這等場景,他實在是太過於熟悉。
當初東家第一次把這等作物弄回來的時候,他也曾激動狂喜過。
沈溍的手都在顫抖。
從陛下提供的冊子里,他知道土豆,番薯等物,都有退化的問題。
但是這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在沈溍看來,畝產千斤是件大好事,但是除此之前,他看到的是,這等番薯,土豆生長的地方。
這裡可不是什麼良田,而是一片荒山,開墾稻田都不能。
這些作物的種植條件,簡直是太過於寬鬆了,而且四周人跡罕至,說明根本不需要經常照看。
稻田那就完全不一樣。
古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簡單幾句,說明古代農民的種田,根本不是後世的人可以想象的。
沒有後世的除草劑,化肥,機械耕種。
大明的農民,只能全手動的精耕細作。鬆土,除草,澆水等等,一系列下來,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第二天重複如此。
能夠畝產三百斤,那叫良田,下等田不過二百斤左右,而且這只是原糧,手動加工成大米后,更少。
並且,這還是南方,水利豐富發達。
北方就更慘了,沒有精耕細作的條件,大部分畝產百斤,加工后的食糧,可能就七八十斤的樣子。
這還是風調雨順,才能有這般富足的日子,交了稅收,能吃個飽飯。
隨便遇到什麼災荒,比如蝗災,旱澇等,基本上日子就沒法過了。
只能成為難民,四處乞討,餓殍遍地。
沈溍算是耕讀傳家,對於農事極為了解,自然明白甘薯,土豆,玉米最大的用處在哪裡。
不是它的畝產有多高,而是在於種植。
只需要挖個坑,把糧種埋下去,基本上不需要什麼照料,就能自己生長。
在不影響稻田的情況下,哪怕畝產跟水稻一般,畝產兩三百斤,那又如何,至少,大部分的百姓,不至於餓死了。
荒地的利用,才是這些作物最大的優勢。
很多農民活不下去的原因,便是在於沒有自己的良田。目前來說,基本上有幾畝良田,勤奮努力些,小日子都能過得下去的。
且每年或許還能有不少的富餘,哪怕遇上災荒年,也能過活。
可是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繼承。
大明土地進行過二次分配大部分地區都還可以。
只是如今也已經是洪武二十五年了,
比如明初,一戶人家是被分了幾畝地,但古代鼓勵人口生育,基本上每年都在造娃。
隨著子孫越來越多,這幾畝地就不夠了。
由於受限於工具,良田還真就不多。在這種情況下,這家人後代的不少子孫,便從出生開始,註定沒有土地耕種。
現在的大明,這等人口危機,已經逐漸開始上演了。
所以目前來說,番薯和土豆,玉米的出現,尤為重要。
.........
大明皇宮,御書房內。
「蔣瓛,你來幫咱捏捏著肩膀,有些酸疼了。」
朱元璋扭了扭脖子,長時間的批閱奏疏,讓他的頸部已經有些勞損,便對著蔣瓛說道。
蔣瓛聞言,立即上去,對準陛下頸部的穴位,開始輕輕的按捏起來。
作為貼身侍衛的蔣瓛,武力是一方面,高超的按摩手法,那也是必須要學會的。
不過作為大內高手,蔣瓛對於穴位的把控,極為熟悉。
只是稍稍幾下,朱元璋就感覺到自己的肩膀舒緩了許多。
「陛下,如今天色已暗,要不要先吩咐光祿寺準備晚膳。」蔣瓛見陛下不再處理奏疏,便小聲的提醒道。
當然,這或許跟他肚子也餓了有一定的關係,畢竟作為武人,飯量要大很多。
朱元璋靠在椅子上,半眯著眼睛,聽到這話,便隨口問道:「咱安排到大孫那邊的廚子,可曾學成歸來。」
「可能還需要幾日功夫。」
朱元璋聞言,微微皺眉,對於光祿寺這些廚子,他算是吃膩了。
年紀大了,飯量也沒以前那般大了,胃口差了,對於口味也越發講究起來了。
「安排光祿寺那邊,做些清淡些的,別總是大魚大肉,吃得咱煩躁。」朱元璋吩咐道。
「是,陛下。」
朱元璋說完,身子微微一動,蔣瓛立即縮手,明白陛下要起身了。
看著外面的黃昏,朱元璋坐了一天了,便想著出去散散步,活動一下。
門口,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隨時候著。
蔣瓛便將陛下剛才的吩咐交代劉和。
正當劉和準備親自去光祿寺的時候,朱元璋突然問道:「對了,咱孫兒允炆,最近都在幹嘛呢。」
對於朱允炆,朱元璋的心裡目前還些複雜的情感。
畢竟說好給他的皇位,現在又不給他了,總是會生出幾分愧疚。
「稟陛下,允炆殿下此刻應當在東宮讀書。」
劉和立即回道,用詞也改了。
正常來說,現在宮裡對朱允炆的稱呼,都是太孫殿下。
自從出宮見了朱安后,劉和心中就明白。
這大明未來的皇帝,大概率是輪不到允炆殿下了。